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近期的一項研究稱,中國城區女孩無論是乳房發育,還是以初潮年齡為標誌的性成熟年齡,在世界都屬較早。她們的乳房發育年齡僅遲於非裔美國和智利女孩,初潮年齡則早於除希臘和義大利以外的大部分歐洲國家。
8歲女孩乳房開始發育,10歲女孩經歷月經初潮……最近,一份「中國城區女孩性發育早於歐美」的調查報告加劇了家長們的擔憂。記者從成都市的小學了解到,成都女生的發育年齡近年來也明顯提前,面對孩子們性發育提前的事實,老師和家長都贊同青春期的性教育提前。
調查報告:
中國城區女孩性發育早於歐美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近期的一項研究稱,中國城區女孩無論是乳房發育,還是以初潮年齡為標誌的性成熟年齡,在世界都屬較早。她們的乳房發育年齡僅遲於非裔美國和智利女孩,初潮年齡則早於除希臘和義大利以外的大部分歐洲國家。
近些年來,每到五年級下學期,成師附小的班主任羅老師就會主動關心一個數據:班裡這群10歲半的女孩兒中,有多少人已經來了例假,以方便在課間操、體育課時給予她們「照顧」。而她辦公室的抽屜裡,一直為女生們準備著衛生巾。「我1993年開始當老師時,還不需要這樣做。」在20年的從教經歷中,羅老師共帶過7個畢業班。大約在10年前,這些班級到5年級下期時,只有1~2個女孩來了例假。而現在,班裡會有5~6個女生在同樣時間段裡「長大成人」。到了6年級下期,這個數字還會變成10個或以上。
成華實驗小學的李老師也表示:「現在的孩子發育提前,這是肯定的。」這位有17年工作經歷的老師說,在她印象中,10年前初潮較早的女孩一般都偏胖,每個班級只有一兩個,而現在那些長得高、身材結實的女生也進入了這個行列。據她統計,這學期開學一個月內,她所帶的5年級班裡就有3個女生來了例假。「不僅是女生,男生也在提前發育。」李老師舉例說,有一個平時愛大聲朗讀課文的男生,由於進入了變聲期,聲音變得沙啞,說話不由自主降低了音量。
記者從四川性社會學與性教育研究中心了解到,據2010年全國青少年性與生殖健康狀況監測四川省部分的調查數據,四川女性月經初潮的年齡最小9歲,最大年齡在18歲,平均為13.19歲,月經初潮發生在13歲的女性最多。
專家:
性早熟和提前發育不能畫等號
10歲就來例假的女孩,讓越來越多的成都媽媽們感到焦慮。「醫生,我女兒是不是性早熟啊?」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婦女保健綜合指導中心副主任醫師張靜坐診該院的青春期女科門診,她常遇到這種情況。她解釋說,一般來說,如果女孩8歲以前乳房發育,10歲以前月經來潮,就屬於性發育較早的情況,「但是,發育提前和性早熟不能畫等號。」
通俗地來說,性早熟是一種病症,女性性早熟是指女童在8歲前呈現第二性徵或10歲以前月經初潮。腦部病變、卵巢腫瘤、腎上腺疾病及腫瘤、遺傳性疾病、外源性激素攝入等都可引起性早熟。而「發育提前」這一說法是從人類群體體質變化趨勢的角度來評價的,據目前大規模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從上世紀70年代起,全世界女孩發育年齡均提前。我國曆年調查顯示,上世紀八十年代女性初潮為15.6歲,而到了1995年已提前到13.08歲。張靜強調,衡量發育提前和性早熟都是根據乳房發育、陰毛髮育、是否短期內生長加速、出現初潮時間來評價的,「發育提前若達到性早熟的診斷指標,就不能簡單地視為發育提前了。」
分析:
哪些因素可導致提前發育
談起造成孩子「提前發育」的原因,張靜用「多種綜合因素」來概括。她認為,首先,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整個兒童群體的營養狀況得到改善,是發育提前的重要因素。同時,環境內分泌幹擾物也會影響人體發育。這類物質可通過幹擾人體自身的內分泌條件從而對人體的生殖發育、免疫系統等功能產生影響。其中,對性發育有明顯影響的物質包括:環境雌激素、農藥汙染物及化學汙染物。這類物質廣泛存在於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包括了洗滌劑中的烷基化苯酚類、製造塑料製品過程中使用的添加劑、增塑劑等。
四川性社會學與性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程靜表示,中國女孩性徵發育年齡呈提前趨勢,原因在其體內激素水平,而影響激素水平的有多方面因素,主要的兩個因素是全球氣候變暖和攝入了更多的激素類食品。
面對孩子提前發育的情況,許多家長憂心忡忡。對此,張靜說,發育提前並不是疾病,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平衡膳食就可以。如果懷疑孩子是性早熟,就要進行相應的檢查,找出原因進行治療。
面對孩子發育普遍提前這一現實,成師附小和成華實驗小學的兩位班主任以及很多家長都表示,提前青春期性教育的時間很有必要。成都商報記者餘文龍江浪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