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冼星海—拜卡達莫夫紀念音樂會在哈薩克斯坦南部城市阿拉木圖隆重舉行。作為紀念「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周年、傳承中哈傳統友誼的重要活動,本次音樂會再次將中國著名音樂家冼星海與哈薩克斯坦音樂家拜卡達莫夫之間的友誼呈現給觀眾,贏得現場觀眾陣陣掌聲。
1941年,冼星海輾轉來到阿拉木圖。在舉目無親、貧病交加之際,拜卡達莫夫接納了他,為他提供了一個溫暖的家。「冼星海和拜卡達莫夫的歷史情誼是中哈傳統友誼的象徵」,中國駐阿拉木圖總領事張偉在音樂會前致辭說,中哈世代友好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本地區和世界的利益。
由哈薩克斯坦著名作曲家創作的小提琴獨奏曲《冼星海》拉開了音樂會的序幕。隨後,拜卡達莫夫和冼星海的代表作依次上演。《阿克拜》《熱血》《送水姑娘》《哈薩克舞蹈》《夜鶯》,動人的樂聲在音樂廳迴響。《阿曼蓋爾達》是由冼星海創作的紀念哈薩克民族英雄的交響詩,演奏一開始就贏得了觀眾的熱烈掌聲。壓軸的《黃河大合唱》將音樂會的氣氛推向了最高潮。哈薩克斯坦藝術家的演奏氣勢如虹,合唱鏗鏘有力。觀眾情不自禁地打起了節拍,一些人不由自主跟著唱了起來。
「這次音樂會是在用音樂講述哈中友好故事。聽到《黃河大合唱》時,我仿佛一下子回到了黃河岸邊」,曾於上世紀90年代在蘭州大學任教的哈薩克斯坦著名漢學家克拉拉·哈菲佐娃激動地對記者說,再次聽到這首樂曲,腦海裡立刻浮現出黃河岸邊的景色以及中國的朋友們。「冼星海已經成為哈中友好的象徵」。
司馬伊爾·阿塞恩就讀於著名的庫爾曼柯孜音樂學院。這個抱著傳統樂器「冬不拉」的觀眾格外引人注目。他一邊專心致志聽音樂會,一邊若有所悟地在樂器上比劃幾下。他對記者說:「我被中國音樂家的作品震撼了。特別是偉大的《黃河大合唱》,儘管聽不懂歌詞,但我聽出音樂中蘊含的力量、激情、團結和抗爭」。
為配合此次音樂會,同時舉行的還有冼星海圖片展。已經77歲高齡的薩拉·薩義德阿里耶夫娜指著其中一張照片對記者說:「我以前是拜卡達莫夫的鄰居,經常聽自己的好朋友、拜卡達莫夫之女拜卡達莫娃講起這位中國朋友的故事」。她告訴記者,1998年落成的冼星海紀念碑以及正式命名的冼星海大街,與相鄰的拜卡達莫夫大街僅相距10多米,「這樣一來,兩位好朋友就可以朝夕相處了」。
冼星海大街與毗鄰的拜卡達莫夫大街寄託了人們對這段誕生於戰爭年代的偉大友誼的懷念,兩位音樂家不朽的作品以及互幫互助、共同創作的故事,更成為中哈友誼歷久彌新的見證。
(本報阿拉木圖11月7日電)
《 人民日報 》( 2018年11月08日 21 版)(責編:馬昌、曹昆)
新時代的中國提供全球經濟發展新機遇全球矚目、世界期許,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即將開幕,黃浦江畔正迎來「不一般」的歷史性盛會。改革開放40年,中國發展劍及履及。值此改革開放40周年的歷史節點,作為我國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的重大決策,首屆進博會將進一步向世界昭示中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堅定決心。【詳細】
從田中角榮到安倍晉三 日本首相的16次訪華足跡10月25日至27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此訪是日本首相時隔7年正式訪華,也正值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6周年。過去的40多年,中日關係歷經風雨、跌宕起伏,歷次日本首相訪華都備受關注。回顧歷史,人民網為您盤點中日恢復邦交以來,歷次日本首相的訪華足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