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撥雲見日:汽車市場V型反轉 穩定增長已定

2021-01-18 中國青年網

  編前:在連續兩年的市場下滑之後,2020年初,一場始料未及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本就處於低谷的中國車市更加「雪上加霜」。但誰也沒想到,這一年,汽車行業迅速反應,扭轉了市場持續下行的勢頭,並實現了強勁反彈。變化不止於此,這一年更大的改變在於,一些模糊的概念呈現出發展的規律性,清晰地展現在眼前。如果幾年前還在摸索,還在試探,那麼可以說,今天行業的發展脈絡已經基本明朗:消費升級正在發揮「威力」,強者愈強,豪華車市場一路上揚,優秀品牌攻城略地,弱者愈弱,邊緣車企難以為繼,紛紛出局;在看清未來走勢後,車企的戰略規劃與布局更加堅定,向上走勢在必行,下沉市場做得更加精細;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選手幾乎全部進場,真正的市場廝殺即將開始……毋庸置疑,接下來的中國汽車市場,競爭將會越來越激烈,但相信經歷過這一輪優勝劣汰後,我們距離汽車強國的目標更近了。

  市場

  V型反轉 穩定增長已定

  去年年初,國內暴發了新冠肺炎疫情,當時國內的25個主要汽車生產省市均發布了全省或部分城市延遲復工的通知,大多要求復工時間不早於2月10日。為響應疫情防控要求,汽車生產和消費都按下了「暫停鍵」,這使得2020年1月和2月的汽車產銷量出現了急劇下滑。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統計,1月,國內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78.3萬輛和194.1萬輛,環比分別下降33.5%和27.0%,同比分別下降24.6%和18.0%;2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8.5萬輛和31萬輛,同比分別下降79.8%和79.1%;1~2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04.8萬輛和223.8萬輛,同比分別下降45.8%和42%。

  不過,伴隨生產經營的有序恢復,急劇下滑的態勢從3月開始出現好轉。3月當月的汽車產銷同比分別下降44.5%和43.3%,降幅較2月分別收窄35.3和35.8個百分點,4月銷量更是結束了連續21個月的下降,出現了去年以來的首次增長。此後,中國汽車市場持續向好,到11月,汽車產銷已連續8個月呈現增長,其中銷量已連續7個月增速保持在10%以上。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1~11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237.2萬輛和2247萬輛,同比分別下降3%和2.9%,中汽協預測,2020年全年汽車產銷量有望達到2500萬輛左右,降幅收窄至2%以內。

  天空越是黑暗,星辰就越熠熠生輝。2018年,國內汽車市場首次出現下滑,當時行業雖然感受到了「寒意」,但大家都還對2019年充滿期待。但2019年車市卻意料之外地繼續下滑,業內外的態度頓時悲觀起來,鮮有人認為2020年能實現正增長。然而,面對疫情的深刻影響,中國汽車產業卻反而展現出了強大的韌性,在中央和地方多項政策扶持、車企不懈努力,以及宏觀經濟復甦回暖的影響之下,汽車銷量出現了「V」型反轉。不僅產銷量迅速回歸到正常的發展狀態,為社會經濟的穩定提供了強有力支撐,且下半年車市的表現遠超上年同期,充分彰顯出我國汽車消費的巨大潛力和上升空間。

  走過低迷,回暖復甦,對於中國車市的未來之路,行業從未如此篤定過。中汽協預測,今年車市或增長4%左右;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青判斷,2021年車市或將保持小幅正增長;中汽數據有限公司市場數據室主任李冰陽認為,2021年,中國車市終端銷量將達2515萬輛左右,同比增長3.1%……至於已經在門口徘徊了許久的「3000萬輛」,業內專家幾乎都認為,「過關」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在接下來的數年時間裡,我國汽車市場仍然有望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

