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聯合育種,讓肉牛「牛」起來

2021-01-08 科學網

參拍的種公牛  秦志偉攝

 

這些優秀的基因將從這裡走向全國,開枝散葉、開花結果,服務產業、造福社會。只要業界齊心協力,把聯合育種做起來,堅定地走下去,我國肉牛種業一定「牛」起來,肉牛產業一定強起來。

本報記者 秦志偉

一頭牛竟然值24萬元,什麼牛這麼「牛」?走進8月8日在內蒙古烏拉蓋管理區舉辦的「第二屆全國種公牛拍賣會」現場就會明白,原來是一頭種公牛。每位競拍者都為能競拍到這樣優質的種公牛而高興。

《中國科學報》注意到,今年的種公牛拍賣會上,競拍者紛紛關注GCBI這一專業性很強的指標,即「中國肉牛基因組選擇指數」。

目前基因組選擇已成為動物遺傳育種領域的研究熱點。這一評估指標的普及透露出中國肉牛育種界聯合創新的風向。

用科學指標判定種公牛質量

拍賣會上,《中國科學報》發現了一位熟悉的競拍者。他是內蒙古通遼市京緣種牛繁育有限責任公司技術部經理侯景輝,去年他以全場最高價22萬元領回了一頭優質種公牛。嘗到甜頭後,他今年又來了。

侯景輝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表示,他今年計劃競拍12頭種公牛。

除了關注種公牛的6月、12月和18月齡重以及品系外,侯景輝也同樣重點關注了GCBI。通過GCBI可以計算種牛的基因組估計育種值,實現種牛的早期選擇,縮短世代間隔,加快遺傳進展。

GCBI指數的制定和計算由國家肉牛遺傳評估中心提供。該中心負責人、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李俊雅,也是全國種公牛拍賣會的發起者和組織者。他告訴《中國科學報》:「有了這一指標,更利於競拍者判定種公牛的質量。」

在拍賣會現場,關於肉牛育種的宣傳語多種多樣。其中一條引起吉林省農科院副院長趙玉民的關注——「母牛好好一窩,公牛好好一坡」。可見,種公牛的選擇對牛群改良起著關鍵作用。

但無論是種公牛還是種母牛的選擇,都是從品質優良的個體中精選出最優個體,這就需要良好的群體基礎。

當前我國肉牛繁育體系主要是由種公牛站、核心育種場、擴繁場組成的三級繁育體系,應用傳統育種技術與基因組選擇、胚胎移植等現代育種與繁殖生物技術相結合的手段,加速種牛的培育與選擇。

2011年,原農業部發布實施《全國肉牛遺傳改良計劃》,提出建立健全種牛登記、生產性能測定、後裔測定和遺傳評估等四大體系。當年,我國成立了國家肉牛遺傳評估中心,開展全國肉牛生產數據收集、肉牛遺傳評估和結果發布工作。

組織機制的創新

據統計,目前我國有國家級核心育種場38家,核心育種群達2.14萬頭。

肉用西門塔爾牛育種聯合會理事長耿繁軍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表示,雖然近年來我國肉牛育種相關工作正有序開展,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良種覆蓋率低、品種對外依存度高等問題仍制約著肉牛種業的發展。

例如,除西門塔爾牛外,引進品種幾乎不能自主供種,每年花費大量資金從國外進口公牛、胚胎和凍精。

「我國還沒有全國層面的肉牛聯合育種機制,各核心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各自為政、單打獨鬥的現象。」耿繁軍說。

早在2010年,李俊雅和趙玉民等專家就呼籲,肉牛育種必須採取更加有效的組織形式——聯合育種。「重在聯合。」趙玉民介紹,這是一種組織機制的創新,可以通過多品種聯合遺傳評估,開展多品種聯合育種。

