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篇原創,今天是第1307天
《管見參考》
全國走好網上群眾路線典型案例
浙江省思想政治工作成績突出個人
紹興市網上文化家園示範項目
紹興市全民閱讀優秀項目
文/管見 主播/張彬
據中國教育報報導,12月14日晚上,上海一小區上演驚險一幕:
一位家長輔導孩子功課時情緒失控,一氣之下點燃作業本,並將燃燒的作業本丟下樓,差點燒了鄰居的家!
家長輔導作業脾氣"上火",沒想到差點真"著火"了!
事情的起因很簡單:一對夫妻正在給四年級的兒子輔導作業,但孩子不聽管教,30多歲的父親勃然大怒,將一本作業本點燃後放在陽臺外燃燒,幾近熄滅時將作業本扔到樓下。
沒想到的是,由於戶外風力較大,導致作業本發生復燃,對樓下鄰居造成了驚擾。
事發後警方介入,這對家長賠禮道歉,並寫下了承諾書。
這樣的行為,暴露出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們缺乏有效的情緒管理,而且這樣的例子絕非個案。
前幾天,我的一個讀者家長就向我反映了這麼件事。
她本人是教育工作者,丈夫也是某事業單位員工,夫妻平時沒有什麼不良嗜好,也從來不玩遊戲,對讀中學的孩子要求也很嚴格,也認為孩子一直很乖巧。
結果沒想到,最近發現孩子借用了同學的手機,偷偷在雙休日上網玩遊戲。
這位家長知道後非常崩潰,無比憤怒,覺得對孩子的教育很失敗,當場不僅摔壞了孩子同學的手機,還打了孩子。
這位家長問我:是否要把這件事情告訴班主任老師和對方同學的家長,同時又覺得孩子沒有手機可能很自卑,是否索性允許孩子雙休玩遊戲。
我勸這位家長先消消氣,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冷靜想一想:
孩子同學家長知不知道這個手機的來路?是家長買的,還是孩子同學瞞著家長買的?這個性質是完全不一樣的,如果貿然告訴對方家長,可能會像前文燒作業本一樣,把「火」燒到別人家裡。
如果孩子是初犯,也不要把「火」一下子燒到班主任那裡,能自己解決就自己解決,因為事情到了班主任那裡,性質又可能會兩樣。
所以,我建議這位家長儘快冷靜下來,和孩子進行坦誠、深度溝通,從中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其核心是解決孩子本身的問題,而不應該把「火」燒到外面去。
想把「火」燒到外面去,其實家長內心的潛意識是:我解決不了這個問題,讓別人來解決吧。
更不能由於一時不冷靜,心一軟索性允許孩子雙休玩遊戲,這會讓孩子感覺到:我做錯了事,反而得到了意外的獎賞。
那豈不是在告訴孩子:做壞事,有好處。
在家庭教育計劃被打亂時,需要先冷靜下來,能夠隨機應變,以目的為導向,調整出一個新的計劃。
比如上述這位打了孩子的媽媽,她之所以暴怒,是因為她原先的家教計劃是「我家有個乖孩子,不會偷偷玩遊戲」,可沒想到孩子居然瞞著父母周末玩遊戲,於是覺得原先的計劃被打破了,教育失敗了,情緒崩潰了。
在這個時候,最不可取的就是失去冷靜,而應該針對這個事實,在不改變「不能偷偷玩遊戲」的前提下,調整教育計劃和方法,使之能夠實現你的目的:不再偷偷玩手機。
巴菲特說過,情緒穩定比高智商更重要。
而那些能駕馭家庭教育的優秀家長,往往並不是智商最高的,恰恰是情緒最穩定的。
切記:
千萬不要把「火」燒來燒去,既不要燒到鄰居家和同學家,也不要燒到自己和孩子的頭上。
《管見參考》視頻號
更新啦
今天去看簟匠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