  行業

  加速洗牌 優勝劣汰加劇

  這兩年,行業越來越多地提到「優勝劣汰」這個詞,但直到2020年,當看到出局者越來越多,我們才真切體會到市場競爭的殘酷,並深刻領悟到這亦是產業重構的必需。

  在掙扎了大概7、8年後,一汽夏利最終退出汽車行業舞臺,公司更名為「中國鐵路物資股份有限公司」,從曾經的國民汽車轉而成為落幕英雄,令人唏噓;前兩年市場銷量一度不錯的眾泰,其母公司(實控人)鐵牛集團在前不久收到了永康法院下發的《民事裁定書》,鐵牛集團宣告破產;最出乎意料的是華晨集團,這家背靠寶馬「大山」的汽車企業,在2020年廣州國際車展開幕的當天正式宣布破產重整。雖然同樣是被市場淘汰,力帆的結局或許稍微「好看」些。前段時間,*ST力帆發布公告稱,上市公司重整成功,其控股股東由力帆控股正式變更為重慶滿江紅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重慶滿江紅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將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傳統車企難以為繼,「掉隊」的造車新勢力日子更不好過。前途汽車位於北京三裡屯的全國首家門店已經撤出,位於金港汽車公園的交付中心也人去樓空,其公司創始人及法定代表人陸群還被列為了限制高消費的對象;受舉報事件影響,江蘇賽麟工廠和辦公樓被全面查封,企業帳戶也被凍結;南京博郡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執行長黃希鳴承認博郡汽車遭遇到了嚴重的經營困境,正式放棄造車;曾被大家看好的拜騰汽車,其執行長戴雷也在2020年7月宣布公司暫停運營,在北美與德國的分公司申請破產……

  這些並不是全部,還有更多潛在的瀕臨退市者。《中國汽車工業產銷快訊》(2020年第11期)數據顯示,在總共被統計的88家汽車企業中,去年10月汽車產量為零的汽車企業竟然多達17家(這一數據在8月為16家),2020年前10個月產量低於500輛的共有25家,其中,有8家生產企業在當年未生產過1輛汽車,佔比接近一成。

  想要在競爭充分的汽車市場,尤其是整車製造領域脫穎而出,從產品的研發製造,到與供貨商的談判與採購,再到市場定位、品牌營銷、售後服務等多方面,任何一環都不能出錯。而對於造車新勢力來說,資質、建廠、量產等工作推進的節奏和時間點更加重要,否則投入再多的資金和人力也只能是「打水漂」而已。「高處不勝寒」,只有極具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的企業才能穩穩站在整車製造這座高臺上,不懼挑戰,叱吒風雲。

  自主品牌

  上攻或下探 找準發展方向

  全球汽車企業的2020年都異常艱難,中國品牌汽車企業更是如此。在去年下半年國內車市逐漸回暖之後,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卻依然下滑,1~9月,自主品牌市場份額更是降至36.4%,佔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2.3個百分點,為過去15年來的歷史最低位,與乘用車市場的整體向上背道而馳。

  然而,就在整體市場份額下滑之際,自主品牌卻找到了高端化的發展之路,且初見成效。從2018年的3萬輛,到2019年的10萬輛,再到2020年的銷量超過20萬輛,紅旗可以說已經成為這幾年自主品牌裡不折不扣的「黑馬」;作為最近一輪自主品牌高端化之行的「先驅」,吉利汽車和長城汽車已經成長為穩定輸出的「優等生」,依靠成功的產品定位和精準的品牌定位,基本在國內市場站穩了腳跟;作為汽車行業的「後來者」,以蔚來和理想為代表的新勢力群體,通過另闢蹊徑,用傳統自主品牌沒有嘗試過的方式,找到了另一條向上走的可行之路。尤其是在蔚來汽車之前,行業都認為低端電動車才是王道,而當蔚來汽車打開另外一片天地之後,自主品牌才發現,原來豪華電動車市場更「香」。

  對於自主品牌車企來說,高端汽車市場一片光明,下探同樣至關重要。儘管之前小型電動汽車遭遇過市場危機,但這並不意味著沒有市場。2020年的汽車下鄉活動證明,電動汽車在農村地區還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據工信部統計,在僅僅4個月的時間裡,在山東青島、江蘇南京、海南海口、四川成都等地舉行的推廣活動中,新能源汽車共銷售18萬輛,佔比超過全年總銷量的一成以上。其實,早在2019年國家就在政策文件中積極鼓勵「下鄉」,而2020年之所以能取得較好成效,固然有地方提供購車補貼等舉措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2020年國內各大新能源車企都進一步加大了產品的推廣力度,不僅提供了更大的優惠額度,還發布了更符合合「下鄉」的新車型。也正是憑藉著對農村電動汽車消費市場的精準把握,五菱宏光MINI EV才能夠一躍超過特斯拉Model 3,奪得國內電動汽車銷量排行榜的第一名。

  朝上走、往下探,自主品牌通過雙管齊下,兩側發力,終於在2020年11月,市場份額上升2.1個百分點至41.4%,再次突破了40%的市場紅線。

  新能源汽車

  統統進場 激烈廝殺在即

  2019年的首降,給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最初10年畫上了一個不那麼好看的句號。2020年上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依然籠罩在一片愁雲慘澹中,產業鏈全線失速。直至7月,在「下鄉」政策和車企頻出新品、力推優惠的多重拉動下,新能源汽車單月銷量才實現同比正增長,到11月,累計銷量同比實現從負轉正。中汽協甚至表示,如果情況樂觀,12月新能源汽車的月度銷量有可能突破22萬輛的歷史紀錄。

