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講堂|給罕見病「黏寶寶」們的特別推送

2021-01-11 臺海網

小浩三歲時,

媽媽發現他的骨頭越來越「硬」:

下蹲蹲不了,胳膊打彎難,

伴有肝脾腫大、心臟返流等,

鬱悶的是,一直無法確診……

輾轉六年,小浩終於確診

患有黏多糖貯積症Ⅱ型,

由此,一家人才知道,

世上還有這麼一種罕見病。

每年5月15日,

是國際黏多糖貯積症關愛日,

當孩子有面容粗糙、發育遲緩、關節粗大、

頭大、雞胸、肝脾腫大、

心臟異常甚至智力減退等症狀,

那一定要小心——

黏多糖,又叫糖胺聚糖,

是廣泛存在於人體細胞中的大分子物質,

黏多糖是一個大家族,

你的皮膚白嫩、關節靈活、心明眼亮,

和「黏」家族成員大有關係。

別看黏多糖家族神通廣大,

那得有一個前提,

我們的細胞能正常消化它們,

細胞也專門準備了一個「消化車間」——

溶酶體

溶酶體專門降解

外來或內源的生物大分子,

如脂質、糖原和黏多糖等,

能攬下這個大活兒,

全靠內含的60多種酶。

60多種酶各司其職,

少了任何一個,都可能導致

某一特定的生物大分子不能正常降解,

從而在溶酶體內貯積。

溶酶體開始腫脹,

最終讓細胞也臃腫失常,

消化不了的大分子

沉積在身體各個器官,

人的症狀也就愈發明顯。

酶缺陷的原因往往是基因突變,

黏多糖貯積症(MPS)

就是一種先天性的遺傳代謝疾病,

因為分解相應黏多糖的酶缺失,

而導致這一類黏多糖沉積。

根據缺失的酶不同,

黏多糖貯積症

可以分為七個類型和多個亞型。

分型雖然多,但MPS患者有一些基本特點:

全身多器官受影響,

發育遲緩,病情呈進行性加重;

身材矮小、面容粗糙、頭大前額突,

骨骼畸形、關節粗大,爪形手,

角膜渾濁,中耳炎,呼吸道狹窄,

肝脾腫大,心臟病變,

嚴重者會影響智力發育。

不同分型又有區別,

例如Ⅱ型患者絕大多數為男性,

Ⅲ型患者呈現明顯的智力倒退,

Ⅳ型患者的症狀集中在骨骼畸形。

相同的是,

疾病給每一個患者家庭,

都帶來了沉重負擔。

黏多糖貯積症患者大多為兒童,

在中國被親切地稱為「黏寶寶」,

因為MPS症狀複雜、較為罕見,

可能還有許多未被確診的MPS患者,

正在困惑中苦苦求醫。

起初,MPS沒有特效治療方法,

只能通過對症治療減輕痛苦;

近年來,酶替代治療

成為部分MPS的有效治療方法,

簡單來說,就是「缺啥酶補啥酶」。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罕見病群體的日益重視,

罕見病用藥的研發或引進正在加快步伐。

目前,MPSⅣA型藥物成為

首個在我國獲批上市的MPS治療藥物;

Ⅰ型、Ⅱ型藥物也有望很快在我國上市;

Ⅲ型藥物還在研發中;

但就已上市的藥物而言,價格昂貴,

如果沒有醫保,

普通家庭將面臨無法承擔的局面。

如果能從小用特效藥,

「黏寶寶」可以和我們一樣,

享有高質量的人生。

即便無法用藥,

現在,仍然有許多MPS患者

或堅持上學,或積極工作,

發揮著自己的一分光和熱。

每年的5月15日,

是國際黏多糖貯積症關愛日。

困境中的MPS家庭,

需要每個人的關注和支持,

讓我們和這些可愛的「黏寶寶」們一起,

祈盼有藥能用的那一天,早日到來!

醫學指導:張惠文 主任醫師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

上海市兒科醫學研究所

上海市兒童罕見病診治中心

參考文獻:

[1]張惠文,王瑜,葉軍,邱文娟,韓連書,高曉嵐,顧學範.黏多糖貯積症47例的常見酶學分型[J].中華兒科雜誌,2009,47(4):276-280.

[2]施惠平.溶酶體貯積症病例診斷及產前診斷[J].中華兒科雜誌,1999,37(1):57-58.

[3]吳希如,包新華.溶酶體貯積症的診斷與治療進展[J].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05,37(4):440-444.

[4]田志強,姬勝利.糖胺聚糖與炎症的關係[J].生命的化學,2005,25(6):485-487.

