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自主育種之路,看康普森生物如何「霸佔」70%市場

2020-12-05 35鬥

隨著畜禽產業工業化的發展、國外集約化養殖模式和品種的不斷湧入,我國一些優良的地方品種衰減甚至消失,這在牛、生豬、肉雞、蛋雞等產業中較為凸顯。由於優良品種長期依賴進口,良種基因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種畜處於「引種-維持-退化-再引種」的惡性循壞,我國整體育種水平遠落後於發達國家。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升畜禽養殖業的綜合競爭力,國家相繼出臺了多項相關政策,強調加快突破農業關鍵核心技術,組織畜禽良種聯合攻關。

作為國內農業基因組檢測領域的佼佼者,北京康普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普森生物」)自主開發了多款適合中國種質資源選育的基因組檢測產品,打破了國外對優質種質資源的壟斷。康普森生物創始人劉繼強接受了35鬥的採訪,向我們介紹了康普森生物的發展歷程和他對農業基因組檢測市場的看法。

最早的入局者:以基因組檢測為基礎,深耕農業領域

康普森生物成立於2011年,創始人劉繼強從中國農業大學生物技術專業畢業後,一直從事基因組檢測相關的工作。當時基因檢測行業在中國屬於起步階段,基因組選擇育種的市場還沒有被完全開發出來,而國外的技術相對比較成熟,如何做出適合中國品種特點和農業產業結構的基因檢測產品,打破國外的壟斷,減少資源外流,是康普森生物一直思考的問題。

康普森生物創始人劉繼強

劉繼強創業之前的學習和工作經歷推動了康普森生物的發展,他對35鬥的記者談到,「我一畢業就投身於基因檢測這個領域,當時這一行業剛剛商業化,所以我們是第一批做商業化基因檢測,最早接觸這一領域的人。因此,我見證了基因檢測行業的發展,親身經歷了基因檢測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大眾社會的全過程。」

2012年,康普森生物購置了第一臺基因晶片檢測設備。當時行業內的基因檢測都是藉助大學實驗室或者租用設備完成的,而作為一家新成立的公司,康普森生物當時沒有融資,但由於看到了基因檢測行業巨大的潛在市場需求,最終還是投入了大量資金購置了這臺檢測設備。此後,康普森生物一直在基因檢測領域努力探索一條適合公司發展的道路。

2015年,康普森生物開始向農業產業化發展。農業強則中國強,農業產業化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應當準確把握農業產業化在新形勢下的新要求和新任務。康普森生物充分認識到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發展農業產業化的重大意義,抓住新機遇,迎接新挑戰,把握方向,精準發力,做中國精準農業的領導者是康普森生物的願景。

2016年,為進一步推廣基因組選擇技術和產業化應用,康普森生物正式啟動了產業聯盟,在全國範圍內先後發起了「豬基因組選育北京聯盟」、「全國肉雞全基因組選擇育種聯盟」、 「畜禽良種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多個行業聯盟,通過與不同機構合作,共同打造聯合育種「產學研」院企合作平臺,實現專注分子育種,用「大數據解決選育問題」的目標。

2018年,作為康普森生物的全資子公司,康普森農業推出了個性化育種方案制定、畜禽基因組選育、選配策略制定、遺傳疾病評估、功能基因檢測等一站式育種服務,為科研工作者和育種企業提供了多項個性化服務,這對培育自主品種、打造民族品牌、提升核心種源自給率、推動畜牧基因組實現產業化有著重要作用。

分子育種平臺:實現精確選育,提高經濟效益

經過近八年的積累,康普森生物已經成為國內農業基因組檢測領域的佼佼者,目前,其年檢測量超過120萬例樣本。劉繼強認為,康普森生物之所以能脫穎而出,離不開其在農業基因組檢測方面的專業性。自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以來,具有無限發展潛力的人類基因檢測產業迅速崛起,被廣泛應用於人類健康事業。而康普森生物則是針對農業領域不同的動植物推出不同的基因組解決方案,如豬、雞、大豆、小麥等,促進了我國種業的發展。

35鬥了解到,目前,康普森生物擁有高通量測序平臺、基因晶片檢測平臺、核酸質譜分析平臺、農業大數據分析與整合平臺等,合作客戶發表了多篇國際性高水平科技論文。

對於技術引進和自主研發,劉繼強表示,「我們引進了國外相對成熟的技術後,就需要完成海量核心數據的積累。在這個過程中,必須做出符合我國農業結構的硬體設備。這是一條很長的路,因為涉及物理、化學、數學、計算機等各個行業,而且需要很大的投資。」

