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2月1日,紀念楊靖宇將軍誕辰100周年系列活動正式啟動,13時30分,由通化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黨史研究室、市關工委、市教育局等部門共同組織舉辦了《楊靖宇的故事》一書首發式。
首發儀式上,通化市委宣傳部長齊曉光講,紀念楊靖宇將軍活動要採取多種形式全面展開,充分發揮部門優勢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專家隊伍作用,針對不同年齡段可接受程度的情況,選擇適合的載體教育方法,貼近青少年實際,增強教育活動的吸引力。
楊靖宇三個名字的傳奇
據史料記載和通化市黨史研究室工作人員介紹,楊靖宇將軍壯烈殉國時年僅35歲,在他不平凡的一生中,曾使用過3個名字,代表了不同歷史時期他的傳奇經歷。
馬尚德:領導農民鬧革命
馬尚德是楊靖宇的第一個名字,也是他的真實姓名。馬尚德自幼仰慕英雄,在他8歲的時候,農民英雄白朗領導的豫西農民暴動,在經過馬尚德家鄉李灣「打富濟貧」時,其英雄行為在少年馬尚德的心中深深打下了烙印。
1925年,20歲的馬尚德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確山縣委於10月末發動秋收暴動,馬尚德擔任新建的農民革命軍的總指揮。不久,他在與「進剿」之敵作戰中腿部負傷,被送到駐馬店治療。1928年春,他傷愈後在河南從事地下工作,年末奉命赴上海,在黨中央辦的秘密訓練班學習,1929年春天被派赴東北工作。
張貫一:革命之志,一以貫之
1929年4月2日,滿洲省委派他去撫順煤礦開展工運工作,工作人員向其交代去撫順接頭關係,並徵求馬尚德化名意見。馬尚德說:「執行省委指示,一以貫之。」即取名為張貫一。
1931年,他整合了以吉林磐石地區為中心的抗日遊擊隊,派黨的幹部開展工作,使其成為共產黨在南滿掌握的最早的武裝,並命名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二軍南滿遊擊隊。
楊靖宇:平靖宇內 痛擊日寇
1932年10月,張貫一被派到南滿巡視,臨行前,組織要求其化名給省委報告,張貫一率直地說:「在開封讀書時立志要平靖宇內,現今東北處於亂世,我外祖姓楊,就化名『楊靖宇』吧。」
1933年初,楊靖宇來到一支只有250人的部隊當政委。為團結各階層,他又把隊伍的名稱改為人民革命軍。隊伍不斷壯大,於1934年成為擁有4000餘人的人民革命軍第一軍,他擔任軍長。同年,江西瑞金召開的中華蘇維埃二次大會將楊靖宇選為中央政府執行委員,這表明黨中央已將他作為東北革命力量的代表。1935年,東北人民革命軍聯合其他抗日武裝組成抗日聯軍。
1940年1月,楊靖宇率部遭日偽軍重兵圍攻,他組織指揮部隊分散突圍。為了追殺楊靖宇的300多人,日軍動用了75000人的龐大軍隊,雙方兵力對比是200:1。因叛徒告密,2月23日,楊靖宇孤身下山被圍,在吉林省蒙江縣(今白山市靖宇縣)三道崴子壯烈犧牲。據史料記載,楊靖宇將軍犧牲的時間是1940年2月23日16時30分。楊靖宇犧牲後,日本侵略者殘忍地剖開他的腹部,他的胃裡一粒糧食都沒有,只有尚未消化的草根、樹皮和棉絮……(記者 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