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聯合發表《波茨坦公告》,這個公告主要討論如何戰勝日本以及二戰結束後如何處置日本的問題。其中,公告中對日本投降後的戰俘處置問題進行了說明,規定日本戰俘「完全解除武裝之後,允許他們回國」。
8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二戰徹底結束。中國以及其他受到侵略的國家紛紛開始釋放日本戰俘,讓他們返回家鄉。這場戰爭,對我國造成了嚴重的傷害,但是我國對待戰後的日本依然懷著以德報怨的寬容之心,不僅將日本戰俘全部送回,而且還為了他們的自尊,不稱其為戰俘。日本投降後,中國出臺了《中國戰區日本徒手官兵服役辦法》,規定在將日本戰俘遣返之前,保持其原有待遇,還為他們建立商店,稱其為「徒手官兵」。
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回憶說:「在中國的日本戰俘是非常幸運的,因為中國人寬宏大量,士兵們不僅受到了優待,還能帶回很多物品。而西伯利亞有二十萬戰俘被凍死、餓死和打死。」
其實,真正不「幸運」的是在澳大利亞的日本戰俘。二戰結束後,澳大利亞拒絕接受日本投降,也放棄了賠償,直接將日本在澳大利亞的戰俘全部處死。澳大利亞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日本在戰爭中太喪心病狂了,他們可不奉行什麼以德報怨,而是堅定地以牙還牙。
日軍無視國際條例,不僅在戰場上毫無人性,他們對待戰俘和醫護人員也是隨意屠殺。
二戰末期,日本對美國發起珍珠港事件,隨後對美國和英國進行了空襲。因為澳大利亞位於太平洋的有利位置,又是英國殖民地,所以一些英國士兵逃到了澳大利亞。日軍緊隨其後,一路追到澳大利亞,然後突然對澳大利亞的達爾文軍事基地進行了空襲,使澳大利亞死傷數千人。日軍將13萬英軍全部俘虜,這些戰俘中有一萬多是澳大利亞人,這些澳大利亞戰俘也幾乎被全部殺死,甚至一些戴著紅十字會臂章的醫護人員也被他們殘忍殺害。
日本和澳大利亞,兩個國家本來井水不犯河水,突然天降橫禍,將澳大利亞捲入了戰爭。日本的侵略,是澳大利亞幾百年來第一次遭受外來侵略。在二戰中,澳大利亞受到的傷害比珍珠港事件還嚴重。因此,澳大利亞恨極了日本。
1943年,紐幾內亞戰役爆發。美國、澳大利亞、英國、荷蘭聯合抗日,其中澳大利亞擔任主攻。這場持續了一年的戰役,最終以日本失敗告終,盟軍消滅了近二十萬日軍。他們切斷日軍的補給路線,將他們分散包圍,使其處於孤立無援、彈盡糧絕的境地。
在這場戰爭中,澳大利亞俘虜了17萬戰俘,將他們全部關押起來。
日本戰敗後,他們曾拿出《波茨坦公告》和國際條例來要求澳大利亞歸還戰俘。但是此舉遭到了澳大利亞的嚴詞拒絕,因為在戰爭中日本人可是絲毫不顧任何條例的,他們對各國戰俘進行了殘忍的虐待。澳大利亞認為日本對自己造成的傷害永遠不可磨滅,不值得原諒!
澳大利亞將17萬日本戰俘全部處死,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不僅如此,澳大利亞在處死戰犯後,還要求將日本天皇抓起來嚴懲。後來,在美國的調停下,澳大利亞才終於罷休。
雖然澳大利亞遠遠沒有日本強大,但是面對恥辱和仇恨,他們沒有姑息忍讓,而是採用如此強硬的手段來復仇。他們不怕日本的報復,敢於報眼前之仇。澳大利亞的做法,對錯暫且不論,但是這樣的做法倒是非常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