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到底講述的什麼?

2021-01-17 水往雲來

引文:作為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以下簡稱《金剛經》)的研究者從來都是無計其數。由於語法的差異,一般普通人能誦讀《金剛經》地簡直是少得可憐。一方面是不信佛的緣故,另一方面卻與佛經的「神秘感」與「深奧感」也有著莫大的關係。今天,就讓我用最通俗的語言來與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這部經典共有5180字(鳩摩羅什譯本),單純從字數來看,也不算長。但是裡面的內涵非常的豐富,主要是記錄了通過世尊(釋迦牟尼佛)和須菩提的對話,通過對話的形式來讓眾生明白佛陀所講的法理。作為佛經的開頭,用的是「如是我聞」,表示這些都是「我」親耳聽到的,親眼看到的事實。那麼,「我」聽到的是什麼樣的呢?

首先,須菩提請教佛陀如果有菩薩想要證得究竟涅槃(也就是佛果),應該怎麼樣去做,用須菩提的話說就是「云何降服其心」呢?接著佛陀就這樣回答他: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溼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如果作為一般的人,看到這些肯定頓時傻眼了。很多佛教名詞根本就不懂啊!但是在我看來,這段話的大概意思就是「所有的眾生,都可以得度。但是如果你將這些眾生看成是「眾生」,你就不是菩薩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菩薩是不著相的,簡而言之就是「無相」的。「無相」不是說沒有這些眾生,而是這些眾生所有的因、果、報應、輪迴等等在菩薩的眼裡都是清澈透底的。所以這些眾生的任何行為舉止已經無法讓菩薩的心哪怕波動一絲的漣漪。

接著世尊就舉了一些具體的例子,比如對五蘊的看法和對空的看法。緊接著經文中提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就是「能以身見如來不?」須菩提似乎抓到了突破口,就回答說「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世尊馬上就糾正他的看法: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為什麼說是糾正須菩提呢?因為須菩提的思想很單一,單一的落到了「身」上。雖然說須菩提從世尊的話當中找到了突破口,但是又陷在了一個固定的點上--身。然後世尊就告訴他,任何看見的東西,包括身,都是「虛妄」,也就是假相。只有破除掉所有的假相,不光是身,還包括色、香、味、觸,包括這一切的所有外界實相,全都得拋棄掉在以前對它們在認識程度上的依賴的那種方式。如果能達到這種程度,就可以知道所有看到的東西都不是原來用菩薩果位看到的模樣,才能真正的「見如來」。另外說明一下,這裡的「見如來」並非指的「看見如來」,而是指的達到如來,或者是見證自己達到如來的境界。這裡的「見」有達到、窺見的意思。

從這裡可以看出,這部金剛經所講的境界極高,是指導如何讓菩薩更進一步達到如來的經書。所以,大乘佛教認為的人可以修到佛界,並不是沒有來由的。

接著,世尊又向須菩提說了一些對於後世眾生的話題。其實這裡有預言後世的意思在裡面,這裡不談。我們繼續來看世尊接著說了些什麼。

接下來世尊問須菩提到底有沒有說「法」,須菩提這一次「理解」得很快。說佛什麼法都沒有說。為什麼呢?因為看上去好像佛說的是菩薩法,又好像說的是佛法。但是這些只有如來可以說,因為如來可以根據針對的對象來用不同的法度化不同的眾生。所以,這一切都是「無有定法」的。是圓轉如意的法,是不會有任何「實相」的法。所以,菩薩不可以說佛的法,羅漢不可以說佛的法。因為如來說的法是圓轉如意的,是「無有定」的法。

然後世尊就告訴須菩提一件非常重要的信息:

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金剛經》第八品

然後,世尊又對須菩提敘說了關於果位的細分與他們所在境界的狀態。又說了一下什麼是「法」以及「法」的表現狀態。

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這裡是告訴須菩提,所有你知道的東西,那些並不是那些東西的原樣,之所以告訴你是「微塵」,是「世界」,那只是因為你的頭腦中只有「微塵」、「世界」的概念,如果告訴你其他的概念,你會完全不理解甚至連聽也是聽不懂的,所以勉強告訴你那叫做「微塵」或者是「世界」。這樣才能讓你更好地去理解如來所說的話的意思。

須菩提聽到這裡,就感動得落淚了。

緊接著,世尊又向須菩提說了一些過去轉生的大概情況。

當須菩提第二次提問應當如何「降服其心」時,佛陀做了不一樣的回答,但是也是上次回答的繼續。這次的回答是在上一次的基礎上繼續闡述了所有的一切「相」都是因為你認為是那樣才告訴你是那樣,因為你只知道那樣,如果換個方式告訴你,你就會發懵,完全不懂。也就是說,你所有看到的東西,你覺得那是「微塵」,那是「世界」,那是「法」,其實那些都是因為你的腦海裡「有」這些概念的緣故。並告訴他要放棄這些「概念」。

