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君主一戰成名,查理十二世以少勝多,納爾瓦戰役瑞典完勝俄國

2020-12-08 騰訊網

事件簡概:

1700年,俄皇彼得一世大帝企圖攻佔波羅的海入海口,率領俄軍共有約3.5萬人,火炮173門圍攻納爾瓦,納爾瓦的瑞典守軍共有2000餘人,俄軍炮擊要塞,企圖迫使瑞典守軍投降,但並沒有攻下,未能達到預期目的。

年輕的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乘彼得一世的同盟者波蘭國王奧古斯特二世按兵不動之機,親率瑞典30000大軍支援被圍困在納爾瓦的守軍。

查理十二世獲悉有關俄軍部署的確切情報後,分割俄軍各個擊破,遂將大部兵力集中於俄軍右翼作戰,許多軍官和外籍將領向瑞軍投誠。俄軍因無軍官指揮被分割為二,缺乏統一指揮,無法組織防禦,俄軍遂即被迫投降。

查理十二世在納爾瓦戰役中以8000瑞軍擊破40000俄軍,從此聲名大振。

而彼得一世大帝則成了整個西歐的笑柄。

一、雄心勃勃的彼得一世大帝

17世紀後期的俄羅斯,已經是擁有遼闊的疆域超大帝國。但它在經濟、政治和文化方面都較為落後。如果俄羅斯想要加入先進國家體系,就必須讓自己有可以觸及西方的出海口。

為此,俄羅斯的對外戰爭是向著大海的方向發起進攻,彼得一世決心把俄羅斯變為真正的「半歐洲式強國」。

(彼得一世)

有過遊歷西歐經驗的沙皇立即在全國改革。準備從軍事、政治和經濟等諸多方面,推行自己在西方接觸到的先進經驗。

除了需要大力發展近代工業外,還必須建立強大的正規陸軍與海軍。通過沙皇的權威與部分貴族的支持,彼得一世將所有權力中。俄羅斯帝國軍隊也改頭換面,發展為擁有20多萬陸軍和數十艘戰艦。

當時的瑞典,查理十二世剛剛繼位,時局非常不穩定。

當地貴族巴特庫爾慫恿吧波蘭國王奧古斯塔二世對瑞典開戰。很快丹麥也加入進來,並引得俄羅斯人也趕來湊熱鬧。彼得就此調整策略,準備先在更靠西歐的波羅的海鑿出一個出海口。歷史上的大北方戰爭,就此醞釀起來。

二、北歐的亞歷山大大帝

17世紀,瑞典成為了以芬蘭灣為中心的波羅的海強國,領土保羅愛沙尼亞以及因格裡亞等。而在近30年的戰爭之中,瑞典又從德意志手中獲得了大片領地,七雜紅包括了西波美拉尼亞、維斯馬等地。區區100萬人口的瑞典能夠取得勝利,離不開國家強大的軍隊,儘管這隻軍隊的規模很小,僅有10萬人而已,但它是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比起當時歐洲其他國家的陸軍,這支軍隊的專業程度很高。

1697年,年僅15歲的查理十二世繼位,他成了瑞典的少年君主,年輕的君主崇尚武力,他立志要成為「北歐的亞歷山大大帝」。

(查理十二世)

1700年,俄國沙皇彼得一世想要奪取波羅的海的入海口,雄心滿滿的彼得聯合丹麥、挪威和波蘭等國組成了軍事同盟針對瑞典,他決心要搶奪波羅的海沿岸地區。9月份,

彼得一世用40000大軍包圍住了軍隊控制的納爾瓦,並且修築了工事長達5公裡,他企圖迫使瑞典守軍投降,因為在他看來不過區區2000的守軍,一定沒問題,然而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就是這區區2000守軍,令俄軍圍攻了3個月都沒攻下來。

11月中旬,年輕的君主查理十二世趁著彼得一世同盟者波蘭按兵不動的時機,

親自率領了30000瑞典軍隊支援被圍困的守軍,查理十二世的突然出現令彼得一世大吃一驚,

彼得一世將戰場指揮權交給了克魯瓦之後,不知去向何方,按道理來說,彼得一世是俄國歷史上稱帝的第一人,不可能臨陣脫逃,但不知由於什麼原因,他確實在交戰前離開了這片戰場。

三、風雪中數不清的敵人

11月30日,年輕的君主查理十二世率領瑞典援軍線頭8000餘人突然出現在納爾瓦,到達的那天,天空剛剛拂曉卻大雪紛飛,飄落的雪花如同鵝毛般撒落在地。

查理十二努力隱藏大部分部隊,以免暴露自己此時不足萬人的劣勢兵力。他決定將軍隊分為兩部分,分別攻擊俄軍的左右側翼,

然後還要出動騎兵加強側翼威脅,阻止俄軍士兵從自己的陣地內出逃。這樣可以規避自己的數量不足,而限制俄軍的相互協助。

儘管俄軍的數量是瑞典軍隊的5倍有餘,但查理十二世鎮定自若,他對手下的將士們說,

「幸運之神一直是眷顧我們的,這場風雪是天賜良機,在風雪中,敵人根本無法看清我們的人數是如此之少,所以這場奇襲對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利的」。

