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黑鏡》與《多啦A夢》,技術背後的兩種世界觀的選擇

2021-01-09 少年老承

1

剛看了黑鏡最新一季的前三集,覺得不太舒服,雖然說《黑鏡》系列算是我認為的比較少有的,對於未來有著更強洞察能力的電影,但是越拍越恐怖,《黑鏡》更像是恐怖片。

而恐怖電影,也是整個科幻電影的起源,工業時代的恐怖片為了製造出更多毛骨悚然的效果,於是引入了技術元素,諸如科學怪人,弗蘭肯斯坦這類的話題,那是科幻電影亞文化的階段。

所以,在《黑鏡》系列中,我看到的是某種朝著恐怖片方向的回歸。

2

再說《哆啦A夢》這部充滿童趣,天真浪漫的卡通電視劇,其本質上和《黑鏡》一樣。

並不是討論未來人工智慧技術是否會變得越來越像人類,人工智慧會不會覺醒,取代人類,消滅人類這樣的空泛的話題。

《哆啦A夢》和《黑鏡》探討的都是,當某種技術進入到人類社會以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其所圍繞的依然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而人性本身不會有任何變化。

3

《黑鏡》所探討的是,當一項技術進入人類社會之後,人性的惡會如何利用,並造成怎樣的災難性後果,它的價值觀取向是黑暗的,毀滅性的,對一部分人來說會引起更深刻的思考,我們需要對技術加以防範來應對可以避免的災難。

而對另一部分人來說,這樣的價值觀是灰暗的,技術的發展將被人性永無止境的滿足於自我欲望的滿足,奴役他人,破壞世界,處處是黑暗森林,防不勝防。

《哆啦A夢》同樣展現了技術的強大,以及人性的弱點,大雄一直都是一個懦弱的宅男,成績差,不願上學,還老想展示自己很強大,需要受尊重。

而哆啦A夢這隻機器貓,通過不同的方式來滿足他的願望,但是故事中總有波折,靠技術取得的成績最終只是一時的,而真正的價值,依然需要靠人自己努力去爭取,努力、公平、正義這些價值是人類存在意義的核心,技術只是一個輔具,或者說幫助大雄和他的朋友們去看清世界,幫助他們成長的工具。

有一集劇場版我挺感動,大雄穿越到了未來,看見了未來的自己即將迎娶靜香,但是卻依然躊躇懦弱,和自己想像中的完全不一樣,但是在小時候大雄的鼓勵下,未來的大雄終於克服了自己的怯懦,完成了自我的成長,而小時候的大雄也受到了感染,也要做一個勇敢的人。

每個人,長大以後多多少少會對自己有所失望,這種失望來自於兒時的期待,而穿越時空的這一技術,為的也只不過是重新認識你自己。

答案或許是奉獻與犧牲,你的犧牲並不是為了拯救別人,而僅僅只是自己。

答案或許是宿命論,你終將走向必然的那一天,無處可躲,但是你必須仍然擁有自我的自由意志,在必然的終點到來之前完成更好的自己。

答案或許是無窮平行宇宙,你的每一刻選擇都將走向命運分岔的花園。

答案或許是永恆輪迴,是佛陀,上帝,站在世界盡頭等待你的舍悟離迷。

4

《黑鏡》與《哆啦A夢》都是對未來技術的探討,卻是兩套完全不一樣的價值觀,其實也折射了成人與兒童世界的價值觀。

在成人世界中,佛家講七情六慾,七情就是7種情緒。

「喜」 「怒」 「哀」 「樂」 「驚」 「恐」 「思」

仔細觀察者幾中情緒,只有「喜」跟「樂」在積極情緒,其他都是負面情緒,世界上大多數人每天都活在負面情緒中,滿足的感受很少,憤怒、恐懼、自卑,其實是多數人的常態,因為要滿足快樂這種情緒需要的條件實在太多,而讓人不快樂的條件只需要一條即可。

為什麼我們喜歡貓狗?為什麼要「吸貓」?

