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三江源資源「家底」公開

2021-01-08 青海新聞網

青海新聞網訊 1月24日下午,由省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了三江源國有自然資源本底調查結果新聞發布會。據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副局長田俊量介紹,經過半年時間,通過省農業農村廳、省水利廳、省林業和草原廳和省國土資源廳等部門的共同努力,完成了以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範圍為主,建立地理基礎統一、資源邊界清晰、資源狀況明了的草地、地表水、林地、溼地四大主要自然資源的空間分布、數量、等級、狀況的本底資料庫。

三江之源到底有多少水

據省水利廳副廳長謝遵黨介紹,水資源本底調查是水資源開發利用、節約、保護、管理的基礎性工作。三江源地處青藏高原腹地,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是我國淡水資源的重要補給地,是亞洲、北半球乃至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重要啟動區。三江源區水資源是其他生態系統賴以存在的基礎,也是青海省外向型生態服務的主要輸出表現形式。因此,開展上述地區水資源本底調查,對於保護冰川雪山、江源河流、湖泊溼地、高寒草甸等源頭地區的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具有重要意義。

據悉,本次三江源水資源本地調查範圍包括三江源國家公園、三江源國家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和可可西裡世界自然遺產地三個區域。降水量成果方面:三江源國家公園多年平均(1956-2016年,下同)降水深328.9毫米,三江源國家公園2017年降水深355.5毫米;三江源國家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多年平均降水深405.1毫米,三江源國家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2017年降水深438.3毫米;可可西裡世界遺產地多年平均降水深285.1毫米,2017年降水深321.2毫米。

地表水資源量成果方面:三江源國家公園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為84.35億立方米,2017年地表水資源量為96.54億立方米;三江源國家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多年平均地表水徑流量為484億立方米,2017年地表水資源量為568.8億立方米;可可西裡世界自然遺產地多年平均地表水徑流量為25.18億立方米,2017年地表水資源量為38.15億立方米。

水資源總量成果為:三江源國家公園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84.35億立方米,2017年水資源總量為96.54億立方米;三江源國家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488.4億立方米,2017年水資源總量為574.6億立方米;可可西裡世界自然遺產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25.18億立方米,2017年水資源總量為38.15億立方米。

此外,三江源區內建制市和縣級政府所在城鎮的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及供水人口大於1萬人的農村人飲水源地水質滿足《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要求。

三江源草地哪兒最茂盛

據省草原總站副站長喬安海介紹,草地資源是我省的生態主體資源,也是最為脆弱的生態系統,而三江源地區又是其核心部分,加強草原生態系統保護,修復草原生態環境,在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保護恢復中具有基礎性地位。全面查清三江源區草地面積、質量情況,可為編制自然資源(草原)資產負債表提供科學性、準確性的數據。

據介紹,本次調查通過野外調查與最新國情普查影像數據結合遙感技術,對三江源國家公園、可可西裡世界自然遺產地及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草地資源、退化草地、重點保護植物分布進行了調查。據調查,三江源國家公園草地資源總面積為995.85萬公頃,草地類型主要為高寒草甸類、高寒草原類、高寒荒漠類和山地草甸類,草地退化面積為778.96萬公頃,其中輕度退化面積308.04萬公頃,中度退化面積335.97萬公頃,重度退化面積134.95萬公頃,草地平均產草量為每平方公裡1393.48公斤,平均可食產草量為每平方公裡1129.32公斤,草地綜合植被蓋度為53.85%。

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18個保護分區草地資源面積總計1244.73萬公頃,其中索加至曲麻河保護分區草地資源面積最多為375.46萬公頃,多可河保護分區草地資源面積最少為3.54萬公頃。草地類型分別為高寒草甸類、高寒草原類、山地草甸類、溫性草原類和高寒荒漠類,保護區內草地未退化面積為351.41萬公頃,草地退化面積893.32萬公頃,其中輕度退化面積為372.7萬公頃,中度退化面積為231.59萬公頃,重度退化面積為289.03萬公頃,草地平均產草量為每平方公裡2336.15公斤,平均可食產草量為每平方公裡1838.24公斤,草地綜合植被覆蓋度為66.72%。