因為無論是對「菩薩」的概念,對「心」的概念,對一切法的概念,都是他在阿羅漢果的概念,或者是在菩薩果的概念。這些都不是如來的概念。只有如來說的,才是真正的概念,洞穿一切的概念。所以,要讓一切自己認識到的東西從「有相」變成「無相」。什麼都沒有了,都空了,才能看到事物的本來面目,也就是「見如來」。

然後,世尊又向須菩提說了如來的涵義: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金剛經》第二十九品

最後「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說的是無論是羅漢,菩薩所修持的法,所說的法,都如夢幻泡影一樣會破滅掉,只有努力發心修成佛,才能證得一切實相,一切有相,一切無相,一切圓滿無漏相。這當中的緣由,是因為只有如來對法的知見才是最真實的法,是「能斷金剛」的法。所以這就是《金剛經》的原意。除了如來講的法,羅漢、菩薩講的法,都是虛幻、容易變動的「泡影」而已。

所以,這是一本指導菩薩應當如何修到如來的經書。

相關焦點

  • 實相般若波羅蜜經
    0240 08 P0776 實相般若波羅蜜經(1卷)【唐 菩提流志譯】  No. 240  實相般若波羅蜜經  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譯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以善成就一切如來金剛正智之所建立。種種殊特超於三界灌頂寶冠。摩訶瑜伽自在無礙。獲深妙智證平等法。所作功業皆已究竟。
  • 金剛經:金剛,般若,波羅蜜——這三個詞都有什麼殊勝含義?
    金剛經的全名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也有版本前面多加了兩個字——《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這八個字都有不可思議的妙用,我們下面一一來介紹。這裡的「金剛」指的並不是四大金剛等護法神,也不是我們常說的珍貴的金剛石(鑽石),而是佛法中所說的一種寶物——金剛玉。在佛法中有個很重要的概念,叫做「體相用」,這個比較深奧,這裡咱們就以這個「金剛玉」為例簡單說明一下,各位師兄有個大概印象就行。
  • 清涼學堂丨不可不讀的佛經:大般若經
    》,全稱《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簡稱《般若經》,佛教經典,為宣說「諸法皆空」之義的大乘佛教般若類經典的彙編。該經為唐朝玄奘法師譯,共600卷。「般若波羅蜜多」,意譯「智慧到彼岸」。此經主旨在闡明萬事萬物都出於「因緣和合」,故其「自性本空」,因而後世也稱「空經」。  此經在印度甚為流行。其中第二會繁簡適中,流傳更廣。中觀派創始人龍樹曾疏釋此經而撰成《大智度論》,以闡述此經所顯性空實相之理。而瑜伽行派創始人之一的彌勒,相傳也總攝此經之義而撰成《現觀莊嚴論》,以闡述此經所示實踐行證之道。
  • 心經第二:摩訶,般若,波羅蜜,心——四個詞說盡全經奧妙
    卍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佛卍今天咱們繼續來聊《心經》,這一篇主要來討論這部經的名字,其實看過之後大家就明白了,一切奧妙都已經盡在其中。心經其實只是我們習慣的簡稱,這部經的全稱是《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為了方便只取了最後兩個字而已。
  • 《金剛經》中講的「般若」到底是什麼意思?
    《金剛經》有六種版本,大同小異,最流行的就是鳩摩羅什大師所譯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這部經講什麼呢?就是經題上的這個「般若」,般若就是智慧,但不是普通的智慧。經題的意思就是,以如金剛般銳利的大智慧到彼岸。到底什麼是「般若」呢?今天我們就專門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 合集-《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解(朗誦+文字)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解(13) - 不在三皈依戒和三皈依願的基礎上聽《心經》,利益不大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解(14) - 戒起的作用就是閉三惡道門,開涅槃之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解(15)-信仰須正,不可夾雜外道知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解(16)-佛弟子要「無外道之邪見,無凡夫之倒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解(17)-受戒的時候,
  •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玄奘 譯—原文及註解
    《心經》全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略稱《般若心經》,是般若經系列中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極為重要的佛典,是修學佛法者日常修誦的佛經,因其在佛經裡字數最少、含義最深、傳奇最多、影響最大。所以古往今來無數藝術家,都傾注極大精力和虔誠之心,把《心經》創作成為異彩紛呈的藝術品,成為表現『般若皆空』精神的簡潔經典。
