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最膽大的越獄:一群精英戰俘用木頭、床單和小米粥造了架飛機

2021-01-11 快哉風

文/快哉風

德國薩克森州的穆爾德河岸邊,有一個可以俯瞰科爾迪茨鎮(Colditz)的懸崖,崖上坐落著一座中世紀的古老城堡:科爾迪茨堡。

圖:今天的科爾迪茨堡

二戰時期,科爾迪茨堡成為納粹德國的戰俘營,由國防軍控制,先後關押過成百上千名波英法荷比等盟軍戰俘,全部是軍官,而且其中很多人是有過多次逃跑經歷「不可救藥」的戰俘。

這裡不是二戰德國唯一的戰俘營,但絕對是最著名的一個,因為這裡的關鍵詞就是兩個字:越獄。從1939年到1945年,這裡發生過多達174起越獄事件,共有316人參與,32人成功逃脫。

圖:科爾迪茨堡,有著二戰最著名的越獄故事

今天,來說說科爾迪茨堡越獄的故事。故事不短,但絕對有趣和熱血。

一、

德軍元帥戈林對科爾迪茨堡有過一個傲慢的評價:「沒有人能從這裡逃跑。」

他這麼說也是有理由的,科爾迪茨堡戰俘營屬於德國的「高安全監獄」,逃跑的難度巨大。

圖:1945年的科爾迪茨堡

首先,城堡矗立在陡峭的巖石山坡上,三面環繞著河水,一面是懸崖,只有兩個戒備森嚴的小門當出口。高牆、鐵窗、鐵絲網、警衛塔、警犬、探照燈、機關槍一應俱全,守衛這裡的,是德國國防軍的二百名士兵,裝備精良,訓練有素。

其次,逃跑者必須穿過德國領土到達中立的邊界,最近的瑞士也有四百英裡。旅程中必須步行或找到交通工具,必須吃喝、休息並逃避抓捕,需要便服、錢、旅行證、地圖等東西,還要一口沒有口音的德語,顯然,這是一項極其艱巨的任務。

圖:科爾迪茨城堡,最難逃跑的戰俘營

圖:科爾迪茨城堡,最難逃跑的戰俘營

但是,這裡對越獄者,也有著得天獨厚的兩大優勢。

第一,是德軍守衛的態度。

二戰中,沒有第二座戰俘營像科爾迪茨堡這樣對戰俘如此寬容。德國人對待英法荷等西方戰俘非常紳士,完全符合日內瓦公約,除了少量勞動外,食物、住宿、娛樂、體育、圖書館、劇場、舞會一樣不缺,還允許畫畫、寫作、寫信給家人,甚至,囚犯的夥食比守衛還好——因為每周都有紅十字會的包裹寄來,裡面有食物、香菸、巧克力等各種好東西。很多越獄者的德國馬克,就是用奢侈品和德國守衛交換的。

圖:部分英國戰俘的合影

更令人心折的是,以首領萊恩霍爾德上尉為首的德國守衛尊重戰俘們想越獄是一種責任、一種軍事榮譽的象徵,而自己的責任就是阻止真的發生。

簡單說:你儘管逃,我負責抓。

圖:萊恩霍爾德上尉,一個令人佩服的德國軍官

甚至,戰俘和守衛還形成了某種默契,比如不允許藉助外來的工具越獄。

第二,德國人把如此多「死硬」的有逃跑經歷的戰俘關在一起,這就為他們提供了分享經驗和共同制定計劃的機會。這座戰俘營人才濟濟,好多行業精英:有隧道工程師(工程兵)、文件偽造者(畫家)、繩索製作者(海軍軍官)、裁縫師,甚至是航空工程師(飛行員)。

圖:形形色色的盟軍戰俘

圖:形形色色的盟軍戰俘

於是,在短短幾年的時間裡,科爾迪茨戰俘營成為二戰越獄次數最頻繁的監獄:174起。

二、

越獄的手段,令人嘆為觀止,簡直可以寫本書——事實上,成功脫逃的英國上尉裡德在戰後確實寫了一本。

第一次成功的越獄者是一位名叫勒雷的法國人。他在大衣裡藏好便服,在囚犯出城堡去公園體育活動的路上,躲在一座建築中的小屋裡,等到天黑,步行400多英裡走到邊境獲得了自由。

