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四環高架快速路日前正式通車,至此基本形成了井字形+雙環快速路大交通局面,不但讓鄭州又快了一碼,而且還大了一圈。這條新通車的環形快速路串聯了鄭東新區、經開區、管城區、二七區、中原區、高新區、惠濟區、金水區及多個核心組團板塊。
鄭州主要交通網示意圖-來源網絡
除了雙環及井字形快速路路網外,為了使鄭州市主城區路網體系更加完善,在放射性快速路體系中,也正在努力推進中;比如昨天通車的紫荊山南路,這裡是阻隔鄭州南組團與新鄭龍湖宜居教育城多年的瓶頸;通車後不但讓賣房子的樂開了花,最主要的是讓高速南片區的居民流出了幸福的眼淚,因為此路的通車,讓南龍湖的擁堵,特別是針對大家這麼多年的艱難出行,又多了一個選擇。
而針對高新區組團,大家也知道,無論是東風路下穿鐵路工程,還是金水西路過西流湖工程等,到目前還是沒有音信或有音信沒有進展,就連高新區科學大道從高架方案改為淺埋式隧道後,特別是有官方媒體報導了要五一前後開工的好消息,如今過去兩個半月了,還是沒有開工的消息,真不知道這些媒體的信息或者底氣是怎麼來的。不過大家也不要對官媒發飆,畢竟科學大道沿線的地鐵8號線都已經開工了,如果不利用修建地鐵,同步修建隧道,未來等地鐵施工結束後,再開挖路面就更不科學了。唯有利用地鐵的修建,一鼓作氣,才是最佳途徑;否則,很可能方案會有變化。
鄭州科學大道(高新區)規劃示意圖-來源官網
其實,前幾天,小編去了鄭東新區白沙組團現場,特別留意了科學大道(現用名金梁大道)的施工,因為是淺埋式隧道,施工需要佔據較大的空間,而且挖出來的土方,也是巨大有堆放的區域;如果沒有足夠的空間,做淺埋式隧道,將會在一定程度、一段時期內添堵,好在白沙北部組團並不成熟,不知道這點是否能夠說明。
鄭州科學大道(白沙組團)現場施工圖
回過頭來再說說高新區的科學大道,這條路是高新區的形象大道、特別是四環以東區域成熟度高,路網是雙向十車道(含慢行道),兩側的綠化經過升級,也是很有檔次的,兩側分布了眾多教育、科研機構。如今隨著地鐵8號線的開工修建,預計三年後將迎來通車,那麼針對科學大道來說,原先的高架的確對道路景觀會造成割裂,同時對地鐵線走向也不利;淺埋式隧道雖然相對好一些,但施工難度大,對已有道路及綠化破壞較大,最主要的是如果不與地鐵同期施工,對於片區的出行將會增加負擔。
鄭州科學大道(高新區)航拍截圖-來源網絡
日前,農業路西延快速化工程規劃正式公示,採取的是「高架雙向6車道+地面雙向6車道」的快速路形式,因為農業路自中州大道至西三環是高架,已經通車,而西延段(西四環一西三環)也是規劃的東西向城市快速路,採取高架形式,能有效讓高架快速路聯網,對出行是有利的。根據規劃方案來看,道路紅線寬50米(香荷路至重慶路段80米), 路段全長約6.3公裡,共設置匝道5處,其中瑞達路上下橋匝道為現狀,本次規劃在長椿路東例、雪松路兩側、凱旋路西領新增4對上下橋匝道。
鄭州農業路(高新區)規劃圖-來源官網
綜合來看,科學大道南有農業路高架快速路,北有新龍路雙向八車道主幹道路,是否現階段啟動淺埋式隧道就需要認真統籌思考了。而從目前最新招標信息來看,科學大道(創新大道—繞城高速)即將展開道路綜合改造工程規劃方案和施工圖設計,但看就啟動這麼短的距離,不會是淺埋式隧道、更不是高架,極有可能就是原路面的綜合整治,如果是這樣的話,也許科學大道全段將會保留路面通行方案,藉助地鐵8號線,打造高新區東西走向的城市形象景觀大道。
鄭州科學大道(高新區)設計招標-來源官網
結語
無論科學大道最後採取的是那一種形式,其實只要能改善高新區居民的通行問題,當下儘快打通區域內部及與外聯主要聯動的路網,才是最主要的;有時,我們需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或者跳出已有的角度來分析,也許就會有新的思路和發現;如果結合5G的發展趨勢聯想,智能家庭、智能城市、智能交通、智能生活將是未來的主流,藉助高科技,通暢將會是常態,大家認為呢?歡迎底部留言互動交流。
延伸閱讀
昨日,鄭州中央文化區北部片區板塊、二砂文化創意園板塊城市設計匯報會舉行,徐書記指出,要把核心板塊規劃建設作為推動城市形態優化、促進發展方式轉變的工作抓手,進一步抓緊抓實抓細,不斷完善板塊功能、優化產業結構,走好城市建設管理高品質、經濟社會發展高質量的路子。要突出設計引領,著眼大局、著手細節,高標準、高水平、高品質規劃建設。要把城市作為全生命周期的有機體來看待,堅持以人為本,充分考慮人在城市內生產生活學習活動的空間需求,在整潔、有序的基礎上,不斷提升舒適度、愉悅感。要探索引入總設計師管控引導規劃的制度,實現規劃設計和建設運營的前瞻性、協調性、整體性。
鄭州常西湖新區位置示意圖-來源網絡
徐書記要求,要把握科創發展規律,結合中央文化區北部片區實際和未來需求,打造核心帶動、功能互補的城市功能片區,建設以科創為特色、兼容性更強、彈性更足的現代化城區。要調整完善建設推進機制,以區為主、有關部門協調配合,成立專班,把規劃設計和開發建設各項工作落實好、執行好,確保城市運營的高水平。要統籌考慮資金平衡,合理劃定不同用地的比例,科學安排地下空間和公共空間,控制好建設投資規模,避免過度建設。要處理好中央文化區北部片區與高新區、老城區及其他區域的關係,處理好產業、空間布局與交通組織的關係,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和發展方式轉型,進一步提升西部城區外在形象和內在品質,讓城市的精氣神立起來、發展活力激發出來,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鄭州高新區常西湖新區銜接路網衛星圖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