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日本戰俘最大規模的越獄事件,是因為澳軍過於仁慈嗎?

2021-01-21 滄海終化桑田

如果我問你:二戰時期哪個國家的戰俘最難管理?你是不是首先會想到「日本戰俘」?

之所以會這麼想,是因為日軍士兵特別崇拜武士道精神,往往越是下層的士兵就越狂熱,更因為東條英機親手炮製了所謂的《戰陣訓》,他明確要求「軍人決不可蒙受被生俘之恥」,一旦日本士兵選擇投降,那麼他的家屬在日本就會再也抬不起頭來,會被街坊鄰居指指點點,甚至當街辱罵。

在軍國主義的洗腦和威脅之下,大部分日本士兵在戰敗的那一刻,會選擇自殺或者和敵人同歸於盡,與其活著全家受辱,不如死了當英雄,這是大部分日本士兵的無奈。

所以不管是侵華戰爭還是太平洋戰爭,中國軍隊和美軍在戰爭前期都很難抓到日軍戰俘,即使抓到了也很難管理,因為他們動不動就會選擇極端手段結束自己的生命。在他們看來,死亡是哀榮,也是解脫。

日軍偷襲珍珠港之後,美日開戰,澳大利亞作為大英國協的成員國也於1939年參戰。並且在1941年,澳大利亞在位於雪梨以西250公裡的荒漠小鎮考蘭附近,建立了第12戰俘營,也就是考蘭戰俘營,起初只是用來關押德國和義大利的戰俘。

1942年2月,一名叫做「豐島一」的日本飛行員參加了對達爾文港的空襲,隨後被澳軍擊落,於是他成為了澳軍抓獲的第一個俘虜,隨後此人被送到了考蘭戰俘營。澳軍此前一直沒接觸過日本戰俘,只是聽美軍說日本戰俘不好管理,但這個豐島一讓他們有點意外,由於此人會點英語,而且被俘之後態度良好,博得了澳軍的好感,讓澳軍覺得日本戰俘也不過如此。而且澳軍以他為橋梁和其他日本戰俘溝通,他自然而然也被當成了日本戰俘的「首腦級人物」。

當時的考蘭戰俘營分為ABCD四個區,其中B區關押的幾乎都是日本海軍戰俘,到了1944年,已經達到了1000餘人。雖然雙方在戰場上殺得你死我活,但澳大利亞軍隊還是嚴格遵守了日內瓦條約,這些日本戰俘不但能進行相撲、棒球等運動,在飲食上面也會儘量照顧日本的飲食習慣,提供飯糰,魚類等等,總體而言,日軍戰俘的日子過得還可以,比起日軍的戰俘營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由於對日本人所謂的軍國主義思想不甚了解,再加上豐島一的迷惑,使得澳軍犯了一個致命錯誤:也就是對戰俘營採取自治式管理,讓戰俘自己管理自己。澳方的命令和要求也由奉島一和他的助手們向戰俘傳達,這樣一來就給豐島一樹立了權威,所有的戰俘都尊稱他為「團長」。

而日軍之中向來有「論資歷」和「隨大流」的習俗,而且抱團意識極強,一旦讓一個核心人物樹立了權威,就相當於控制了一支千人力量的隊伍。豐島一雖然表面上是個「乖乖兔」,但實際上一直在計劃越獄,他曾經私下讓日軍戰俘們投票選擇是否越獄,雖然得到了支持,但最終因為時機不成熟而暫時罷休。所有日軍戰俘私下約定,一旦時機成熟,馬上合作展開越獄計劃。

1944年8月,日軍在太平洋頻頻失利,盟軍俘虜的日軍越來越多,考蘭戰俘營開始人滿為患,盟軍準備新建一個戰俘營,將部分日軍士兵遷到400公裡外的新營地。這個突變讓所有日本戰俘措手不及,一旦他們被分開,那麼越獄計劃豈不是直接宣告流產了嗎?眼看著分離在即,所有的日本戰俘當即達成了一致,此時不越獄更待何時?

