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傳誦《楊靖宇的故事》

2021-01-10 中國青年網

  本報訊 2月1日,紀念楊靖宇將軍誕辰100周年系列活動正式啟動,13時30分,由通化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黨史研究室、市關工委、市教育局等部門共同組織舉辦了《楊靖宇的故事》一書首發式。

  首發儀式上,通化市委宣傳部長齊曉光講,紀念楊靖宇將軍活動要採取多種形式全面展開,充分發揮部門優勢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專家隊伍作用,針對不同年齡段可接受程度的情況,選擇適合的載體教育方法,貼近青少年實際,增強教育活動的吸引力。

  楊靖宇三個名字的傳奇

  據史料記載和通化市黨史研究室工作人員介紹,楊靖宇將軍壯烈殉國時年僅35歲,在他不平凡的一生中,曾使用過3個名字,代表了不同歷史時期他的傳奇經歷。

  馬尚德:領導農民鬧革命

  馬尚德是楊靖宇的第一個名字,也是他的真實姓名。馬尚德自幼仰慕英雄,在他8歲的時候,農民英雄白朗領導的豫西農民暴動,在經過馬尚德家鄉李灣「打富濟貧」時,其英雄行為在少年馬尚德的心中深深打下了烙印。

  1925年,20歲的馬尚德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確山縣委於10月末發動秋收暴動,馬尚德擔任新建的農民革命軍的總指揮。不久,他在與「進剿」之敵作戰中腿部負傷,被送到駐馬店治療。1928年春,他傷愈後在河南從事地下工作,年末奉命赴上海,在黨中央辦的秘密訓練班學習,1929年春天被派赴東北工作。

  張貫一:革命之志,一以貫之

  1929年4月2日,滿洲省委派他去撫順煤礦開展工運工作,工作人員向其交代去撫順接頭關係,並徵求馬尚德化名意見。馬尚德說:「執行省委指示,一以貫之。」即取名為張貫一。

  1931年,他整合了以吉林磐石地區為中心的抗日遊擊隊,派黨的幹部開展工作,使其成為共產黨在南滿掌握的最早的武裝,並命名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二軍南滿遊擊隊。

  楊靖宇:平靖宇內 痛擊日寇

  1932年10月,張貫一被派到南滿巡視,臨行前,組織要求其化名給省委報告,張貫一率直地說:「在開封讀書時立志要平靖宇內,現今東北處於亂世,我外祖姓楊,就化名『楊靖宇』吧。」

  1933年初,楊靖宇來到一支只有250人的部隊當政委。為團結各階層,他又把隊伍的名稱改為人民革命軍。隊伍不斷壯大,於1934年成為擁有4000餘人的人民革命軍第一軍,他擔任軍長。同年,江西瑞金召開的中華蘇維埃二次大會將楊靖宇選為中央政府執行委員,這表明黨中央已將他作為東北革命力量的代表。1935年,東北人民革命軍聯合其他抗日武裝組成抗日聯軍。

  1940年1月,楊靖宇率部遭日偽軍重兵圍攻,他組織指揮部隊分散突圍。為了追殺楊靖宇的300多人,日軍動用了75000人的龐大軍隊,雙方兵力對比是200:1。因叛徒告密,2月23日,楊靖宇孤身下山被圍,在吉林省蒙江縣(今白山市靖宇縣)三道崴子壯烈犧牲。據史料記載,楊靖宇將軍犧牲的時間是1940年2月23日16時30分。楊靖宇犧牲後,日本侵略者殘忍地剖開他的腹部,他的胃裡一粒糧食都沒有,只有尚未消化的草根、樹皮和棉絮……(記者 盧紅)

