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狼,你會想到什麼?
小時候聽著《小紅帽》和《三隻小豬》長大,我們可能都會認為,狼是一種很兇險的動物。
然而事實上,我們對狼,有著相當多的誤解。
在我國四川省北部的若爾蓋大草原上,生活著許多野生狼,在那裡,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來草原寫生的姑娘,偶然間聽牧民說起狼王一家遇難的新聞,她幾經周折的找到了狼王的遺孤——唯一倖存但已經奄奄一息的小狼。
後來她把小狼帶回城市,給它取名為格林,再後來,她又陪著格林重返草原,將格林送回了它出生的地方。
她就是四川姑娘李微漪,一個80後野生動物畫家。
從2010年到2020年,從一開始只是想要救活一匹小狼,到促成中國首個狼生態保護監測站的成立,李微漪用10年青春,換回無數難以忘懷的故事。
這些故事,值得被我們記住。
1、狼之深情
初遇小狼的時候,虛弱的它還沒有睜眼,是李微漪的呼喚聲,讓小狼以為媽媽來了,此後,她便當起了「狼媽」。
一個女子帶著一匹狼,這聽起來像是童話故事,但當這樣的故事真的發生在現實世界時,相信很多人都會替這姑娘捏一把汗。
但是,用李微漪的話說,「狼」字拆開就是「犬」和「良」,所以狼應該是一種很好的動物。
有一段日子,李微漪帶著格林住在牧民的獒場上,在下過一場冰雹之後,她病倒了,整日咳個不停,格林也失去了往日的活力,總是趴在「狼媽」的窗前。
一日,格林往窗內丟入半隻野兔,那是格林的藏食——狼有儲存食物的習慣。
可是,格林近日都守在「狼媽」身邊,自己還餓著肚子,卻把食物給了「狼媽」。
在狼的概念裡,能吃就能活,他要他的「狼媽媽」活下去。
後來李微漪為了送格林重返狼群,她與好友亦風帶著格林搬到了狼山附近,在狼山腳下的小屋裡,一住就是數月。
寒冷的冬季缺少食物,格林能打到的獵物也非常少。忍飢挨餓的日子裡,李微漪和亦風偷偷打開格林的「冰箱」——一個厚厚的雪窩子,她們把壓縮餅乾塞進兔皮筒子,換了格林的半隻野兔。
此後,格林打獵,還是放入老地方,讓「狼媽」用餅乾來換兔肉。
曾經,人為了小狼踏上重返狼群的路,可是,在食物短缺的狀態下, 反而成了狼養著人。
格林顯然是個「小暖狼」。
就像李微漪形容格林,「它除了不會說話,什麼都會為我做。」
在送格林重回狼群之後,李微漪還幾次返回草原 ,想尋覓「狼子」。
有一次她遠遠看見四匹大狼圍住一隻落單的犛牛,犛牛已經受傷,狼群勢在必得,然而,犛牛突然朝著最大的那匹狼撲通一聲跪了下去,垂著頭,發出哀嚎,用胸腔深處的氣息悶哼著一種獨特的聲音。
牧民都沒見過這樣怕死求饒的犛牛,然而更讓人吃驚的是,四匹狼交頭接耳一番後,竟然放棄了到嘴的獵物,撤了。
隨後這四匹狼翻了個山頭,又重新捕獲了一匹犛牛。
大難不死的犛牛緊接著癱倒在地,第二天一早人們再去看時,犛牛已誕出了一隻小牛,正在媽媽懷中安睡。
狼的確有惻隱之心。
雖然站在草原生態食物鏈的頂端,但他們內心深處一定藏著悲憫。
2、狼之堅毅
雖然用李微漪的說法,「狼」字拆開就是「良」和「犬」,但是如果換一個角度看,「狠」字頭上再加一點,就是「狼」,狼應該也是一種非常「狠」的動物。
千百年來,狼與牧民生活在同一片草場,牧區不斷的擴大,狼與牧民之間,也發生了許許多多的故事。
改革開放初期,一戶牧民家抓到一匹狼,因為狼只受了一點點傷,牧民想著,等傷養好了,可以得到一整塊沒有破損的狼皮,於是就把狼像狗一樣的拴在院子裡。