「只有大協作才能培育出大種群、研製出大成果。」趙玉民表示,發達國家在肉牛聯合育種方面已經取得了成功的經驗,主要是成立專業化育種組織,在新品種引進後聯合開展雜交育種,並注重品種育成後的選育提高,同時聯合開展性能測定和遺傳評估。

肉用西門塔爾牛育種聯合會以及安格斯牛育種協會等育種聯合組織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陸續成立的。

前不久,農業農村部又啟動了國家畜禽育種聯合攻關計劃,著力構建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產學研深度融合的良種繁育體系,加快培育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品種。

拍賣提供助力

種公牛拍賣在世界範圍內,尤其是肉牛產業發達國家,是展示和評價肉牛育種質量和成效、推動種業科技進步和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在內蒙古烏拉蓋草原最美的季節,第二屆全國種公牛拍賣會在烏拉蓋管理區舉行。拍賣會由中國畜牧業協會、國家畜牧科技創新聯盟和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主辦。

上午9:45,一聲槌響,來自全國9家肉牛核心育種場、種牛場及育種合作社的73頭種公牛陸續走進哈拉蓋圖農牧場肉牛交易中心,這些種公牛是由國家肉牛遺傳評估中心通過傳統遺傳評估和基因組育種值評估遴選而出。

據《中國科學報》不完全統計,73頭參拍種公牛共完成競拍59頭,成交總額552萬元。本次拍賣會價格最高的種公牛以24萬元成交,比首屆拍賣會最高競拍價高2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來自烏拉蓋奧科斯牧業有限公司的6月齡種公牛拍出23萬元。而當地的農牧民王金強去年以3頭種公牛競拍12.2萬元,今年以4頭種公牛參拍,3頭成功競拍23.3萬元。他十分興奮,並表示「沒有拍賣會不可能賣出這麼好的價格,還會繼續參加下一屆拍賣會」。

烏拉蓋管理區管委會主任領柱介紹,要將哈拉蓋圖農牧場肉牛交易中心打造成全國種公牛拍賣會的永久會址。首屆拍賣會也在該交易中心舉行,72頭參拍種公牛成功競拍60頭,成交總額557.7萬元。其中,烏拉蓋管理區參拍種公牛21頭,成交20頭,總拍賣價128萬元。

在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副局長孔亮看來,拍賣會的成功舉辦,為我國採取市場化手段推廣良種、搭建優質優價平臺探索了一條新路。

「這些優秀的基因將從這裡走向全國,開枝散葉、開花結果,服務產業、造福社會。」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副司長孫好勤表示,只要業界齊心協力,把聯合育種做起來,堅定地走下去,我國肉牛種業一定「牛」起來,肉牛產業一定強起來。

《中國科學報》 (2019-08-13 第6版 農業科技)