圖:戰後電影《逃離科爾迪茨》劇照

一個荷蘭軍官,同樣在公園的體育活動時間裡,利用同伴圍在一起打橄欖球時,撬開一個地下井蓋,躲在裡面直到天黑後,打開井蓋成功逃生。

荷蘭人在掩蔽方面非常有想像力,兩個荷蘭軍官在一塊帆布上手工縫製上樹葉,偷偷帶到公園裡並隱藏在它下面。倒黴的是,他們最終被警犬嗅出。

圖:三個德國警衛手持「樹葉偽裝帆布」

同樣是荷蘭人,為了掩護逃跑的同伴,曾創造性的造了一個粘土假人頭,偽裝成同伴點名,過了好久才被德國人發現。同樣,還有一個荷蘭「幽靈」,他假裝逃出了,但實際上隱藏在城堡深處。

圖:德國人讓荷蘭戰俘手持假人頭合影

圖:德國人讓荷蘭戰俘手持假人頭合影

兩個英國軍官在一次外出的戰俘音樂演出時,從房間打洞逃走,他倆化裝成德國軍官,鎮定的穿過一個全是德國軍官的休息室,大搖大擺走出室外,成功逃生。

一個個頭很小的英國皇家空軍軍官,藉助德國人要求清理房間雜物之機,蜷縮在一個三英尺見方的紅十字包裝箱裡,隨身帶著一把銼刀和一根繩子。被抬到一個空無一人的儲藏室後,他銼開箱子用繩子垂下外牆逃走了,但是不久被抓回。

圖:就是這個小個頭的英國皇家空軍軍官

一個英國軍官看到德國人在搬運床墊,他靈機一動,將自己縫在一塊床墊裡,隨身帶了一件交換來的希特勒青年團服裝。被當做床墊搬出城堡後,會德語的他走到大街上,甚至與一些德國士兵搭訕,轉悠了幾天後才被德國警察抓住。

還有一次,一些英國戰俘從公園返回城堡時,發現一位路過的女士掉下只手錶。英國人拿起手錶試圖將它歸還給女士,但那個女士毫不理會,德國警衛覺得奇怪,一檢查,發現是一名男扮女裝的法國軍官。

圖:監獄「逃生博物館」裡的展品,左邊就是法國戰俘的女裝

9名法國戰俘,利用城堡裡複雜的管道,組織了一個長期的隧道挖掘項目,他們用餐刀等工具辛苦挖了快兩年,但最後關頭被德國人發現了,遺憾的是,「法國隧道」距離外牆只差兩米了。

一次次逃亡,一次次被抓,德國人和戰俘似乎在玩貓鼠遊戲。遊戲規則是:如果戰俘事後被抓住,不是槍決,而是「單獨監禁」。但是如果逃跑中被發現,守衛可以開槍。

圖:那麼多越獄,傷亡事件寥寥

1944年死了一個英國中尉,他在逃跑中,被守衛開槍擊中身亡。德國人將他安葬在軍人墓地,葬禮時,靈柩上披著國旗,獲得了七響禮炮。

幾年裡,德國守衛收集了如此多的逃生設備,以至於萊恩霍爾德上尉在監獄裡建了一座「逃生博物館」,對其他監獄的官員展覽。對新來的戰俘,德國軍官的口頭禪是「歡迎來到逃生學院。」

三、

「逃生學院」的「博士生」,是英國人。

幾個英國飛行員和軍官,其中一個是劍橋工程師、英國皇家工兵少校威爾,做出了一個史上最大膽的行動:他們製造出一架滑翔機,打算從屋頂起飛逃離。

圖:部分英國戰俘合影,紅圈者為威爾

囚犯造飛機這種駭人聽聞的事,聽上去很不可思議,但他們真的做到了,只花了幾個月的時間。

滑翔機的製作車間,是在城堡教堂上的一個閣樓裡,英國人先砌了一面假牆,車間就隱蔽在牆內。還設置了瞭望臺,並創建了一個電子報警系統,以躲避德國警衛。

圖:戰後記者拍攝的唯一一張滑翔機照片

滑翔機的數百個肋骨材料,來自床板條,翼梁則是由地板木構成。控制線由是用拆開的舊電線製成,機翼是用藍白色的床單製成,再用小米粥煮沸打漿代替膠水密封。最後,囚犯們成功製造出一個翼展9.75米、機長6米、重量109公斤的雙座高翼滑翔機。

有趣的是,滑翔機的一系列製作尺寸,戰俘們是從監獄圖書館的一本書裡獲得,書名叫《如何設計飛機》。

滑翔機本身沒有動力,如何發射升空?