相關焦點

  • 電影《楊靖宇》講述東北抗聯英烈的感人故事
    今天(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4周年,抗日戰爭時期,在東北大地上,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的楊靖宇,為了國家解放、民族獨立,獻出了年僅35歲的寶貴生命,他也被列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 楊靖宇曾孫馬鋮明的「開學第一課」
    編者按:2018年「9.18」紀念日前夕,新華社記者來到吉林省通化、白山、延邊等地,行進千餘公裡,尋訪當年為抗擊日本侵略者付出生命的英雄們的足跡。在一路行進走訪中,記者多方採訪核實,通過與十多位傳承者的深入交流,生動還原了楊靖宇、陳翰章等著名抗戰將領和多位抗戰英雄的戰鬥足跡,從不同側面展現出他們無私無畏的革命情懷,以及後人對他們的崇敬和懷念。希望這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和事跡,能讓更多人記住,在吉林的白山松水間,曾有無數熱血兒女為了國家的和平安寧而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讓我們一起對英雄致敬、緬懷!
  • 後代講述楊靖宇將軍鮮為人知的故事
    1月8日,在將軍80歲高齡的兒媳方繡雲的家中,透過歲月的煙雲,老人向記者講述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兒媳眼中的苦命婆婆  1月8日上午,在鄭州市鐵路局材料廠家屬院,記者見到了方繡雲老人,今年已80高齡的她是著名的抗日英雄楊靖宇將軍的兒媳,如今將軍的兒子和女兒早已作古,她是馬家惟一清楚知道將軍家事的人,現在她跟兒子馬繼民安度晚年。
  • 楊靖宇的頭顱是他「找到」的
    今年2月23日,是楊靖宇將軍英勇殉國65周年的日子。2月22日,在沈舉辦的紀念楊靖宇將軍誕辰100周年大會上,記者巧遇84歲的離休幹部莊振文,當年是他獲知了楊靖宇將軍頭顱的下落後,立刻報告了部隊領導。
  • 楊靖宇將軍:一輩子與日寇抗爭,壯烈犧牲時年僅35歲
    中國抗戰前後十數年,湧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和故事,而東北抗聯楊靖宇將軍的故事,最讓我敬佩和感動,我敬佩於他的勇敢、機智、大氣、豪情,我感動於他的執著、忠誠、堅強、無畏。
  • 楊靖宇抗日鬥爭故事之一:少年時代的楊靖宇
    1905年2月13日(農曆正月初十),楊靖宇出生於河南省確山縣李灣村。  父親馬錫齡是個純樸忠厚、善良而又能幹的莊稼人,租種了地主幾畝薄地。辛苦勞作,勉強度日。在楊靖宇4歲的時候,媽媽又生了個小妹妹。楊靖宇5歲時,父親終因常年苦累,積勞成疾,加上沒錢買藥治病,不幸去世。
  • 楊靖宇抗日鬥爭故事之五:威震南滿
    楊靖宇的隊伍在與敵人的鬥爭中不斷發展壯大。1934年11月7日,在臨江縣板石溝成立了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楊靖宇任軍長兼政治委員。  1936年4月下旬,邵本良旅士兵被楊靖宇率部牽著走了一個月的時間。邵本良幾次受創,心中既惱又恨。當發現了紅軍行蹤時,他便發誓一定要消滅楊靖宇,並擺出決鬥架勢催師猛追。楊靖宇卻避實就虛、忽東忽西,搞得邵本良暈頭轉向。
  • 聽「抗日英雄楊靖宇的故事」有感--大河網
    河南商報小記者鄭州市金水區農科路小學四(1)班葛玥    今天,我們班全體同學一起在學校電教室聆聽楊靖宇將軍的曾孫女講述楊靖宇的英雄故事,讓我感觸頗深。    早在寒假裡,媽媽就帶我到電影院看了《少年楊靖宇》電影。
  • 楊靖宇:頭顱可斷腹可剖
    楊靖宇(1905-1940),原名馬尚德,字驥生,河南確山李家灣人。  1927年5月楊靖宇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春,到達東北,化名張貫一,任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組織煤礦工人進行反日運動。在組織運動中,楊靖宇被日本警察署抓捕入獄兩次,受到日本軍警的嚴刑拷打,但其始終不承認自己是共產黨員和從事反日運動。
  • 「靖宇」有傳人——尋找抗日英雄楊靖宇將軍的印記
    他終於明白,自己的爺爺就是那個化名楊靖宇的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  在馬繼民的家裡,一塊樺樹皮成了傳家寶。這是1958年楊靖宇將軍殉國18年後的安葬儀式上東北抗聯老戰士交給馬繼民父母的。老戰士說,楊靖宇將軍當年最後關頭就是吃著樺樹皮跟敵人戰鬥的,希望他的後人永遠不要忘記。
  • 尋訪楊靖宇將軍殉國地
    在靖宇村委會,村黨支書記張慶新介紹說,楊靖宇的名字在村裡老少皆知,耳熟能詳。他原名馬尚德,字驥生,是河南省確山縣人,是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領導人之一。這個村原來叫蒙江村,楊靖宇將軍曾經在這裡打遊擊,後來就在這個村附近英勇犧牲。解放後,村子改名為靖宇村,以緬懷楊靖宇將軍的大無畏精神。
