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親子閱讀,可解決孩子作文中的兩個核心問題

2021-01-13 閱讀寫作與口才

親子閱讀是良好家庭教育的重要活動之一,它不僅可以建立更親密的親子關係,還可以塑造健康的家庭文化,讓父母和孩子一起進步和成長。

對於願意陪孩子讀書的家長來說,如果能在親子閱讀中再實現孩子語文能力的提升,當然是再好不過了。

孩子應該讀什麼?我們要看孩子的語文能力中最缺什麼。從目前大多數孩子的生活與學習情況來看,孩子們普遍缺乏作文的素材。所以我們要通過閱讀的選擇,幫孩子積累作文的素材。

對於正在上學的孩子來說,大部分時間要麼在學校,要麼關在家寫作業。有限的假期也被家長送去補習班,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去了解大自然,積累生活經歷,所以寫作文時總感覺無話可說,或者都是老調重彈。除了寫媽媽給自己做早餐,老師幫自己輔導作業之外,作文中可用的素材少之又少。在闡述道理和表達思想感情時,也沒有足夠的事例可以輔助論證,作文就流於空洞的口號。

所以,我們要通過親子閱讀,引導孩子有目標地讀一些書,在豐富知識的同時,也積累一些作文素材。

相對於漫無目的的選擇,我傾向於讓孩子系統地閱讀,建議具有關聯性的系列作文素材,我給孩子選擇的是《中華上下五千年》。

為什麼選擇這套書給孩子閱讀,有如下的思考:

《中華上下五千年》比較系統地介紹了我國歷史文明的發展過程,而且兼顧了政治,科技、文化等方方面面。其知識比較系統,而且能激發孩子的民族自豪感。

書中的故事可讀性較強,有豐富的故事情節,有鮮明的人物形象,有深刻的哲理思想,集知識性、趣味性和思想性於一體,孩子讀起來也不覺枯燥和厭煩,比較符合他們的年齡特徵。

書中許多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故事,應用於孩子們的作文,可以拉近作文與讀者的距離,使文章的可讀性也隨之增加。

也許有些家長和孩子通過閱讀成語故事,或通過歷史課的學習,也掌握了中國歷史發展的一些內容,但與這套書相比,還有略有不足:

教材中的歷史學習,注重的是歷史發展規律,對歷史事件的詳細敘述不多,可應用於寫作的不多;而閱讀成語或寓言故事,又比較零碎,材料之間沒有脈絡可循,過於碎片化。

當然,孩子們閱讀系統的素材之後,也不能直接就往作文中簡單堆放這些材料,還必須對材料進行加工,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這才算把材料運用好了。

於是,我們就涉及到第二個問題:在親子閱讀中,怎麼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的能力?

大多數孩子平時的閱讀,其思想和注意力容易被書中的故事情節吸引,讀完了也就完了,較少有主動的思考。要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還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引導,才可形成。

我在陪孩子閱讀過程中,總結出三個步驟,可以較好地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質疑、思考認證、得出結論。

比如,孩子在讀到上古歷史中的燧人氏,我就給孩子提問:

你認為遠古時代是否存在燧人氏這個人,他教人們鑽木取火的事情有多大的真實性,如果沒有這個人,為什麼人們會這這樣的傳說?

然後,我和孩子一起開始了求證過程:

鑽木取火,是需要用燧木,而燧木僅見於一些歷史書中的零星記錄,它到是何種植物,至今了沒有明確,我們今天也找不到這種木材。所以這一論斷還無法證實;

其次,鑽木取火,主要用的是摩擦生熱的原理,讓木材摩擦產生的熱量,要讓任何物體達到燃點,還要產生明火,這可需要幾百度的溫度。上古時代在露天無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通過摩擦達到這樣的溫度,似乎也不太可能。

在鑽木取火無法得出確切結論的情況下,我們先把問題放在一邊,再討論一下歷史上到底有沒有燧人氏這個人。

根據傳說或相關記載:

