「文/萌主媽咪育兒經(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以前世界人學英語,現在世界人學漢語,但是漢語比英語難多了。不單是書寫、含義、方言多種多樣,就連同一個字的讀音都會不同,讓外國人頭疼的同時,不少中國人也容易鬧出笑話。
遠上寒山石徑「xia」還是「xie」?寶媽吐槽老師文化低,真相打臉了
姐姐家的小外甥女今年讀三年級了,語文課本中有一首杜牧的古詩《山行》,但是有一個字的讀音讓媽媽很費解,那就是「斜」字。
記得小時候學「斜」字時老師教的是讀「xie」,後來學這首詩時老師卻再三強調讀「xia」,因為古人為了押韻是這麼讀的,當時因為改不過來還被老師多次批評。
可是現在的作業裡老師標註了「xie」的讀音,姐姐一眼就看到了,還興高採烈地說「這應該讀xia,古人都是這麼讀的,你們老師真沒文化」。
沒想到第二天就打臉了,姐姐去接孩子放學時被老師喊住「欣欣媽媽,你是告訴孩子遠上寒山石徑xia了嗎」?
姐姐趾高氣昂地回答「是啊,你叫錯了,我給她糾正了」!
老師一臉不悅的說「早在2006年就修改讀音了,家長不懂別瞎教」。
80、90後上學時確實是讀「xia」,但是不少地方用方言教課會有音準誤差,在2006年教育部統一更正為「xie」讀音,所以很多家長不知道產生了誤會。
同時期修改的讀音還有很多,比如:(shui)說服改成了「shuo fu」、鐵騎(ji)改成了「qi」、確鑿(zuo)改成了「zao」……
家長朋友們小時候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糾正過來的讀音,現在又改回去了。所以在教孩子時,遇到不同的讀音不要急於批判老師沒文化,一不小心就打臉了,還影響孩子學習。
當和老師產生教學分歧時,別盲目指責,注意以下三點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教材也會經常更改以方便教學。如果家長在輔導孩子作業時,發現「老師教錯了」,急著糾正容易給孩子留下模稜兩可的認知。為了孩子高效學習,家長應該這樣做。
1)重新審題
在學習上,家長常常站在「過來人」的角度審題,比如經典的「雞兔同籠」看著數字就能解答,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出題人也在進步,題幹或許早已經變了。
當答案和解題過程不同時,一定要仔細重複審題,別用自己的定式思維影響孩子。
2)私聊老師
網上有個關於「8」的寫法爭執,很多家長認為寫的時候要封口,其實正規寫法是留一個小口。
不論是數學、語文都可能存在書寫、解答問題,家長發現問題又找不出答案時,可以私信任課老師尋求幫助。
3)上網查詢
部分家長不好意思打擾下班的老師,也可以上網查詢。現在是數字信息化時代,幾乎生活中所有問題都能在網絡上找到答案。
網絡查答案時要注意去偽存真,辨別虛假無知的創作者,避免被網絡潮流帶偏。
做一個合格的家長,不僅是要糾正孩子的錯誤,還要跟孩子共同進步,用最新的知識教育孩子。跟老師溝通時保持謙虛求教的姿態,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