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米恩,鬥米仇」:再有本事5種忙不能隨便幫,可能會招惹禍端

2021-01-12 騰訊網

仇人和恩人是兩類水火不相容的人,仇人不僅會影響自己的生活,甚至還會影響自己的事業、運勢和家庭;

而恩人就是我們生命中的貴人,他們總會在關鍵時伸出援助之手,並且成為人生、事業上的助推劑。

古人其實早就想到了這一點,所以用俗語的方式體現了出來。俗語「升米恩,鬥米仇」,原句為「一升米養恩人,一鬥米養仇人」。

在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適當地伸出援助之手。有的時候舉手之勞,別人反而會十分感激你,但如果給的幫助太多就會形成依賴,一旦停止幫助久而久之就會變成仇人。

所以大家應該知道,幫人也要適可而止,尤其是要記住這五種忙千萬不能幫,幫了可能會招惹禍端。

第一、忘恩負義的人不能幫

農夫和蛇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在寒冷的冬季一條蛇被凍僵了,並因為體溫過低而出現了假死的現象。

一個路過的農夫看到了之後,將它放在自己的懷中取暖,可誰知道蛇醒了之後居然反口咬了農夫。這不僅讓人們特彆氣憤,而且也懂得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忘恩負義的人千萬不能幫。

大家一定要記住一句話,當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朋友或親屬幫自己其實是情份,如果不幫忙也是一種本分,所以幫與不幫都不應該忌恨。

現實生活中忘恩負義的人特別多,這個時候大家一定要看清他們的本質,切忌做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第二、超出底線的忙不能幫

無論是做人還是幫人都應該有底線,這是為人處事最起碼的道理。比如,朋友叫你幫忙去搶劫或盜竊,如果出於一時意氣或者腦袋一熱,就稀裡糊塗的去幫忙,那麼一旦東窗事發之後,也要根本朋友一起受到法律的懲處。

所以在有能力幫人之時,千萬不要隨便做一個爛好人,一定要記住不是什麼忙都能幫,否則一旦超出個人底線,那麼就很有可能給自己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第三、救窮不救急,救窮的忙不能幫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窮人,他們或許是因為時運不濟,才會導致生活境遇十分窘迫。但是絕大多數窮人都與懶有關係,因為他們總是好吃懶做,髒活累活都不想幹最後只能讓自己陷入貧困之中。

大家要記住這樣的人你千萬不能幫,否則就會給自己培養一個仇人。因為窮人的本質就是懶惰,一旦無休無止的去幫助他們,那麼就會讓他們變得越來越懶,最後成為一個依賴你的寄生蟲。

如果這個時候對他們停止幫助,就好像一個病人停止輸血一樣,大家試想一下又怎麼可能不會讓他們記恨呢?

第四、越界的忙不幫,不懂分寸容易招致禍端

所謂越界就是超出了別人的底線,亦或是不懂得分寸感。無論是親戚還是朋友在相處的時候,都應該時刻提醒自己千萬不能越界。

不該說的話一個字都不說,不該做的事也堅決不要做,不能幫的忙也千萬不要伸出援手。

有一句話叫做多做多錯不做不錯,有的時候越是能力差的人,越是會對幫助他們的人產生忌恨心理。

因為在他們的心目中,這就是在向他炫耀實力,所以大家應該記住再好的朋友也不要隨便幫忙,否則一旦產生矛盾連朋友都沒得做了。

第五、超出能力範圍的忙不幫

還記得有一年春晚,郭冬臨演了一個搞笑的小品,名字就叫做《有事兒您說話》。在這個小品中他扮演的角色只是一個小人物,但是就偏偏要打腫臉充胖子。

無論是同事、領導或其他人求他幫忙,就算是超出能力範圍也要逞強去答應,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還真不少。

雖然人們都會認為這樣的人是老好人,但是背地裡卻往往會管他們叫傻子。大家可以試想一下一個沒有能力的人,偏偏絕不會拒絕他人。

這樣不僅會使自己的生活陷入混亂之中,有的時候反而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所以一定要記住千萬別逞強。

結 語

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來的古訓,往往都是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教訓,雖然幫助別人是一種美德,而且也可以體現出自己的善良,最重要的是還能為自己積累福氣。