可可西裡世界自然遺產地草地資源總面積507.51萬公頃,草地類型分別為高寒草甸類、高寒草原類和高寒荒漠類,自然遺產地內草地未退化面積為387.28萬公頃,草地退化面積120.23萬公頃,其中輕度退化面積為53.41萬公頃,中度退化面積為48.71萬公頃,重度退化面積為18.11萬公頃,草地平均產草量為每平方公裡737.97公斤,平均可食產草量為每平方公裡636.45公斤,草地綜合植被蓋度為28.39%。

此外,由於三江源地區是高原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之一,經實地監測,現發現33種三江源區重點保護植物,分別為達烏裡秦艽、短管兔兒草、高山龍膽、黑蕊虎耳草、華福花、青海虎耳草、青海茄參、梭羅草、橢圓葉花錨、掌葉大黃、中麻黃、青藏雪靈芝、青海雪靈芝、甘肅雪靈芝、小纈草、青海玄參、麻花艽、簇生柴胡、黑柴胡、蕨麻、狹葉紅景天、雞爪大黃、小果白刺、川西獐芽菜、抱莖獐芽菜、西南手參、駝絨藜、甘草、青海披鹼草、青海野青茅、暗紫貝母、梭砂貝母、輪葉黃精。

什麼植物是三江源「霸主」

據省林業和草原局副巡視員張奎介紹,三江源地區特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生態功能是我國青藏高原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備受世人關注,在全國生態文明建設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關係到全國的生態安全。

據調查,三江源國家公園林地資源總面積為29.9萬公頃,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按18個保護區劃分,林地資源總面積224.88萬公頃,按行政區域劃分,林地資源總面積為516.12萬公頃,可可西裡世界自然遺產地林地資源總面積為8.52萬公頃。

其中,重點保護植物油麥吊雲杉資源分布總面積為14.23平方公裡;川西獐芽菜資源分布總面積為2270平方公裡;羌活資源分布總面積為1700平方公裡;狹葉紅景天資源分布總面積為1.32萬平方公裡;華福花資源分布總面積為0.0004平方公裡;暗紫貝母資源分布總面積為8740平方公裡;短管兔耳草資源分布總面積為1.18萬平方公裡;五脈綠絨蒿資源分布總面積為1萬平方公裡;沙棘資源分布總面積為7850平方公裡。此外,三江源國家公園溼地資源總面積為214.83萬公頃,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溼地資源總面積為318.63萬公頃,可可西裡世界自然遺產地溼地資源總面積為107.85萬公頃。

田俊量表示,之後三江源國家公園將進一步把形成的數據融合到在建的三江源國家公園大數據中心平臺,依法依規實現信息共享,並建立自然資源綜合管理信息系統,為美麗三江源永續保護和發展作出新的貢獻,也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續寫青海新智慧。

