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世茂福晟平臺的銷售業績或為150至200億元,這距離年初制定的300億銷售目標仍有一定距離;
「很多人認為世茂有義務替福晟還債,但實際上,並不存在世茂為福晟的債務直接做擔保,世茂也並沒有義務幫福晟集團還債。」
2020年底,受債務違約困擾的福晟集團或迎來新變化。
據悉,福晟集團盤活方案近期獲得政府支持,具體包括制定債務重組方案、項目復工復產、加快資產盤活等。
牽頭幫扶福晟紓困的世茂對此於予以確認。
「以前的紓困方案主要是四方平臺負責,這次是由政府伸出援手,還協調了管控四方平臺經營相關的監管職能部門提供支持,在債務端協調了金融機構表態適當讓利,不抽和斷貸等。」世茂集團一位內部人士回復搜狐財經道。
僅僅兩年前,福晟還是成功「躋身銷售額千億」的地產黑馬,如今,福晟債臺高築,債務逾期。
一年前,世茂集團和福晟集團召開發布會,世茂介入福晟,幫助盤活銷售,處理債務危機。一年過去了,福晟世茂發生了什麼?世茂在合作過程中又做了哪些?
世茂接管:
全年銷售目標300億或無法完成
「2020年伊始,福晟面臨債務纏身危機之時,世茂前來接管,這讓福晟一度看到了曙光。而現在看來,福晟依然在掙扎。」世茂福晟福建項目一位員工表示。
2020年1月13日下午,在全國數百家媒體的聚光燈下,世茂集團與福晟集團在福州舉行短短的戰略合作發布會,正式宣布雙方締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這筆交易剛曝出時,被外界稱為「千億級世紀大併購」。所謂「千億級」,是指福晟手頭貨值近千億元。年初,福晟彼時宣稱,手頭項目達70餘個,貨值近千億,另外還有3000多億的舊改項目。此外,福晟在鄭州和湖南還有大量土儲。
相較之下,世茂的體量大約為福晟十倍。截止2020年6月30日,世茂集團擁有權益前土地儲備8393萬平米,總貨值1.45萬億元。去年前11個月,世茂共實現合約銷售額2628.1億元,位居中國房企第八名。克而瑞數據顯示,去年全年世茂操盤金額躋身房企前十,較上半年上升三位。
雖然如此,但在大本營福州,福晟卻佔據優勢,其中2019年,在福州市區,福晟戰勝世茂成為銷售冠軍。克而瑞數據顯示,2019年度,福州主戰場主城五區及閩侯,福晟銷售額為76.19億元排名第一,世茂銷售額72.4億元排名第二。
發布會後,世茂多次表示與福晟的交易為「合作」,而非「收併購」。
據世茂一位人士表示,所謂合作,就是幫助福晟恢復經營,但不對福晟集團的債務兜底。
「之所以由世茂進行紓困,是因為當時福晟一些項目瀕臨爛尾,消費者對福晟已經失去信心。所以他即便賣的比市場定價低,也難以銷售。最後回款就成了難題。」上述人士表示,「引入四方平臺,就是為了幫助福晟恢復經營秩序。」
福晟成立於2006年,作為一家閩系房企,福晟近幾年保持著迅猛的擴張勢頭,曾一度殺入行業30強。福晟最風光的年份是2017、2018年,那時福晟組織「飛虎隊」,全國各地併購拿地。
這家在福建崛起的房企,推行「3691」的高周轉原則,即3個月內開工、6個月內開盤、9 個月內封頂、1年現金流平衡。
危機在2019年出現。2019年中,關於福晟「債務危急」、「停業重整」等新聞最先泛起。由於擴張過於激進,福晟資金鍊出現危機。根據2019年財報顯示,福晟去年營收為426.81億元,總負債卻高達706.64億元,貨幣資產僅31.84億元。
「福晟在17年之後拿的地,有舊改項目,還有債務關係複雜的併購項目,這些都需很長時間才能盤活。這讓福晟去化速度減慢。」一位房企人士道。
而世茂為何願意接手福晟?一位業內人士分析稱,福晟的千億貨值或是世茂看上的理由。「福晟的地是好麵粉,我們希望這些麵粉不是簡單做稱麵條,而是做稱奶油蛋糕。」世茂福晟前任代管團隊負責人呂翼曾表示。
世茂進入福晟之後,第一件事是改組福晟的管理團隊。
發布會後不久,由世茂、福晟、東方資產、信達資產共同組建「四方平臺」,開始代管福晟。隨後,福晟改組董事會,新一屆董事會主要由世茂集團、東方資產和信達資產人員構成。具體業務上,世茂福晟平臺交給世茂海峽董事長呂翼為首的團隊來全面掌管。
世茂給世茂海峽董事長呂翼定的2020年KPI是1200億銷售額。其中原本屬於世茂的貨值有900億,據此計算,其餘300億出自世茂福晟平臺。
世茂集團總裁許世壇在2019年度業績會上亦稱,按照三年千億貨值轉化來算,世茂將福晟平臺2020年的銷售目標定為300億元。「世茂會通過品牌介入,代銷代建等方式參與合作,有好項目也會陸續做轉股。」許世壇表示。
然而,據世茂一位內部人士稱,今年世茂福晟平臺的銷售業績或為150至200億元,這距離年初制定的300億銷售目標仍有一定距離。即便按200億計算,目標完成率也不足7成。
合作仍在繼續推進。「截至2020年10月底,福晟集團已實現20個項目取證,獲得40多張預售證,合計百億貨值。」世茂集團官方對搜狐財經回覆說。
管理團隊「換血」,
長三角團隊取代世茂海峽
伴隨業績「不及預期」幾乎同時傳出的,還有世茂福晟管理團隊換血。
