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說到了德國著名的反坦克神器——88毫米高炮,在法國戰役時隆美爾龍88炮擊潰了英軍的坦克部隊,當他發現自己家的坦克是被德國人是用高射炮打掉的時候直呼作弊。的確,現在很多人一提到德軍的88炮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不是它的防空能力而是它的反坦克能力,在早期各國坦克都不是很厚的情況下88炮的確是可以「反一切」,但是這麼好用的東西卻不是陸軍,所有88毫米高射炮都是隸屬於德國空軍的,難道這麼好用的東西陸軍不想要嗎?
陸軍表示,當然想啦。在早期的西歐戰場上德國陸軍用的還是Pak-35/36型37毫米這種敲門磚,陸軍也知道這種口徑的反坦克炮肯定不夠用,所以也在研製口徑更大的反坦克炮,於1940年服役Pak-38型50毫米反坦克炮和早1941年服役Pak-40型75毫米反坦克炮,但是看到空軍用的88炮這麼好用,陸軍心裡也痒痒的想要,在1941年6月中旬,希特勒下令研製一種能夠在1000 米距離擊穿 30°傾角160毫米厚裝甲板的火炮,新型火炮的口徑被定為88毫米,所以這項任務又落到了克虜伯公司和萊茵金屬公司這兩家的手裡。
首先是克虜伯公司的專業的88毫米反坦克炮,從1941年6月研發任務下達以後直達1943年3月才走下生產線,並且一直測試修改到12月才被陸軍認可並定型為88毫米43型反坦克炮,簡稱為Pak-43型。這款反坦克炮的倍徑高達71倍,炮管長度更是高達6.25米,由於其長長的炮管賦予了它高的射擊初速,使得它擁有超強的穿甲能力,其炮管設計壽命是2000發,但使用穿甲彈時機具磨損炮管膛線,所以壽命降至1200發,並且是和高射炮一樣採用十字架型的底座,並且由於不需要高射炮那樣的炮柱,所以其上架的圓形扁平底盤直接裝在十字大架中央基座上,靠滾珠軸承進行旋轉,因此它的外形看起來非常低矮,其包括防盾在內的總體高度也只有1.73米。
在仰起炮管時就是一門加農炮,可以發射榴彈進行火力支援,不過絕大部分只有盟軍繳獲以後才這麼用
由於它採用了88高炮的十字架炮座,所以也是可以和高射炮那樣掛上特種掛車進行機動作戰,可能是基於前面Flak-18高炮的反坦克型的使用經驗,在正面放盾的右側還有一個可以裝6發炮彈的應急彈箱,彈箱上還掛著一個瞄準鏡收納筒。不過這種的運輸重量高達6噸並且尺寸太大,防位重量為3.7噸,在進入陣地後的拆卸花費太多的時間,所以其設計並不算很成功,所以其產量只有2840門,與Pak-40型75毫米2.8萬多門的產量相比確實少的可憐,而Pak-40型75毫米反坦克炮的放位重量卻只有1.425噸,所以過於笨重的它很多都在撤退的途中被遺棄。
而萊茵金屬公司在1941年的方案最初拿出100毫米加農炮,但是由于越來越多的反坦克需求,在1942年6月的研製項目上萊茵金屬公司也拿出了一款71倍徑的反坦克炮,並且幾乎是和克虜伯公司的Pak-43型同時下線,而萊茵金屬公司的88炮為了與克虜伯的88炮區分被命名為為88毫米43/41型反坦克炮(其中43是指1943年,而41是指使用41型加農炮的底盤)。沒錯,萊茵金屬公司的88炮並沒有像克虜伯公司那樣採用和高炮一樣的十字架底座,而是採用的是傳統火炮布局,。它是用一根71倍徑88毫米炮管,加上一套與該公司研製的75毫 米Pak 40型反坦克炮類似的半自動橫楔式炮閂 , 和一套105毫米leFH-18型輕型榴彈炮的叉式炮架,以及兩隻150毫米sFH18型重型榴彈炮的輪子組合而成。而輕型榴彈炮叉架及重型榴彈炮輪子的組合就是原來為100毫 米41型輕型加農炮設計的下盤。
這樣的好處就在於簡單易生產,可以解決德軍的反坦克的迫切需求,不過這款火炮不比克虜伯的88毫米反坦克炮輕,其重量也將近4噸。可要命的是克虜伯那是用掛車拉的,而萊茵金屬的88炮在掛牽引和調整炮位時簡直就是步兵的噩夢啊,而Pak43/41在平地上想要推動它都得十幾個人通力合作才能緩緩移動,要是碰上泥濘的道路那就別說了。所以它們通常會被放置在一些固定的陣位或者堡壘中。一旦要撤退時基本帶不走,所以也有很多被盟軍繳獲。
不過雖然有著重量大的缺點,但打起坦克來可不含糊,畢竟這麼長的炮管以及那麼大的口徑可不是鬧著玩的。它在東線得到廣泛使用 , 它可以擊毀包括KV和IS系列在內的所有蘇聯重型坦克,甚至可以做到一炮掀翻炮塔。至於首上裝甲只有45毫米的T-34系列就更不用說了。在東線戰場中曾經有門炮一次戰鬥中 在3500米的距離就擊毀了6輛 T-34,另一份報告則稱有門炮在600米米外攻擊了一輛T-34的尾部,將其發動機炸飛到5米開外的地方。而在諾曼第登陸之後也同樣給盟軍帶來不小的麻煩,在諾曼第小村聖艾尼昂的—次戰鬥中,波蘭第2裝甲團就遭到了重創,該團損失的全部96輛坦克中有9輛是 被一門Pak43/41擊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