有巢氏教會人們在枝上做窩,讓人們住在樹上,以避免野獸的攻擊;他的兒子燧人氏教人們鑽木取火,讓人類獲得了溫暖、光明和健康;燧人氏的兒子伏羲氏教人們結網捕魚,讓人們又多了一樣食物的來源;而伏羲氏的兒子神農氏嘗遍百草,教會人們種植糧食和識別藥草。

那麼問題就來了:

為什麼那些對人類文明產生重大影響的創造性發明,都是出自這一個家族?這顯然不太合理。

在古代的原始部落,大家過的是一種「原始共產主義」的生活,一起勞動,一起收穫。部落所有的人都是一樣的參加勞動實踐,不可能有某一個人的智商高度發達,單獨發明創造一些東西,更大的可能性是所有的發明創造都是集體智慧的結果。

再說了,原始部落實行的群居制,明確的婚配關係尚未形成,到底誰是誰的兒子,未必能辨別得清。

在上古的歷史發展中,人們主要是從勞動實踐中積累經驗和知識,一件簡單的石器可能都要經過無數次的打磨、改良,任何工具的進步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動輒需要成千上萬年時間的積累。

而上述說法,顯然是把人類在樹上居住、發明使用火、使用魚網和學會種植,放到百來年之間去實現,這顯然是不太現實的。

然後我和孩子共同得出結論:真實的歷史可能並不存在燧人氏這一類的人,之所以人們要塑造出這個人物的形象,是為了紀念那些為人類文明發展做出貢獻的那一些集體和重大的事件。

值得提出的是,在親子閱讀中,和孩子討論這些問題,其主要目的並不是答案的真實性和科學性,而是要培養孩子在閱讀中的一種習慣和能力。只有這樣的閱讀,才能真正調動孩子的全部智慧和積極性,並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

當孩子習慣了這樣一種閱讀方式和習慣時,對任何事情都會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應用於作文,也會寫出思想豐富、見解獨特、有理有據的文章。

