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嶺南人有句俗語:
秋風起,食腊味。
每年農曆立秋之後,北風送爽之時,
民間製作腊味的季節到來了。
腊味(La wei),也叫臘肉或風乾肉,是中國南方的特色美食,秋冬是製作腊味最好的季節。
有人說:嶺南腊味,
最靚的一定出自連州腊味。
而連州腊味又以東陂腊味為最佳。
於是美食小分隊走進東陂,
去了解東陂腊味。
東陂腊味產於廣東省連州市東陂鎮,
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東陂腊味是清遠連州市地方特色食品,
有三百多年的悠久歷史,
因產於東陂鎮而得名。
東陂腊味包括臘肉、臘腸、臘鴨、臘狗四個主要品種,
它是把鮮活禽畜,經過選料、醃製、風乾等程序加工而成。
(正在晾曬的臘腸)
(正在風乾的臘鴨)
在選材方面,
東陂腊味堅持用
280天以上的農村豬豬肉,
據說這種豬並沒有吃飼料,肉質更好。
豬肉清理乾淨後,絕不進行冷凍處理,
而是在它還是小鮮肉的狀態時,
就將它加工,直接做成老臘肉。
就臘肉而言,選材必須用「五花腩」肉,
取掉上邊20公分下邊10公分的肥肉,
只取中間一節,
口感會更加爽口,腊味更香。
熟練的工人將豬皮擦破,
用鹽醃製2天以上,
調味的動作也就到此為止了。
與廣式臘肉不同,
東陂臘肉並不會在外層塗抹醬油,
因為這對晾曬的效果產生影響,
對口味也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所以,你看到的東陂臘肉,
顏色明顯要比廣式腊味淺一些。
(沒有塗醬油的五花肉)
等一切都準備好,
選擇一個陽光燦爛的天氣,
將腊味放到天台曬制5天左右。
隨後,就要將它們放到蔭棚之下,
進行一種和別處腊味都不同的處理方式——風乾,
風乾大約一周的時間,
就可以去拿去做菜了。
(將臘肉挪到蔭棚)
(整理要風乾的臘肉)
東陂腊味之所以獨樹一幟,
很大原因得益於
東陂這塊風水寶地。
自然條件
東陂鎮地理特徵是屬河床谷地,位於兩山兩水之間。秋冬時節,乾燥的冷風從南風坳吹來,與兩條河散發的水蒸氣糅合在一起,正好讓晾在天棚上的腊味慢慢陰乾。正是由於特定的風力、溫度、溼度,才形成了東陂腊味獨特的風味。因此,東陂腊味又有「風乾腊味」之稱,更有「天時地利厚賜」之說。
發展
目前東陂鎮腊味生產加工企業已有100多家,取得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標誌「QS」證的有8家。所生產的腊味品種多達20多個,同時,製作工藝和產品包裝不斷改進,逐步朝品牌化方向發展。
例如:產品佔據東陂鎮腊味產量60%以上的東陂林泉腊味食品廠,是廣東省農業扶貧龍頭企業和清遠市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其生產的「林泉牌」腊味先後獲得中國華南(清遠)首屆農業博覽會農產品金獎,首屆清遠旅遊美食節十大名牌美食金獎。
東陂腊味產品主要銷往廣東省內,部分銷往鄰近的湖南、廣西等省及港澳臺地區。
品質特點
東陂腊味的特色有:
瘦肉呈暗紅色,
肥肉呈半透明的白色或淡黃色,
具有風乾醃臘製品獨特的臘香味,
臘香純正、濃鬱、綿長。
整個產品製作過程中沒有添加防腐劑和任何色素,
確保原汁原味,
使之成為放心食品和健康食品。
要想真正領略東陂腊味的精彩,
不僅要識貨,
還要懂得如何烹飪。
東陂腊味可以炒、蒸、燉湯等,
臘肉炒荷蘭豆、臘肉煲、
禾花魚臘肉臘腸蒸貢糯米、
臘肉煲雪山芋頭、
臘豬手煲蘿蔔.........
這些帶有山區風味的腊味菜式,
早已成為膾炙人口的經典。
(臘豬手煲蘿蔔)
烹製一煲「臘豬手蘿蔔煲」,暖一暖胃,很適合溼冷陰雨天食用。先將臘豬手清洗乾淨後,放入滾水中,取出備用。蘿蔔去皮,切成菱形塊狀。鑊內放入臘豬手、蘿蔔塊、胡椒、適量水,蓋上鑊蓋,煮熟調味即可。臘豬手爽口甘香,清甜的湯底加點胡椒,十分暖胃。
(臘肉炒荷蘭豆)
東陂腊味跟荷蘭豆一起爆炒,充分把油脂炒出,肥肉部分馬上變得晶瑩剔透,很是好看。一葷一素,一鹹一淡,配合著吃一口,腊味在口齒間來回撕扯,連肉的紋理都能細細品嘗。而豆子卻是一咬就斷,清脆鮮甜。臘肉最初入口時,發現味道並不濃鬱,而越嚼到裡面,越能品出其中的滋味,肉香,酒香。驚喜的是,肥肉竟然能吃出一種難得的爽脆;吃到最後,瘦肉與皮留在口中,慢慢咀嚼,越嚼越香。
最近眾所周知,
豬肉價格因為各種因素上漲了很多,
很多網友都直呼「吃不起了」
不少網友還表示疑問今年是否還能吃到心愛的臘腸
↓↓↓
林泉腊味廠的相關負責人告訴我們,
由於今年豬肉價格上漲,
今年的臘肉、臘腸產量
相比去年有所下降,
臘鴨、臘雞等產量會上升。
就算豬肉價格上漲,
他們也會嚴格控制腊味的價格,
讓消費者用合理的價格去買。
東陂鎮
不僅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還有美食美景
等著你我去發現。
資料來源:部分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