決定越獄後,日軍戰俘制訂了較為細緻的作戰計劃。日本人打算先奪取看守的機槍,然後破壞鐵絲網並壓制看守營房。逃出戰俘營後,在外面的一座小山處集合,再決定下一步的去向。由於事急倉促,日軍戰俘為越獄準備的「武器」不過是平時吃飯用的餐刀、伐木用的鋸子、打棒球用的球棒,而工具只有毛毯和棒球手套。

並且在暴動之前,日本戰俘內部還進行了殘酷的「淘汰」。當時有一部分戰俘因為生病,體弱或者有傷等原因無法走路,為了防止這些人拖累,豐島一等人竟決定將他們全部殺死。在軍官們的強迫下,這些病弱者一個接一個地懸梁自盡。在臨近暴動前5分鐘,一名戰俘終於崩潰了,號叫著衝出營房。當夜值守的澳軍士兵阿爾弗雷德·羅伊斯意識到有異常情況,立即對空鳴槍。豐島一見事情敗露,乾脆魚死網破,吹響衝鋒號,正式開啟了越獄。

約900名日本戰俘衝出營房,如同在戰場上一般高呼「萬歲」,分三路衝向戰俘營的鐵絲網。他們用毛毯蓋在鐵絲網上,然後戴上棒球手套將鐵絲網拉倒。反應過來的澳軍守衛用機槍向戰俘們掃射,當場打倒了大批戰俘,豐島一也跟著中彈倒地。其餘戰俘頂著彈雨衝向了澳軍的機槍陣地,殺死了澳軍的機槍手。一些戰俘還點燃了B區的俘虜營房,順著開闢出的通道衝出了戰俘營。

但戰俘營畢竟是在人家澳軍的腹地,日本戰俘靠兩條腿根本無法跑出去,再加上主心骨豐島一死了之後,日本戰俘群龍無首,化作鳥獸散,只有70人在小山匯合,這70人因為不知下一步該如何是好,竟然在天明後又一起返回了戰俘營,也可以說是很奇葩了。其他跑散的日本戰俘,因為長相和澳洲人格格不入,根本無法藏身。被當地農民抓獲之後,或者送回戰俘營,或者當場打死,下場十分悽慘。

最終這場越獄造成了日本戰俘231人死亡、108人受傷。澳軍4人死亡、4人受傷,成為了二戰中日本戰俘最大規模的越獄事件,也是現代軍事史上最大的戰俘越獄事件,考蘭戰俘營因此而被廢棄,活下來的日本俘虜被分成軍官和士兵兩部分送往不同的戰俘營,原來的各種待遇肯定是沒有了,紛紛去幹苦役,受各種折磨,這也是他們自找的。比如一名叫做金澤亮的日本軍官就被軍事法庭判處15個月苦役,1946年才被遣送回國。

考蘭事件讓澳軍意識到了日軍的殘忍,同時也讓澳軍抹去了最後一絲憐憫之心,從此瘋狂咬著日軍不放,甚至二戰之後還要問罪天皇,問罪不成就大肆處決日本戰犯,報復心態更勝日軍。儘管如此,戰後的日本政府長期對「考蘭事件」不予關注,不想承認自己犯下的錯誤,反而是日本民間富商在此投資建成了一座南半球最大的日式花園,順便在旁邊修建了日軍戰俘墓地,使這裡成了日本人祭掃勝地,不得不說,這真的是一種莫大的諷刺。

這讓我想起了靖國神社,至今仍然也是祭拜不斷,由此可見,他們從來沒有反思過對這個世界犯下的錯誤,當然也不會認錯,一旦有機會,他們可能還會再次禍害世界,我們不得不防啊!