  • 楊靖宇將軍的故事(下)
    28 這天,邵本良正在陪日本指導官吃早飯,聽說楊靖宇帶隊來了,便把筷子一摔罵道:『這回定叫他知道我姓邵的厲害!』指導官說:『楊靖宇不是好對付的,你要多加小心!』29 邵本良正在吹牛,忽然來了電話說:涼水河子被楊靖宇圍攻。邵本良馬上率兵去救。到了那裡,又接到報告說,柳河失守了!他忙回頭去救柳河。當他趕到柳河時,楊靖宇的部隊早已轉移,涼水河子卻真失守了。
  • 長春七旬老人創作百米抗聯圖 再現楊靖宇抗聯故事
    長春七旬老人創作百米抗聯圖 再現楊靖宇抗聯故事 2019-07-04 17:46:0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李小龍「接班人」拍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紅色獻禮片同樣可以很燃
    9月18日,由香港導演呂小龍執導的抗戰紅色題材電影《楊靖宇》將登陸內地大銀幕。影片根據抗日名將楊靖宇的英雄事跡改編而來,選在「九一八」正好也對應了楊靖宇抗戰史詩的開篇,同時也紀念了九·一八事變,從時間上就先聲奪人,給人留下印象。楊靖宇是「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是國家民政部公布的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之一。
  • 電影《楊靖宇》點映 導演呂小龍講述拍攝的幕後故事
    電影《楊靖宇》點映 導演呂小龍講述拍攝的幕後故事 原標題: 影片講述了以楊靖宇為代表的東北抗聯將士同日寇在白山黑水間展開殊死戰鬥的壯烈故事,真實再現東北抗聯英勇奮鬥、不怕犧牲的民族精神。現場,「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小志願者們齊聲朗誦《楊靖宇將軍賦》,孩子們用鏗鏘有力的誦讀向楊靖宇將軍致敬。
  • 楊靖宇被害時日軍割下頭顱,18年後頭顱才找到,得以公祭安葬
    楊靖宇是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鄂豫皖蘇區及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1940年2月23日下午4時30分,因叛徒出賣,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楊靖宇孤身一人仍頑強與大量日寇在密林中周旋戰鬥,卻不幸身中數彈,壯烈殉國,年僅35歲。隨即,窮兇極惡的日本法西斯將楊靖宇將軍的頭顱砍下,導致英雄屍首分離。
  • 楊靖宇將軍之死,為何讓日本人感嘆:大大的英雄
    這是一首在靖宇縣流傳甚廣的民謠,「大老楊」說的就是楊靖宇,那是東北民眾對他的暱稱,當年他和戰友們浴血抗戰,牽制了數十萬日寇入關南犯。(這首民謠讓小編也想到了抗聯的另一位領導人趙尚志,英雄,就是這樣活在百姓的口碑中。)油畫中的楊靖宇然而,在敵人眼中,楊靖宇卻是揮之不去的「心腹大患」。
  • 楊靖宇抗日鬥爭故事之三:白區鬥爭
    1929年5月,楊靖宇被河南省委派往上海,參加中共中央舉辦的訓練班,學習革命理論。在聽了周恩來的講課後,他很受啟發。楊靖宇認識到中國革命將是一場漫長而又艱難的鬥爭,深切地領悟到革命理論對革命者的重要性,只有用革命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才能更好地為黨工作。7月,中共中央派楊靖宇赴東北工作,中共滿洲省委任命他為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化名張貫一。
  • 電視劇《楊靖宇將軍》
    這是一部描寫我軍高級將領、東北抗日英雄——「楊靖宇」的傳奇故事, 該劇以全新的視角和傳記的形式全方位的展示了民族英雄——楊靖宇的戰鬥故事。  楊靖宇聯合義勇軍和山林隊等民間力量統一作戰,遭到內奸的出賣,日軍突襲我軍警署,致使一百多警察被活活打死,此時楊靖宇把工作的重點集中在調查內奸上。  楊靖宇成功破譯敵軍電報密碼,利用內部奸細,做假情報,成功擊敗日軍600多精銳部隊,大獲全勝。楊靖宇的名字已讓日軍終不可日。日軍採取各個擊破的方法,粉碎楊靖宇的抗日統一戰線。
  • 抗日模範人物,英雄楊靖宇的故事!
    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歷史小編,今天我們來說一下我們的抗日英雄楊靖宇。楊靖宇同志,雖然不像其他英雄戰士那樣的名字經常出現在我們身邊,但是他對我們革命的事業還是貢獻很大,但是我們都不怎麼了解他。楊靖宇,1905年生於河南省確山縣。從加入黨就一直再為我們的國家貢獻,1928年後,在河南、東北等地從事秘密革命工作。曾經就有被五次被捕入獄,再受盡折磨的情況下,我們的英雄還是堅韌不屈,一直為我們黨做出了卓越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