  • 宏圓法師 主講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講記 第11講(共15講)
    諸位法師 諸位居士大德阿彌陀佛我們繼續學習《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大家請看持經功德分第十五。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法要第一品,罽賓國三藏般若奉詔譯
    經題:大乘――以度他人為主要目標理趣――實相六波羅蜜多――六種實踐大乘菩薩的綱目。六種修持大乘菩薩的綱目,圓滿實踐即成佛。經目:全書分十卷十品,除六品六波羅蜜多品正行外, 前加四品前行,使修持更廣大圓滿。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這三句話,熟讀可開悟!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大乘佛教的第一核心經典,這部經書主要宣揚了空性和般若,是幫助我們開啟智慧寶藏的一把鑰匙,若能牢記《心經》中這三句話,我們就可以早日獲得無上的般若智慧。《心經》是世界上流行最廣的佛教經典,雖然文字短少簡潔,但卻包羅萬象,暗藏了佛法的核心思想。
  • 從大般若經中探尋「色不異空」在玄奘法師心目中的本真含義
    這句經偈出自《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一部重要的佛家經典,是唐代高僧玄奘法師翻譯的一部佛經。260字的心經以其字數簡短的優勢而得以廣為傳誦,因為廣為傳誦的緣故,不僅僅是信仰佛教的人熟悉心經,許多並不信仰佛教的人也能說上心經中的幾句經偈。也正是因為字數簡短的緣故,由於用字精簡卻又含義深奧,從而容易認人產生歧解。
  • 回向是念誦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很重要的一環,但是要怎麼回向呢?
    回向是念誦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很重要的一環,但是要怎麼回向呢?回向是非常殊勝的一個修行法門,現在很多人都在念誦修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我們若是認真念誦修行的話肯定是非常好的,而且我們在念誦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之後也是可以去進行回向的,這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好的一個法門。
  • 金剛見性空 緣起夢幻有
    金剛經的思想價值在於解放心靈,禪宗六祖慧能因金剛經而得悟,金剛經的全稱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為最堅硬金屬,其剛強程度可斷萬物發現本性,以此來比喻金剛智慧,從而斷除人們的虛妄之見。般若是明見一切事物的高深智慧,波羅蜜意為到達彼岸。
  • 《心經》講述的是什麼,這些「看得見」的好處,你知道嗎
    01導語《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以下簡稱《心經》,是佛教中般若智慧中的經典,作為阿彌陀佛所講述的一部經典,雖然只有短短的260個字,但是卻讓信眾反覆研究,甚至將之作為自己修行道路上面的指導,那麼《心經》講述的是什麼,常年誦讀還有哪些「看得見」的好處呢?
  • 「如來」的真實含義——來自《般若經》中的解釋
    都說諸佛皆從般若生。那麼般若經典中是怎麼解釋「如來」一詞的呢?《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十五常啼菩薩品爾時,法上菩薩摩訶薩謂常啼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何以故?真如無動。真如即是如來。不生法無來無去,不生法即是如來。
  • 波羅蜜
    波羅蜜銷售產品「波羅蜜」上售賣的品類包括化妝護膚、母嬰、食品、保健品、小家電等幾大類,目前平臺開通了首站日本,計劃兩個月內開啟第二站韓國,並已在日本、韓國及香港設立了運營中心。波羅蜜域名波羅蜜的官網啟用了創意域名bolo.me。在做到字符簡短的同時,這個域名的讀音也是朗朗上口。其實,波羅蜜取自《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本意為到達彼岸。
  • 佛教:經文為什麼稱之為「經」?到底是什麼意思?
    宏海法師講述《觀經四貼疏》72我們大家來再看下一段:「言經者,經也。經能持緯,得成匹丈,有其丈用。經能持法,理事相應,定散隨機,義不零落。」這是善導大師講這個經的字面意思。他老人家講「經」倒是沒有像那麼按部就班。那我們聽經的時候,這個經那個經,把這個「經」字也聽了不少了。光我那會講那麼多經的時候就頭疼,說一會說《大佛頂首楞嚴經》,一會《般若波羅蜜經》,一會《無量壽經》,《彌陀經》。這個「經」字怎麼講呢?講來講去都,真的絞盡腦汁,挖空心思,推陳出新,這就是妄想。什麼叫做「經」?
  • 佛教:「般若」二字,如何發音?可能有90%的人讀錯!
    觀世音菩薩儘管這兩個字並不能夠完整地概括佛的智慧,但在中文之中確實找不到更合適的詞語來表示,因此,歷代以來的譯經大師們只能勉為其難這二字來代替。也正因為如此,《心經》的原名才稱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那麼,「般若」二字的正確讀音是什麼呢?據估算約90%的人都會讀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