一年前,因為考慮到福晟主要項目集中在福建和廣東,而世茂海峽公司的具體業務開展也在閩、粵兩省,基於此,當時福晟平臺交由世茂海峽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呂翼代管。
如今,世茂集團再度派出的一支團隊,接管世茂福晟平臺。據悉,新任命的福晟平臺負責人,即世茂長三角區域公司董事長劉新浩,此前亦是世茂海峽公司呂翼的屬下。
而世茂長三角公司成立僅一年就被分拆。其中,分拆出世茂長三角領導班子專職負責福晟事物,原長三角公司項目被劃分給浙江和蘇滬兩個區域公司。
「四方平臺後來認為,需要有一個團隊來專門負責福晟事宜,而不是交由本身業務體量巨大的世茂海峽公司代管。」一位內部人士稱。
世茂集團承認了這一變動。
「本次人事調整的背景,是在紓困平臺四方共同改組管理團隊的大背景下發生的,各方希望通過設置專管團隊的方式,提升並加強平臺運營效率,為福晟四方平臺化解流動性困局提供更多助力。」世茂集團對搜狐財經表示。
世茂集團稱,原福晟四方平臺代管方——世茂海峽發展公司已經完成福晟四方平臺過渡管理的階段性使命。未來,世茂海峽發展公司仍會在最大程度上給予相關工作的支持。
「以前世茂海峽公司代管福晟四方平臺,以後原世茂長三角區域公司團隊則是專管福晟平臺。」世茂人士表示,這次的變化是從「代管」到「專管」的變化。「這並不能說明世茂海峽公司做得不好。」
「過去一年,世茂一直在努力幫助福晟紓困。」12月25日,世茂集團一位人士對搜狐財經表示。
一元收購福晟項目?
世茂稱「並非如此」
「千億貨值」雖吸引眼球,但相伴而來的債務和跟投問題解決起來卻很棘手。
11月19日,福晟集團發布公告稱,公司未按時兌付應於當日支付的「18福晟02」回售本金及債券利息,合計6.31億元。同日,大公國際決定將福晟集團的主體信用等級由A+下調為C。
「18福晟02」為福建福晟公開發行2018年公司債券(第一期)品種二,發行日期為2018年11月19日,債券利率為7.9%,附第2年末發行人調整票面利率選擇權及投資者回售選擇權,回售登記期為2020年10月22日至2020年10月26日。
截至今年12月,福晟集團共有存續債券12隻,其中5隻債券將於明年到期,合計規模33.3億元。
這個2020年度地產行業最為矚目的「收購案」即將滿一周年。用世茂集團董事局副主席、總裁許世壇的話說,這次合作,平臺以後輸出的都是世茂福晟這個品牌,強調1+1大於2。
然而,1+1是否大於2尚無答案。一年過去了,一些業主依舊收不到房,債權人依舊拿不回錢,福晟職工跟投福晟項目的資金,或許連本金都無法全數收回。
不僅如此,外界對世茂福晟的質疑不絕於耳,從「轉走共管帳戶2.6億」,到「1元收購福晟項目」。上述質疑世茂均已否認。
「歸根結底,很多人認為世茂有義務替福晟還債,但實際上,並不存在世茂為福晟的債務直接做擔保,世茂也並沒有義務幫福晟集團還債。」上述世茂內部人士稱。
11月24日,網絡開始傳閱一份無公章的《致福晟集團全體跟投員工公開信》,指出世茂將2.6億元款項從共管戶中轉出。
隨後,世茂、福晟紛紛表示,這封沒有加蓋公章的公開信與事實不符。
「我們轉了3.6億到共管帳戶上,已經花掉約8000萬用於員工跟投等等問題的支付。」上述人士稱,「世茂不可能無限制的付出,也要保障自己的資金安全。」
世茂雖然沒有對整個福晟集團進行收購,且不對福晟集團的債務提供擔保。但是,世茂收購了福晟部分優質項目51%股權。
媒體報導稱,福晟多個項目的股權以1塊錢價格被轉移到世茂。
根據媒體披露的信息,世茂收購福晟的項目位於廣州、鄭州、福州等地,約5至9個。
「目前尚未公布最新財報,也沒有對股權收購進行披露,因而沒有證據證明資產已經轉走了。」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這些過去福晟的項目有沒有被世茂收購,只能等到明年3月世茂集團財報發布以後,看有沒有並表。」
其解釋稱,如果世茂取得福晟部分項目51%股權,成為子公司或能夠對項目公司實施控制的話,世茂需要將這部分業績編入合併財務報表並披露合併範圍。
不過天眼查顯示,今年6月,淮安福晟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原股東福晟集團退出持股,接盤方為福州晉安乾朝企業管理有限公司。而福州晉安乾朝則由世茂集團關聯公司間接持股。
有質疑聲音認為,所謂「1元轉股」,交易對價或不公允。
「世茂不可能在福晟直接套資產。」世茂一位內部人士表示,所謂「1元轉股」,其實因為這些項目的轉股是償債式的,並不是說1元就可以拿到資產。
至於具體轉股項目的數量,目前仍無統一說法。上述世茂人士表示:「媒體傳出來的收購項目數量並不準確,有的寫多了,有的寫少了。」
對此,世茂集團官方亦對搜狐財經表示,世茂對福晟部分項目公司及物業公司股權的收購系在紓困框架下開展的合作,交易對價均為市場公允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