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日訊,過年前,不少樓道堆雜物的問題通過本欄目得到了解決,但是長假過後,一些地方又死灰復燃。樓道雜物的清理工作為什麼會反覆?針對這個老大難問題,記者走訪街道、物業等相關部門和單位,進行了深入調查。
「兩邊的步行梯只剩下一邊了,樓裡雜物真是不少。」近日海澱區紅聯南村46號院2號樓居民向12345反映,2號樓是一棟塔樓,現在樓內的電梯間裡堆滿了雜物,有的還是易燃易爆物品,清理雜物的問題也不知該向誰反映。
昨天記者來到了居民們提到的這棟老塔樓,無論按下電梯面板上哪一層的按鈕,電梯門一開,眼前都有一種「琳琅滿目」的感覺,電梯間裡的雜物幾乎擺滿了整面牆。在五層,牆上掛著的自行車摞了3層高,一張椅子橫在樓道口附近,椅子下頭是個生了鏽的液化氣罐。環看四周,被遺棄的家用物品還有不少。牆面上消防栓的鐵門,已經被落了土的柜子擋死了。
前些日子河北廊坊發生了4.4級地震,北京是有震感的,這一震又給樓裡的鄰居們提了醒。居民張先生說,地震那天他覺得家裡晃了幾下,於是出來瞅瞅,如果再震,就準備下樓了。「平日裡不太注意,真有點情況就覺出樓道裡道兒窄了。」張先生回憶,那天同層的鄰居也出來幾位,大家都站在樓道裡,就會發現這對滿雜物的樓道裡有點擠了。「這地震並不厲害,真要是有點突發情況,人多了可怎麼疏散。」
從電梯間出來,左右原本都有樓梯間,眼下也只有一側可以通行了,另一側的門已經讓雜物堵得嚴實。居民們說這種情況可能已經有一年了。
記者從街道辦事處了解到,為了清理該樓雜物,社區居委會其實做了大量工作,其中有的居民能夠理解、有的不同意清理是個難點。下一步,為了解決老樓裡的難題,清理工作將會從居委會上升到街道層面,街道會盡力做通居民們的工作,同時聯合各方力量,確保老樓的雜物清理工作順利有序。
過春節,家家戶戶置辦年貨,走親訪友也是禮尚往來。禮品的包裝盒、淘汰的舊物如何處理成了問題,直接扔了老人說可惜,總覺得還能派上用場,留著又不知放哪,於是這些盒子又把堵塞消防通道的老問題帶回來了。
豐臺區日新家園1號樓裡,不少樓層的樓道以及樓梯的拐角處都或多或少的看到一些廢品,在個別樓層過道自行車、電動車斜靠在牆邊和雜物一起佔據了小半邊路。
居民們告訴記者,節前為了清理樓道雜物,相關部門是做了大量工作的,剛過春節那會,樓道裡真是敞亮了不少,過節幾天雜物又回來了。「歸根結底還是老意識,真得警鐘長鳴,不能只有年底才刮一陣清理雜物的風啊。」有的居民說起來真挺著急。
樓裡一些居民說,其實,有的雜物過節期間他們也想隨手賣了,但收廢品的師傅回家過節了,也就先積攢一段時間,不料想這一攢發現東西還真不少。「樓裡老人比較多,搬東西比較費勁,還是希望相關部門能幫忙處理一下,哪怕幫我們聯繫一位近日能集中上門收廢品的師傅呢。」
就居民們反映的情況和提出的建議,記者也聯繫到了小區的物業。物業的工作人員表示,會儘快找些人手,或是想想更好的辦法,幫居民們清理掉這些堆放的雜物。
記者走訪很多社區時發現,就雜物到底誰來清理的問題,很多居民沒有頭緒,甚至四處碰壁。
有居民說,平時有關雜物堆積的相關報導看了很多,其中也有不少成功清理的好案例,有的是街道辦事處牽頭來做工作,有的是物業發揮了作用,把這些好案例套用到自家小區,往往出現「推諉」的情況,清理雜物的問題到底應該誰來做?還有的居民反映,平時清潔費一分不少交給了居委會,可清理樓道的工作卻不包含在這清潔費裡,物業費交到了物業,向物業反映情況卻又得知物業費裡同樣不包括清理樓道雜物。
針對居民們的疑惑,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對於有物業管理的小區,居民們可以先成立業委會,制定社區的管理公約,將清理樓道雜物一項授權給物業,讓物業承擔這部分責任。在清理雜物的相關工作中,街道辦事處除了指導居委會做好居民工作,讓居民認識到樓道雜物堆積的危害等問題,還要促進居民形成不在樓道堆積雜物的共識。
而對於單位產權、房管所直管的老舊小區,樓道雜物堆積問題不能依託於居民公約,作為產權單位,在清理樓道雜物問題上,應負有責任。
對於雜物堆積的情況,也要分別對待。如果堆積的雜物阻礙了消防通道,違反了消防法規,大家可以通過舉報,尋求消防、公安部門的幫助來對雜物進行清理。如果沒有阻礙消防通道,但堆積的位置妨礙了其他居民出行,則可依照居民公約,委託物業清理。如果樓道雜物堆積僅僅阻礙了某位居民的出行,則是誰受影響,誰來主張。
其實,樓道雜物的清理工作不應只是一陣風,而是該警鐘長鳴,在理清各方所該扮演的角色後,接下來樓道雜物清理工作能否更加順暢,本欄目也將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