這些小動物,吃飽了就滿足了,絕大多數都時候都是滿滿的快樂,充滿負面情緒的人是會被治癒的。這些動物能夠傳遞出我們所匱乏的喜悅。

小嬰兒的世界也是一樣,只要吃飽就很滿足,任何一點點的小刺激都能快樂無比,對人也是一種治癒,內心豐盛。

到兒童階段,他們成人化的東西就逐漸出來了,攻擊性和力比多要釋放,嫉妒、貪心、懶惰等等行為也具備了,而此時,好的兒童作品,正是為了帶他們重新回到過去天真無邪的狀態,在小挫折中依然保持樂觀。

5

成年人太聰明了,成年人永不滿足,喜歡保持永遠得不到的匱乏狀態。

即對技術帶來的便利性極度貪婪,瘋狂的刷著朋友圈、信息流推薦,來獵奇吐槽,滿足自己的偷窺欲表現欲。

同時又恐懼技術取代自己的工作,恐懼技術被惡人利用,恐懼技術偷窺了自己過多隱私。

我們真的能夠提前看到一項技術會造成的災難,然後去提前制止嗎?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匱乏的狀態一直都在,與技術、與物質世界本身無關。

這些都是《黑鏡》在表達的。

但是《黑鏡》系列在我看來並不是一部能夠最終給人帶來更高意識狀態的作品,即使同樣是暗黑系的《黑客帝國》,最後的人類世界依然得到了拯救,而《黑鏡》依然是恐怖片的內核,只不過加入了技術元素而已。

6

所有優秀的科幻故事,所要敘述的內核,都和技術沒有太大關係,沒有人會為作品中的某些新技術興奮多久,我們所期待的是主角的成長與反映。

與我們為何以及如何生存在這個世界上有關。

哆啦A夢為大雄帶來了未來無所不能的技術,但是大雄只是想用這些技術滿足自己的小欲望而已,撒個小荒,偷小懶,偶爾欺負下胖虎,和靜香親熱,但是最終大雄都會受到應有的教訓。

在這一過程中,大雄也在逐漸成長,純粹的藉助於外部技術獲取滿足,並不能為他帶來真正的力量與滿足,而相反真正的力量一直在自己內心,正是這種力量才能讓他幫助到更多的人。

在這個科技越來越強大的世界中,我必須不斷折返到《哆啦A夢》裡所創造的價值觀中,你對科技的依賴與恐懼的想法和行為,都是折射你七情六慾的鏡子,你必須最終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超越和擺脫這一切。