撰稿/皓宇

插畫/麥川

出品方/病痛挑戰基金會

聯合傳播夥伴/豌豆Sir、健康界、知識分子

出品方介紹:病痛挑戰基金會是北京市第一家關注罕見病領域的公益基金會,緣起於「冰桶挑戰」,致力於支持罕見病病友的醫療康復,培育積極行動的罕見病自組織,搭建多方參與的平臺,打造品牌項目,推進罕見病問題的保障。

(以上內容由病痛挑戰基金會提供)

相關焦點

  • 關注罕見病|關愛粘寶寶,愛讓我們黏在一臍送祝福,公益在行動
    我們身邊有這樣一群寶寶,他們面容粗糙,智力落後身材矮小,發育遲緩「長不大,活不長」是醫生對他們的殘酷論斷,他們就是黏多糖貯積症患者被稱為長不大的「粘寶寶」國際粘多糖關愛日5月15日,每一年的這天,世界各地的粘多糖組織會一起鼓勵那些正在與病魔搏鬥的寶寶及其家人,紀念那些短暫停留過的生命,並感謝致力於此的醫務人員和科研工作者們。認識粘多糖貯積症粘多糖貯積症(簡稱「MPS」),是一種先天性新陳代謝異常的罕見病。各亞型的發病率從1:20,000到1:500,000不等。
  • 首屆雲上黏寶寶夏令營開營儀式圓滿結束,正式拉開線上夏令營序幕!
    首屆雲上黏寶寶夏令營活動開幕 疫情常態化帶黏寶寶出門看世界9月19日,由中國罕見病聯盟指導,北京正宇粘多糖罕見病關愛中心主辦的首屆雲上夏令營(第六屆黏寶寶夏令營)啟動儀式在北京觀唐藝術區8號廳開幕。記者在現場了解到,黏寶寶夏令營是北京正宇粘多糖罕見病關愛中心創辦第三年開始舉辦的黏寶寶學習交流的活動。
  • 「熊貓寶寶」、「藍嘴唇」……罕見病你了解多少?
    中新社發 崔楠 攝  罕見病,你了解多少?(健康關注)  「熊貓寶寶」(戈謝病)、「藍嘴唇」(肺動脈高壓)、「牽線木偶人」(多發性硬化症)……這一個個看似美麗又可愛的名字背後,是很多罕見病患者的痛。  每年2月的最後一天,是國際罕見病日。
  • 【特邀作品5】罕見病主題國際公益文創設計 - 海報篇
    「因為有你,愛不罕見」  罕見病主題國際公益文創國際確認的罕見病有7000多種,約80%的罕見病為遺傳性疾病,約50%的罕見病在出生時或者兒童期發病,目前只有不到10%的罕見病有治療方法,據估計我國各類罕見病患者超過2000萬人。  「因為有你,愛不罕見」 是蔻 德罕見病中心( CORD)提出的口號。
  • 第五屆粘寶寶西安夏令營正式開幕
    8月3日,由北京正宇粘多糖罕見病關愛中心主辦的粘多糖罕見病大會在西安古都文化大酒店召開,由此拉開了第五屆粘多糖夏令營的序幕。希望通過本次夏令營,掀起關愛粘多糖罕見病的社會熱潮,提高全社會對粘多糖罕見病的關注與重視。
  • 罕見病醫療援助工程山東專項服務中心成立
    11月25日,由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主辦,北京病痛挑戰公益基金會、水滴公益聯合主辦,瓷娃娃罕見病關愛中心、MMA&PA關愛之家、小胖威利罕見病關愛中心、低血磷性佝僂病病友會協辦的「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罕見病醫療援助工程山東專項服務中心成立暨內分泌與代謝罕見病多學科義診活動暨
  • 為什麼寶寶一到晚上就特別黏媽媽?答案真的好暖心,媽媽辛苦了
    文|秘籍君聽一位寶媽說,女兒現在還不到一歲,原本也沒覺得女兒有多麼黏人,白天誰抱著哄睡都行,我還很高興女兒比較好帶。但是現在我去上班了,白天走的時候女兒讓媽媽帶著,看著我走還很淡定。我就發現了,白天還好,一到晚上女兒就非要我抱,特別黏我?是不是小寶寶們都這樣?這位寶媽的問題一下子讓我想到了兒子還很小的時候,簡直和這位寶媽說的自己女兒情況一模一樣,每到晚上特別黏我,我幹啥都要抱著他,那時我真是叫苦不迭啊,慢慢長大後情況還好一點,但是現在晚上睡覺還是讓我給他講故事,哄睡。為什麼寶寶一到晚上就特別黏媽媽?答案真的好暖心,媽媽辛苦了。
  • 依託網格員推送公益訴訟線索19件
    · 近萬個窨井蓋接受「體檢」 · 路面伸出窨井蓋 車輛行人繞著走 · 貴州威寧:深陷「泥沼」的企業脫身了 · 「民法典知識讀一讀」 · 民企與村民十幾年積怨化解了 · 質效為要 走內涵式發展之路 · 新增五項職能更好服務新疆發展 · 依託網格員推送公益訴訟線索
  • 罕見病新生兒寶寶被困武漢,特殊奶粉只夠一周,父母稱不想放棄