相關焦點

  • 喵爸親子閱讀:親子閱讀——孩子的最佳起跑方式
    大家好,這裡是喵爸親子閱讀。每天一篇文章,分享親子閱讀經驗與知識,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早期閱讀習慣。 家長們常說,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那麼,在孩子很小的時候,該如何「起跑」呢?
  • 喵爸親子閱讀:開展親子閱讀的孩子,為什麼學習成績好?
    大家好,這裡是喵爸親子閱讀。每天一篇文章,分享親子閱讀經驗與知識,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早期閱讀習慣。 最近大概中斷了有十幾天沒有發文了,因為新的一期親子閱讀訓練營開營了,一直在做這個事情。在於你對親子閱讀重要性的認知、在於是否用心去做這件事了。你應付,孩子就應付,我們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目的就難以達到。就訓練營裡的表現來說,有些孩子每天在用心閱讀,有些孩子逐步愛上了閱讀,有些孩子始終徘徊在閱讀的大門之外。假以時日,差別會越來越大,這個是必然的。我們一直都說,我們希望要孩子愛上閱讀,不要抱著功利心。
  • 「冷處理」可解決孩子哭鬧問題,但走入兩個誤區,傷害的只是孩子
    當孩子發脾氣或者哭鬧的時候,很多育兒專家或者老師都會推薦家長使用「冷處理」的方法,讓孩子自己冷靜下來,但是如果「冷處理」的方式不當,很可能會導致孩子心理受傷,那麼,家長應該如何使用「冷處理」這個方法呢?在使用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什麼地方呢?快看看你是不是也用錯了「冷處理」呢?
  • ...親子關係出現問題,父母孩子缺乏溝通?聽聽北師大專家怎麼說
    在可預見的未來,青少年心理建設是基礎教育、高中教育中需要特別關注的部分。疫情期間,由於廣大青少年學生居家學習,學習、生活環境相對單調,加上長時間與父母在一起,一定程度上導致部分學生親子衝突更嚴重,學生感到孤獨、焦慮、沉迷網路遊戲和手機使用依賴等一些心理狀況更為突出。
  • 如何從親子閱讀過渡到獨立閱讀?
    原標題:如何從親子閱讀過渡到獨立閱讀? 到一年級暑假時,小豬還是一個「只要有圖畫書絕不看文字書、只要有人講故事絕不自己看書」的孩子。他是九月出生,相當於已經比別人晚一年上學,那時已經快八歲了。
  • 親子共讀,開啟孩子閱讀之門
    12月12日下午兩點半,日照市金海岸小學牛見玉老師在尼山文化空間舉行「親子共讀,給孩子幸福的童年」訪談會,分享親子共讀的技巧,傳遞科學閱讀理念。其中最令家長產生共鳴的做法是,分角色朗讀文章和給孩子做故事裡的道具。比如閱讀完《小木偶奇遇記》,給孩子做個頭飾,做個可伸縮的長鼻子,孩子一戴上,進入角色就容易多了。
  • 讓寶寶愛上讀書——親子閱讀不能不回答的23個問題
    其實,這些都可以通過親子閱讀這一管道來具體操作和實踐。現在,全國各地的民間親子圖書館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社區、幼兒園和大型超市,當閱讀變成家教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的時候,家長的問題來了:  我家寶寶從什麼時候開始閱讀?  0歲寶寶可以閱讀嗎?讀多長時間?  嬰幼兒讀書是學習嗎?
  • 大語文時代閱讀為王,掌握閱讀核心技能,是成績拔高的關鍵
    大語文時代之下,閱讀是拔高成績的關鍵。 文/37度暖爸 兒子最近一次語文成績92分,當我仔細瀏覽一遍,竟然發現有20分的題,是課外閱讀,以前的試卷只有10分,或者附加題是課外內容。這實在是讓我感到吃驚!令我感到欣慰的是:課外題目沒有扣分,而是基礎知識和作文丟了8分。
  • 桔博士: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任何良好溝通都是雙方努力的結果,父母、子女要各盡其責。但是,親子溝通是否良好,關鍵還是在家長。 千萬不要把愛當成變相傷害孩子的理由,桔博士創始人孫順平老師曾經在《卓越父母》的課堂上問過大家這樣一個問題:大家覺得,考駕照和做父母哪一個更難?幾乎所有的人的回答都是:當然是做父母。
  • 「書中有黃金屋嗎?」怎樣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4歲孩子不喜歡讀書怎麼辦?閱讀數量總是不達標。看到這個問題,我們不禁疑惑,孩子不喜歡讀書可以理解,不達標是什麼意思,標準是誰定的?對於學齡前孩子來說,讀書不靠興趣還要設置標準?對成人來說,讀書是一項深沉高雅的無價活動,讀書可明理、增智、怡情,但對於孩子來說,不能激發興趣,一切免談。
