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於地產360度,ID:dichan360du,歡迎關注。
從數據看,房地產正處在火得不能再火的年代,2017年全國的房地產銷售總額那可是創了歷史新高的,2018年從目前形勢看,數據也不會太差。
但有意思的是,行業大背景還不錯的情況下,幾乎所有的房企中人都得了焦慮症……
碧桂園,已經宇宙第一房企了,BOSS楊鬧心事好像更多了,工程師們畫個圖就那麼難?讓你們快點出圖,至於就鬧成一個輿情?這麼大個家業,人吃馬餵的一天天,你耽誤一天,我多少開支?
不但員工上班操心,員工離職了還得操心,一高管離職出了一本書,鬧得老闆更鬧心了。
國內的事情操心,國際的事情也要操心,馬來西亞大選就大選,你拉扯我幹什麼?
馬來西亞人民難道就不需要房子了?新加坡旁,多好的概念,還不夠把我的焦慮轉移到你們的錢包裡嗎?
萬科就更別提了,萬寶大戰,王董事長也宣告歸隱了,寶能終於在連推帶罵之下要宣告離場了,可企業的下一步該怎麼辦?
雖然現在大把銀子賺的依然很爽,但工業地產?商業地產?路要怎麼走?飯要怎麼吃?
融創老孫為了樂視,2017年眼淚都流了,到了2018年得問大家「我哭了嗎」,看看樂視把老孫都折磨成什麼樣了?
為什麼會百億重金砸進樂視?還不是為了地產業的前途焦慮,一著急衝動了。
恆大的許老闆開心嗎?房子是賣得很不錯,萬科一把割肉七十億,然後廊坊發展就ST了,再然後,借殼深深房就沒有然後了,三月之後又三月,三月之後又三月……停牌許久了大哥……
再等下去,獨角獸都滿股市坑韭菜了,到時怎麼辦,韭菜不夠用了,你給我補種啊?
最一線的融碧恆萬很焦慮……大佬們愁完自己愁行業,雖然地產看起來沒前途,但各位大佬也不能為此就轉型作死加速死給大家看啊……
一線的房企為行業焦慮,好歹算個理由吧……
準一線的房企也焦慮的不行,龍湖、綠地、綠城都急啊,前幾年還都是龍頭一線,大家都是一字並肩王,怎麼這兩年就差越遠了?
都說了不用賭國運這招了,結果凡是沒下重注的,就OUT了,這他媽的什麼玩法啊?
說好的健康、平穩呢?貨幣緊縮、中性?
所有政策、限購、放開、刺激、再限購,研究了一個遍,國內的、國際的、歷史的、前瞻的、周期的,咂摸了無數次,最後發現還是下手狠的贏了……
就在你殫精竭慮思考怎麼有禮貌的敲門的時候,先砸門的那哥們已經進去了,床都上了。
怎麼辦?下一步是持幣多一點,還是瘋狂拿地?好容易下了決心,又開始愁,限購怎麼破?限貸怎麼破?價格備案搞不定怎麼破?網籤不過怎麼破?
新一輪焦慮,無淚到天明。
二線房企就更焦慮了,媽蛋,再不發展,就是被併購的命運,可怎麼發展?
商業地產被萬達佔了,產業園區有華夏幸福,玩概念都是大佬們多年前玩剩下的。
文化旅遊地產更是冒出一堆企業,真是很納悶,一堆沒文化的地產人,湊在一起,憑什麼就覺得自己能把一個任意空間做成有文化的?
但凡二線、三線的景點附近,都有各家公司投發人的身影,在那密密的森林中到處都有旅遊地產人的身影……
沒人氣、沒賣點,策劃幫我們騙;
哪些鳥都不拉屎、狗都嫌遠的景點項目,這不都是給自己、給老闆挖坑嗎?
正常人類真的會有那樣多重返森林的需求嗎?
小鎮,多好的概念,也沒有龍頭擋路,兄弟們,給我上。
可誰願意去小鎮裡住著去?
戶籍、醫療、教育、產業、配套、概念、前景,掐指算算,效果圖裡的那些東西,你自己信嗎?
一線企業口吐鮮血的拼規模;準一線企業目眥盡裂的渴望去抓機會,
二線拼什麼?浩瀚的中國樓市,還有沒有留下扯淡扯概念崛起的機會?
多少設計總的頭都禿了,他無法否定拓展同事的忽悠(自家人看你胡噴,只能默默的先做圖上,也不能打你是吧),也無法承受營銷同事的壓力(你們他媽的胡承諾、亂做效果,達不到了我怎麼賣?行吧,最後背鍋的還有客服)。
漫漫謊言和真實中,設計唯有脫髮明志。
房企焦慮,和房子沾邊的人同樣焦慮。
首先恭喜大家,總是覺得時光匆匆,痛恨當代社會節奏太快、商業化氣味難聞,你看很多地方政府,一步就把樓市幹回了憑票供應的時代,只不過現在票不叫票,叫搖號,聽天由命,想有房得有錢還得有這個命啊。
然後祝願在丹東樓市斬獲頗多的江浙資金過一個愉快的六一,一群人高呼:東北人太聰明了,浙江人根本玩不過。真是不長記性,就好像山西煤業那次你們玩過了一樣……
既然已經被國際局勢給了當頭一棒子了,我們就不在文章裡戳你小淚點了。
一時對丹東樓市有動搖的同志們,你們要相信世界的主流趨勢是和平與發展,相信強人角力,最終還會回到理性的軌道上來,當然你能不能看到幸福的大團圓結果就另說了,但為了和平偉業總是有犧牲的。
另外提醒一下丹東的朋友,該給房屋買個保險就買,套都套了,還在乎多點投入……
話說我一個朋友是搞心理諮詢的,上午接待的客人因為賣房子焦慮;下午接待的客人,因為買房子也焦慮。
幸虧這種情況,只出現了一次,買房焦慮的客人第二天就不來了;
要是天天這樣上午勸賣房人,下午勸買房人的,我那搞心理諮詢的朋友,也需要看一下精分。
房企焦慮,購房人焦慮,大公司焦慮,小公司也焦慮。
在一個普遍撈金,所有人都能斬獲收益三十年的行業裡,為什麼沒見到感恩,只見到焦慮呢?
為什麼不會有人感恩政府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感恩開發商社區環境,感恩客戶信任品質?
只不過是因為所有人都在貪婪的路上一路狂奔,唯恐自己少吃了一口肉,哪怕已經兩手油膩,也恨不能獨攬所有的果實。
其實,這才是好事,焦慮背後是貪婪,貪婪背後是獸性。
想要獸性多一點,還是人性多一點,想明白,你就不焦慮了。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地產情報站觀點,不構成投資意見。文中的論述和觀點,敬請讀者注意判斷。交流請加此微信號:weibam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