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方供暖時間表已執行約40年 該改了

2020-12-05 中華網新聞

天氣寒冷難耐,北京網友呼籲暖氣快快來!

原標題:執行約40年 供暖「時間表」該改了

10月底以來,北方大部分地區氣溫驟降,公眾希望提前供暖的呼籲升溫。記者採訪發現,集中供暖時間標準的制定在當初有特定歷史背景,並已沿用約40年。隨著氣候條件和百姓生活條件的變化,「連續5天平均氣溫低於5攝氏度」的規定是否需要變一變?

硬性劃定供暖時間段值得商榷

自10月底開始,北京最低溫度連續低於零下,11月1日凌晨更是低至零下4攝氏度。不少市民感慨,冬天比暖氣來得早多了。

多位市民提出,這兩年天氣忽冷忽熱變化很大,往往是氣溫驟降後忽然有一個回升,但很快又回到零下,於是也就沒有達到「連續5天」的標準。而從實際情況看,沒有暖氣的11月初很可能比供暖中的3月初還要冷,所以硬性劃定供暖時間段值得商榷。

根據北京市供熱採暖管理辦法,法定供暖期為11月15日至3月15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供熱辦等部門3日將第二次召開氣象會商,對7日前後出現的一股冷空氣進行研判,如果在15日之前連續5天平均氣溫低於5攝氏度,就有可能提前供暖。「但是,根據目前的預測,這期間出現連續5天平均氣溫低於5攝氏度的情況比較小。」北京供熱辦一位負責人說。事實上,10月28日北京已經進行了一次天氣會商,但因沒有達到硬標準未能提前供暖。

網友調侃沒供暖被半夜凍醒,堪比鬧鐘。

「現在極端天氣多,北方往往10月底就很冷。冷不冷應根據老百姓的真實感受。為什麼必須是5天?難道連續4天低溫就只能挨凍?」家住北京朝陽區的朱莉說,她晚上在辦公室加班時必須「裹成熊」。

北方其他地區也有類似情況。銀川市供熱條例規定,採暖期為每年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但10月26日寧夏多地突降大雪,氣溫驟降。寧夏大學南校區多位學生稱,這麼冷的天氣卻沒有提前供暖,同學們縮在教室裡瑟瑟發抖,根本沒法安心上課。

集中供暖已逐步過渡到自費

北京工業大學建築工程學院教授陳超說,北方集中供暖體系形成於建國初期,從供暖方式到理念基本都參照了「蘇聯模式」,包括規定連續5日平均氣溫低於5攝氏度即可供熱。再加上根據北方各地當時的天氣情況,逐漸固定下來了供暖周期。基本供暖架構形成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了。

鄭立均說,現行供暖標準沿用了好幾十年,而現在的生活條件、人口體質包括天氣狀況,與當年相比都已經有了巨大變化,所以應該因時而變,讓供暖時間不再固化。「以前老百姓更多追求溫飽,現在則要更加舒適,對供熱時間和室溫有了更高要求,提前供暖的要求能夠理解。」鄭立均還強調說,當初的集中供暖屬於福利性質,現在逐步過渡到自費使用,所以服務應該更加靈活和市場化。據新華社

近日,受新一股冷空氣影響,我國北方多地迎來降溫降雪天氣過程。內蒙古中部、華北北部、東北地區東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降溫可達8攝氏度以上。圖為長春突降大雪,讓出行的人們猝不及防,也讓提前供暖成為熱門話題。

相關報導:北京今日再次會商是否提前供暖

北京到底會不會提前供暖?記者從北京市城市管理委了解到,今日,北京將進行第二輪天氣會商,根據未來天氣情況,研判是否提前供暖。

將約談上一採暖季供熱不力單位

根據氣象預測,未來,北京仍將遭遇兩次冷空氣,分別為11月7日及11月13日前後,出現階段性降溫,氣溫起伏大。

今日,北京供熱主管部門及發改委、財政局等部門將與氣象局進行第二輪氣象會商,著重研判7日冷空氣持續時間及對北京溫度影響,從而判斷是否提前供暖。

根據《北京市供熱採暖管理辦法》,如果法定供暖日11月15日前連續5天平均氣溫低於5℃,可能提前供暖。

目前,北京市1300多家供熱單位已具備隨時供暖條件。正式供暖前,供熱主管部門也將約談上一採暖季出現問題的供熱單位,要求保障今年供熱室溫達標。

近日,受新一股冷空氣影響,我國北方多地迎來降溫降雪天氣過程。內蒙古中部、華北北部、東北地區東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降溫達8攝氏度以上。圖為北京延慶迎來入冬第一場雪。