目前,基於我國現有的育種狀況及問題,康普森農業子公司打造了分子育種服務平臺,採用先進的基因組檢測技術,通過一站式的育種服務,讓育種工作者更加了解自己的育種群體,幫助他們更高效、精確、科學地進行選育和選配工作。分子育種平臺由技術服務、遺傳分析、育種分析和性狀評估四個版塊構成:

由專業的技術團隊提供個性化育種服務,根據客戶需求進行專業的分子育種培訓和實際操作技術指導。

利用基因組的分析手段,解析現有育種群體的遺傳結構、親緣關係情況,從基因組維度實現準確的品種鑑定、保種評估、親子鑑定、系譜糾偏、家系構建、近交控制。

利用最新的基因組技術及數量遺傳學算法進行遺傳評估、配合力測定等育種分析,根據每個育種企業的情況單獨為其構建合適的參考群模型,計算待選群體的基因組育種值,制定符合本場的選擇指數和選留策略。

將現有研究成果中與遺傳疾病、經濟性狀及生長性狀相關的位點開發成高性價比的檢測試劑盒,用於對特殊性質的檢測。比如對臍疝、先天性震顫、應激、死胎率等劣勢基因進行檢測,淘汰風險個體,提高群體種質質量;對多肋骨、肉質、肌間脂肪、產仔數、日增重等經濟性狀相關因果位點進行檢測,快速提高優良性狀的選擇效果,增大經濟效益。

自主研發之路:創新型基因組檢測工具/產品助力「華系」品牌

傳統育種中需要七到八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達成的目標,利用基因組選擇育種可以將這一時間縮短到一至兩年,能極大加速我國種業的發展。基因晶片作為分子育種中採用的一種通量高、成本低的檢測工具,在鑑定動植物品種、選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 康普森生物通過與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等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成果轉化合作,率先開發出符合中國農業產業結構和需求的分子育種等基因組檢測產品,開拓了自主育種之路。如豬SNP分型晶片 「中芯一號」基因晶片、中國地方雞種SNP分型的中高通量晶片「京芯一號」、中國蛋雞品種的基因分型晶片「鳳芯一號」、「鹽池灘羊基因(SNP)鑑定技術」等。

康普森育種晶片

其中自主研發的「鹽池灘羊基因(SNP)鑑定技術」對於其它地方優良種質資源的利用具有模式示範和市場引領作用。該技術已經商業化應用,並且獲得了行業內專家的高度評價。

目前,農業的基因檢測已經初步形成了相對穩定的市場,而康普森生物在我國農業分子育種領域也已逐漸確立了領軍地位,但康普森生物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面臨過多種困境,「比如農業基因檢測市場過於高端,大部分人不了解什麼是農業基因檢測,為什麼農業領域也需要基因檢測。產品的上架也需要一個驗證過程,特別是應用於農業這一領域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劉繼強告訴35鬥記者。

此外,對於當前的農業基因組檢測市場,劉繼強表示,「這一市場前景很好,因為不管是全球市場,還是中國內部市場,基因檢測都是技術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基因組檢測雖然是生物技術裡面很小的分支,但卻佔據著生物技術金字塔的頂端,可應用於人類、動物、植物、微生物等方向的研究。

2015年12月,康普森生物在北京股權交易中心掛牌,符合展示企業資格。2016年1月,完成A輪融資,由凱泰資本獨家投資,主要用於公司業務擴張。2017年5月完成B輪融資,由沃盈投資領投,凱泰資本、民富基金、潤啟資本跟投,主要用於農業分子育種、精準農業的布局。2018年4月完成由浙商產融控股領投的B+輪融資後優化產品,快速佔領市場。 目前康普森生物正在開啟新一輪融資,計劃融資1.5億元,主要用於宣傳推廣、產能升級以及設施設備的建設投入。

康普森生物本著「面向農業,深入產業」的奮鬥目標,致力於開發符合我國農業產業結構和物種的系列基因組檢測產品,滿足動植物品種鑑定、良種選育、性狀篩選等需求,將基因組技術從科研落地到農業生產中,實現中國農業與發達國家接軌,真正做到中國農業的大發展。就像康普森生物的價值主張一樣——「芯簡單、心相依、新未來」,康普森生物希望將服務流程簡單化,期待與合作夥伴一起共創農業基因組檢測的美好未來。