相關焦點

  • 二戰結束後,澳大利亞拒絕日本投降,將17萬日本戰俘全部處死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聯合發表《波茨坦公告》,這個公告主要討論如何戰勝日本以及二戰結束後如何處置日本的問題。其中,公告中對日本投降後的戰俘處置問題進行了說明,規定日本戰俘「完全解除武裝之後,允許他們回國」。
  • 二戰最膽大的越獄:一群精英戰俘用木頭、床單和小米粥造了架飛機
    圖:今天的科爾迪茨堡二戰時期,科爾迪茨堡成為納粹德國的戰俘營,由國防軍控制,先後關押過成百上千名波英法荷比等盟軍戰俘,全部是軍官,而且其中很多人是有過多次逃跑經歷「不可救藥」的戰俘。這裡不是二戰德國唯一的戰俘營,但絕對是最著名的一個,因為這裡的關鍵詞就是兩個字:越獄。
  • 痛苦並快樂著,聊聊二戰後日本戰俘與蘇聯女兵那些愛情故事
    戰俘與女兵,兩者仿佛永遠都沒有干係且不可相交的群體,卻在二戰後的蘇聯發生了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  有些網友懷疑這些歷史事件的真實性,認為日本戰俘與蘇聯女兵戰後的那些情事,都是日本人吹出來的,可信度不高。儘管當時的蘇聯對這樣的事也三緘其口,但隨著後來蘇聯的解體及時間的變化,一些真相通過多種形式逐漸浮出了水面。
  • 現實版「肖申克救贖」:戰俘集體偷挖地道,一年後76人趁夜越獄
    但是就二戰的情況來看,日本大肆屠殺俘虜以及做慘無人道的實驗;納粹德國也進行俘虜大屠殺。作為俘虜,依然有被虐待的風險。那麼如果在戰場上不幸成為了俘虜,戰士們其實還有另外一種選擇,這個選擇不成功便成仁,那就是越獄! 二戰時期,就有一起著名的越獄事件,堪稱現實版的「肖申克救贖」:戰俘們集體偷挖地道,一年後76人趁夜越獄。
  • 二戰時期日軍戰俘心懷不軌,為何蘇聯同意當地女性與戰俘結婚?
    1947年在西伯利亞一處戰俘工地裡,有一天,一個名叫鈴木君的日本戰俘正在鏟鹽。這時在煮鹽的大鍋另一側負責看守的蘇聯大媽隔著水蒸氣對他喊道:「夫列不納達?(想吃麵包嗎?)」鈴木君覺得奇怪,於是毫不猶豫地答道:「納達!納達!」(想!),隨即大媽從手提袋裡拿出一個黑麵包說:「帕吉亞魯斯塔」(給)。
  • 二戰中日本究竟死了多少人,真的只有200萬嗎?真相讓人唏噓不已
    二戰中日本究竟死了多少人,真的只有200萬嗎?真相讓人唏噓不已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世界上戰爭規模最大的戰爭,戰爭範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人被捲入戰爭。根據不完整的統計,這場全世界的浩劫共造成9000萬人傷亡,而這9000萬人種主要可以分成這三類:一是死亡的軍人;二是死於屠殺虐殺的平民及戰俘;三是死於戰爭相關原因的人員。二戰中傷亡最大的就是蘇聯和中國,其中蘇聯傷亡2660萬人,中國1800萬人。
  • 二戰中不接受日軍投降,17萬戰俘全部處死,至今都令日本後怕不已
    二戰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世界大戰,也讓社會的發展倒退了幾十年,在這場戰爭中發生了不少慘案。法西斯國家的侵略者似乎沒有什麼道德可言,他們在乎的就只有無盡的殺戮,而當時的中國正是法西斯國家日本的目標,這場戰爭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日軍的殘暴。
  • 唯一拒絕日本投降的國家,20萬日軍被掃射只剩1萬,至今讓日本害怕
    眾所周知,二戰末期,隨著德意兩國的先後投降,僅剩日本依舊在負隅頑抗,而美國為了儘快結束這場戰爭,就向日本投放了兩枚原子彈,壓垮了日本的最後一根稻草,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但在眾多國家都在為戰爭的告終歡呼時,卻有一個國家直接拒絕了日本的投降,它就是澳大利亞。
  • 豆瓣評分最高的10部越獄電影,估計沒有幾個人全部看過吧
    《戰俘列車》是由馬克·羅布森執導,大衛·維斯賽姆爾、Joseph Landon、溫德爾·梅斯聯合編劇,弗蘭克·辛納特拉、特瑞沃·霍華德等人主演,講述了二戰期間,被俘的美國軍官萊恩率領400個戰俘利用火車逃亡的故事。
  • 暢遊盛京|探索瀋陽小眾路線:二戰盟軍戰俘集中營舊址
    士兵們在集中營裡遭受了非人的待遇,食不果腹,卻每天做著繁重的體力活,有病也不給治, 日本人還動輒就將他們暴打一頓,戰俘們的身心受到嚴重的摧殘。三名戰俘曾試圖逃跑,但都給抓了回來並被當眾槍決,起到了殺雞儆猴的作用。
  • 二戰中,日軍用四角刀酷刑折磨女戰俘,痛苦超過凌遲,喪盡天良