查理十二世帶領著8000將士猛然攻入了俄軍的陣營之中,

瑞典軍隊閃電似的衝鋒使得俄軍措手不及,原本整齊的隊伍頓時亂作一團

,四周大雪紛飛,根本看不清彼此,到處都是喊殺之聲。由於戰線過長,俄軍之間聯繫非常不便,並且他們也搞不清到底來了多少的瑞典軍隊。

(納爾瓦戰役)

隨著大部分俄軍被逐個擊破,只有彼得一世的兩個近衛團還能堅持抵抗瑞典士兵,但已經無濟於事。

而潰逃的俄軍在過河時由於橋梁倒塌,導致許多士兵在何中淹死,沒能過河的俄軍投降做了俘虜,而彼得一世的兩個近衛團依舊頑強抵抗,經過談判,查理十二世允許他們在投降以後攜帶武器和軍旗撤離納爾瓦。

但戰爭中的承諾都是不可信的,當這兩個近衛團沿著剛修復的大橋鄉納爾瓦河對岸撤退時,這個年輕的瑞典國王沒有遵守協約,兩個團被繳械,軍官也被俘虜。

四、名聲大振的少年君主

納爾瓦戰役結束了,俄軍與瑞典軍隊首戰敗北於納爾瓦城下,

40000俄軍被擊潰,傷亡約有8000人,高級軍官幾乎無一生還,數百門的大炮也歸瑞典所有,反觀瑞典軍隊僅陣亡不到3000人,

可以說,彼得一世這次真的是元氣大傷了。18歲的瑞典國王以少勝多,大破俄軍的消息傳遍了歐洲,彼得一世成了整個歐洲的笑話,俄國在西歐各國中的威望瞬間一落千丈,而查理十二世確是名聲大振。

(納爾瓦戰役行軍圖)

納爾瓦戰役勝利之後,查理十二世並沒有趁勢去攻擊彼得一世,俄國軍隊被人數遠少於自己的瑞典軍隊所擊潰,他認為可以不用擔心彼得一世了,

他留下了1.5萬人防守波羅的海沿岸地區,自己率軍先後去攻打丹麥與波蘭,並且獲得了勝利,在兩年後,佔領了華沙。

在許多戰役中,查理十二世都是以劣勢的兵力獲勝,因此也被成為「不敗將軍」。

納爾瓦戰役中,俄軍是失敗了,但這對於彼得一世來說,只是暫時的失利。

他總結了教訓,立即加緊了俄國軍隊的改革,一支裝備新式火炮和槍械的正規軍隊很快組建起來。

而此時的查理十二世正忙著東徵西討,八年徵戰,再回首已然物是人非。當八年後,彼得一世與查理十二世又進行了他們之間的第二次決戰,這場戰役中,查理十二世這個不敗將軍第一次嘗到了失敗的滋味。不過,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結語

納爾瓦戰役中,俄軍徹底輸掉了整場戰役。總共有8000人戰死或受傷,還有萬名的潰敗在河裡淹死,或因寒冷而凍死在求生之路上。主要將領軍官被俘。瑞典一方則死傷3000名將士。他們還在俄軍營地和戰場附近,繳獲了64門攻城炮、22門迫擊炮和4050支步槍。擁有具有巨大人數優勢的俄軍卻遭遇慘敗,因為他們遭遇到了歷史上少數的名將查理十二世,這位年輕的君主一戰成名,查理十二是對俄羅斯崛起造成嚴重威脅的人物之一(另兩人分別是拿破崙和希特勒)。

參考資料:

《世界戰爭史》

《世界戰役》

《歐洲史》

相關焦點

  • 15歲繼承王位,18歲擊敗彼得大帝,卡爾十二世統領的瑞典有多強?
    本期是第一期:瑞典的榮耀——被稱為「少年拿破崙」的卡爾十二世。一、十五歲的新國王1697年,北歐霸主的國王卡爾十一世去世,他年僅十五歲的兒子繼位,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卡爾十二世。圖註:登基時的卡爾十二世的宮廷畫像瑞典之前的幾位君主為他留下了了巨大的遺產,在卡爾十二世繼位之初,整個瑞典擁有在歐洲北部首屈一指的武裝力量,海軍共有強大的戰列艦42艘,陸軍有精銳士兵十多萬人,而且這是一支自從三十年戰爭起的歐洲最強常備軍。要知道卡爾的祖先古斯塔夫·阿道夫是歐洲第一個使用線列戰術的指揮官,而瑞典也是歐洲歷史上第一個使用青銅火炮的國家。
  • 莫斯科的改革新成就:沙皇彼得攻佔納爾瓦,新文明的建設歷程
    奧古斯特的朋友甚至迫使他要求沙皇彼得遣回這個俄國皇帝派來波蘭加強他的軍隊的約兩萬名俄羅斯士兵。他的這些朋友還企圖通過做出這一犧牲來解除波蘭國內不滿分子同瑞典國王聯合的藉口。然而,只能用武力來解除敵人的武裝。軟弱無力只會使敵人肆無忌憚、氣焰更盛。兩萬名經過帕特庫爾整頓的、紀律嚴明的俄羅斯士兵當奧古斯特喪邦失土之際,卻在利沃尼亞和英格裡兩地作戰十分得手。
  • 芬蘭如何從瑞典、俄國手中獲得獨立?
    相傳,12世紀中葉,早已皈依天主教的瑞典因不堪受異教徒芬蘭人對其的襲擾,於是瑞典國王埃裡克九世對其發動了第一次瑞典十字軍東徵運動。▲三十年戰爭的戰役——呂岑會戰中的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古斯塔夫二世用他的陣亡,給瑞典換來了接近一個世紀的霸權17世紀後期,稱霸北歐的瑞典引起了周邊國家的不滿。為了獲得波羅的海出海口,以使得俄國有直接和西歐交流溝通機會的俄國沙皇彼得一世趁此機會,聯合了丹麥、波蘭等國對瑞典發起了終結其霸權的「大北方戰爭」,而芬蘭正是這場戰爭的主戰場之一。
  • 「在朕的領土上,太陽永不落下」,查理五世與他的「理想」王國
    西班牙與法國的對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崛起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是法國歷史上很有作為的君主,同時也是深受愛戴的君主,然而同查理五世生活在同一時代,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悲哀,在馬克西米連一世去世以後,他和查理五世共同爭奪皇帝寶座,然而查理五世背後有財團的支持,通過賄賂選帝侯後,查理五世順利的繼承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寶座
  • 歐洲的守護者——手握半個歐洲的查理五世
    查理五世要說16世紀歐洲最強大的君主,那就非查理五世莫屬。查理五世的統治是歐洲基督教君主制發展的頂峰。查理五世擁有的領土比查理曼大帝統治的領土大得多。歷史學家認為這是哈布斯堡家族對「A. E. O.勃艮第公爵就是勃艮第王國的君主(即公國本身),包括勃艮第、佛蘭德斯、荷蘭、根尼加和阿圖阿,以及布拉班特公國和盧森堡。查理五世在15歲時獲得了第一個頭銜。法國勃艮第的代表堅持要他在荷蘭擔任公爵。下圖是16世紀含有勃艮第的法國地圖之一。
  • 少年小說電影真人化 主角狗「查理九世」首曝光
    《查理九世》曾創下湖南圖書館單月借閱744次的佳績。雷歐幻像在《查理九世》中創造的奇幻冒險世界讓青少年讀者在學習之餘有了更廣闊的探索空間,因此作為基於原著首次改編的真人電影,電影《查理九世》一直深受粉絲期待。
  • 法式王權:讀《從查理五世到查理十世的法國加冕史》有感
    路易十三:波旁王朝第二位國王 ,三十年戰爭中帶領法國成為新的歐洲霸主全書分為五大部分,起筆並非書名所說的查理五世而是極富典型性的路易十三加冕禮,而後再從查理五世時期加冕禮中的變動娓娓道來,從王權的有限性講到追求和實現絕對君主制時期加冕禮的變動,而後則是大革命之後以拿破崙為代表的君主們如何整合加洛林時期和波旁王朝加冕禮特徵與大革命時期的新的政治特色相結合
  • 查理八世等國王企圖徵服那不勒斯王國和米蘭公國,史稱義大利戰爭
    查理八世等國王企圖徵服那不勒斯王國和米蘭公國,史稱義大利戰爭義大利的經濟富庶和文藝發展不可避免地引來別國的垂涎,在1494年到1516年間,法國國王查理八世、路易十二和弗蘭西斯一世相繼出兵義大利,企圖徵服那不勒斯王國與米蘭公國
  • 法國通史:1824年路易十八駕崩其弟繼承了王位,被稱為查理十世
    君主立憲制的自由主義嘗試好景不長。1820年2月13日晚,一位自稱受天啟示的馬鞍匠盧維爾在巴黎歌劇院門前用匕首將阿圖瓦伯爵的次子、王侄貝裡公爵刺死。眾所周知,貝裡公爵有可能繼承王位。因而,將其刺死無疑是一種想使波旁王朝斷嗣的舉動。極端保王派抓住此事大做文章,意欲捲土重來。