  止跌回升的背後,是不斷增加的市場參與者和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其中表現最突出的是特斯拉,自國產化交付以來,特斯拉國產Model 3的銷量不斷增長,連續半年佔據著新能源單車銷量的榜首位置。11月,特斯拉Model 3的單月銷量首次突破2萬輛,前11個月特斯拉在中國的累計銷量為11.16萬輛,排名第一。雖然特斯拉的負面新聞幾乎沒有間斷,從自動駕駛技術引發的多起交通事故,到軟體問題導致大規模「宕機」,從頻繁調整產品價格,到隱瞞官方認證二手車的事故記錄,但看起來這些都沒有妨礙其銷量的持續提升;2020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另一大「黑馬」莫過於五菱宏光MINI EV。7月24日上市,8月就進入了新能源汽車銷量前10榜單,11月單月銷量已經突破3萬輛;異軍突起的不止五菱宏光MINI EV,還有理想汽車,走過彎路、2019年年底首款產品才上市的它,此前並不為人看好。誰也沒想到,在風雨交加的2020年,理想汽車不僅超過了小鵬和威馬,銷量排名新勢力第二位,而且還在7月登陸了納斯達克,成為國內第二個在美上市的造車新勢力。

  如果把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看作萬裡長徵,現在我們很可能只走過了最初的幾公裡。2020年,讓我們看到了這個市場依然存在無數的可能性與變數:特斯拉當下的成功,挑起了人們對智能電動汽車的需求與渴望,也讓自主品牌明白了先發優勢並不絕對,外資車企身上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鑑的地方;五菱宏光MINI EV的出現,讓大家意識到在四五線城市和農村地區,小型電動汽車仍然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和發展前景,電動車很可能是未來小型汽車市場的主流產品;而理想汽車的崛起,再次刷新了行業對增程式技術路線的認識,消費者對產品的多樣化需求遠超出企業的想像。

  不變的是,2020年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更多的合資、外資車企將要進場,愈加激烈的市場廝殺即將到來。

  智能化

  車路協同 軟體定義汽車

  從概念到量產,從遙不可及到親身體驗,儘管我們並沒有看到預期中的L3產品量產,但這一年,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腳步比想像中快得多。整車企業的L2級自動駕駛車輛已經規模化進入市場;以科技公司為主要代表的L3級和L4級相關產品正在多地開展示範運行。例如在北京、上海、廣州、長沙等地開展示範運行的自動駕駛計程車,百度、小馬、文遠智行、滴滴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參與;在港口、碼頭、礦區等封閉區域,西井科技、主線科技、圖森未來、宏景智駕和踏歌智行正在進行自動駕駛技術應用的探索和實踐,並有望在一兩年內完成商業化。可以說,國內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已經初步進入商業化落地的新階段。

  產業化進程加速的背後,是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發展路徑的日漸清晰。在經歷過前幾年的爭辯和討論後,我國基本確立了車路協同的發展路線。2020年2月24日,工信部等11部委聯合頒布《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明確到2025年,中國標準智能汽車的技術創新、產業生態、基礎設施、法規標準、產品監管和網絡安全體系基本形成,實現有條件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達到規模化生產,實現高度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在特定環境下市場化應用。發展路徑明確,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的標準體系也逐步完善與形成。3月9日,工信部發布《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公示文件;4月16日,《2020年智能網聯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公布;4月24日,工信部、公安部及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印發了《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車輛智能管理)》。更令人期待的是,隨著「新基建」的提出,國內不少城市都在規劃和推進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的建設,再加上5G技術的加速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正在獲得越來越多來自行業外的支持。而且在跨界合作不斷深入與拓展的當下,我國智能網聯汽車有望搶佔戰略高地,站在全球汽車產業的最前端。

  當然,這一年智能網聯汽車同樣遭遇了「洗牌」和兩極分化。Zoox被亞馬遜收購,自動駕駛卡車創業公司Starsky Robotics停止運營,而Waymo卻僅花了一年時間就實現了從百億到千億美元的估值翻倍,融資總額不斷提升;國內一小部分自動駕駛創業公司生存艱難,縱目科技和小馬智行的單筆融資成績卻都超過了30億元。不過,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競爭格局的不斷調整,也將為智能網聯汽車下一階段的發展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新技術和新商業模式的蓬勃發展,正勢不可擋地引發汽車產業的重構和市場格局的變革。走過了艱難的2020年,希望在2021年,我們能看到中國汽車產業更加清晰的光明未來與美好前景。

