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大中華區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簡寧慧在演講
青島大有創意傳媒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牛興偵在論壇上發言
現場觀眾
杭州網訊 據青島大有創意傳媒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牛興偵介紹,目前全國已經開設33套少兒頻道節目,8套專門的動漫頻道,2009年,全國播出動畫電視17544部,60.18萬集。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和幾代人的艱苦努力,中國動漫產業的蛋糕已經越來越大,如何讓這塊蛋糕越來越香,讓吃蛋糕的人既能吃飽又要吃好,已經成了許多動漫人關注的問題。
在動漫節採訪,遇上了一對遊客父子,孩子在上幼兒園,父親說,他每天都和孩子一起《海綿寶寶》,而讓記者感到驚奇的是,不但孩子,這位父親也能清楚地記得片中許多精彩的情節,可對於孩子看的其他國產動畫片,這位父親就沒這麼多耐心了,他認為很多片子實在是太低齡化了。
學生、低齡、無業、低收入
論壇上,牛興偵繼續用他收集的一系列統計數據回答了這個問題。
根據牛興偵的數據,從2008到2010年,全國主要城市動畫節目觀眾年齡主要在4到14歲之間,佔到了43%-44%,而排名第二的25到34歲僅佔16%左右。
2008年到2010年,全國主要城市動畫節目觀眾教育程度以小學為主,佔到了30左右,同時牛興偵還強調,這裡所指的並不單單是小學生,還有部分教育程度只達到小學的人群。
2008年到2010年,全國主要城市動畫節目觀眾職業構成,排名第一的並不是學生而是無業人群,佔37%到40%,學生人群排名第二,佔32%左右。
同樣的年限內,全國主要城市動畫節目觀眾個人月收入構成,0到600元的佔據了絕大多數,達到了63左右。
由此,牛興偵總結出了中國動畫節目觀眾群的四個關鍵詞:學生、低齡、無業、低收入。
關注動漫的生命力
尼克大中華區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簡寧慧在動漫媒體面對面論壇上,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國內擁有大量的動漫產量,但為什麼國內的動漫很難走出國門?
簡寧慧認為,儘管國內的動漫產量很大,但國外好的作品出來生命力很強,不但能在本國播出,還出口到很多國家重複播出。
「海綿寶寶十周年,我們一共只製作了100多集,但每集的重播都在500次以上。」簡寧慧說。
而據牛興偵的統計,在國內,2006年,同一部動畫片可以重播37.3次,到了2007年急劇下滑到了22.3次,到了2009年已經下滑到了17次。
按照這個速度,牛興偵的推算,到2012年,這一數字將繼續下降到13.9次。
業內人士:需要「鯰魚效應」
牛興偵認為,想要改變這一現狀,應該適當放寬國外動畫在國內播出的限制。
從2006年到2009年,國產動畫在全年動畫電視播出數(部)的比例從88.2上升到了93.8,而進口動畫的比例則從11.8下降到了6.2,而與此同時,動畫產量的粗放增長已經迫近播出盡頭,牛興偵說。
牛興偵覺得,放寬國外動畫在國內播出的限制,可以產生「鯰魚效應」,解決國產動漫的效率問題,讓國產動漫關注量地同時關注質量的發展。
關注第七屆中國國際動漫節「中國COSPLAY超級盛典」!4月29日——5月2日,趕緊去濱江區白馬湖生態創意城動漫廣場,共享動漫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