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市博白雜技等10項目入列廣西第八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

2021-01-13 瀟湘晨報

博白雜技團在大型晚會現場表演雜技。 (記者 廖源 攝)

日前,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八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入列的項目共152項,主要涉及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曲藝、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等領域。玉林市博白雜技等10項目榜上有名。

我市此次納入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新名單的項目,分別是北流獅舞、博白雜技、玉林銅鏨刻技藝、玉林牛巴製作技藝、北流陶瓷製作技藝、烏石醬油釀造技藝、陸川鐵鍋鑄造技藝、玉林城隍酸料醃製工藝、玉林陳善文駁骨水製劑方法、馮氏扶生堂排毒膏藥。

近年來,為了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傳統文化和技藝,我市積極申報非遺項目,全市目前共有400多項文化項目入列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當中。

(玉林新聞網-玉林晚報 記者 唐勁梅)

【來源:玉林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四種美食 擬列入漳州薌城區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近日公示的薌城區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廣受漳州市民喜愛的漳州手抓面、漳州豬蹄面、漳州滷味、漳州麵粉棗這4種小吃的傳統製作技藝榜上有名,頗受期待。據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會長林銘煌介紹,這4項小吃技藝都具有百年歷史,也都經歷了師徒口授身教的傳承,較完整地保留了古早的風味,並且有著廣泛且深厚的群眾基礎,申報非遺能更好地對這些傳統小吃技藝進行保護和傳承,並將它們做大做強,下一步這4種傳統小吃製作技藝還將申報漳州市第八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調整 德州一勾勾、雜技、黑陶...
    德州新聞網訊(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張雙雙)日前,《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關於公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的通知》印發,調整後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共3154個,山東173個。其中,德州的一勾勾、寧津雜技、黑陶燒制技藝、扒雞製作技藝等非遺項目上榜。
  • 南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
    目前,南安市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8類79項,其中國家級保護名錄2項,省級保護名錄9項,泉州級保護名錄34項;共有代表性傳承人32人,其中省級傳承人2人、泉州市級傳承人26人;建有英都拔拔燈、蛇脫殼古陣法、南音、高甲戲、木偶雕刻等5個泉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
  • 山東14個項目上榜!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公示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在官方網站公示第五批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337個代表性項目。我省申報的30項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此次共有14項入選,入選率近50%,入選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 詠春拳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太極落選
    國務院日前公布了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及擴展項目名錄。盧溝橋傳說、永修丫丫戲、數來寶、詠春拳、上海本幫菜餚傳統烹飪技藝等上榜。此前遭受爭議的「張三丰太極拳」落選。本次公布的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153項,同時公布的還有153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 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加亮麗多彩!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成立
    今天,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成立大會在鄭州文化館舉行。大會通過了各項議程,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選舉了會長、副會長、秘書長。陳朝鋒當選為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第一屆理事會會長。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是由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學者、志願者和民間熱心人士、社會團體等組成的群眾性文化公益組織。協會成立後將落實「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十六字方針,在鄭州市非遺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指導下,挖掘、整理、傳承、保護和弘揚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激活非遺發展新動能,為鄭州非遺保護工作做出應有的貢獻。
  • 北海貝雕、合浦角雕入選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公示名單
    日前,文化和旅遊部對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進行公示,北海貝雕、合浦角雕入選,彌補了我市沒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空白。文化和旅遊部關於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公示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加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2019年,文化和旅遊部開展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申報工作。
