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店:1200平獨立咖啡館、挨著星巴克開,這是什麼玩法?

2021-01-10 樂居財經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咖門」(ID:KamenClub),作者 國君,36氪經授權發布。

Sugarman素飲·糖人(以下簡稱糖人),是我採訪過最大的獨立咖啡館。

1200平面積,還大膽地開在了星巴克隔壁。開業4年,年營業額做到了800萬。

在「能開小就不開大」、10平小店盛行的咖啡圈,這種「特大型咖啡館」是怎樣生存的?

探店西安最大咖啡館,我產生了3個疑問

雖然來之前,已經對糖人多方了解,來體驗之後,這家店卻挑戰了三個我自以為的常識——

1、一家咖啡館,緊貼著星巴克開?

位於西安高新區高新路上的糖人咖啡,毗鄰中學、對面數個甲級寫字樓,面向的是高端社區客群。

最意外的是,門店還和星巴克挨在一起,室內近得只隔了一道玻璃窗。

門店離星巴克只隔了一道玻璃窗

站在糖人的Synesso旁,還可以看清星巴克的Mastrena,而星巴克的客人在梅麗塔濾杯邊,扭個頭也能看到糖人的冰滴壺。

強勢如星巴克,一般咖啡館都近不了身,糖人為什麼要和星巴克「貼身肉搏」?這是我的第一個疑問。

2、1200平,為什麼開這麼大?

除了緊挨星巴克,糖人的面積,是我第二個疑問。

在星巴克上海烘焙工坊還沒開的2016年,糖人在國內沒有參照案例的情況下,就開了這間1200平米的店——對一個獨立咖啡館來說,這個面積實在太大了。

糖人三面開放,最大的門頭有30多米寬;店內的吧檯有3個,一個M型的全景吧檯,一個手衝吧檯,一個讓消費者體驗衝煮的吧檯。

最大的門頭有30多米寬

店內單獨開闢了50平會議場景區、30平~40平的歐包展示區、二樓廚房200平,空間布局上堪稱「奢侈」。

店大平效低,每個老闆都懂的道理,為什麼糖人偏偏反其道行之呢?

3、來這裡喝咖啡都是誰?

從糖人咖啡的選址看,周邊寫字樓的白領,是核心客群。但白領客群生活節奏快,15~20元的外帶型咖啡館,才是他們的高頻選擇。

雖然白領也有下午茶、會談的需求,但這種需求的數量、頻次,能不能支撐這麼大面積的咖啡館?這是我第三個疑問。

糖人「奢侈」的空間

帶著這些疑問,我和糖人咖啡的投資人兼聯合創始人郭麗聊了聊。

超級大店的背後:打造打卡地標

「開一家普通的咖啡館,肯定很難和星巴克競爭,而且北方咖啡文化不濃厚,因此一開始我就想做大店,在面積上有壓倒性優勢,做成西北地區,乃至整個北方咖啡行業的地標性門店。」郭麗告訴我。

郭麗曾是西安某女鞋的代理商,在開大店上取得過巨大成功,複製這個成功路逕到咖啡行業,是郭麗最初的想法。

當門店在某一方面擔上「最」的標籤後,就有了唯一性、稀缺性,不僅能帶來巨大的品牌曝光價值,還可以和當地的景區一樣,成為遊客籤到打卡點之一。

這個模式,在西安這樣的旅遊城市,尤為適宜。

其實「超級大店」在餐飲行業也有先例。比較典型的案例是長沙西湖樓,位於湖南衛視附近,近6萬平米,號稱「亞洲最大的酒樓」,是長沙餐飲地標之一。

長沙西湖樓,圖片來自百度

深圳茶飲品牌芭依珊,開出3500平的大店,足足有8個籃球場那麼大,刷新國內茶飲店面積新知,成為所在區域的地標門店之一。

芭依珊門店,圖片來自百度

實際經營中,糖人憑藉「西安最大咖啡館」,與當地星巴克形成了差異化。「我們盡力打破從『不喝咖啡』到『我愛咖啡』的次元壁,讓客人在這裡能夠有享受和遊樂的感受。」郭麗說。

