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創丨乖媽
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以家人之名》深受觀眾喜歡,其中有這樣一幕:
飯桌上,單親爸爸、兩個哥哥都在埋頭吃飯,小女兒突然興高採烈的宣布「我來例假了」!
爸爸驚訝地噴出了一口飯,兩個哥哥也瞪大了雙眼,爸爸壓低聲音告訴女兒「這種事情可別到外面去說啊」!
作為成年人,爸爸覺得女孩月經是個私密的話題,尤其是不應該在男性面前提起,這一幕也反映了很多中國人的認知誤區,覺得「月經」就是羞恥的代表,比如:
去超市購買姨媽巾時,店員通常會給一個黑色塑膠袋包起來;
女學生都會把姨媽巾放在抽屜最裡面,一旦掉在地上就會被男同學捉弄、嘲笑……
這種「月經歧視」深藏在中國人的老舊思想中,不是一時半刻就能輕易改變的,尤其是部分男性同胞。每每遇到月經話題,都是母親來解答,可爸爸們的不同反應才是引導「月經歧視」的主流。
「爸爸,月經是什麼」?三位爸爸的不同反應,凸顯情商差異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話題,不諳世事的小女兒問「爸爸,什麼是月經啊」,網友們的回答五花八門,評論主要以三位爸爸的發言為代表,也凸顯了情商的差異。
低情商的爸爸:「問你媽去,這麼大姑娘不知道害臊」!這一類爸爸大多是大男子主義過渡,認為月經是不祥之物,作為男人不應該解答女兒的問題,全都是媽媽的責任。一來女性之間更好溝通女性問題,二來媽媽比較了解,可爸爸們的嫌棄態度給女兒造成的傷害也是最大的。
女兒看到爸爸的嫌棄和不耐煩,就會在心裡埋下這是個禁忌話題的想法,除了給女兒造成認知誤區,還會引導更多的孩子從小就月經歧視,甚至女孩自己也會嫌棄。
中等情商的爸爸:扭頭避開話題,心裡卻五味雜陳「該不該說」?在電視劇《三十而已》中,單親女孩顧佳在給老父親收拾床鋪時,主動說起自己的第一次月經,當時不敢跟爸爸說,所以長期不回家,而爸爸竟然表示自己知道,只是不知道該怎麼跟女兒開口講。
而顧佳爸爸的做法就是中國絕大多數父親的態度,每當遇到女兒的月經話題,總是不好意思開口,但心裡又覺得過意不去,最終還是會造成孩子對月經的認知誤區。
超高情商的爸爸:「女孩兒的血變髒了,需要換一換,才能長得更快」!曾看到表姐有例假時,她的父親主動煮紅糖水、買衛生巾,體貼地給女兒蓋被子。這樣能夠耐心解答的父親很少見,但對女兒的影響確實最正確的。
在日本,很多家長用動畫或繪本解釋月經,除了能夠讓女孩正視身體變化,還能教會孩子如何正確照顧自己,這樣的父親情商才是最高的。
最後,「月經」話題並不羞恥,很多人都忽視了「月經」是女性身體的正常現象,沒有才是真的有問題。希望每一位爸爸都能做「高情商爸爸」,耐心地為女兒解答、計算周期、照顧身體,讓孩子們從能夠正視身體的變化。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權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