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咖門」(ID:KamenClub),作者 國君,36氪經授權發布。
Sugarman素飲·糖人(以下簡稱糖人),是我採訪過最大的獨立咖啡館。
1200平面積,還大膽地開在了星巴克隔壁。開業4年,年營業額做到了800萬。
在「能開小就不開大」、10平小店盛行的咖啡圈,這種「特大型咖啡館」是怎樣生存的?
探店西安最大咖啡館,我產生了3個疑問
雖然來之前,已經對糖人多方了解,來體驗之後,這家店卻挑戰了三個我自以為的常識——
1、一家咖啡館,緊貼著星巴克開?
位於西安高新區高新路上的糖人咖啡,毗鄰中學、對面數個甲級寫字樓,面向的是高端社區客群。
最意外的是,門店還和星巴克挨在一起,室內近得只隔了一道玻璃窗。
門店離星巴克只隔了一道玻璃窗
站在糖人的Synesso旁,還可以看清星巴克的Mastrena,而星巴克的客人在梅麗塔濾杯邊,扭個頭也能看到糖人的冰滴壺。
強勢如星巴克,一般咖啡館都近不了身,糖人為什麼要和星巴克「貼身肉搏」?這是我的第一個疑問。
2、1200平,為什麼開這麼大?
除了緊挨星巴克,糖人的面積,是我第二個疑問。
在星巴克上海烘焙工坊還沒開的2016年,糖人在國內沒有參照案例的情況下,就開了這間1200平米的店——對一個獨立咖啡館來說,這個面積實在太大了。
糖人三面開放,最大的門頭有30多米寬;店內的吧檯有3個,一個M型的全景吧檯,一個手衝吧檯,一個讓消費者體驗衝煮的吧檯。
最大的門頭有30多米寬
店內單獨開闢了50平會議場景區、30平~40平的歐包展示區、二樓廚房200平,空間布局上堪稱「奢侈」。
店大平效低,每個老闆都懂的道理,為什麼糖人偏偏反其道行之呢?
3、來這裡喝咖啡都是誰?
從糖人咖啡的選址看,周邊寫字樓的白領,是核心客群。但白領客群生活節奏快,15~20元的外帶型咖啡館,才是他們的高頻選擇。
雖然白領也有下午茶、會談的需求,但這種需求的數量、頻次,能不能支撐這麼大面積的咖啡館?這是我第三個疑問。
糖人「奢侈」的空間
帶著這些疑問,我和糖人咖啡的投資人兼聯合創始人郭麗聊了聊。
超級大店的背後:打造打卡地標
「開一家普通的咖啡館,肯定很難和星巴克競爭,而且北方咖啡文化不濃厚,因此一開始我就想做大店,在面積上有壓倒性優勢,做成西北地區,乃至整個北方咖啡行業的地標性門店。」郭麗告訴我。
郭麗曾是西安某女鞋的代理商,在開大店上取得過巨大成功,複製這個成功路逕到咖啡行業,是郭麗最初的想法。
當門店在某一方面擔上「最」的標籤後,就有了唯一性、稀缺性,不僅能帶來巨大的品牌曝光價值,還可以和當地的景區一樣,成為遊客籤到打卡點之一。
這個模式,在西安這樣的旅遊城市,尤為適宜。
其實「超級大店」在餐飲行業也有先例。比較典型的案例是長沙西湖樓,位於湖南衛視附近,近6萬平米,號稱「亞洲最大的酒樓」,是長沙餐飲地標之一。
長沙西湖樓,圖片來自百度
深圳茶飲品牌芭依珊,開出3500平的大店,足足有8個籃球場那麼大,刷新國內茶飲店面積新知,成為所在區域的地標門店之一。
芭依珊門店,圖片來自百度
實際經營中,糖人憑藉「西安最大咖啡館」,與當地星巴克形成了差異化。「我們盡力打破從『不喝咖啡』到『我愛咖啡』的次元壁,讓客人在這裡能夠有享受和遊樂的感受。」郭麗說。
300+SKU,滿足3類顧客的需求
糖人的產品很豐富,僅飲品一項,共有50種,茶飲和咖啡大概5:5。配餐也有3種:法甜、歐包、簡餐。
配餐主要是法甜、歐包、簡餐
帶上飲品、配餐、零售產品、設備器具等,糖人一共有300多個SKU。在營收上,飲品佔60~65%,簡餐佔20%,甜品佔10%,小器具及周邊佔5~10%。