可是不久後,牧民就發現,那狼不僅不吃不喝,還靠著栓他的柱子,把身體一側的毛,全磨禿了。
冬日裡寒風瑟瑟,狼就窩在牛糞堆上,把有毛的一側朝外。
牧民家的小孩貪玩,抓起牛糞就打狼,誰知狼竟窩囊的直往回退,
「狼一點都不可怕,簡直是軟腳蝦,還不如咱家的大黑狗黑羅剎!」小孩對阿爸說。
阿爸端詳了狼一會兒,對孩子說:「我讓你看看他們的區別。」
說著拿起家裡的獵槍對準了大黑狗,那時候草原上的動物都是認識槍的,黑羅剎狗眼一眯,當時就嚇尿了,一個勁的搖尾巴告饒。
阿爸轉身又把槍對準了狼,狼的眼睛陡然變凌厲了,退後幾步卻毫無怯懦的盯著阿爸的一舉一動,似乎那雙狼眼也是獵槍。
突然,狼衝阿爸猛撲過去,掙開了鐵鏈,眼看狼嘴就要貼到阿爸脖子上了,結果,狼躍身而逃。
狼懂得隱忍,他早就在暗中不斷啃咬鐵鏈,等待重獲自由的那天。
聽過這樣一句話,有一種勇敢,是可以為了某個目標去死,而有一種更加深沉的勇敢,是可以為了某個目標而苟且的活著。
有一匹大狼被狼夾子夾住,結果他生生的從關節處咬斷狼爪逃跑,可是有藏狗在後面窮追不捨,狼逃到一個小土洞裡,最先追上來的狗緊跟著鑽進去,然後就發出嗚嗚的叫聲退了出來,緊接著藏民用長長的尖刀往洞內刺去。
最終,狼被刺死,可是被刺傷的部位,全在狼的頭部。
敢於直面淋漓的鮮血,絕不放過一線生機,我相信沒有人不會對這種精神肅然起敬。
3、心存敬畏,才能活得坦蕩
有陽光的地方,就一定會有陰影。
在「狼媽」李微漪送格林重返狼群之後,時隔兩年,她又踏上若爾蓋的土地,探尋「狼子」的下落。
在這期間,「狼媽」目睹了很多野生動物的不幸,
除了小狼,最慘的就是黑頸鶴夫妻,他們用生命呵護的鶴蛋被人偷走,再次孵化鶴蛋時遭遇冰雹天氣,黑頸鶴夫妻極盡全力保護鶴蛋,後來唯一一隻小鶴終於出生,可是在十一期間,一群闖入的遊客為了拍照,居然放鞭炮讓鶴飛起來,還不會飛的小鶴被絆住腿,不久便失去了生命。
如果遊客們知道小黑頸鶴會有這樣的結局,也許一開始他們就會止步。
但是,盜獵者卻一點都不值得同情。
在美麗的若爾蓋草原上,與純樸的當地牧民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那些猖狂的盜獵者。
李微漪曾從盜獵者手裡解救出兩隻小狼,她從最初只希望再看一看格林,到路見不平,為整個狼群的安危赴湯蹈火,期間的波折,實在太多。
其實,很多人都明白,如果沒有狼,當食草性動物失去了天敵,草原的生態就會慢慢退化。
可是總有一些人只看重眼前的一己私利,摧毀了很多生靈的幸福。
若爾蓋草原在持續了一場60年不遇的雨災過後,迎來了一場大疫,無數的牛羊倒在了草原上,這是生態失衡的必然結果。
草原的牧民相信眾生平等,萬物都有他自己的生老規律,人再厲害,也不該去主宰萬物。
有些事,也許我們一個人改變不了,但至少我們可以告訴自己,永遠不要去購買和使用與野生動物相關的製品。
對於久居城市的我們來說,草原,可能就是度假的代名詞,我們無法看到那裡的光明與陰暗,但在此後,我相信更多人會對大自然和萬物生靈生出敬畏之心。
有一顆敬畏之心,你便會有所為、有所不為;
有一顆敬畏之心,你便能直面自我,以及整個世界;
有一顆敬畏之心,你便能活得坦坦蕩蕩,無怨無悔。
~end~
本文參考書籍:《重返狼群》《重返狼群2再見格林》
作者:小米,一個幾乎每天都看書和練瑜伽的全職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