  • 德國最偉大的五位君主,腓特烈大帝只排名第四,前三位比他更偉大
    在前一篇文章中,筆者就以自己的理解,介紹了法國歷史最偉大的五位君主,按第一名到第五名分別是加洛林王朝查理一世、波拿巴王朝拿破崙一世、波旁王朝路易十四、卡佩王朝腓力四世、瓦盧瓦王朝查理七世,他們對法國都有著偉大的歷史貢獻。現在筆者趁熱打鐵,介紹法國的鄰國德國歷史最偉大的五位君主。
  • 世界多國最偉大的君主,中國是秦始皇,俄國是彼得大帝,英國是誰
    君主制歷史如此漫長,每個國家都有屬於自己國家的偉大君主,現在要介紹世界多個國家最偉大的君主,這是小編的個人見解,如果有不同見解,歡迎留言評論。圖為位於埃及首都開羅的金字塔。俄國羅曼諾夫王朝彼得一世(1672年—1725年),俄國羅曼諾夫王朝第四代沙皇(1682年—1721年)、開國皇帝(1721年—1725年),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全面學習西方,讓羅曼諾夫王朝從一個封閉落後的小國崛起,使俄國從此躋身歐洲強國之列,當之無愧的俄國最偉大的君主,尊稱彼得大帝。
  • 從某種意義上說,法國在任總統才是世界上權力最大的君主
    世界上有些國家保留了君主制,比如英國、挪威、瑞典、丹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列支敦斯登、梵蒂岡、日本、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不丹、汶萊、沙烏地阿拉伯、卡達、科威特、約旦 、阿曼、巴林等等。
  • 皇帝會戰:一戰德國迴光返照
    1918年3月21日,德意志帝國在一戰西線戰場發動皇帝會戰,又稱魯登道夫攻勢。 在一戰的尾聲,德軍的這一系列攻勢獲得了1914年以來西線上挺近幅度最深的成果。其中集結了德軍精銳的暴風突擊隊,使用了滲透戰術,打破了一戰以來不斷陷入塹壕戰拉鋸的局面。
  • 查理五世:「我的哀傷和苦痛如此綿長我的時代就快終結!」
    引言查理五世到底有多享受自己在位的那幾十年,很遺憾我們不得而知。他似乎一貫表現得威嚴凝重,這種高冷的公眾形象已然成了家族後代效仿的典範。▲年輕的查理五世查理執政生涯中出現過多次嚴重危機,其中一次在1521年。
  • 《伊萬的童年》:一個俄國少年的二戰往事
    電影《伊萬的童年》由蘇聯著名導演安德列·塔科夫斯基執導,作為塔可夫斯基的第一部長篇電影作品,影片上映之後於第二年即1962年便獲得了舊金山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和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雖然導演塔可夫斯基本人並不十分滿意自己的這部作品,但一些重量級的電影人如瑞典著名導演伯格曼以及俄國著名導演帕拉傑諾夫都高度肯定該片的藝術成就
  • 歷史上的今天1495年2月22日查理八世進入那不勒斯並加冕自己為當地...
    歷史上的今天1495年2月22日查理八世進入那不勒斯並加冕自己為當地國王 2013-08-26 08:46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神聖羅馬帝國的選帝侯選舉君主與美國選舉人團選舉總統有何異同
    東法蘭克王國 843年查理帝國一分為三,西法蘭克王國加強王權,世襲製得到鞏固;東法蘭克王國內部諸侯勢力強大,外有匈牙利入侵,需要強有力的君主維持統治,選舉製得以復興。
  • 胡安娜幫助自己的兒子查理獲得了王位,查理為何還要囚禁她?
    胡安娜的兒子查理,是後來的歐洲歷史上著名的查理五世,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西班牙王國的國王,一個當時歐洲最有權勢的君主。查理出生在奧地利,成長在低地國家,即今天的荷蘭盧森堡比利時一帶。查理的祖父,也就是斐迪南二世,當時的阿拉貢國王,西班牙的實際控制者,在他死前決定誰當繼承人的時候,因為他並不喜歡這個從小在外國長大的外孫,所以他的打算是立自己在西班牙長大的外孫,查理的弟弟,也就是後來的費迪南為繼承者,但是這個決定遭到了西班牙貴族的反對,因此他只能最終把繼承權留給查理。
  • 查理九世被下架兩年後,我才知道雷歐幻象不是一個「人」
    又到了一年的暑假期間了,學生們一放假,總能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發生,比如兩年前的暑假,一個六年級的學生上吊,後來說是因為模仿查理九世中的情節,所以在那一年,查理九世系列作品遭到了全面的下架,因為作品涉及到了暴力、血腥等元素,和《喜羊羊與灰太狼》因為烤羊事件被停播整改似乎有「異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