    二戰時,德意日法西斯軍隊在世界各地無惡不作,他們殘忍嗜殺,毫無人性。  在亞洲,日軍曾大範圍侵略過中國、越南等亞洲國家,日本軍隊就是惡魔的化身。  日本曾在我國犯下滔天的罪行,這是不容辯駁的事實。  和中國相比,日本軍隊在侵略越南時,對待當地的反日力量,則採用了更加殘暴的酷刑。  日本佔領越南時,發明了一種叫做「四角刀」的刑具,關鍵是這種刑具竟然是專門用來對付女戰俘的。
  • 二戰中,有一種人殺不得,日本偏偏不聽,結果賠上17萬日軍性命
    在二戰中,各國之間雖然互相爭鬥,仍有些國際法規範各國的行為。比如,有一種人絕對不能殺——國際紅十字協會的救援醫護人員。 珍珠港事件爆發後,太平洋戰爭全面爆發,日軍精銳盡數東調,香港、新加坡、菲律賓以及其他大英國協殖民地,悉數遭到日軍的進攻。後來,日軍的鐵蹄也開始染指澳大利亞的領土,同時,日軍的野蠻作風仍然沒有絲毫的改變。 1942年2月19日,隸屬日本海軍航空兵的242架戰機,對澳大利亞港口城市達爾文市進行了空襲,達爾文港頓時硝煙四起。
  • 二戰後,被蘇聯俘虜的日本關東軍,都去哪裡了?
    二戰末期,歐洲戰事結束後,美國躥騰蘇聯出兵,以儘快解決日本問題。為此在雅爾達會議上不惜出賣他國利益。雙方討論的好好的,可美國突然使用了原子彈,打了蘇聯一個措手不及,眼看日本投降在即,蘇聯緊急出兵東北開始對日作戰。
  • 日本是如何對待美國戰俘的?二戰「巴丹死亡行軍」的噩夢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日本在亞太地區進行了慘烈的爭奪戰,戰爭初期日軍靠偷襲珍珠港取得戰爭主動權,氣勢如虹,大肆向太平洋進軍,美軍節節敗退,並有大量美軍被日軍俘虜。面對強大的美國,日軍有沒有優待俘虜以爭取人心呢?
  • 死亡行軍——巴丹島上美軍戰俘的血淚之旅
    於是,震驚世界的巴丹死亡行軍事件,就此揭開了序幕,日後該事件與南京大屠殺、緬泰死亡鐵路,一起並稱為「遠東三大戰爭暴行」。按照行軍的路線,戰俘需長途行軍,從馬裡韋萊斯出發,最終到達奧德內爾戰俘的集中營,全程110多公裡,這並不是多漫長的一段路程,然而一路上,伴隨著戰俘們是崎嶇道路、炎炎烈日,蚊蠅飛舞,疫病流行。日軍希望儘快轉移戰俘,不允許隊伍停下來休息。
  • 二戰時期,日本到底死了多少人?「真實數字」令人難以接受
    一提起戰爭很多的國民都不想面對這一詞語,因為戰爭無數無辜的人犧牲,無數的家庭面臨著分別,有的國家已經非常強大但是不滿足現狀還想著擴張土地還有就是佔領更多的資源,於是便有了戰爭的出現,用武力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得到好處之後,就會越來越想要,想要更多,於是戰爭的規模以及投入也變越來越大,要說歷史上戰爭覆蓋面最大的戰爭那就要說說二戰了
  • 巴丹死亡行軍中,日軍有多殘暴?8萬美菲戰俘被殺害4萬
    早在1929年7月27日的日內瓦第二公約《關於戰俘待遇的公約》中,就規定了各國不得虐待戰俘。但在二戰中,日本公然違反這個條例,只要被他們俘虜的各國士兵,都會遭受非人的折磨。日軍曾製造了一起震驚世界的虐待俘虜事件——巴丹死亡行軍。
  • 二戰期間日本在世界範圍內一共殺了多少人
    在這一過程中被稱為大陸政策的日本對外擴張的政策基調逐漸成形——其具體方案為:第一步佔據琉球、臺灣;第二步佔據朝鮮半島;第三步佔據中國東北;第四步侵吞中國;第五步徵服東南亞及印度。用日本人自己的話總結就是:欲徵服世界必先徵服東亞,欲徵服東亞必先徵服中國,欲徵服中國必先徵服滿蒙。到了二戰時期日本的野心已膨脹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 二戰日本投降前,8名美國戰俘在日被活體解剖,過程駭人聽聞
    這份公約規定:在戰爭中所有受傷的士兵都應該被當作朋友對待。1929年7月27日,在日內瓦召開的外交會議上,通過了紅十字國際委員會起草的《關於戰俘待遇的公約》。公約共有97條,它規定了:戰爭俘虜在任何時候都必須受到人道的對待。特別是,必須保護他們免受暴力行為、侮辱和公眾好奇心的侵害。
  • 朝鮮人民軍揚眉吐氣,美軍戰俘漫步平壤街頭
    說起近代戰爭中虐待戰俘的事件,首屈一指的恐怕是日本人在二戰中製造的巴丹死亡行軍。1942年春,美國在東南亞的堅固堡壘菲律賓失守,將近8萬美菲聯軍成為俘虜。隨後,日軍將這些戰俘押往100多公裡外的戰俘營,一路上,日本人不僅不給他們食物和飲用水,還虐待甚至殺害戰俘,最終,高達15000名戰俘死於這場暴行,這還不包括因受虐待隨後死於戰俘營的人數。二戰前,日內瓦公約已經過三次修訂和補充,關於戰俘待遇規定的清清楚楚。但日本人聲稱當時趕路行軍,況且它也沒籤署日內瓦公約,不受其約束。不管日本人怎樣狡辯,這都是一起徹頭徹尾的戰爭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