  • 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你知道嘛?——北京(第一彈)
    關於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你們了解的有多少,知道我國現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一共有多少項嗎?自己的家鄉又有多少項?接下來的幾篇我將依據相關資料,對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做一個詳細的介紹與歸納,作為一個擁有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非常豐富的,現如今一共分為: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共十項,一共有1372項,子項有3145項,從今天開始將依據省份對我國現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分門別類的介紹。
  • 蒙古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漲知識了!
    2005年11月25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總部宣布了第三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中國、蒙古國聯合申報的「蒙古族長調民歌」 榮列榜中。 呼麥
  • 我不是你想的那種博白人!
    博白也深受客家文化的影響。(via 廣西新聞頻道) 而且,大多數博白人不僅不會內訌打架,還很團結,凝聚力很強,這些都是在廣西出了名的! 客家人以傳統群居為主,注重家族文化,很是團結。這種群居文化,隨著客家人遷徙來到了博白。
  • 宜興市利永紫砂獲評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意基地
    原標題:利永紫砂獲評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意基地   近日,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第二批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意基地評定工作結果,全省共有8家單位獲此殊榮,宜興市中超利永紫砂陶有限公司成為本次無錫市唯一的入選企業。
  • 第五批國家級「非遺」項目公示 泉州刣獅榜上有名
    來源:泉州網臺海網12月23日訊 據泉州網報導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官方網站近日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以盧厝獅陣為代表的泉州刣獅榜上有名。這是石獅繼蚶江海上潑水節之後第二個獲得國家級非遺名錄的項目。
  • 廣東兩個中醫藥項目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公示名單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將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項目名單向社會公示。其中,新會陳皮炮製技藝、嶺南陳氏針法入選。 據了解,2019年,文化和旅遊部開展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申報工作。
  • 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的比較與解讀
    摘要: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理解一直是學界較為關注的論題,本文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和國務院頒行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申報評定暫行辦法》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定義人手,對其原初含義和本土化流變進行了解讀和分析。
  • 第三批四川省工業遺產項目公布,航空工業歷史建築群、劍南春酒坊...
    紅星新聞記者1月7日從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官網獲悉,全省共有5處工業遺產被確定為第三批四川省工業遺產項目,其中包括成都市航空工業歷史建築群。據了解,航空工業歷史建築群位於成都市武侯區,核心物項包括共和國第一代飛機附件維修廠房、共和國第一代航空發動機修理廠房等。
  • 洛陽市第三批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公示 共69人入選
    記者昨日從洛陽市文廣新局獲悉,我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即日起公示,共有69人入選。  河圖洛書傳說、洛陽宮燈、洛陽海神樂、大裡王獅舞……此次入選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所在的項目,涵蓋民間文學、傳統美術、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遊藝與競技)、傳統技藝、傳統醫藥及民俗等10個大類。
  • 蔚縣打樹花、定州緙絲、樂亭大鼓……河北省15個項目入選第五批...
    資料片(新華社)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龔正龍)12月18日,文化和旅遊部對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予以公示。記者從河北省非遺保護中心獲悉,河北省有15個非遺項目入選,其中新入選項目5個,擴展項目10個。蔚縣打樹花。
  • 廣西博白特色小吃,找我就對了
    博白白切豬腳,是廣西博白縣名特產之一,選用中國八大名豬之一的博白豬的豬腳,此菜皮爽肉滑,肥糯不膩。其營養豐富,它不僅是常用菜餚,而且還是滋補佳品。 博白生曬黃瓜皮被列為博白客家「十大小吃」之一,是傳統天然食品,其口感脆嫩、鹹淡可調、食法多樣、原瓜香味、清爽可口開胃,是博白客家美食的一絕,深受區內外食客的青睞。
  • 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之中國...
    蠶桑絲織是中國的偉大發明,是中華民族認同的文化標識。這一遺產包括栽桑、養蠶、繅絲、染色和絲織等整個過程的生產技藝,養蠶源自中華先民對生命和宇宙的思考、絲織是對機械和數學的探索。由此生產出來的絢麗多彩的綾絹、紗羅、織錦和緙絲等絲綢產品,同時也包括這一過程中衍生出來的相關民俗活動。5000多年來,它對中國歷史做出了重大貢獻,並通過絲綢之路對人類文明產生了深遠影響。
  • 同仁堂安宮牛黃丸製作技藝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新華網北京12月18日電(凌關勝)近日,北京同仁堂等單位申報的安宮牛黃丸製作技藝獲批成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12月3日,國務院正式公布,在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目錄中,作為中醫藥製作技藝,北京同仁堂、天津達仁堂和山西廣譽遠的安宮牛黃丸的製作技藝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目錄擴展項目名錄的傳統醫藥項下,將受到國家的保護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