相關焦點

  • 湖北肉牛養殖如何「牛」起來
    湖北日報訊(記者劉勝、通訊員謝毅)12月2日,由國家畜牧科技創新聯盟主辦的首屆中國牛·優質牛肉品鑑大會在北京召開。我省夷陵雪花牛獲得最具特色獎、最具效益獎兩項殊榮。消費者現場滿意度很高,農業農村部相關專家評委表示,部分指標已超過了日本雪花牛肉。
  • 「中國黃牛」牛起來——我國肉牛品種40年保育發展記
    然而面對國外成熟肉牛品種的衝擊,黃牛轉型發展的艱難可想而知。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種業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下決心把我國種業搞上去,抓緊培育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優良品種。40多年來,相關企業、科研單位、政府機構披荊斬棘,朝著市場需求、運用科學方法,積極開展我國黃牛品種保護、選育和利用工作,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建設現代種業強國不懈努力,讓中國黃牛「牛」了起來。
  • 首屆中國牛優質肉牛品鑑大會在北京召開
    在保障國家重大需求方面,建立了肉牛全基因組選擇分子育種技術體系並實現大規模產業應用;率先在國內推出了「京芯一號」肉雞基因組育種晶片,成功培育了「京星黃雞103」、「中畜白羽肉鴨」等家禽新品種(系),並實現產業化。
  • 中國肉牛產業的「雲嶺牛」模式
    經歷31年培育的「雲嶺牛」是雲南自主培育擁有智慧財產權的中國南方第一個肉牛品種,是我國第一個採用三元雜交方式(所謂「三元」雜交,就是婆羅門牛血液佔50%,莫累灰牛血液佔25%,雲南黃牛血液佔25%)培育出的適合熱帶、亞熱帶氣候環境,並且具有生產高檔雪花牛肉潛力的優良肉牛新品種,是建國以來我國自主培育的第四個專門化肉牛新品種。2016年,農業部將雲嶺牛列為「十三五」南方肉牛主推品種。
  • 首個中國黃牛高密度晶片問世 有助縮短肉牛選種育種周期
    新華社西安1月8日電(記者鄭昕)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國家肉牛改良中心日前突破一項肉牛基礎研究和應用難題,研發出首個中國黃牛高密度基因晶片,能夠提升中國黃牛的選種、育種效率和精準性,突破了國內肉牛良種選種難、生長速度慢和品種育種周期長、成效差等技術難題。
  • 肇源縣義順蒙古族鄉:肉牛產業「牛」起來
    肇源縣義順蒙古族鄉:肉牛產業「牛」起來 2021-01-07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家肉牛養殖標準化示範區落戶南寧 廣西肉牛"牛起來"
    > 2017年09月27日 15:04 來源: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 作者:雷倩倩 編輯:陸權香 國家肉牛養殖標準化示範區落戶南寧市青秀區劉圩鎮
  • 養殖肉牛扶貧 讓群眾「牛」起來
    6月9日,在大化雅龍鄉勝利村弄代屯,貧困戶在肉牛養殖扶貧車間餵牛。目前,弄代屯發動群眾種植牧草100畝,先後養殖肉牛120頭,帶動貧困戶99戶495人增收。本報記者 何學俏/攝本報記者 袁 琳初夏的雨天,走進大化瑤族自治縣雅龍鄉勝利村弄代肉牛扶貧養殖場,致富能人蒙建祥等人正冒雨拉飼料餵牛,牛場裡70多頭牛「哞哞」歡叫。
  • 「牛」起來了——樺甸市肉牛產業發展紀實
    樺甸市發展肉牛產業歷史悠久,民眾養殖基礎深厚。「十二五」末期,這項產業由於市場等方面原因一度走向低谷。「十三五」期間,樺甸市委、市政府積極策動肉牛產業轉型發展,大力實施政策牽動、項目拉動、龍頭帶動、品牌驅動、市場推動發展戰略,當地肉牛產業續寫了又一個「春天的故事」,再度「牛」起來了。
  • 吉林樺甸「五輪聯動」助推肉牛產業「牛」起來
    工人日報客戶端1月7日電 1月7日,記者從吉林市樺甸市委宣傳部獲悉,為策動肉牛產業轉型發展,近年來,該市大力實施政策牽動、項目拉動、龍頭帶動、品牌驅動、市場推動「五輪聯動」發展戰略,成功讓曾一度走向低谷的肉牛產業再次「牛」起來。
  • 線上論壇回顧|育種規劃與分群育種在牧場中的應用
    分群育種 分群育種,即將牧場奶牛分成多個群體,對不同群體採用不同的育種方案,使牧場牛群整體獲得更快的遺傳進展。如將奶牛從優到劣分群依次進行衝胚(活體採卵)、性控凍精、普通凍精、胚胎移植、肉牛凍精(乳肉兼用)的繁殖操作。該育種方法於2010年左右在美國興起,並在2015年推廣至國內牧場。