部分小區管道溫熱系設備調試

目前,北京市部分市民家中的暖氣片溫熱。北京市熱力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集團已開始對部分地區管網上水,進行設備調試,包括一些低溫小區。

據介紹,設備調試主要為正式供暖做準備,預熱供熱管網和設備,及時發現並解決供熱問題,從而確保正式供暖時室溫達標。

此外,還有一些自採暖小區,可根據與物業籤訂的供暖合同,靈活選擇供暖時間。

釋疑1

  為何無法隨時供暖?

天氣忽冷忽熱,供暖為何不能及時反應?對此,北京工業大學建築工程學院教授陳超解釋,目前,北京供熱仍以集中供熱為主,納入供熱大網。系統越大,惰性越大。即使天氣轉冷,馬上開啟供暖,整個系統運行也需要時間,室內溫度無法立即達標。

近日,北京迎來大降溫天氣,10月31日,最低氣溫僅有-4℃。圖為遊客穿著厚厚的羽絨服在天安門遊玩,而降溫也讓提前供暖成為熱門的話題。

室外溫度一旦上升,供熱管網也無法關閉。陳超認為,在溫度較高的情況下供熱,也會造成能源浪費。

如果提前供暖,則會消耗更多的天然氣。根據北京燃氣集團此前預測,今年冬天採暖季,北京將用掉113億m3天然氣,平均一天1億m3。

釋疑2

  試供暖和正式供暖有何區別?

市供熱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如果經過會商確定供熱時間為11月15日,北京各供熱單位將在7日陸續點火試運行。

試供暖和正式供暖有何區別?

相關負責人介紹,試供暖的作用為提前預熱供熱管網和設備,便於居民和供熱單位及時發現並解決供暖問題。試運行期間,居民家中室溫有可能達不到18℃的標準。一旦正式供暖,根據《北京市供熱採暖管理辦法》規定,居民室內溫度則必須達到18℃。

此外,試運行期間易發生供熱用水串入自來水管道的現象。市自來水集團提醒市民,如發現自來水變色、變熱或者變鹹,可撥打自來水集團供水服務熱線96116,使問題儘快得到解決。 (記者 信娜)


