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數千年的歷史孕育出眾多的文化典籍。有一些古籍的名字很有意思,不僅言簡意賅而且還透著典雅蘊藉之美。大部分文化典籍的名稱很好理解,比如六朝著作《詩品》,一看就是知道是分析品鑑詩歌的作品。還有一小部分典籍的名稱理解起來就有些費解了,比如《文心雕龍》。很多人都搞不懂,文心和雕龍有什麼關心?兩個看似毫不相干的詞組合成書名,到底應該如何翻譯這個書名呢?
其實《文心雕龍》這個書名中包含了典故,理解了典故也就理解了書名的意思。先說一下「文心」二字,劉勰說過,「夫文心者,言為文之用心也。」這句話很好理解,文心就是寫文章時付出的心血勞力。劉勰在編纂《文心雕龍》的過程中也反覆強調寫文章時的辛勞與品鑑批評文章時的甘苦。後世學者在劉勰的觀點之上又有引申拔高,文是指寫文章和批評品鑑文章,心是指核心要義。按照這種解釋,文心就是文學創作和批評的終極秘密。
雕龍是理解的關鍵,所說的典故就是指這個詞。《史記·荀卿列傳》中寫道,「談天衍,雕龍奭,炙轂過髡。」這句話理解起來有些困難,牽扯到很多歷史知識。戰國時期,齊國有一位陰陽家叫鄒衍,他十分喜歡辯論,經常宣講一些開天闢地以來的天象變化。鄒衍之後,齊國又出現了一位著名的陰陽家叫鄒奭。鄒奭能言善辯的本事超過了鄒衍,深受齊王的寵信。當時有人稱讚鄒奭寫的文章像細緻雕琢鏤空的龍紋一樣精美。淳于髡也是齊國的名人,他講話滔滔不絕,能言善辯。
談天衍,雕龍奭,炙轂過髡。這句話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鄒衍擅於談論天象知識,鄒奭擅於精心修飾文辭,淳于髡能言善辯,他們仨都是齊國有名望的人才。從此以後,「雕龍」就成了典故,泛指用心的程度,特指寫文章和品鑑文章時的專注度。知道了這些知識,就能理解《文心雕龍》的意思了。《文心雕龍》就是用雕刻龍紋那樣的細心與專注度去寫作或者品鑑文章。
看到這裡是不是十分佩服古人的概括能力,短短了四字書名,就能衍生出一片分析文字。其實這也說明古人對於創作十分認真,對於文學批評十分看重。正是有了這種精益求精的態度,大量的文化典籍歷經成百上千年之後,仍然是大家要學習的經典著作。
拓展閱讀
經之後,賦之先,天地間忽出此一種文字
通過誇張奇特之美,表現倔強孤傲性格,朱耷作品一組
傳奇時代的傳奇女性,一代女皇武則天
畫雪山美景,抒發高潔志向,龔賢繪《冬景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