  本報記者 施芸芸   《 中國汽車報 》(2021-01-04  006-007 版)

相關焦點

  • 吉利汽車(00175)4月銷量V形反彈 環比增長44 %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獲悉,5月6日,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吉利汽車」)(00175)公布了2020年4月銷量數據:吉利汽車4月總銷量為105,468輛,環比增長約44%,同比增長約2%,其中領克品牌同比上漲約12%。
  • 玻璃V型反轉 偏強走勢將延續
    鄭商所玻璃期貨主力9月合約自3月中旬以來走出了典型的「V」型走勢。全國範圍內玻璃出廠報價連續上調,玻璃現貨價格超跌反彈,庫存削減明顯。受到5月6日高速路恢復收費消息的刺激,下遊加速提貨,庫存拐點出現,玻璃廠藉機提價,並且多給出保價政策,讓中下遊更加放心積極的垃貨,玻璃市場呈現出旺季氛圍。
  • 藍思科技定增募資約150億元 打開千億市場增量空間
    事實上,這與近年來智能穿戴、汽車電子化、智能化趨勢帶來的車載玻璃需求爆發有關。藍思科技正是切中了這些市場契機。智能穿戴方面,2020年,全球掀起5G競賽,在5G技術推動下,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等智能硬體也迎來爆發增長,根據IDC的統計數據,全球可穿戴設備2019年出貨量已達到3.365億部,2024年的出貨量預計將達到5.268億部。
  • 11月出口激增21.1% 貨櫃緊張:外貿V型反轉能否持續?
    原標題:11月出口激增21.1%,貨櫃緊張:外貿V型反轉能否持續? 摘要 【11月出口激增21.1% 貨櫃緊張:外貿V型反轉能否持續?】
  • 疫情下的2020 汽車行業經歷了哪些變化
    2020年第一季度,突如其來的疫情猶如一隻扇動著翅膀的黑天鵝,迫使本就處於寒冬之中的汽車行業遭遇又一個「至暗時刻」。不過,風雨之後見彩虹,中汽協預測,2020年12月中國汽車市場銷量為280.2萬輛,同比增長5.4%;全年累計將達到2527.2萬輛,同比下降1.9%。雖然全年成績仍是下跌,但是從4月份開始已連續9個月實現增長,完全抵消了1、2月份疫情所帶來的影響。
  • 正式開啟反轉!這個供不應求的半導體品種迎來新年漲價第一槍
    正式開啟反轉!這個供不應求的半導體品種迎來新年漲價第一槍,還遭遇了龍頭不可抗力被動減產,這隻板塊中的茅臺要接管科技股行情據行業媒體1月1日報導稱,南亞科技預計DRAM的價格一季度開始上漲,是因為市場供應緊張,供不應求所致,價格上漲的趨勢將持續到二季度。
  • 2021年新能源汽車行業將何去何從,又有哪些方向值得關注?
    2020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直面疫情、補貼退坡、油價下降等多重衝擊,在2019年銷量下滑後,走出了一條「v」型反轉的逆襲之路,正迎來屬於自己的「高光時刻」。2021年,新能源汽車行業將何去何從,又有哪些方向值得關注?證券時報·e公司了業內專家、投資機構和產業鏈企業,試圖管窺行業最新動向和發展趨勢。
  • 盤點2020:汽車後市場四大關鍵詞_汽車頻道_中國青年網
    汽車後市場服務作為行業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受2020年初疫情的影響,後市場領域從經銷商集團到終端門店,都受到了或多或少的衝擊。相比2019年,行業加速洗牌,活下去成為汽車後市場服務商的第一目標。   2020上半年,經銷商集團的經營業績幾乎都是「降」字當頭。據國內10家主流汽車經銷商集團披露的2020年中財報顯示,有7家集團出現營收和淨利潤同比下滑,僅3家實現淨利潤逆勢增長。
  • 銷量V形反彈 市佔率穩中有升 吉利汽車4月銷量105,468輛 環比增長...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今日,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吉利汽車」)(HK.0175)公布2020年4月銷量數據:吉利汽車4月總銷量為105,468輛,環比增長約44%、同比增長約2%,其中領克品牌同比上漲約12%。
  • 2020汽車關鍵詞:燙手的蔚來汽車
    上一篇的車企2020總結,是北京現代。也許有人會很奇怪,你寫的這家企業,銷量表現上不夠熱門,沒有幾年前的百萬之威,相比大眾、豐田、本田等等,它的熱門程度也並不夠高。可是,在這輿論場中,最好玩的不就是打臉,網絡裡最期待的,不就是反轉嗎?
  • 長安:大局已定,今年逆襲王非我莫屬
    2017年,長安汽車黨委書記朱華榮提出了企業「第三次創業」計劃,關鍵詞為「新能源化」「品牌向上」和「智能化」,並定下了2020年實現年銷400萬輛的目標。不過近年來受到經濟增速放緩、產業政策調整、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長安汽車銷量遠不及預期。今年初,考慮到疫情及企業現狀,長安汽車將年度目標改為191萬輛,目前看來此舉較為明智。