相關焦點

  • 三江源國家公園建立野生動物本底資料庫
    日前,由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承擔的「三江源國家公園野生動物本底調查」項目完成,為摸清三江源國家公園野生動物「家底」奠定了基礎。  此次調查對三江源國家公園野生動物資源持續系統調查研究,首次形成三江源國家公園陸生脊椎動物物種名錄,建立三江源國家公園野生動物本底資料庫;繪製藏羚、藏野驢、藏原羚、胡兀鷲、黑頸鶴等重要物種分布圖,利用棲息地適宜性指數模型對雪豹、藏羚、藏野驢等10個重要物種的棲息地適宜性進行評估;解析三江源區人獸衝突現狀,形成三江源國家公園陸生野生動物監測方案。
  • 青海官方集中發布三江源四大主要自然資源本底數據
    青海官方集中發布三江源四大主要自然資源本底數據 2019-01-24 20:32:0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青海生態 三江源:珍貴物種的基因庫
    青海新聞網訊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張德海,在那間簡陋的會議室裡講述起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的生物多樣性時神採飛揚。在離他千裡之遙的三江源腹地,藏羚羊正在雪原上奔跑,白唇鹿正在山坳中覓食,紅景天龐大的根系正在雪被之下做著一個關於春天的夢。
  • 青海有個「三江源」,你知道是哪三江嗎?
    這裡位於青藏高原腹地,是很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所以有了「三江源」的說法。那這三江究竟是哪「三江」,你知道嗎?這第一條江就是我們的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從這句詩裡我們也不難聯想到,黃河的源頭正好就在青海巴顏喀拉山的卡日曲。這第二江就是我國最長的長江了。長江發源於唐古拉山的各拉丹冬峰,它的位置在青海的西南部,正好是青藏高原腹地所在。
  • 守護三江源地區精神家園
    早在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青海代表團審議時便提出,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同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考察時,對青海生態保護定目標、下任務,要求青海必須擔負起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責任。
  • 青海玉樹三江源公園雪豹頻繁現身
    原標題:青海玉樹三江源國家公園雪豹頻繁現身 至少40隻個體央視網消息:三江源國家公園位於青海省玉樹、果洛兩個藏族自治州境內,是我國重要的生態保護地。其中,位於瀾滄江源區的玉樹州雜多縣昂賽鄉是我國雪豹分布最密集的區域之一。近日,野生動物保護團隊又公布了一批拍攝到的雪豹活動畫面。
  • 中國面積最大的青海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系統正在加速恢復
    長期在青海三江源地區進行野生動物研究的研究者認為,「三江源地區陸續發現這些物種,充分說明該地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價值,為深入了解珍稀動物生存環境和習性以及做好保護工作奠定了基礎。」研究者認為,近年來,隨著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加強,青海三江源地區的生態環境持續好轉,野生動物種群正在逐漸恢復。此外,日漸完善的基層監測網絡也為探索珍稀動物的分布情況發揮了重要作用。
  • 青海三江源牧民拍到三隻吃奶小雪豹(圖)
    我們在這兒呢(央廣網發 曲麻萊管理處資源環境執法局森林公安局提供)央廣網西寧6月8日消息(記者張雷 西寧晚報記者金華山)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曲麻萊管理處資源環境執法局森林公安局近日公布了一組世界罕見的照片——三隻出生不久的小雪豹和雪豹母親。
  • 「青海兒女」心牽故鄉 甘肅三江源集團老總發起募捐
    「青海兒女」心牽故鄉  甘肅三江源集團董事長扎西才吉發起馳援家鄉募捐活動,送往災區的財物已累計達150餘萬元  本報訊 (記者 王家安 實習生 杜斌) 玉樹地震牽動了在全國各地的「青海兒女」的心。4月14日地震發生後,「玉樹姑娘」——甘肅三江源集團董事長扎西才吉帶頭髮起馳援家鄉的募捐活動,該公司分布在北京、上海、廣東、陝西、浙江、甘肅六省市的「青海兒女」紛紛參與,解囊相助。截至4月16日下午,已累計有151.8萬元的財物送到了災區。
  • 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暨三江源(可可西裡)國家級
    5月16日,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暨三江源(可可西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會議在西寧召開,會議全面總結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以來各項工作進展情況,部署下一步重點任務。省委書記、省長王建軍對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暨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提出要求,副省長田錦塵出席會議並講話。