  • 【BNBB 資訊】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有一點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以上是這篇作文的首段。 很多網友表示,剛進入文章的第一段,在這85個中文漢字裡,就被「嚆」、「翮」兩個生字、「嚆矢」、「濫觴」、「振翮」三個生詞絆著了。 三句話連在一起讀,眼前的母語也漸漸變得陌生起來.....
  • 孩子學會閱讀賞析,能讓失敗的作文滿血復活
    孩子不會賞析作品,寫作文就如同盲人騎瞎馬,走到哪就算哪。寫完之後,就留給老師和大人評價,好也不好,只能聽天由命。你讓孩子把作文修改一下,爭取更好?對不起,改來改去,還是那個樣子,因為在孩子的心中,缺少一個坐標,缺少好作文的形象與意識,他無論怎麼改,都還只是個老樣子。
  • 「親子閱讀」就是「陪著讀」?專家提醒:不恰當的方式會誤導孩子
    2018年5月31日訊,都說開卷有益,隨著育兒理念的更新換代,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意識到親子閱讀的重要性,也會抽時間陪孩子一起讀書,但是「親子閱讀」是不是就是「陪著讀」? 你的閱讀方法是否科學?專家說了,親子閱讀也是一門學問呢。不恰當的「親子閱讀」,不僅沒什麼好處,反而可能會破壞孩子的閱讀興趣,讓孩子變得不愛看書。
  • 親子閱讀的方法與誤區
    親子閱讀的幾個步驟要想讓孩子快速的建立起對英文繪本的興趣,就必須滿足孩子從故事中感受樂趣的需求。只要孩子看懂了,喜歡上了故事情節,閱讀的問題就都迎刃而解了。b.通過繪本中頻繁反覆出現的單詞和場景對應關係猜測詞意。家長指圖的時候,如果孩子出於零基礎,就一次少對應幾個單詞。4、家長再次朗讀或聽完整音頻加強記憶繪本在啟蒙初期,家長的再次朗讀是加強記憶最好的方法,聽原版音頻雖然可以起到重複和正音的效果,但是對於剛接觸英語的孩子,很難專心聽繪本音頻,家長的親子閱讀更能吸引孩子。
  • 家教大講堂丨幫助解決孩子拖拉及磨蹭問題
    家教大講堂丨幫助解決孩子拖拉及磨蹭問題 2020-10-27 15: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六一特輯 | 「我家親子閱讀故事」 作品展播
    」 徵集展示活動,作為合肥市第二屆親子閱讀主題活動系列之一,以書為媒、以閱讀為紐帶,在家庭閱讀中增進親情關係、培育家國情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導全市廣大家長兒童在親子閱讀中陶冶愛國情操傳承良好家風。
  • 「激活·協同·共生」第三屆親子閱讀產業峰會暨全國悠貝年會在京...
    全民閱讀七入政府工作報告,而親子閱讀是全民閱讀的基礎和關鍵,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和兒童家長的重視;良好的閱讀習慣及和諧的親子關係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0-6歲是兒童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0-3歲更是「黃金時期」,早期大腦發育,對孩子的一生,學習能力、認知能力、人際交往、自我控制能力等,有著重要影響;在此期間,父母的言傳身教非常重要,親子閱讀就是父母陪伴孩子最好的方式,通過親子閱讀,促進孩子智商和情商的發育,精神和心靈的成長;同時培養其閱讀興趣,讓孩子萌生「探索更廣闊世界、探索更深邃的智慧」的想法,學習能力也會提升,更能輕鬆適應學齡期的學習任務
  • 親子閱讀《102隻老鼠》:讓孩子在快樂中,體會父母對自己的愛
    摘完草莓要回家的時候,鼠爸爸鼠媽媽第一時間發現,可皮不見了!終於找到了可皮,回家的路上卻遇到了貓咪!一次次緊急事件,鼠爸爸鼠媽媽都很好地解決了!但是這其中,他們卻有著太多的擔心!直到第100隻鼠寶寶進了家門,鼠爸爸鼠媽媽才鬆了一口氣!
  • 一道作文題,告訴家長和孩子,提升閱讀寫作,還得回歸課本
    大多數孩子在語文學習中有一個怪現象:愛看課外書,不愛看語文課本;熱衷於到處找優秀作文,卻對課文視而不見。天天希望找到提高閱讀寫作的方法,卻不知有效的方法就在孩子的書包裡。看著孩子們作文分被扣得七零八落,不少家長驚呼,現在的語文考試作文難度加大了!因為這道題,已經不是要求孩子們寫一般的記敘文,而是要創作一篇小小說!讓十來歲的孩子,創作小說,是不是太難了?孩子們能寫也一個小說故事嗎?
  • 堅持閱讀的孩子是什麼樣的?7步閱讀法,讓孩子學會閱讀愛上閱讀
    但陪孩子進行親子閱讀,並不只是給他講完書中的故事就結束了。真正有用的閱讀需要讓孩子明白、懂得文中所講的故事內容,讀懂了他才會思考、會總結,也能用簡單的語言再複述出來,才能延伸出更多的東西。會閱讀的孩子才會真正喜歡上閱讀,才能在閱讀中體會到其中的樂趣,而不是把它當做任務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