相關焦點

  • 執行約40年的供暖「時間表」能否提前?
    新華社北京11月2日電 題:執行約40年的供暖「時間表」能否提前?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10月底以來,北方大部分地區氣溫驟降,公眾希望提前供暖的呼籲升溫。「新華視點」記者採訪發現,集中供暖時間標準的制定在當初有特定歷史背景,並已沿用約40年。隨著氣候條件和百姓生活條件的變化,「連續5天平均氣溫低於5攝氏度」的規定是否需要變一變?  中國城鎮供熱協會副理事長鄭立均表示,由於涉及面非常大,大範圍實行提前供暖,需要對百姓訴求、政府管理、企業運營和環境保護進行統籌考量。
  • 鄭州那些正在用電供暖的小區,目前溫度咋樣,費用如何?
    電採暖本作為市政供暖的補充電採暖和燃氣採暖作為供暖的補充,的確可以分擔一部分市政供暖壓力。客觀來說,作為總人口超千萬的特大城市,熱力公司作為供暖的宏觀調控者,需要兼顧所轄範圍內的熱源分配,而繳納供暖費的居民僅希望自家溫度最適宜,一大一小的站位,激發了雙方難以調和的矛盾。近幾年,煤改氣、煤改電成為清潔採暖的新趨勢。
  • 壓減燃煤約3.65萬噸,北京這些煤改氣工程獲資金補助
    近日,北京市發改委對昌平區北七家鎮望都家園鍋爐房煤改氣工程等四個項目予以資金補助。這四個項目共改造燃煤鍋爐約146蒸噸,年壓減燃煤約3.65萬噸,實現清潔供暖面積約73.1萬平方米。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次獲得資金補助的四個項目,是2018年實施的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項目,並已在去年採暖季前試行清潔供暖。近期,四個項目完成後續工程,今年採暖季全部投產使用。這四個項目共改造燃煤鍋爐約146蒸噸,年壓減燃煤約3.65萬噸,實現清潔供暖面積約73.1萬平方米。
  • 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去世 僅剩兩頭雌性
    海外網3月20日電 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3月19日在肯亞去世,終年45歲。目前該物種僅剩2頭雌性,瀕臨滅絕。 圖片來源:新華社據悉,白犀牛是全球最珍稀的瀕危動物之一,分為南方白犀牛和北方白犀牛兩個亞種。在此之前,北方白犀牛僅剩3頭生活在肯亞自然保護區內。北方白犀牛野生種群的平均壽命為40歲。
  • 「科普」100平米的家庭安裝什麼煤改電取暖設備比較好?
    國家電網實施的煤改電、電代煤工程,能夠加速北方地區的清潔能源替代,有利於擺脫落後的燃煤取暖過冬的歷史,對於推動社會的節能減排、緩解城市的霧霾困擾,促進生態文明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如今,在煤改電後的廣大北方農村地區,村鎮的供電能力大幅度提升,居民實際用電量達到7千瓦左右,比原來高出4倍以上。
  • 遊泳池式核反應堆怎樣實現供暖?
    但和電熱暖器、暖風機、踢腳線取暖器等供暖措施相比,一些冬季寒冷潮溼地區的城鎮居民也急切盼望著集中供暖。從傳統發電企業立場出發,燃煤熱電廠不再新建,到設計壽命期限的老電廠一律關停,導致北方各地基荷熱源缺乏。煤改電、煤改氣也需要考慮成本和資源的掣肘。
  • 如何解決農村供暖痛點?煤改氣改電並不重要,農民喜歡就是成功
    相比於城裡人對供暖的頻頻吐槽,農村農民冬季取暖更成為說不出的痛。 在遙遠的故鄉,父母常以一個通紅的小火爐來解決冬季寒冷,爐桶與土坑相連,既熱了炕,又御了寒。不過,小小的火爐能有多大的供暖效果呢。還好,這幾年,隨著新農村建設,煤改氣改電政策正全力推行,解決農村取暖痛點已展開。
  • 「兩床棉被才能過夜」,泰安一小區供暖溫度低,記者協調已在解決
    近日,家住泰安澎湖灣小區的壹粉反映,她家中供暖溫度無法達標,長期在十五度上下浮動。期間,她雖多次上報問題,但一直未得到改善。由於寒潮影響,1月初以來泰安氣溫大幅降低。為及時幫助壹粉解決難題,1月6日,記者來到該小區,走訪壹粉所住27號樓。過程中,有居民表示,家中供暖溫度正常,可以達到20度以上。另有居民表示,與壹粉遇到了相同問題。
  • 世界最後一隻雄性北方白犀牛,交友網站上「求偶」
    5月3日在肯亞納紐基附近的奧爾佩傑塔自然保護區拍攝的雄性北方白犀牛「蘇丹」。新華社圖若無法交配北方白犀將滅絕飼養員給雄性北方白犀牛「蘇丹」餵水。白犀牛是全球最珍稀的瀕危動物之一,分為南方白犀牛和北方白犀牛兩個亞種,其中北方白犀牛僅剩3頭生活在肯亞自然保護區內。北方白犀牛野生種群的平均壽命為40歲。