相關焦點

  • 惡俗味的多啦AV夢和11區的同人比起來還...
    要知道在過去2、30年來,有不少出色的《多啦A夢》改編創作,有感動到流淚的同人版結局、也有和「小夫,我要進來了」一樣童年崩壞的恐怖作品。日本恐怖漫畫家日野日出志的同人作品《銅羅衛門》只有短短8頁,名字是「Dora-Emon」的語音另一種翻譯。 20多年前原刊於《パロディ・マンガ大全集》,是鬼畜恐怖版多啦A夢。
  • 美國化之後的《黑鏡》究竟說了什麼?
    2011年冬天,由英國編劇查理布魯克(Charlie Brooker)統籌的科幻驚悚影集《黑鏡》(Black Mirror)在第四臺(Channel 4)開播,播出後獲得了普遍好評。2015年美國影音串流媒體Netflix在萬眾期待之下,以4000萬美元製作費用買下《黑鏡》的第三季首播權,不但讓該劇知名度大增並繼續施展其魔力,也讓人不禁好奇美國化之後的《黑鏡》,究竟說了什麼?
  • 她們惡夢的敘事詩《黑鏡》
    很快的暖色調消失,傑西踏入近未來的冷瑟辦公室,觀眾發現他是一個內向安靜的天才程式設計師,遊戲公司「卡裡斯特」的技術總監。儘管這故事貌似有趣,中間也確實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轉折,但整體來說〈聯邦星艦卡裡斯特〉是《黑鏡》第四季中容易猜到結局的一集,也是硬科幻細節錯誤最明顯的一集。
  • 盤點國外電視劇之黑鏡,網友:倡導我們健康生活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國外電視劇之黑鏡,網友:倡導我們健康生活,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這一部電視劇的簡介和部分網友的評論吧。劇情簡介:《卡裡斯特號》:羅伯特(傑西·普萊蒙 Jesse Plemons 飾)是一家遊戲公司的技術總監,卻因為內向怯懦的性格而無法得到同事和下屬們的尊重。
  • 《黑鏡》主創新片來了:2020 去死吧!
    2020 年,可能是《黑鏡》也編不出的荒謬一年。這一年,發生了太多事 ——新冠疫情、澳洲火災、印尼洪水、非洲蝗災、美國大選、英國脫歐、種族抗議、高考延期、科比逝世……於是,《黑鏡》團隊乾脆把 2020 年做成了一部紀錄片:《2020 去死》。但實際上,這是一部「半偽紀錄片」。
  • 「機器貓」喊了這麼多年居然有人說他是只狗?
    一隻名為哆啦A夢的藍色貓型機器人出現在大眾視野中,隨即風靡全球。在多版的譯名中他被國人形象地稱呼為機器貓。而實際上タヌキ「tanuki」 在日語中對應的漢字是單字「狸」,而非翻譯中經常出現的「狸貓」。島國文化中「狸」這種生物在日本多出現在民間奇談中,是他們民俗故事中極為傳統的一種妖怪形象,擅長蠱惑人心。可以說並不是一個十分正面的形象。在諸多影視、文學與音樂作品中不乏百變形象的狸出場登臺,它們的形象或詭異,或啼笑,或可怖。
  • 淺析「寶可夢」系列所塑造的「後匱乏」型社會
    從某種程度來看,《寶可夢》系列的電子遊戲有點像科幻小說中的理論實驗:如果存在一個類似現代社會的世界,那裡充滿了擁有各種特殊能力的奇幻生物,而且這個種群還不斷增長的話,那這個世界會是什麼樣的呢?八個世代的「寶可夢」遊戲都給出了類似答案,那就是一個更美好的世界,即便這個系列不斷美化了某些本質上的東西,其實大家的行為無異於「鬥雞」。
  • 「虛擬聲浪」背後,豪華汽車裡的軟體不豪華
    這種「新聲音」背後展現的「定製化」和品味體現,寶馬的這次合作更像是傳統汽車行業過去追求的「豪華主義」的一種延伸。但反觀特斯拉這家新車企,它們對「聲音」的態度卻很「佛系」。特斯拉也許一直認為這種「安靜」就是優勢。
  • 《黑鏡》第四季:人類已經準備好迎接技術奇點了嗎?
    但是自從2015年被Netflix收購以來,《黑鏡》開始改變其分割式的情節設置。在某個劇情中引入的技術會在另一個劇情中會再次出現,劇中電視上的新聞滾動條顯示著前幾集的事件,音樂節段一再重複。在把他們叫做復活節彩蛋,或者稱其為拼湊一個共同宇宙的線索的多年否認之後,編劇查理·布魯克終於承認該現象確實存在。 於上周五發布的新一季《黑鏡》比之前任何一季都有隱藏的主題線。
  • 「極客公開課·Live」5 分鐘帶你複習「刷臉解鎖」技術背後的技術...
    人臉——生物識別中的「另類」指紋、虹膜、指靜脈、鞏膜以及視網膜,這幾個都是常見的生物識別的方式。觀點總結成兩點即:第一、人臉與其他生物識別特徵相比缺少「私密性」;第二、人臉更適合人腦來做,但不一定適合電腦來做。
  • 專訪OPPO 閃充之父張加亮:成就「仙貝」充電器的背後,是醞釀四年的...