圖:屋頂起飛的3D效果圖

戰俘們的設計非常有創意:從比10層樓還要高的屋頂發射,跑道是事先做好的光滑木板(打算乘天黑鋪上屋頂),用一個滑輪組,一頭勾住飛機,一頭懸掛一個裝滿混凝土的浴缸,割斷繩子,浴缸快速下落帶動飛機加速起飛,只需要接近40公裡每小時,就可飛越60米外的河面,到達對岸的無人區。但是,一旦失敗墜落,必死無疑。

圖:起飛成功的3D效果圖

有點遺憾的是,這個天才的設計沒等到戰俘們付諸實踐,因為1945年戰爭結束了。一支美軍部隊解放了科爾迪茨鎮,戰俘們自由了。一個記者進閣樓拍攝了唯一的一張照片,此後滑翔機不知去向。

為了驗證這個滑翔機究竟是否能讓囚犯獲得自由,2000年,英國BBC專門製造了一集《逃離科爾迪茨城堡》的紀錄片,片中,劍橋工程師休(他是工兵少校威爾的侄子)和他的團隊重新製造了一個同樣尺寸、規格的滑翔機,甚至製作車間也在原先的閣樓裡,飛機材料都是用監獄的木頭、傳單、小米粥來複製,同樣用滑輪、浴缸作為發射器。

圖:閣樓裡的製作團隊

圖:用浴缸發射前的準備

發射後,滑翔機非常成功的掠過城堡,飛越了河面,飛了100多米,墜落在對岸的荒地——這意味著,戰俘們異想天開的計劃是完全可行的。那一刻,所有人歡呼淚流。

圖:起飛成功的一幕

戰後,科爾迪茨堡的越獄故事,在大量書籍、電視、電影和遊戲中重現,直到現在還被二戰迷們津津樂道。

圖:著名遊戲《逃離科爾迪茨堡》

最後,肯定有人要問:既然德國人對戰俘這麼寬容,好吃好喝的,為什麼那麼多戰俘還要冒生命危險越獄?

答案,德國守衛已經告訴過我們:因為軍人的榮譽。更因為,自由是這個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不自由,毋寧死。