  • 蘭州6萬臺小火爐「退出」今冬供暖
    新華社蘭州10月24日電(記者王衡、李傑)記者從蘭州市環保局了解到,今年蘭州市區6萬臺燃煤小火爐將「退出」供暖。  蘭州市環保局局長芮文剛介紹,按照「宜氣則氣、宜電則電、居民可承受」的原則,採取煤改氣、煤改電、棚戶區改造自然消除、禁燃區內強制取締四種措施,蘭州市今年計劃改造取締市區6萬臺燃煤小火爐,這一任務已於近日完成。  蘭州市的小火爐主要分布在城中村和老舊樓院,這些地方暫時無法納入集中供暖,居民冬季取暖主要靠小火爐。
  • 北方冬天供暖為什麼那麼貴?為什麼不開空調取暖?
    我生活在哈爾濱,我來解釋一下為什麼北方不用空調取暖,非要花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進行集中供暖。哈爾濱市區內是集中供暖,取暖費每平米38.32元,房子只要大於80平米,取暖費不止3000元。農村還沒有集中供暖,冬天都是自己買煤燒小鍋爐,我爸家上周剛買了3噸煤,950元一噸,花了2850元。一個冬天3噸煤還得是配合著木頭、秸稈省著燒,要是可勁燒煤的話根本不夠。既然這麼費錢,為啥不用空調呢,省時省力還省錢,對環境也好。你了解一下哈爾濱的冬天有多冷,有多漫長你就能理解了。一、北方冬季寒冷,天寒地凍,滴水成冰,必須24小時保持溫度哈爾濱冬季有多冷?
  • 核電站中約65%的熱量會排入大海,為什麼不用來給南方供暖?
    很多南方小夥伴來到北方最讓他們感動的不是北方人民的熱情豪放,而是北方有暖氣!土生土長的北方人從小就生活在冬天有暖氣的環境裡,是不會知道「溫暖」的南方的冬天到底是怎樣的滋味,據說這麼多年,南方人過冬一直都是靠抖的,雖然這是一個玩笑話,但是南方人民對於暖氣的渴望那可是相當的迫切啊!
  • 龍田府邸、翰林豪庭、曹州大觀園、中央公館三期等40個小區今年新增供暖!
    近年來,我市供暖問題越來越受到市民關注,2017年供暖季即將到來,我市兩家熱力公司也提前做好了準備工作,備戰冬季供暖
  • 北京房山區破解老百姓「煤改...
    新華社北京3月31日新媒體專電 題:哪能關了「電爐子」點起「煤爐子」? 北京房山區破解老百姓「煤改電」困局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蓋博銘 馬巖日前,有媒體報導稱,北京房山區部分「煤改電」試點村居民因電暖氣「不給力」、用電取暖費用過高等原因又燃起煤爐子。
  • 助力山西煤改電,新科中標陽泉「煤改電」項目
    近兩年來,北方煤改電市場受制于越來越高的政策門檻,以及不斷提升的技術壁壘,將眾多資金不足,產品質量堪憂的中小型企業擯棄門外,從2018年實際中標企業來看,中小企業的中標數量銳減,難以繼續在北方市場開疆拓土。
  • 【政策解讀】蒙西地區「煤改電」電價政策四問四答
    @內蒙古發展改革委蒙西地區「煤改電」電價政策四 問 四 答1.2020年「煤改電」電價政策與2019年清潔供暖電價政策有何不同
  • 全國煤改氣2013年至今發展過程與現狀分析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方案》於2017年3月由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環保部、財政部聯合京津冀豫魯晉六地政府印發。工作方案指出:    全面推進冬季清潔供暖,實施重點工程。規劃的首批實施範圍為「2+26」城市的冬季清潔供暖。
  • 壁掛爐供暖、集中供暖、空調供暖,哪種取暖方式最好?
    「空調、壁掛爐、集中供暖,究竟該用哪個?哪個取暖效果更好?哪個價格更低?」進入冬季,不少市民開始為取暖方式發起了愁。有人認為集中供暖好、價格適中;有人認為壁掛爐價格高、溫度穩定;還有人認為空調既方便又便宜。究竟哪種取暖方式的效果更好、價格更低?為此,記者展開了調查。
  • 2021年法定節假日安排時間表出爐 放假2021年安排時間表
    每年放假多有不同,那麼,放假2021年安排時間表是怎麼樣的呢?一起來看看2021年法定節假日安排時間表出爐情況。2021年法定節假日安排時間表出爐 放假2021年安排時間表2021放假通知以及《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一條 用人單位應當嚴格執行勞動定額標準,不得強迫或者變相強迫勞動者加班。用人單位安排加班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勞動者支付加班費。其實面對這樣的不公平待遇,勞動者可以申請勞動仲裁,通過正確合法的方式,維護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