    在前幾天的新一代超級閃充發布會上,張加亮一口氣發布了四個新品,而伴隨著 SuperVOOC 的功率「破百」,OPPO 將閃充普及到各個設備、使用場景的策略,也逐漸顯現了出來。在發布會後,我向「VOOC 閃充之父」張加亮進行了專訪,了解新技術背後的思考和故事。
  • 日本自由行:結緣聖地「島根」、柯南故鄉「鳥取」旅遊新提案
    ▋結緣最強聖地「島根縣」:田野風光「一畑電車」、絕美夕日「湖」、古樸老街「木棉街道」都超值得去!島根縣位於日本西部日本海沿岸,屬於「山陰」地區。縣內地形多山,歷史悠久,古被稱為「出雲國」,充滿著許多傳說故事,也是日本古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島根縣廳位於松江市,最有名的結緣神社「出雲大社」則位於出雲市,吸引了許多想要求取良緣、戀愛成就的人們。
  • ...年的 10 歲男孩小智終於奪冠,背後卻是一個內憂外患的寶可夢 IP
    「劇情殺」與等了 22 年的冠軍對很多 80 後、90 後來說,「精靈寶可夢」幾乎是不可磨滅的童年回憶之一。彼時的翻譯仍叫做「神奇寶貝」「口袋妖怪」或者「寵物小精靈」。直到 2016 年,遊戲《精靈寶可夢 太陽/月亮》首次加入簡體中文與繁體中文,這才統一譯名為「精靈寶可夢」。儘管寶可夢系列動畫在國內影響力更大,但實際上這一 IP 的起源是遊戲。寶可夢遊戲之間一般依靠「世代」來劃分,平均 3-4 年,遊戲就會更新一個「世代」。每一個世代的遊戲作品,故事都發生在不同的地區,目前第七世代的舞臺就是阿羅拉地區。
  • 「小豬佩奇」:成功兒童 IP 背後的商業邏輯和方法論
    近期在業界交流中,聽說多位 Boss 正在「Copy 小豬佩奇」;大致思路是:我有很多資源,再造一個不難,人家一年賺幾十億,我賺幾億總是可以吧?這情節跟 10 年前「Copy 喜洋洋」浪潮十分神似。然而事實說明:大部分模仿者都失敗了,少部分處於「半身不遂」狀態,也有幾個幸運者嶄露頭角……打造成功的兒童 IP 為什麼這麼難?
  • 「偷窺洗澡是犯罪」,日本網友要求刪掉《哆啦A夢》靜香出浴畫面
    在《哆啦 A 夢》當中,大雄老是在各種場合撞見靜香洗澡,現在有日本網友發起聯署,要求《哆啦 A 夢》刪除這些「出浴畫面」,認為像這樣的出浴畫面並非劇情必要鏡頭,不但會給兒童起到不良示範,還會對被害者造成心理陰影。聯名發起人表示,我們這一代的人們都是看著《哆啦 A 夢》長大,我們在《哆啦 A 夢》當中學會友情和勇氣,也希望能夠將這樣的精神傳達給自己的兒女。
  • 「你的名字」電影上映,同款濾鏡火爆的背後
    電影上映前一周,「你的名字」濾鏡就刷爆了朋友圈。而這也是繼 Prisma 之後,又一款備受推崇的「人工智慧」濾鏡。與 Prisma 不同的是,「你的名字」濾鏡主打日系動漫風格。雷鋒網聯繫到了這家公司的負責人沈振宇,為大家解密這款濾鏡背後的故事。時光相冊 App 主要為手機內存儲的照片提供雲存儲服務,並可以根據照片的主題,對照片進行智能分類管理以及簡單的編輯處理。沈振宇告訴雷鋒網:「公司創立時主要就是想將人工智慧技術運用在圖片分類處理類 App 中,日活在百萬左右,公司 80% 左右的員工都是工程師,但「你的名字」濾鏡的火爆程度卻是始料未及的。」
  • 多啦A夢50周年:靜香家全貌展示,哆啦A夢道具最大受害者
    《哆啦A夢》從1970年1月起,在日本雜誌開始連載,至今整整50年啦。一隻未來世界的貓型機器人,為了幫助做什麼都失敗的大雄成為出色的大人,來到了現代,使用不可思議的未來道具幫助他。
  • 《黑鏡》最「黑科技」的一集 一個叫Netflix的人在控制你做的選擇
    作為netflix公司的招牌美劇《黑鏡》,自2011年開始播出以來,一直都是【黑科技】主題。每一集一個獨立的黑科技故事。就在昨天,網飛公司放出了今年的黑鏡特別篇《黑鏡 潘達斯奈基》,而這一次,短短的幾小時,就成了全球最熱門的討論話題。
  • 《夢王國與沉睡中的100位王子殿下》「起始的夢之櫻」唯美登場
    夢谷平臺代理之女性向療癒繫戀愛養成手遊《夢王國與沉睡中的100位王子殿下》(以下簡稱《夢100》),今(18)日開放全新活動「起始的夢之櫻」,並搶先公開4週年實體活動【~Dear Princess~4週年紀念舞會】情報。
  • 被爆遭夢多劈腿!茵茵「整成納美人」山根嘴唇再進化
    茵茵日前上節目,山根高挺、嘴唇圓了一圈,疑似「修修臉」。(圖/鏡周刊提供)茵茵(康茵茵)去年底情斷日籍藝人夢多,且疑似遭男方劈腿甩掉,陷入數月情傷的她,開始卯足全力「修修臉」,試圖甩開失戀束縛,上月底她現身電視臺錄影,果然變了一個人,山根高聳、嘴唇豐潤,幾乎快認不出是茵茵本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