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研人員在緬甸發現3種兩棲類新紀錄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昆明3月24日電 中國科學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簡稱「東南亞中心」)公眾號24日發布消息,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車靜課題組與東南亞中心研究組發現了3種緬甸兩棲類新紀錄:布氏泛樹蛙(Polypedates braueri),印度稜鼻樹蛙(Nasutixalus jerdonii)和景東齒蟾(Oreolalax jingdongensis)。

圖為緬甸新紀錄布氏泛樹蛙的外部特徵及系統發育關係圖。中新社發 中科院東南亞中心供圖

緬甸是東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且特有性高。但外界對這一地區的兩棲爬行類資源知之甚少。目前,緬甸僅記錄有約170種兩棲類,相比之下,緊鄰的中國和印度分別記錄有約550和460種兩棲類。

近期,中國科研人員在緬甸北部的克欽邦葡萄地區進行了野外考察,並結合形態學比較和分子系統學數據,發現了3種緬甸兩棲類新紀錄:布氏泛樹蛙(Polypedates braueri),印度稜鼻樹蛙(Nasutixalus jerdonii)和景東齒蟾(Oreolalax jingdongensis)。其中,稜鼻樹蛙屬(Nasutixalus)和齒蟾屬(Oreolalax)是首次在緬甸被記錄。

圖為緬甸新紀錄印度稜鼻樹蛙的外部特徵及系統發育關係圖。中新社發 中科院東南亞中心供圖

科研人員稱,這些發現證實了緬甸兩棲類物種多樣性被低估,今後的野外考察將會發現更多緬甸地區未被描述的物種。此外,緬甸北部是連接周邊地區的生物地理走廊。由於城市化,緬甸的生物多樣性目前正在遭受棲息地喪失和退化,因此需要大量及時的調查研究為這一地區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實際數據。

這一研究成果以「New country records for three species of frog from Myanmar including two genera (Nasutixalus and Oreolalax)」為題,發表於國際動物分類期刊Zootaxa。(完)