郭麗分析,糖人的顧客有3大組成:第一種是周邊的白領,第二種是附近社區的全職媽媽群體、中學生,第三種是遊客和行業人打卡。
針對白領,門店內有出品快速的意式咖啡,有種類齊全的簡餐、甜品,能滿足午餐和下午茶的需求,會議場景區還有會議桌,方便開會、辦公。
針對白領們還推出了「文件包掛耳」,「常規的掛耳咖啡包裝盒,放在包裡不便攜,做成文件夾形式,不僅好帶,而且還不容易引起注意。」郭麗說。
全職媽媽們時間多,店內有自己體驗衝煮的吧檯,不僅提升了體驗,還可以助推門店「家庭咖啡角」設備、器具的銷售。
店內有自己體驗衝煮的吧檯
遊客打卡,對糖人來說,也是一項穩定客群。到了西安去打卡糖人,是不少咖啡愛好者、同行人的首選。在衝煮吧檯,可以體驗來自不同產地的13種單品豆,還可以選擇手衝、虹吸、SOE三種不同的萃取方式。
體驗完產品,買一些豆子、掛耳、杯子、器具帶回去,也順理成章。
「前店後廠」,C端和B端生意一起做
在糖人店內,咖啡的濃鬱香氣格外濃鬱,郭麗告訴我,這是店內的烘焙工廠在烘豆子。
店內客座區的一角,有一個全透明的玻璃房,這是店內的烘焙工廠。一般來說,工廠選址,一般在城市的遠郊,比如工業園區。
糖人店內的烘焙工廠
糖人克服萬難完成了SC的認證,和星巴克上海烘焙工坊類似,在繁華商業區,實現店廠一體。
這種模式,顧客可以在店中觀摩到咖啡從烘焙到製作完成的全過程。前來打卡的同行,也可以順便給自己的門店進貨。
這個烘焙工廠,一年的烘焙量約15噸,除了自用,有很多是供給B端企業。
一年的烘焙量約15噸
憑藉著場地優勢,糖人在西安咖啡界有「活動專業戶」之稱。2016年成立至今,舉辦過53次咖啡沙龍活動,組織咖啡技能比賽10場次,其中國家級賽事4場次。
2018年世界咖啡師賽中國區總決賽冠軍朱貴、世界咖啡拉花藝術賽·中國區總冠軍梁凡等都到糖人進行過專題分享。
朱貴在糖人門店內分享咖啡知識
多種活動、賽事、以及日常門店中的自助體驗和操作,讓糖人在行業內有一定知名度,進一步助推了其咖啡豆銷售、培訓、設備器具銷售等業務。
這麼多的業務組成,能讓糖人咖啡實現盈利嗎?
糖人咖啡,賺錢嗎?
這是很多人的疑問,郭麗給了我肯定的答案。
在剛剛過去的5月份,「我們門店C端和B端的總營業額是60萬,去掉房租成本、人工成本,總體算下來,我們算是微利前行。」
郭麗回憶,開業第一年,生意並不好,但營業額逐年遞增,基本每年增加15~20%。在她看來,這是一種堅持,客人從陌生到認可,精品咖啡從小眾到大眾。
客人從陌生到認可,精品咖啡從小眾到大眾
而糖人也用這5年,把咖啡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都跑通了,品牌也有了一定知名度。「未來就是我們要發力開店做規模的時候。」郭麗說。
8月份,糖人旗下2家200平米的新店,即將在西安開業,跨區域開店也在同步考慮中。
結語
2018年,上海星巴克烘焙工坊開業一年,成為星巴克全球銷售額最高門店。
星巴克通過規模和品牌力的支撐,在前店後廠模式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糖人是在獨立咖啡館領域探索「前店後廠」模式:
超級大店吸引關注,豐富SKU提升客單,全產業鏈發力B端,最終支撐了門店的營收,這和星巴克是完全不同的路徑。
糖人已經順利走過了4年,但這是不是一種可複製的商業模式,還要看新店的發展。
關於咖啡館「前店後廠」的模式,你有什麼看法, 歡迎留言區發表高見。
【關注百家號樂居財經,洞悉房產市場風雲變化。】
文章來源:咖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