參考資料:《科爾迪茨城堡的故事》、英文維基《逃離Oflag IV-C》、BBC紀錄片《逃離科爾迪茨城堡》

相關焦點

  • 二戰中日本戰俘最大規模的越獄事件,是因為澳軍過於仁慈嗎?
    如果我問你:二戰時期哪個國家的戰俘最難管理?你是不是首先會想到「日本戰俘」?之所以會這麼想,是因為日軍士兵特別崇拜武士道精神,往往越是下層的士兵就越狂熱,更因為東條英機親手炮製了所謂的《戰陣訓》,他明確要求「軍人決不可蒙受被生俘之恥」,一旦日本士兵選擇投降,那麼他的家屬在日本就會再也抬不起頭來,會被街坊鄰居指指點點,甚至當街辱罵。
  • 現實版「肖申克救贖」:戰俘集體偷挖地道,一年後76人趁夜越獄
    在戰場上酣暢淋漓的殺敵和被敵方公正地殺死,是一個戰士最後的驕傲。但,並非所有戰士都會血染疆場,有些人會成為戰俘。一旦成為俘虜,就意味著自己成為了本國的恥辱和敵軍對己方提出要求的籌碼,這讓許許多多自尊心極高的戰士無法接受,因此他們會故意激怒敵軍而換取死亡。
  • 二戰老照片:卡塔琳娜號水上飛機,自帶雷達,美國生產了2000架
    【圖為在空中飛行的「卡塔琳娜」號水上飛機】「卡塔琳娜」號水上飛機,是二戰時期最為著名的水上飛機。這款由美國聯合飛機公司研製的水陸兩用型號的水上飛機,在二戰史上,它在水上飛機領域裡的地位無可挑戰,它是產量最高、作戰性能出色的水上飛機。
  • 12架轟炸機進行了二戰中最具破壞性的轟炸行動
    在二戰期間,敵方轟炸機和地面攻擊機是士兵和平民最不歡迎的景象之一。從閃電戰初期潛水的女妖嚎啕大哭,到上空數千臺發動機的轟鳴聲,再到白天和夜間突襲時落下的炸彈震動地面的爆炸聲,戰爭期間幾乎沒有什麼東西能像飛機攻擊地面目標那樣造成廣泛的恐怖和破壞。然而,轟炸和地面攻擊雖然讓下面的人感到恐懼,但卻是二戰中最危險的職業之一。
  • 木製飛機上戰場,創造最佳作戰生存記錄,被稱為「木頭奇蹟」
    不過,英國著名的蚊式戰鬥轟炸機全機身結構居然使用木材,它被視為英國航空史上的創新之作,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為數不多的木質軍用飛機之一,擁有「木頭奇蹟」的美譽。蚊式轟炸機是由德哈維蘭公司設計製造的木質輕型轟炸機,被稱為 「木頭奇蹟」是因為它屬性、性能、戰績以及為二戰做出的貢獻。其自重低,身輕如燕,性能優良,而且價格低廉、節省原料,迅速成為一種頗具特色的傑出機型,被大量生產和改裝。
  • 木製飛機上戰場,創造最佳作戰生存記錄,被稱為「木頭奇蹟」_媒體...
    不過,英國著名的蚊式戰鬥轟炸機全機身結構居然使用木材,它被視為英國航空史上的創新之作,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為數不多的木質軍用飛機之一,擁有「木頭奇蹟」的美譽。蚊式轟炸機是由德哈維蘭公司設計製造的木質輕型轟炸機,被稱為 「木頭奇蹟」是因為它屬性、性能、戰績以及為二戰做出的貢獻。其自重低,身輕如燕,性能優良,而且價格低廉、節省原料,迅速成為一種頗具特色的傑出機型,被大量生產和改裝。
  • 二戰日本投降前,8名美國戰俘在日被活體解剖,過程駭人聽聞
    由於被不斷灌輸軍國主義的思想,二戰期間的日本人都相信他們的使命是統治世界。他們認為自己的行為是神聖的,其他種族就像亞人類一樣低人一等。毫無疑問,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嚴重違反了「日內瓦公約」。據二戰結束後計算,所有被關押在德國和義大利營地的盟軍戰俘的死亡率約為4%。在日本戰俘營,死亡率則高達27%。也就是說:每四名被日本人俘虜的士兵中就有一人死亡。
  • 二戰時期日軍戰俘心懷不軌,為何蘇聯同意當地女性與戰俘結婚?
    二戰時,因為蘇聯上千萬的婦女被德軍害成了寡婦。大量的姑娘就別說了。由於有些事情必須要男人去完成,因此對於地廣人稀的蘇聯來說,這些日本戰俘尤其是那些年輕體健且表現好的,就簡直是雪中送來的炭了!有數據顯示,1940年,蘇聯男女性別比例是1:1.1,比例基本保持平衡;但是到了1945年,男女性別比例就已經拉大到了1:2.7。
  • 美國也曾熱衷水上飛機,巨資造出水上B52,首創水上噴氣戰鬥機
    AG600是中國繼水轟-5之後,自行研發的第二代大型水陸兩棲飛機,它使用4臺國產渦槳6C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53.5噸,航程約4500公裡,一次最多可汲水12噸或一次性救護50名遇險人員,是我國為滿足森林滅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首次研製的大型特種用途民用飛機。現在,世界上能造這麼大的水上飛機的國家是不多的。
  • 世界十大最經典的越獄電影