但是幫忙也要分對象和類別,不能幫的忙一定要學會拒絕,否則必然會給自己的生活帶來災禍。

相關焦點

  • 「升米恩,鬥米仇」:做人再有本事,也別對這三個人施恩,有道理
    作者:南山大叔原創作品,抄襲、洗稿必究01◆卷首故事老百姓常常說:「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升米恩,鬥米仇」的事件,也是屢見不鮮。所以,爺爺常常告誡我:「升米恩,鬥米仇」,做人再有本事,也別對這三個人施恩,要牢記。那麼,我爺爺所說的這三個人,究竟是指誰呢?02◆第一種人:爛泥扶不上牆的人。爺爺說,曾經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一個很有本事的善人,很有仁慈之心。
  • 「升米恩,鬥米仇」這句話對人的一生都有用
    「升米恩,鬥米仇」這句話指的是別人在危難的時候,你出手給他一點幫助,他會感激你一輩子。如果你給別人的幫助多和持續不斷,一旦你不幫助了,受幫助的人不但不感激你,可能還會很你。據說這句話來自「一升米養恩人,一鬥米養仇人。」還有一個傳說故事。
  • 升米恩?鬥米仇?這是怎樣的心理狀態?
    升米恩鬥米仇」這句話並不是再說某一個人的心理變化,而是在描述一種社交關係,兩個人在付出與回報之間都會有衡量的標準,理念上的差異才導致了恩仇觀念的產生。升米恩不一定是出自真心,鬥米仇也有可能是身不由己。當一個人飢餓難耐的時候,你給他一升米足以讓他活命,但是卻無法改變他的生活現狀,所以一定要對施恩者感恩戴德,以期能夠獲得更多的幫助,這種感恩可能是出自真心,更大的可能是迫於生活壓力做出的偽裝。
  • 升米恩,鬥米仇:為什麼人會恩將仇報呢?
    世上升米恩鬥米仇的案例不少,乍聽來會讓人詫異。妙在升米恩鬥米仇,還不是普通的恩將仇報。升米恩,說明人還懷感恩之心,並非生來要翻天的白眼狼。為什麼小恩會讓人感激,大恩卻會讓人反目成仇呢?有個玩意兒,叫做道德壓力(ethical pressure)。
  • 俗語「升米恩,鬥米仇」啥意思?老祖宗說透了人性,看後長見識了
    俗語的種類有很多,比如天文地理、養生之道、為人處世等等,還有很多俗語說出了人性,細細品讀,可以讓我們發出很多共鳴。比如在眾多的俗語當中,就有「升米恩,鬥米仇」這樣一句話,那麼這句俗語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在現實生活中,總有一種人,他們富有憐憫心、同情心,經常發善心幫助別人,對於別人提出的要求也是有求必應。
  • 《水滸傳》:為什麼宋江仗義疏財得人心,柴進卻「升米恩鬥米仇」
    可以用一句俗語來概括,那就是「升米恩鬥米仇」。這句話的意思實際上就是說,你施以適當的恩惠能夠能到別人的感恩,但如果給得過多可能恩情就變成了仇。我們可以先來對比一下柴進和宋江以及晁蓋的仗義疏財,宋江和晁蓋在書中也是樂於助人的人,他們對來投靠他們的人也十分大方,在人來的時候給他們提供住宿,陪著談心,走的時候再給予銀兩,因此眾人都很感激。
  • 「升米恩,鬥米仇」,記住老祖宗這3句傳世名言,做個精明的好人
    但其實,做一個有愛心的好人,在現實中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因為在過程中,很容易就會變成一個所謂的「濫好人」。如果沒有掌握好善心的度,很有可能就會反被人記恨,就像我們經常聽說的那句「升米恩,鬥米仇」,所以說我們在做好人好事的時候,都應該牢記下面老祖宗留給我們的3句金言,做一個精明的好人。
  • 中國無私幫越南抗美20年,為何遭其反咬一口?升米恩鬥米仇!
    而越南戰爭曠日持久,打了20年,而中國「幫忙」也幫了20年,但是越南在趕跑了美軍,實現統一之後,卻實實在在演繹了一回「農夫與蛇」,反咬中國一口,這是什麼原因呢?妥妥的升米恩鬥米仇!首先,越南的腦迴路可能和別國不太一樣。
  • 心理能量平衡——「升米恩,鬥米仇」的心理學解釋
    婚姻情侶之間何嘗不是這樣,從兩性之間的交換體驗,到「soul mate」,再到古往今來的「政治聯姻」和「經濟聯姻」。所有的「心理能量交換——收支平衡」,不能庸俗地只理解為物質層面,也包括精神層面。但更多的是心理能力的底層邏輯。「升米恩,鬥米仇」?繞的圈子太大了。從心理學層面講,所有的人對他人的付出都期待有回報,以達到「心理能量收支平衡」。
  • 升米恩鬥米仇!為什麼現實版的中山狼那麼多?