  • 【明日主題前瞻】增長翻倍 全球汽車電動化浪潮已開啟
    【今日導讀】 增長翻倍 全球汽車電動化浪潮已開啟; 企業兼併重組步伐加速 煤炭價格連續上漲; 全球藥企新冠抗體療法扎堆「衝刺」; 全球最大功率12MW
  • 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報告2020:資本市場大爆發
    ,各項政策工具逐漸豐富,技術和市場尚在培育,車型銷量增速緩慢;2)成長期(2014-2018),國家重視度提升,財政補貼力度加大,鼓勵私人購買,電動車銷量快速增長;3)調整期(2019-2020H1),財政補貼大幅退坡,由政策驅動往市場驅動過渡,行業競爭加劇,出現連續負增長;4)新一輪成長期(2020H1-),政策補貼退坡、新冠疫情、宏觀經濟下行等負面因素逐漸消化,而續航低、充電難等問題逐漸改善,新能源汽車市場接受度提升
  • 火拼模式開啟,銷量成V形反彈,吉利公布4月銷量,環比增長44 %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絕大多數汽車品牌已經恢復生產,車市已進入的向上發展時期。正如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吉利汽車集團CEO、總裁安聰慧所言:「近期,國家和地方政府及時出臺了一系列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的政策,為行業復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中國汽車市場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
  • 汽車行業專題報告:三年下滑的尾端,中金公司推薦關注這三家公司
    參考目前 4、5 月的需求恢復情況,我們認為車市還難言 V 型反轉,但已經站在需求恢復 的起點。往前看 3 季度,去年 6 月受國五清庫存影響基數較高,零售銷量達到 180 萬輛、 上牌量超過 200 萬輛,我們預計 6 月環比仍會有小幅回暖,因此我們認為如果 6 月零售同 比實現個位數降幅、上牌量實現 2 位數降幅,即符合市場預期,批發同比表現將好於零售。
  • 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深度分析:擁抱大時代,把握三主線
    ■主線三:供需反轉,關注高景氣的漲價環節。復盤歷史,部分中遊材料環 節處於產能出清的尾端;展望未來,2021 年需求高增長,部分中遊環節供需 格局有望反轉,建議重點關注六氟磷酸鋰、鋰電銅箔以及磷酸鐵鋰正極材料 環節。■投資建議:龍頭+彈性兩把抓,把握三條投資主線。在中國、歐洲和美國等 主要市場的引領之下,全球電動化加速推進,中遊產業鏈供需格局持續改善。
  • 2020-2026年中國汽車製造業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汽車製造業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認為,隨著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汽車模具的需求將越來越多。截至**,具有一定規模的國內汽車車身模具製造企業有100多家,其中產值超過1億元的就有二十家。據估算,截至**中國汽車市場的模具需求量已達到200多億元。
  • 汽車零部件展銷會2020時間 廣州汽配展會時間表2020
    預計到2020年,中國汽車保有量將超過2.6億輛,中國汽車產銷量將分別超過4500萬輛,從而超越美國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成長,預計203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會達到八千萬到一億輛。
  • 專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陳士華副秘書長
    從全年汽車產銷月度同比增長變化情況來看,一季度受疫情影響,市場需求呈明顯下降,但4月後快速恢復,且同比結束下降,呈穩定增長,其中多數月份銷量同比增長超過10%。 Q:這樣的變化是否會延續到2021年?對2021年的產銷數據有何展望?
  • 秀肌肉,亮實力,吉利icon將是2020年汽車市場上的最強音
    2018年北京車展,概念車CONCEPT ICON首次亮相;2019年廣州車展,吉利icon迎來全球首秀;12月23日,吉利icon發布銀河限量版指導價格,以132020元圈定吉利icon車型價格上限;如今,吉利icon已將2月14日正式敲定為上市時間。縱觀吉利品牌現有的產品線,我們似乎找不到icon應處於哪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