    第6名《逃離索比堡》這部電影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的是二戰末期,波蘭索比堡集中營是一個滅絕人性充滿殺戮的區域,德國納粹把歐洲各地來的猶太人進行挑選,留下極少有力氣的或是有手藝的人,其他人以洗澡之名讓他們進入一座房子裡,充滿煤氣集體殺害並焚屍,還制定了嚴格的監管措施,如果一個人逃跑就殺掉相應數量的囚犯,一個死囚犯竟然在嚴密的集中營帶領600多人集體越獄,300多人成功,成為歷史奇蹟。
  • 豆瓣評分最高的10部越獄電影,估計沒有幾個人全部看過吧
    《戰俘列車》是由馬克·羅布森執導,大衛·維斯賽姆爾、Joseph Landon、溫德爾·梅斯聯合編劇,弗蘭克·辛納特拉、特瑞沃·霍華德等人主演,講述了二戰期間,被俘的美國軍官萊恩率領400個戰俘利用火車逃亡的故事。
  • 二戰結束後,澳大利亞拒絕日本投降,將17萬日本戰俘全部處死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聯合發表《波茨坦公告》,這個公告主要討論如何戰勝日本以及二戰結束後如何處置日本的問題。其中,公告中對日本投降後的戰俘處置問題進行了說明,規定日本戰俘「完全解除武裝之後,允許他們回國」。
  • 航空巨獸:盤點世界上最大的10架飛機
    但翼展絕不是衡量一架飛機大小的唯一標準——重量、長度甚至體積都是同樣有效的參數。 考慮到所有這些因素,我編制了一份世界上最大的10架飛機的清單。 Stratolaunch
  • 痛苦並快樂著,聊聊二戰後日本戰俘與蘇聯女兵那些愛情故事
    戰俘與女兵,兩者仿佛永遠都沒有干係且不可相交的群體,卻在二戰後的蘇聯發生了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  有些網友懷疑這些歷史事件的真實性,認為日本戰俘與蘇聯女兵戰後的那些情事,都是日本人吹出來的,可信度不高。儘管當時的蘇聯對這樣的事也三緘其口,但隨著後來蘇聯的解體及時間的變化,一些真相通過多種形式逐漸浮出了水面。
  • 這架歷史上最難看的運輸機,竟然和人類登月有關係
    在二戰期間,B29是美國最先進的戰略轟炸機,連續不斷的轟炸行動炸將日本炸成一片廢墟。母公司波音發現B29的性能非常出色,僅僅作為轟炸機就太可惜了,於是便在B29的基礎上開發了波音377型客機。▲大長腿的圖114客機,其渦槳發動機的螺旋槳直徑太大,為防止蹭地,只能加長起落架波音將很多高新技術都應用在B29上,比如增壓系統和遙控武器系統,在二戰飛機中非常罕見。波音377也繼承了B29的大部分優秀設計,將機體放大以便容納乘客和行李。377的機身截面比較奇怪,不是現代客機的準圓形截面,而是非常少見的8字型。
  • 二戰中,日軍用四角刀酷刑折磨女戰俘,痛苦超過凌遲,喪盡天良
    二戰時,德意日法西斯軍隊在世界各地無惡不作,他們殘忍嗜殺,毫無人性。  在亞洲,日軍曾大範圍侵略過中國、越南等亞洲國家,日本軍隊就是惡魔的化身。  和中國相比,日本軍隊在侵略越南時,對待當地的反日力量,則採用了更加殘暴的酷刑。  日本佔領越南時,發明了一種叫做「四角刀」的刑具,關鍵是這種刑具竟然是專門用來對付女戰俘的。
  • 車界的異類 用木頭造車的摩根
    原標題:車界的異類 用木頭造車的摩根   摩根(MORGAN)是一家特立獨行且頗有想法的英國運動汽車製造廠,摩根的創始人在Henry Frederick Stanley Morgan於1909年創建了摩根汽車公司,主要生產運動車型。摩根已擁有超過100年的歷史。
  • 美國96歲二戰老兵接種疫苗後,94歲二戰戰俘也在排隊,讓人唏噓
    周二,一位94歲的二戰老兵和戰俘捲起袖子,成為阿拉巴馬州伯明罕的第一人。,以接收新冠肺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苗。周一,另一名二戰老兵成為第一名接受疫苗的退伍軍人病患。阿拉巴馬州的疫苗分發計劃符合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指導方針,以及許多其他州正在遵循的方針。除了一線衛生保健工作者和第一反應者之外州衛生部包括療養院和長期護理設施的居民和工作人員。這州衛生部稱首批40,950劑輝瑞和生物技術公司疫苗已於周一抵達,並已分發給15家不同的醫院。
  • 二戰傳奇:撞飛機、偷飛機,啥都敢幹的蘇軍伊萬們!
    1941年6月22日,夏至,白天最長夜晚最短。德軍在這一天的拂曉入侵蘇聯,拉開了蘇德戰爭的序幕。第55轟炸機聯隊對蘇空軍基地大規模空襲。一個小時後,蘇軍損失1200架飛機,其中有800架被炸毀在地面上,整個基地一片狼藉。 戰鬥突然打響,蘇軍只能倉促應戰。
  • 任總為何推崇這架千瘡百孔稀巴爛的飛機?華為官方說了大實話!
    當然了,面對一些大國,美國顯然不敢輕易動武,往往更多的是在經濟上進行制裁,當然了也包括科技和教育!最近的華為顯然受到了美國的公然制裁,或許很多人在想,美國為何非要和華為過不去呢?美國如此強大的一個國家,不管是軍事實力還是經濟實力還是科技水平,美國都處於頂尖水平,這次卻下了血本和華為較真,真的是沒事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