  • 河南這個地方為「牛」建科技文化館 發力打造中國第一肉牛品牌
    為牛建科技文化館還真是稀罕事兒!夏南牛為何能獲此「殊榮」?「最美」來帶貨 藏在「深閨」的夏南牛「一夜成名」夏南牛是以泌陽縣農業推廣研究員祁興磊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經過20多年的努力,自主培育的中國第一個肉牛品種。
  • 山東德州市二屯鎮 肉牛養殖讓貧困戶生活「牛」起來
    今年以來,山東省德州市德城區二屯鎮探索實施「肉牛養殖+扶貧」發展模式,通過以商招商、引資助企、聯結助貧,全鎮16戶貧困戶年均收益破萬元,讓貧困戶的生活真正「牛」起來。
  • 廣西天等:肉牛養殖引領致富路
    2018年7月,天等縣引進廣西四野牧業有限公司,計劃投資3.5億元,打造天等縣肉牛交易服務及屠宰精深加工項目,大力發展肉牛產業,加快推進牛品種改良、牛交易專業市場建設等工作。截至目前,已逐步形成「秸稈回收—肉牛繁育—固廢處理—交易屠宰—食品加工」五位一體的完整產業鏈,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方式,帶動了3000多名貧困人口就業。
  • 主持育成中國第一個肉牛品種!河南祁興磊入選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
    「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是由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防科工局聯合組織開展的。每年一屆,每屆在全國範圍內遴選確定10位「最美科技工作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牛的役用價值降低,肉用價值卻在不斷提升。但令人遺憾的是,我國沒有一個專用肉牛品種。為打破國外肉牛品種一統天下的局面,祁興磊團隊承擔了農業部「南陽牛導入夏洛來牛培育肉用新品種」科研項目,歷時21年,潛心鑽研,主持育成了中國第一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肉牛品種——夏南牛, 祁興磊因此被譽為「夏南牛之父」。
  • 肉牛的品種有哪些,著名肉牛品種
    肉牛是反芻動物,食量較大,每天的糞便排洩也比其它的家畜多,故年產氮、磷、鉀也相應的多。大力發展肉牛養殖業,對農副產品進行「過腹還田」,這對減少環境的汙染,促進生態農業持續發展,高效利用農業資源,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常見的肉牛品種有以下幾種: 牛品種大全!很多品種你肯定不認識!收藏吧!
  • 牛場來了「牛」專家
    □本報記者黃華通訊員陳遠志    「在省農科院院地項目的支持下,王二耀研究員親自帶領團隊來到泌陽縣作指導,讓我們牛場母牛的繁殖率明顯提高,同時逐項解決了夏南牛繁殖育種中的常見問題,有效地降低了飼養成本,廢棄物也得到及時有效處理,公司的效益得到了顯著提升。」
  • 肉牛產業發展現狀及展望,國外肉牛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
    肉牛業是近代發展起來的一項畜牧產業,世界各國因歷史、自然和經濟狀況的不同,各自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過程。 每頭屠宰牛的胴體重為207.5 kg,每頭存欄牛的平均產肉量為42.2 kg。
  • 牛的純種選育是在怎樣的情況下進行的?
    牛的純種選育,也稱本品種選育,它是指在牛的品種內,通過選種、選配和培育不斷提高牛群質量及其生產性能的方法。國外許多肉牛品種和國內眾多的地方黃牛品種,都是通過該方法培育而成的。已有的肉牛品種仍然需要繼續實行純種選育制度,以增加肉牛生產效益。
  • 祁興磊培育無角夏南牛讓牛更「牛」
    地方牛那道凹槽和體型都是長期役用不斷進化來的。」祁興磊告訴記者,20世紀80年代初,隨著農機化程度的快速提高,農業對役用牛的需要逐漸下降,加之市場對牛肉的需求增加,改良提高牛的肉產量和品質勢在必行。但令人遺憾的是,我國沒有一個專用肉牛品種。1986年,為打破國外肉牛品種一統天下的局面,泌陽縣畜牧局祁興磊團隊承擔了河南省畜牧局下達的「南陽牛導入夏洛來牛培育肉用新品種」科研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