    封城之前,他們帶剛出生的兒子康康來武漢看罕見病。甲基丙二酸血症,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疫情打斷了治療,兒子賴以生存的藥物和特殊配方奶粉所剩無幾。武漢快遞不方便,醫療資源也不得不向新冠肺炎患者大量傾斜,他們也無從補給。患罕見病甲基丙二酸血症的兩月大寶寶康康。廉價酒店外,路上空無一人,偶爾有外賣小哥騎著電動車穿過。
  • 黏寶寶的浙江之家:黏多糖貯積症患者管理浙江辦公室正式成立
    「我們的信念是:讓罕見病病人少一點,讓罕見病病人活得好一點。」謝俊明教授說道。從家長、醫生到我們的關愛中心都在為實現這一目標努力著。浙江省首例用上唯銘贊的黏多糖貯積症ⅣA型患兒希希的母親劉女士激動地說,「用藥要後孩子有勁了、靈活了、長個了,一個月長了1釐米。」今年三歲半的希希在2020年8月12日終於用上了藥。
  • 需要的家人們看過來!特困黏寶家庭申請多學科會診補助啦!
    黏多醣患者都會因為疾病的罕見性而造成看病困難的問題。現北京正宇粘多糖罕見病關愛中心發起粘多糖多學科救助計劃。
  • 「一針70萬」:難以抵達的罕見病救命藥
    不過,近年來,國內已有公益基金會發起患者援助項目,亦有多個省市探索了各種形式的補充保障模式,為SMA患者減輕負擔。專家建議,應推行「N+1」模式,既有基本醫療保險的報銷,又有藥企、保險公司、公益慈善組織等多方的合作,織就一張多層次的罕見病治療保障網絡。諾西那生鈉注射液。
  • 罕見病防治打出「組合拳」 患者「一粒藥」的期待何解?
    潘龍飛說,業內有一種說法,「罕見病很罕見,但是能看罕見病的醫生其實更罕見。」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張抒揚認為,「從關心重視多發病、常見病,逐漸走向關注關愛少見病、疑難病,特別是預後差的罕見病,對罕見病患者的關懷是社會發展和文明的體現,也代表著醫療的公平公正。罕見病診療的規範和孤兒藥的開發,也將帶動醫學整體水平的發展。」過去的一年,是國家逐漸規範罕見病診療的一年。
  • 寶寶為什麼只喜歡黏媽媽,不喜歡黏爸爸?真相全在這了!
    不少媽媽表示,自己寶寶總是喜歡粘著自己,做飯、上衛生間他們也要跟著,根本幹不了一點事情。有的時候,寶寶一會沒見到自己,就開始大聲哭鬧,真是好氣又好笑。即便是打了寶寶,沒一會寶寶又像個跟屁蟲一樣跟著自己了。其實,寶寶總愛黏著媽媽,不外乎這4個原因,相信各位媽媽看完後,瞬間就沒脾氣了!
  • 關注「黏寶寶」,讓愛解封TA們被罕見疾病封印住的「童黏」!
    因為在夜間「黏寶寶」很有可能會出現呼吸系統併發症,一不小心就會面臨死亡的風險……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小區「博士團」,青奧村裡開講堂
    今年5月開始,雙閘街道青奧社區與青奧村「村民」中的博士們一起,開設了系列公益講座——「青奧講堂」。短短8個月,已經舉辦了近20期,內容涵蓋物理、化學、醫學等多個科技領域,激發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很快在朋友圈裡成了「網紅」。
  • 2016重慶設計師最不容錯過的大師講堂!
    【你有一份邀請函】2016重慶設計師最不容錯過的大師講堂!八月桂花遍地,十裡飄香入城。這個八月,重慶終於等到了一場專屬於設計師的高端沙龍。1000份來自重慶公益設計大師講堂的邀請函,將派送至重慶最優秀的設計師手中。
  • 丨#冰桶挑戰#二次元萌人物小廣、西西登場支持公益!
    一桶冰水向自己頭上澆去,這個看起來不可思議的挑戰項目,自8月17日傳到中國後,這場慈善活動通過微博的「病毒」傳播方式在社交網上捲起一場熱潮。這兩天,冰桶挑戰也蔓延到了廣西。↑嘖嘖嘖,面對這麼勇敢的姑娘,我們給她大大點個讚吧!沒想到,睜開眼睛後,西西第一句話竟是:「再來一桶!」
  • 「一針70萬,一滴7000塊」:難以抵達的罕見病救命藥
    不過,近年來,國內已有公益基金會發起患者援助項目,亦有多個省市探索了各種形式的補充保障模式,為SMA患者減輕負擔。專家建議,應推行「N+1」模式,既有基本醫療保險的報銷,又有藥企、保險公司、公益慈善組織等多方的合作,織就一張多層次的罕見病治療保障網絡。▲諾西那生鈉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