    古人說升米恩鬥米仇,意思就是如果你在別人為難的時候幫助他,他會感激你,可如果給人幫助太多,讓他產生可依賴,一旦某次你不幫他就會記恨你!現實社會中這樣的人很多,在生活中想做一個好人真的很難!就像現在的老人摔倒事件!
  • 鬥米恩升米仇——做好人or做壞人?
    俗話說:「鬥米恩,升米仇。」不是沒有道理的。放在現實生活意思就是,偶爾的小恩小惠會讓人銘記於心,但一直以來的奉獻給予在別人眼裡這就是該做的!一旦違背,那就是深仇大恨!這就是人性!不容反駁!自古以來,對於這種大道理,大家都懂,但從來都是雙標的——別人不懂感恩就得批判,但自己就嘴上講講這道理罷了。
  • 鬥米恩升米仇
    因為這往往會把本來一件很好的事情,變得無比糟糕,而且還可能會給自己招來禍事。被「慣壞」的非洲小孩,中國人不給錢就扔石頭?鬥米恩升米仇。非洲是一個比較貧困的地區,這個大家都是知道的。一方面是因為非洲地區的自然條件確實很差,另外一方面其實跟當地人比較懶也是有很大關係的,因為非洲的土地雖然貧瘠,但是此前是有中國人去當地試種過的,糧食是可以種起來的。
  • 《安家》上海老洋房真實故事,鬥米恩升米仇的窮親戚,你見過嗎?
    《安家》上海老洋房真實故事,鬥米恩升米仇的窮親戚,你見過嗎?最近電視劇《安家》正在熱播中,女主角房似錦是總部派來偷師徐文昌並且要代替他的人,雖然徐文昌已經察覺到有不妥了,也沒有因為房似錦要跟他學習就不給人家學,反而很大方的傾囊相授,這樣的老好人不多見了,這不剛好,龔先生家有一處上海老洋房,因為最近自己家公司資金運轉不周所以想賣掉自己家這套房子,就來找到了徐文昌,沒想到二人還是小時候就認識的舊相識,由於龔家三代單傳,房子產權清晰,徐文昌認為可以先報價
  • 升米恩,鬥米仇,友情中讓人心寒的經歷
    有時候,當你對一個人的好,被視為理所當然,一旦有一天你沒有達到對方的預期,那麼你所有的付出都會白費,換來的不是感恩,而是記恨。這種事在友情中也是存在的,從小到大,每個人的身邊都有很多這種「恩將仇報」的人,我們都希望這個世界善良多一些,可又都很悲哀,善良的人總是會被傷害,於是現實中肯付出善意的人越來越少。
  • 朱之文體驗了一把鬥米恩升米仇
    有一些人是不值得可憐的,做人要學會理解鬥米恩升米仇這句的道理。
  • 民間俗語:「升米養恩,鬥米養仇」,究竟有沒有道理?
    今天介紹一句民間俗語「升米養恩,鬥米養仇」,啥意思?我們接著往下看。首先,此處的「升」和「鬥」,都屬於古代計量單位,所代表的容量,跟現代並不一樣,但不妨礙咱們分析俗語。從漢朝開始規定,十升為一鬥,那麼「升米養恩,鬥米養仇」理解起來就簡單了,字面意思是說,你給別人一升米,別人會把你當成恩人,若給他一鬥米,就會把你當仇人,究竟有沒有道理?
  • 只因他忽視了升米恩鬥米仇
    我覺得,問題就出在了柴進忽略了「升米恩鬥米仇」,這才造成了他被人不喜的原因。宋江「升米恩鬥米仇」說的是,別人在危急的時候,你給他們一點幫助,他會很感謝你;但假如你給他們的幫助過多,讓其覺得理所當然了,一旦你的幫助減少,便會引來他的憎恨。
  • 升米恩鬥米仇,施恩過多反而是個壞事,為什麼人會這樣恩將仇報
    世界上存在的升米恩鬥米仇的事件不在少數,剛聽到這個說法的人一定會十分的詫異。為什麼小恩惠會讓人感恩,而大恩卻會讓人反目呢?究其原因,其實是一個叫做「道德壓力」的東西在作祟。越是一個構建封閉,十分重視人際關係的團體裡,道德壓力就會越大。
  • 人為何會「鬥米養恩、擔米養仇」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人要學會「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道理,但現實中卻充斥著不少「鬥米養恩、擔米養仇」的故事。一個人饑寒交迫的時候,你給他一碗米,就是解決了他的大問題,他會感恩不盡。但是,如果繼續給他米,他就會覺得理所當然了。一碗米不夠,二碗米不夠,三碗四碗還是覺得你只給了滄海一粟。欲望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
  • 「升米恩,鬥米仇」,未來名相差點被算計
    李勉有皇家血統,更兼學習努力,終於熬出頭當上開封縣尉。縣尉主管司法工作,審理刑事案件的時候,有個死囚氣宇不凡,侃侃而談為自己脫罪。李勉義氣迸發,指點一條生路,讓他逃命去了。幾年後,李勉仕途受挫,罷官北漂到河北地區,偶然撞見了以前的囚犯。那人喜出望外,把恩公帶到家中,盛情款待。然後私下問老婆:「這是活命的大救星,該如何回報大恩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