300+SKU,滿足3類顧客的需求

糖人的產品很豐富,僅飲品一項,共有50種,茶飲和咖啡大概5:5。配餐也有3種:法甜、歐包、簡餐。

配餐主要是法甜、歐包、簡餐

帶上飲品、配餐、零售產品、設備器具等,糖人一共有300多個SKU。在營收上,飲品佔60~65%,簡餐佔20%,甜品佔10%,小器具及周邊佔5~10%。

郭麗分析,糖人的顧客有3大組成:第一種是周邊的白領,第二種是附近社區的全職媽媽群體、中學生,第三種是遊客和行業人打卡。

針對白領,門店內有出品快速的意式咖啡,有種類齊全的簡餐、甜品,能滿足午餐和下午茶的需求,會議場景區還有會議桌,方便開會、辦公。

針對白領們還推出了「文件包掛耳」,「常規的掛耳咖啡包裝盒,放在包裡不便攜,做成文件夾形式,不僅好帶,而且還不容易引起注意。」郭麗說。

全職媽媽們時間多,店內有自己體驗衝煮的吧檯,不僅提升了體驗,還可以助推門店「家庭咖啡角」設備、器具的銷售。

店內有自己體驗衝煮的吧檯

遊客打卡,對糖人來說,也是一項穩定客群。到了西安去打卡糖人,是不少咖啡愛好者、同行人的首選。在衝煮吧檯,可以體驗來自不同產地的13種單品豆,還可以選擇手衝、虹吸、SOE三種不同的萃取方式。

體驗完產品,買一些豆子、掛耳、杯子、器具帶回去,也順理成章。

「前店後廠」,C端和B端生意一起做

在糖人店內,咖啡的濃鬱香氣格外濃鬱,郭麗告訴我,這是店內的烘焙工廠在烘豆子。

店內客座區的一角,有一個全透明的玻璃房,這是店內的烘焙工廠。一般來說,工廠選址,一般在城市的遠郊,比如工業園區。

糖人店內的烘焙工廠

糖人克服萬難完成了SC的認證,和星巴克上海烘焙工坊類似,在繁華商業區,實現店廠一體。

這種模式,顧客可以在店中觀摩到咖啡從烘焙到製作完成的全過程。前來打卡的同行,也可以順便給自己的門店進貨。

這個烘焙工廠,一年的烘焙量約15噸,除了自用,有很多是供給B端企業。

一年的烘焙量約15噸

憑藉著場地優勢,糖人在西安咖啡界有「活動專業戶」之稱。2016年成立至今,舉辦過53次咖啡沙龍活動,組織咖啡技能比賽10場次,其中國家級賽事4場次。

2018年世界咖啡師賽中國區總決賽冠軍朱貴、世界咖啡拉花藝術賽·中國區總冠軍梁凡等都到糖人進行過專題分享。

朱貴在糖人門店內分享咖啡知識

多種活動、賽事、以及日常門店中的自助體驗和操作,讓糖人在行業內有一定知名度,進一步助推了其咖啡豆銷售、培訓、設備器具銷售等業務。

這麼多的業務組成,能讓糖人咖啡實現盈利嗎?

糖人咖啡,賺錢嗎?

這是很多人的疑問,郭麗給了我肯定的答案。

在剛剛過去的5月份,「我們門店C端和B端的總營業額是60萬,去掉房租成本、人工成本,總體算下來,我們算是微利前行。」

郭麗回憶,開業第一年,生意並不好,但營業額逐年遞增,基本每年增加15~20%。在她看來,這是一種堅持,客人從陌生到認可,精品咖啡從小眾到大眾。

客人從陌生到認可,精品咖啡從小眾到大眾

而糖人也用這5年,把咖啡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都跑通了,品牌也有了一定知名度。「未來就是我們要發力開店做規模的時候。」郭麗說。

8月份,糖人旗下2家200平米的新店,即將在西安開業,跨區域開店也在同步考慮中。

結語

2018年,上海星巴克烘焙工坊開業一年,成為星巴克全球銷售額最高門店。

星巴克通過規模和品牌力的支撐,在前店後廠模式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糖人是在獨立咖啡館領域探索「前店後廠」模式:

超級大店吸引關注,豐富SKU提升客單,全產業鏈發力B端,最終支撐了門店的營收,這和星巴克是完全不同的路徑。

糖人已經順利走過了4年,但這是不是一種可複製的商業模式,還要看新店的發展。

關於咖啡館「前店後廠」的模式,你有什麼看法, 歡迎留言區發表高見。

【關注百家號樂居財經,洞悉房產市場風雲變化。】

文章來源:咖門

相關焦點

  • 星巴克布局寵物友好社區店 社區咖啡館的潛力被低估?
    吃個簡餐,喝杯咖啡,坐一會兒,這是社區咖啡館的日常。相對於商圈的咖啡館來說,它們做的是一小撥兒熟人的長期生意。   隨著購物中心「黃金十年」的過去,社區商業逐漸呈現出越來越大的想像空間。   這不,星巴克(需求面積:150-350平方米)已經連開了兩家社區店,難道社區生意的價值一直被我們低估了?
  • 坐擁1200平的超大面積,貓咪咖啡館
    A9喵星球 坐擁1200平的超大面積據說是魔都zui大的貓咪咖啡館!超大落地玻璃窗你手上是什麼好吃的?全景落地窗,盡享湖景萌寵多多,吸到手軟相信我,沒有比這更棒的啦!
  • 繼星巴克後 喜茶也開了這種店
    近日,喜茶在深圳開出全國首家寵物友好型門店,該店位於深圳羅湖喜薈城購物中心。這也是茶飲行業第一個推出的「寵物」主題店。 而早在2年前,星巴克也在杭州推出類似門店。&寵物友好店於杭州世茂繽谷廣場正式開業,成功吸引了周邊居民以及愛狗人士的注意。
  • 星巴克投資的烘焙品牌Princi開出了第一家獨立門店 這意味著什麼?
    宣布投資義大利高端餐點烘焙品牌Princi(焙意之)兩年後,星巴克在美國開出了第一家獨立Princi門店。這家Princi烘焙工坊於昨天開業,位於星巴克總部西雅圖。Princi門店中的開放區域Princi門店結帳區域在Princi常規的100多種麵包餐點外,烘焙工坊裡也供應星巴克咖啡、啤酒和雞尾酒等飲料。這不是Princi這個義大利烘焙品牌第一次出現在美國消費者視野中。
  • 咖啡館越開越小,最近流行「店中店」
    對一家非商圈、只有3平米的檔口小店來說,這一成績已經不算低,甚至比隔壁檸檬茶更好。倪子揚有個計劃,明年開出一家「大店」,真正把Sheep sheep做成一個獨立品牌。超市裡的咖啡店,有人連續120次點單第二家迷你咖啡店 5% coffee,開在鄭州一家商場的進口超市裡。
  • 星巴克開了全球首家「花店」,又不安分了...
    正值櫻花季,日本星巴克(需求面積:150-350平方米)也來湊熱鬧了,竟把咖啡店開進「花叢」,還順帶創下了其日本門店的多個「首次」嘗試!   3月23日,星巴克全新門店在讀賣樂園旗下的大型溫室樂園HANA BIYORI內開業,這也是日本首座開在溫室花園中的咖啡店。
  • 咖啡館越開越小,最近流行「店中店」!
    對一家非商圈、只有3平米的檔口小店來說,這一成績已經不算低,甚至比隔壁檸檬茶更好。 倪子揚有個計劃,明年開出一家「大店」,真正把Sheep sheep做成一個獨立品牌。小盧告訴我,現在對「店中店」,5% coffee 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經驗,會對接一些商業資源,結合不同形式的商業體去實現,而且能根據不同的空間,去做吧檯設計及產品設計,呈現完整的體驗。 03自行車店裡的咖啡館,即將開80平獨立門店 「過幾天,我的獨立門店就要開業了!」
  • 獨立咖啡館=「難盈利」,扭轉局面需要打造怎樣的核心競爭力?|黑馬...
    更重要的是,咖啡+場景也並不能成為這些獨立咖啡店的靈丹妙藥。本文從三個方面講述了獨立咖啡店需要洞悉哪些道理,才可以走上盈利的康莊大道。國內「第三波咖啡浪潮」在咖啡界的影響力,有點兒像O2O之於餐飲界,誰不參與進來就意味著落後。在一二線城市,以出品精品咖啡為特點的獨立咖啡館也一波一波開得熱鬧。
  • 星巴克換全新造型!全球首家集咖啡&賞花&水族館的星巴克溫室花園店...
    據了解,星巴克為了響應環保主題,圍繞「大自然」元素,打造了全球首家集咖啡&賞花&水族館功能的星巴克門店,並於3月23日正式開業,這家星巴克咖啡館門店位於日本東京多摩區的讀賣樂園旗下——HANA·BIYORI。日本東京讀賣樂園旗下的大型溫室樂園HANA BIYORI是日本星巴克眾多門店中「首次」以這種「獨特元素」的裝修風格出現在大眾眼帘。
  • 逆境下的獨立咖啡館,要明白這些生存邏輯