相關焦點

  • 河北省大力支持企業開展畜禽自主育種
    「十三五」期間,河北省大力支持企業開展自主育種,省級財政每年安排1575萬元用於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據了解,從2010年至2020年,河北省擁有的國家級生豬核心育種場從1家發展到4家,在省級種豬場認定方面,由於加大了審核監管力度,省級種豬場從高峰時的40多家優化為目前的14家,具備了開展種豬場引進品種本土化選育和省內聯合育種的能力。
  • 我省大力支持企業開展畜禽自主育種
    「十三五」省級財政每年安排1575萬元用於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我省大力支持企業開展畜禽自主育種從2010年至2020年,我省擁有的國家級生豬核心育種場從1家發展到4家,在省級種豬場認定方面,由於加大了審核監管力度
  • 科學網—扇貝育種:一代更比一代「紅」
    中國海洋大學科研團隊歷時8年繼「蓬萊紅」後再推「蓬萊紅2號」
  • 為啥40年育種近2000個,最受市場歡迎的還是外來品種?_騰訊網
    為什麼外來品種市場反應好? 有人說中國「技術落伍」,但是40年來,我國已經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目前每年培養的果樹遺傳改良和育種方面的博士和碩士分別在50名和300名以上。 近幾年我國先後牽頭或自主完成了甜橙,梨,獼猴桃等果樹基因組測序工作。
  • 對話育種專家:「中國糧」用「中國種」基本實現
    就品種來說,根據農業農村部統計,目前我國主要農作物自主選育品種的面積佔比已達95%,除玉米外,小麥、水稻的自主選育品種佔有率達到100%。而從種子生產的角度上看,即使部分玉米品種是由國外公司選育的,但其種子也全是在國內自主生產的。因此,就種子來說,三大糧食作物可以說已基本實現了100%「中國種」的目標。中國農業大學實驗室內正在進行育種學科實驗。
  • 生物變異在生產中的應用,簡述雜交育種與誘變育種的方法和原理
    藉助如何培育優良品種這一實際問題為話題, 將育種的基本原理、方法、優點和缺點融入在討論之中。二、教學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 .本節是在學習生物遺傳變異的基礎知識、了解遺傳變異基本規律的基礎_上,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遺傳學的知識是怎樣用於指導生產實踐、提高和改善生產技術,最大限度地滿足人類不斷增長的物質需要的。
  • 我國主要海水養殖生物BLUP育種技術體系取得突破
    國家「863計劃」現代農業技術領域通過攻關在主要海水養殖生物的BLUP育種技術體系取得重要突破,魚類、貝類水產動物多性狀複合育種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打破了國外水產發達國家的技術壟斷和封鎖,率先建立了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水產生物BLUP育種體系。
  • 品種選育量佔六成 企業已成中國育種創新主體
    保障糧食安全要從種子抓起  種業發展在國家農業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尤其是研發推廣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優良品種,才能從源頭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國主要農作物水稻、小麥、大豆都是自主選育的品種,自主選育品種佔種子市場的總體份額達到95%。蔬菜自主選育品種也比5年前上升了7個百分點達到87%。種業市場規模達1200億元左右。
  • 紅羽雞產粉殼蛋: 讓世界驚豔的自主培育蛋雞品種
    機緣巧合,2009年河北大午農牧集團總經理劉平與寧中華在一次行業會上的交流,成為大午金鳳特色蛋雞育種的重要轉折點。多年來企業在育種中遇到的科技難點急待攻關,專家在育種的關鍵時期卻面臨著合作方的撤資。    共同的育種理念和自主創新的信念讓他們走到了一起,走向了實現夢想的合作之路。
  • [收購]傲農生物:井岡山市傲新華富育種有限公司股東擬收購股權項目...
    [收購]傲農生物:井岡山市傲新華富育種有限公司股東擬收購股權項目所涉及的井岡山市傲新華富育種有限公司股東全部權益價值資..井岡山市傲新華富育種有限公司股東全部權益在2017年 10月 31日的市場價值進行了評估。
