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25隻麋鹿衝出圍欄,穿過長著鹽蒿的灘地,奔向千米以外的海邊植被深處,消失在茫茫灘涂上,被放歸自然。本次放歸自然25隻成年麋鹿,是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施的第八次麋鹿放歸自然活動。保護區通過採取放歸麋鹿佩戴GPS項圈的方式,實時監測該種群在野外的活動軌跡等信息,從而實現網格化管理。
「保護麋鹿,也是保護生態環境,更是保護人類自身。」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負責人介紹,通過麋鹿野放活動,可以改善和增加現有野外麋鹿基因活力,更好地保護這一物種。大豐麋鹿保護區多次舉行麋鹿野放試驗,結束了全球百年以來無完全野生麋鹿群的歷史。2019年7月,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成為中國首個濱海溼地類型的世界自然遺產,大豐麋鹿保護區全境入選。
2020年麋鹿種群最新統計數據出爐種群數量達5681頭,其中野生種群1820頭,今年新生小鹿853頭,創歷史新高!成為世界上數量最多、基因庫最豐富的野外麋鹿種群。(總臺央視記者 吳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