    去年的疫情在下半年有所緩和,在「報復性消費」的促使下,本地幾家獨立咖啡館的生意開始火爆。某家咖啡館的老闆娘戲言道: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店內的咖啡銷量就突然猛增了,目前每天可以出到300杯以上。有朋友說道:國內的咖啡消費浪潮開始來臨了,自己想去開店。我笑著說:再等等吧。
  • 廣州這5家星巴克,每個都很有特色
    全宇宙都知道的星巴克一個美其名曰咖啡館的裝x聖地這幾年,偷偷在廣州搭了5家絕版臻選店教堂店 丨 獨棟大別墅店 丨 小洋房店 社區店 丨 網白店 我冒死挾持了尋吃君的星禮卡耗費一天的時間,一次性幫你們體驗完了你們把持住,別哇出聲來開在教堂裡的星巴克是的
  • 杭州這些獨立咖啡館、甜品店回來了
    好消息是,這兩天有一些甜品復工了,比如杭州和上海女生都大愛的蔡嘉甜品,嘉裡中心門店開了。不能堂食,粉絲們可以通過他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和第三方外賣平臺來預定,我前天晚上10點的時候做了一個實驗,訂了提拉米蘇蛋糕,還能預約一個大致的送貨時間範圍。
  • 星巴克又開寵物友好店
    近日,星巴克在上海徐匯濱江又開了一家寵物友好店。 新店臨黃浦江而建,色調以白為主,整面落地玻璃打造出通透的質感。店內的背景是以咖啡生長植物群與動物群為主題,還設有觀景座位、階梯座椅。
  • 500米之內開三家星巴克,背後有什麼開店邏輯?
    1、500米之內連開三家星巴克?   我們在選址開店時都會先觀察目標周圍的品類、消費能力等因素,如果一條街上同品類店的數量很多,那麼我們則會選擇避開眾多的競爭對手。 然而,星巴克卻並沒有這麼做,而且還玩起了「自相殘殺」的戲碼,這是怎麼回事呢?
  • 萬字長文講清開咖啡館到底賺不賺錢?該怎麼賺?
    接下來就如下問題,蛋解創業將會給你答案:1、星巴克賺的真是賣咖啡的錢?真相是什麼?2、星巴克真的所向披靡?擺在星巴克眼前的又是怎樣一個困局?3、瑞幸真的是開咖啡館?到底賠了多少錢?不是迷局是敗局。4、為什麼說瑞幸真正的對手是像7-11這樣的便利店?5、咖啡陪你怎麼死的?
  • 雀巢企業咖啡館上線,咖啡館加盟模式?還是對標瑞幸企業服務
    風生水起的上海南京路精品咖啡館上海的南京路,這條3公裡長的路上,星巴克烘焙工坊店,獨立小店的代表Manner咖啡,Seesaw、%Arabica等精品咖啡,以及肯德基開出的COFFii & JOY,和幾乎所有國外品牌的首店,都在此集聚。
  • 星巴克|你還不知道星巴克有寵物友好店吧!寵物和咖啡更配
    近日,星巴克又在上海徐匯濱江開了一家寵物友好店。
  • 在世界盡頭的咖啡館喝一杯刷鍋水
    星巴克咖啡館沒有小杯,小杯叫做中杯,中杯叫做大杯,把大杯叫做超大杯。羅永浩在微電影《幸福59釐米之小馬》裡被服務員整蒙了,「我不管這是什麼杯,我就要三杯裡面的中杯。」咖啡和咖啡館變得越來越魔幻。1987年,霍華德·舒爾茨買下星巴克,山寨成義大利咖啡館:主打義大利濃縮咖啡;沒有座位,客人站著喝完就走;沒有外賣的;沒有紙杯子。
  • 探店濟南大觀園附近咖啡館,價格比星巴克貴,年輕人排著隊來消費
    有需求就會有市場當林林總總的各色咖啡館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這座城市裡人們開始追求咖啡的品質據說真正講究喝咖啡的人,是不屑於速溶咖啡的那種經過工業化加工後做出的粉末已經失去了咖啡的靈魂中意軒其實不是一個懂咖啡的人,但是卻很喜歡咖啡帶來的那種儀式感關於咖啡的各種知識和文章書籍早已汗牛充棟無論是在知識方面還是專業性上都是無法與真正的咖啡愛好者相比的因此,這篇咖啡館的探店文並不打算涉及過多我並不擅長的咖啡專業知識,僅僅是寫一些個人感受和隨想
  • 悄悄去了成都這4家獨立咖啡館,結果一家比一家有特色!
    打開大眾點評,搜索「咖啡館」,發現已經有4249家。成都人也算基本實現了「咖啡自由」! 就算在工作日,也能看到成都年輕人跑出來喝咖啡的身影,透露著成都這座城市獨有的悠閒氣息~「我不在咖啡館,就在去咖啡館的路上」,這句話成為了成都人的真實寫照。 但相比較一些品牌連鎖的咖啡店,成都人反而更喜歡有故事、有溫度的獨立咖啡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