  • 我國生豬育種如何從根兒上解決豬業「種慌」?
    政策上的「區別對待」也讓國內育種場從上感覺到不公平。綜上種種,我國的生豬育種水平一直沒有大的突破。但是,種業是生豬生產發展的基礎,是中國由豬業大國向豬業強國轉變的關鍵,要保障豬肉產品穩定供給,必須有自己的種業支撐和完善的良種繁育體系。那麼我國的生豬育種工作到底該如何破題?到底該如何破題?
  • 「種業矽谷」追夢人|楊遠柱:水稻商業化育種的先鋒和旗幟
    他就是我國水稻商業化育種的先鋒和旗幟——楊遠柱。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水稻首席專家楊遠柱。成長於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15歲的楊遠柱考入湖南農學院,畢業後被分配到懷化市農科所,至此開啟了他長達40年的水稻育種之路。
  • 生物育種概念股豐樂種業三連漲停 提示種業佔比較小風險
    因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種業翻身仗」,近幾日生物育種板塊集體爆發。豐樂種業(000713)更是以三連漲停成為版塊中表現最搶眼的品種,截至12月23日收盤價為15.32元/股,市值達67億元,創近一年半來新高。
  • 滬產農業技術全國結碩果 上海農科院三項自主智慧財產權成果實現轉讓
    原標題:滬產農業技術全國結碩果 上海農科院三項自主智慧財產權成果實現轉讓  臨近春節的上海農業展覽館分外熱鬧。近日,上海市農科院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林木果樹研究所、設施園藝研究所、食用菌研究所、畜牧獸醫研究所和生態環境保護研究帶來了近70多項新品種新技術,其中三項自主智慧財產權成果當場籤訂了成果轉讓協議,它們分別是「申香215」香菇、家畜血加工技術和蔬菜、西甜瓜新品種。
  • 世界豬育種的發展趨勢
    這種育種目標,在許多歐美國家還在使用,但也發現了一些不足。如:沒有對各個性狀進行加權,沒有考慮市場需求及成本價格的影響,難以在市場經濟的社會環境下取得理想效果。現在,豬的育種目標是結合生物學和經濟學方法而定義的(Fewson,1994))即:通過系統的育種措施,使培育的豬能在未來預期的生產條件下,獲得儘可能高的經濟效益。
  • 選種與育種的發展史,你所不知道的育種方法!
    植物的育種又稱品種改良。高產、穩產、優質、高效是育種的目標,但特定的育種目標還要綜合考慮當地品種的現狀、育種基礎、自然環境、耕作制度、栽培水平、經濟條件等因素,並隨生產的發展不斷加以調整。自然選擇的作用在於定向地改變種類群體的基園頻率,促進生物不斷地進化,產生對自然條件高度適應的新的類型、變種乃至新的物種。人工選擇的作用則是選擇合乎人類需要的某些性狀的變異,並促進其繼續發展成為更加符合於現代農業生產要求的新型品種。選種是人類應用最早的一種改良方法,為豐富我國的園林植物作出了重要貢獻。
  • 科學網—聯合育種,讓肉牛「牛」起來
    當前我國肉牛繁育體系主要是由種公牛站、核心育種場、擴繁場組成的三級繁育體系,應用傳統育種技術與基因組選擇、胚胎移植等現代育種與繁殖生物技術相結合的手段,加速種牛的培育與選擇。 2011年,原農業部發布實施《全國肉牛遺傳改良計劃》,提出建立健全種牛登記、生產性能測定、後裔測定和遺傳評估等四大體系。
  • 六大國雞育種企業揭秘!
    在經歷了兩個多月的行情暴跌、銷售受阻之後,面對未來的"危"與"機",國雞育種方向將如何分化?育種企業又將怎樣進行定位,並規劃符合自己的發展路徑?為此,由新牧網新禽況國雞文化推廣聯盟主辦、正典球苗特約-國雞雲論壇邀請了來自兩廣地區6家代表性國雞育種企業,就"新冠肺炎下,國雞育種的思路和出路"這個話題展開探討。6位嘉賓對減產控量、提升品質、細化市場、市場引導方面達成了積極共識。
  • 一隻羊的「誕生史」——甘肅省培育高山美利奴羊的階梯式創新之路
    高山美利奴羊的出現,填補了世界高海拔生態區細型美利奴羊育種的空白,為特殊生態區先進羊品種的培育提供了成功範例,它也是甘肅有史以來育成的第一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家級畜禽新品種。如今,高山美利奴羊被農業部列為國家主導品種,是我國「十二五」農業科技領域的標誌性重大成果。
  • 解密 | 康力電梯:一個自主品牌的成長之路
    20年,在人類歷史的長河裡,只是白駒過隙的短暫一瞬,而對一個迅猛崛起的企業和企業的創始人而言,卻是一段波瀾壯闊、精彩紛呈的創業成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