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學校組織春遊,孩子讓我去買零食,結果好幾個品種大超市都買不到。」4月15日,網友「豌豆醬」告訴記者,她本來準備上網淘零食,經同事提醒才知道市區有不少量販零食超市,很多網紅款零食在本地就能買到。
從百貨大樓、雜貨店到農貿市場、小賣部,從大型連鎖超市到電商巨頭線上線下齊開花,零食銷售場景的形態不斷發生變化。近兩年,市民身邊出現了越來越多「小而美」的量販零食超市,它們裝修精緻、風格年輕,以快速更迭的新品、小巧便攜的包裝收穫消費者的認可。
論斤賣小而美 市民愛逛量販零食超市
90後女生小樓在市區一家網絡公司上班,由於工作忙碌時經常要加班,在辦公室常備零食已成習慣。「公司樓下就有一家量販零食超市,價格比大超市便宜10%~20%,我每次都消費100多元。」小樓向記者展示了自己抽屜中的零食,有餅乾、咖啡、小蛋糕、堅果、肉脯等。「基本都是比較扛餓的東西,適合加班的時候墊肚子。」這些零食都是迷你包裝,有的一包裡才一小片蛋糕,「女孩子食量小,這種小包裝特別討喜,如果買大包的,一次吃不完很浪費,放到第二天就受潮變味了。」
這種迷你包裝零食,正是目前市區街頭量販零食超市裡的主打產品。市區江北新華街一家零食超市負責人介紹,目前店裡共有千餘種商品,以論斤賣的小包裝零食為主。店鋪位於江北商圈中心,人流密集,雙休日均交易量可達四五百單。4月15日中午,雖然當天是工作日,面積僅70平方米的店內仍然有十幾名消費者正提著購物籃採購。「我在這裡辦了卡,充值500元,憑卡消費可以積分,每個月8日還有會員折扣,挺划算的。」剛買單完的一名市民說,這種量販零食超市品種比大超市多,可以滿足「吃貨」的要求。
市區量販零食超市不少屬於連鎖加盟形式,還有一些零食超市是本地自營品牌。蘭溪街的一家零食超市就是自營品牌。店鋪不大,約100平方米,貨架上滿滿當當陳列著五花八門的零食,基本都是論斤賣的迷你包裝,如一包不到20克的老爸豆腐乾、僅兒童手掌大小的果凍包裝甜酒釀等。「就算你只買幾片肉脯、一塊餅乾,都可以稱斤買單。」店主全劉歡說,這種量販形式讓消費者選購起來更靈活方便。
「我以前是在上海開超市的,這幾年零食超市火,就嘗試轉型。」全劉歡說,來逛量販零食超市的大多是20~40歲的消費人群,每天傍晚下班後就是營業高峰期。據她觀察,來消費的市民很注重產品的更新,老顧客經常催她去進新產品。
同質化競爭大 小零食如何坐穩大市場
記者搜索大眾點評等APP發現,市區量販零食超市不少,例如本土老牌子「依鄰依味」、滬上品牌「來伊份」等。
量販零食業態正在進行細分。與大部分偏向中低端零食超市相比,市區中村的一家零食超市偏向中高端。記者在店內看到,店鋪面積僅40平方米,商品六七百種,在貨架顯眼處,有現在網上最火的「書本檸檬水」「霸道總桶」「豬飼料」等,其中「書本檸檬水」就是飲料瓶外形酷似一本方方正正的書本,1瓶售價18元。「年輕消費者追求商品時髦,對價格關注度不高,願意為這些價格不低的網紅零食買單。」店主飛飛告訴記者,她的店鋪去年1月開業,生意最好時一個月營業額超過5萬元。
「小零嘴」有大市場。隨著網際網路推動和消費需求更多元化發展,零食產業規模、外觀包裝、銷售渠道以及消費習慣等都進入「多變」的時代。《消費升級背景下零食行業發展報告》指出,從2006年至2016年,僅10年時間,中國零食產業總產值就從4240.36億元增長到22156.4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17.98%,預計到 2020年零食行業總產值將達3萬億元。據BCG和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的報告《中國消費新趨勢》,2016—2021年,擁有全新消費習慣的新世代群體不斷釋放消費潛力,線上線下全渠道的發展推動,休閒食品市場因產品消費頻次高、場景廣闊、消費群體廣泛等因素影響,保持快速增長。
「這兩年我家附近陸續開了好幾家量販零食超市,不過有很多沒開多久就關門了。」家住市區江南的一名市民告訴記者,這些店裝修大多走小清新路線,店鋪規模都不大,賣的商品也比較雷同。
如今,知名零食電商巨頭選址金華開設實體店,進一步攪動我市零食零售江湖。街頭那些不斷湧現又悄然關張的量販式零食店,讓業內開始思考如何念好小零食的生意經。
全劉歡說,經營零食超市要面臨食品的保質期把控壓力,有的食品保質期才一個月,如果過期滯銷,就得由經營者自己承擔。
「去年12月,我把開了大半年的零食超市關了。」記者聯繫到了此前在賓虹路經營量販零食超市的業主吳先生,他說,開量販零食超市門檻低、容易複製,同質化現象日趨嚴重,要實現盈利並不容易,高昂的房租、囤貨成本以及食品安全風險等,都是量販零食超市面臨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