相關焦點

  • 【中國新聞網】中國科研人員在緬甸發現3種兩棲類新紀錄
    【中國新聞網】中國科研人員在緬甸發現3種兩棲類新紀錄 2020-03-25 中國新聞網 【字體  緬甸是東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且特有性高。但外界對這一地區的兩棲爬行類資源知之甚少。目前,緬甸僅記錄有約170種兩棲類,相比之下,緊鄰的中國和印度分別記錄有約550和460種兩棲類。
  • 中國兩棲類大頭蛙屬 Limnonectes 新增一新種和一新紀錄
    作者:袁智勇;編輯:陳宏滿;隴川大頭蛙雄性成體,侯勉攝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兩棲爬行類多樣性與進化研究組的該研究通過廣泛的樣本收集,結合DNA條形碼與形態學數據,對分布於中國和東南亞的大頭蛙屬物種進行了綜合分析。該團隊在雲南的隴川地區發現並命名了一新種——隴川大頭蛙 L. longchuanensis,該物種還分布於緬甸的西部地區。
  • 雲南再添5個兩棲類物種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文凌)記者6月15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車靜團隊經過多年長期跨越邊境調查研究,在雲南邊境地區發現了掌突蟾屬3個新物種及2個中國新紀錄物種。此外,一疑似新種待研究確定。
  • 我國科研人員在李仙江流域發現華吸鰍兩新種和一新紀錄種
    我國科研人員在李仙江流域發現華吸鰍兩新種和一新紀錄種多斑華吸鰍(Sinogastromyzon multiocellum) 李仙江華吸鰍(Sinogastromyzon lixianjiangensis)
  • 新物種!緬甸發現淡水蟹和魚類新種
    中國科研人員領銜團隊近日在國際專業期刊發表兩篇論文,分別介紹了在緬甸發現的德曼蟹屬淡水蟹和南鰍屬魚類的新種。
  • (科技)2017年中國累計新發現兩棲爬行動物新種21個
    新華社昆明1月2日電(記者 嶽冉冉)《2017中國兩棲爬行動物分類釐定》近日發布。2017年中國累計新發現兩棲爬行動物新種21個、新亞種2個,該成果已發表在國際網絡資料庫《中國兩棲類》上。    這21個新種和2個新亞種隸屬於4目10科16屬。
  • 永安這裡發現三明市蝴蝶新紀錄種
    臺海網8月28日訊 據新福建報導 8月25日,海拔1500多米的永安市天鬥山頂,天氣變幻莫測,時而山霧瀰漫,時而陽光燦爛,永安天寶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一處埡口的灌木叢上,拍攝到一隻特別的蝴蝶,事後經諮詢資深蝶友,它是福建少見的鳳蝶,三明市的蝴蝶新紀錄種——褐鉤鳳蝶。
  • 中國綠都 最氧三明丨永安這裡發現三明市蝴蝶新紀錄種
    8月25日,海拔1500多米的永安市天鬥山頂,天氣變幻莫測,時而山霧瀰漫,時而陽光燦爛,永安天寶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一處埡口的灌木叢上,拍攝到一隻特別的蝴蝶,事後經諮詢資深蝶友,它是福建少見的鳳蝶,三明市的蝴蝶新紀錄種——褐鉤鳳蝶。
  • 科學家發現蛇類屬級新紀錄—新聞—科學網
    雲南南部是全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這裡的兩棲爬行動物種類豐富。
  • 雲南發現兩棲類新物種
    【雲南發現兩棲類新物種】黃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綠春縣,屬哀牢山南延餘脈,生物多樣性豐富。去年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與雲南黃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開展了兩棲爬行動物調查,此次調查期間採集到的4號掌突蟾標本經過形態學和分子系統發育學分析,確定為一新種——黃連山掌突蟾。
  • 中國兩棲類信息系統昆明上線 可在線鑑別物種
    多少種兩棲動物嗎?想了解這方面的科普信息,你可以登錄「中國兩棲類」信息系統(www.amphibiachina.org)查詢。昨日,由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完成的「中國兩棲類」信息系統正式上線,目前已囊括了中國429種兩棲動物。
  • 中國學者在西藏墨脫髮現2個兩棲類新物種
    近年來,我國學者在墨脫縣境內已發現了多個兩棲類新物種,暗示了該區域的生物多樣性水平仍被低估。角蟾屬Megophrys隸屬於角蟾科Megophryidae,是一類生活在熱帶及亞熱帶森林溪流的蛙類,其分布範圍西起喜馬拉雅山東段南麓,東到我國華東,南至印度尼西亞及菲律賓。該類群具有較高的物種多樣性,截至目前包含了109個物種,而近一半的物種是近十年被發現的。
  • 野生動植物|科研人員在西藏發現4個中國新記錄種
    野生動植物|科研人員在西藏發現4個中國新記錄種 2021-01-14 11: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研人員從琥珀中發現兩蜘蛛新科
    新華社昆明11月25日電(記者莊北寧)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了解到,科研人員從緬甸克欽琥珀中發現兩個蜘蛛新物種鋸氈蛛和扁巨蛛,並基於新物種建立兩個新科,研究結果已在學術期刊《動物分類學報》英文版發表。
  • 雲南發現兩棲類新物種黃連山灌樹蛙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記者1月2日從雲南黃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在黃連山掌突蟾這一新物種被發現後,又一新物種黃連山灌樹蛙(Raorchestes huanglianshan)在黃連山被發現,其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ORIGINAL ARTICLE期刊。
  • 科研人員發現頸槽蛇屬新種
    通過將該存疑種與16個已知頸槽蛇屬物種的核基因cmos與線粒體cytb片段系統發育關係比較,結合形態學數據,證實了之前該地區誤認的九龍頸槽蛇應為新種的判斷。研究組將其定名為螭吻頸槽蛇,物種名源自中國古代傳說神獸龍之第九子螭吻,其生性喜食火,用以突出該種進食螢火蟲的食性特點。
  • ...泰國擬執行更嚴防疫措施;雲南發現兩棲類新物種黃連山灌樹蛙 |...
    每經11點 | 新年A股首個交易日上漲概率總體偏高;曼谷關閉夜店,泰國擬執行更嚴防疫措施;雲南發現兩棲類新物種黃連山灌樹蛙 每日經濟新聞 2021-01-03 10:58
  • 【中國新聞網】中國科研人員在華北早寒武世地層發現微網蟲骨片化石
    【中國新聞網】中國科研人員在華北早寒武世地層發現微網蟲骨片化石 2018-03-22 中國新聞網 楊顏慈 【字體:大 中 小】
  • 【中國新聞網】中國科研人員發表衛矛科五層龍屬一新種——麻慄坡...
    【中國新聞網】中國科研人員發表衛矛科五層龍屬一新種——麻慄坡五層龍 2020-02-26 中國新聞網 【字體:大 中 小】
  • 科研團隊在西雙版納發現過樹蛇屬一新種——沃氏過樹蛇
    中國科學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供圖中新網昆明3月21日電 中國科學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公眾號21日發布消息,中國科研團隊利用形態學和分子系統學數據,對過樹蛇屬物種進行野外採集、分類釐定和分子系統發育關係的構建,研究認為採自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侖的過樹蛇應為一新種——沃氏過樹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