  • 三江源國家公園的門在哪裡?
    把這個詞用在三江源保護上,尤其貼切。本世紀初,受氣候、長期過度放牧等因素影響,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一度惡化,黃河源頭、長江源頭支流都發生過斷流現象。於是在2005年,國家緊急啟動了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一期工程。工程落地,先得統籌好「九龍」,青海當時專門成立了省三江源生態保護建設辦公室,作為各個條塊的總協調。
  • 青海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二期工程2020年 牧草良種繁殖場林業有害...
    原標題:青海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二期工程2020年 牧草良種繁殖場林業有害生物防控項目招標公告   1、招標條件  本招標項目已由青海省發展和改革
  • 三江源,這裡的生態好多了——來自青海三江源地區的見聞與思考
    光明日報記者 張蕾攝/光明圖片  這裡是青海三江源。2016年3月,中辦、國辦正式印發《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三江源成為黨中央、國務院批覆的首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近日,記者隨「中華環保世紀行」採訪團深入三江源腹地,用鏡頭和筆觸記錄下在當地政府和民眾的堅守與努力下,這片美麗而脆弱的土地上發生的可喜變化,以及在生態文明建設的探索與實踐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 青海玉樹,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為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源頭
    青海三江源地區位於我國的西部、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為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源頭匯水區。包括青海省的玉樹、果洛兩個藏族自治州全境以及黃南、海南、海西、三個藏族自治州所轄的澤庫、河南、興海、同德四縣以及被稱為「生命禁區」的唐古拉山,約佔青海省總面積的43%。
  • 陳杰:青海三江源保護區採礦破壞生態實拍|青海環境公益訴訟案|拍案7
    以上是我去三江源實地考察之後做的報導,目前來看,長江源頭的保護工作日益精進,也是因為這篇報導。    這是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的界碑,圖上地方是保護區的緩衝區,順著往裡走就是核心區。  一來,海拔4500米(三江源地區平均海拔)的區域風特別大,如果不及時修復,汙染面積就會不斷擴大,隨之而來的就是草原沙化、土地荒漠化,二來,開礦之後積蓄的液體是強酸性的,這些液體會流入通天河,對水環境的破壞難以言喻。
  • 兄弟攝影師 情系三江源
    圖片均為青海雲際漫步提供  走進青海雲際漫步,一群年青人正在忙碌著,交流中發現幾位充滿激情的青年有漢族、藏族、撒拉族,和他們創作的影片一樣,突顯著濃鬱的地域文化特質。  領頭羊陳煜,少年時便跟隨父輩到過三江源,綺麗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給了他強烈的震撼,從那時起,用影像的方式為三江源立傳,便成為了凝結在他心中的志願,大學填寫專業時毫不猶豫地填上了自己的理想——攝影。  如今已是團隊中堅力量的弟弟陳陽,當年上大學時,也是兄弟二人徹夜長談後,慎重地填上了專業選擇——影視後期。
  • 三江源 扛起「源頭責任」
    當「長江源頭支流楚瑪爾河斷流」「黃河鄂陵湖出水口斷流8公裡」「瀾滄江源第一縣垃圾圍城」之類的新聞不斷見諸報端——舉國上下疾呼:救救三江源!一場保護「中華水塔」的絕地反擊,在廣袤的青海高原上,很快拉開大幕:2005年,國家正式啟動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一期工程,開展人工幹預、應急保護。
  • 雪豹、棕熊、黑頸鶴……青海三江源國家公園公布大批珍稀動物影像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位於青海省境內的三江源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生態保護地,也是眾多珍稀野生動物的家園。近日,長期在當地進行野生動物研究的科研團隊公布了一批拍攝於今年的野生動物畫面。眾多珍稀物種紛紛亮相,成為三江源生態保護成果的見證。
  • 陳杰:青海三江源保護區採礦破壞生態實拍|環境保護任重道遠
    以上是我去三江源實地考察之後做的報導,目前來看,長江源頭的保護工作日益精進,也是因為這篇報導。長江源頭區域在西藏的管轄範圍之內,隨著牧民逐漸的外遷,留下來的那部分的牧民就作為工作人員直接參與當地的生態保護工作,所以目前來看這個區域的生態保護的很不錯。這是三江源冰川的現狀。其實,長江源頭的冰川退化也非常嚴重。現在冰川外100公裡處已經禁止入內了。
  • 三江源,鳥類棲息的樂園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三江源頭——極地風貌,氣候高寒,地廣人稀,卻是鳥類的絕佳生存環境。羽毛則賦予鳥類一個更寶貴的功能——飛行,使它們得以在天空自由徜徉,行得更遠、更快。高山兀鷲有著長而寬的雙翼,最適合高效地長距離滑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