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化之後的《黑鏡》究竟說了什麼?

2021-01-21 呆呆的張妮

沒有什麼比脆弱、恐懼和偏執無理的現象,更能直指人類行為的核心。2011年冬天,由英國編劇查理布魯克(Charlie Brooker)統籌的科幻驚悚影集《黑鏡》(Black Mirror)在第四臺(Channel 4)開播,播出後獲得了普遍好評。

2015年美國影音串流媒體Netflix在萬眾期待之下,以4000萬美元製作費用買下《黑鏡》的第三季首播權,不但讓該劇知名度大增並繼續施展其魔力,也讓人不禁好奇美國化之後的《黑鏡》,究竟說了什麼?

《黑鏡》不像日本恐怖電影以精湛特效和駭人故事讓觀眾害怕,從某方面來看它甚至不是寓言;相反地,它讓我們感到恐怖的地方在於穩健地敘述事物本質:當人們盲目追求科技帶來的便利,我們終將變成傀儡。

布魯克試圖用《黑鏡》展現出瞬息萬變的世界面貌,其中一些故事似乎也真實應驗:在《The National Anthem》裡綁匪獵奇的提出讓英國首相進行人獸交的情況,與2015年英國首相卡麥隆被爆出年輕時的荒唐行徑幾乎一模一樣;第二季的《The WaldoMoment》則描述直言不諱的電視卡通人物,以激進言論博取公眾目光,最後借著這股力量攀附政治成為全球性產品,其過程模式與剛在美國總統大選勝出的川普,有著令人毛骨悚然的相似之處。

布魯克試圖用《黑鏡》展現出瞬息萬變的世界面貌。

第三季的《黑鏡》有了不同的面貌,這些顯著的變化似乎是源於Netflix(它現在已經是該公司的「原創自製影集」),它脫離了前兩季嚴謹的英式規範,並在美國製作人的監督下放映給美國和其他國家。作為結果,第三季的組成與形式讓人感到參差不齊,節奏和風格也有大幅度的變化。

或許是為了因應Netflix作為全球媒體的要求,《黑鏡》的第三季題材變得更加「國際化」和白話。在風格方面,以往偏執的飽和色調也逐漸褪去,除了喬萊特(Joe Wright)執導的第一集外,其餘更像是電玩大作裡經常出現的過場動畫。

《黑鏡》以往偏執的飽和色調逐漸褪去,更像是電玩大作裡經常出現的過場動畫。

而原本緩慢穩健的敘事節奏,偶爾也轉變為刺激和速度感十足的美式編劇。丹雀博格(Dan Trachtenberg)在《Playtest》中,劇情以近乎偏執的驚悚片節奏進行,並運用大量傳統恐怖片常見的音效和嚇人橋段;而詹姆斯瓦特金斯(James Watkin)的《Shut Up andDance》則是不斷地重複執行任務以製造緊湊感,結局卻欠缺過去直擊人心的力度。

這是一種詭異的轉變,原本它很少直接「說」出什麼大道理,大多時候留給觀者思考並感受諷刺意味帶來的衝擊,就像長輩搖著手指說:「我早就警告過你了。」然而,它投向好萊塢式的表現方式和了無新意的劇情,讓《黑鏡》從一部具有巧思、耐人尋味的科幻諷刺影集,轉變成更大眾和過於直白的話題評論劇。

相關焦點

  • 英劇黑鏡到底是要跟我們講述什麼?你都知道麼!
    在被捕之後,未婚夫自殺,而女主則是被清除記憶,關在一個「正義公園」裡,每天會有人扮演獵人追殺她,而遊客被要求只能旁觀拍照。女主每天在完成「被懲罰」的任務之後會被清除記憶,如此往復循環。這是一個福柯式的「全景超級監獄」,隱形的監控,無所不在的圍觀,隨時可能到來的襲擊。
  • 她們惡夢的敘事詩《黑鏡》
    第四季第一集〈聯邦星艦卡裡斯特〉開頭看似有趣巧妙,美國男星傑西普萊蒙飾演星艦隊長,置身於近似《星艦迷航記》影集的六〇年代歡樂場景中。很快的暖色調消失,傑西踏入近未來的冷瑟辦公室,觀眾發現他是一個內向安靜的天才程式設計師,遊戲公司「卡裡斯特」的技術總監。
  • 神劇《黑鏡》已死?
    《黑鏡》第五季來了。原以為這是一個好消息,沒想到卻完全相反。如果說去年的《黑鏡:潘達斯奈基》可以解釋為形式影響了內容。那麼這一次,則是這部神劇完全的潰敗。不得不說,這很黑鏡。01相信很多人一開始被這部劇吸引都是因為比較特殊的某一集。比如說《白熊》。
  • 豆瓣日曆 2020年12月4 日《黑鏡 第一季》
    今日主題:《黑鏡 第一季》。《黑鏡》(英語:Black Mirror)是一部由查理·布魯克創作的英國獨立單元劇,該劇由布魯克和安娜貝爾·瓊斯擔任節目統籌。2018年12月28日,一部名為《黑鏡:潘達斯奈基》獨立互動式電影上線。第五季於2019年6月5日上線。該劇集獲得評論家們的廣泛好評,獲得許多獎項和提名,在國際上吸引力不斷提升,尤其是在美國網飛將其加入其片庫中後。其中第三季的《聖朱尼皮羅》和第四季的《卡利斯特號》兩集共獲得六項艾美獎,並都獲得「最佳電視電影」的獎項。
  • 澳大利亞夫妻抽獎送陌生人一座私人小島,《黑鏡》變成美國網劇將於...
    長期伏案工作對人體有很大危害,這早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每年都有許多因為坐得時間太長而導致非必要性死亡的案例。但是最近劍橋大學完成了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對上百萬人的健康數據進行分析。人們都喜歡抱怨說,相機裡的自己看起來胖了10斤。最近攝影師Dan Vojtech就通過以不同的距離拍攝同一個人,證明了這個說法竟然是真的。
  • 《黑鏡》:這部口碑爆棚的科幻懸疑劇,為何在第5季跌落神壇?
    這樣懸崖式的跳水,說明了什麼?難道是劇作質量下降了嗎?還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我們來從劇迷口味以及演員表演、劇本安排等方面來探究一二吧。一、《黑鏡》異化,Netflix的口味能滿足英劇迷嗎?2011年12月由英國製片人查理·布洛克編劇及製作的《黑鏡》在英國電視4臺上映。前兩季以及2014年的聖誕特輯,一共7集的迷你劇掀起了「黑鏡」暗黑科幻風潮。
  • 《黑鏡》的迷思:當科技黑入我們的感官
    在網上一向被譽為神劇的《黑鏡》(Black Mirror)目前已播出五季,其中包括2011年12月英國電視4臺(Channel4)播出的第一季3集,2013年播出的第二季3集,以及第二季和第三季之間的一個聖誕特別篇;2014年《黑鏡》轉投網飛(Netflix),之後由Netflix陸續播出了第三季6集,第四季6集,以及一個特別篇《黑鏡
  • 英式幽默變成美式爆米花,奈飛的《黑鏡》要砸了嗎?
    《黑鏡》每集一個完全獨立的故事,角色和演員都完全不同,短小精悍,卻將科技進步對於今日社會的影響進行了不同角度的剖析。八年過去,《黑鏡》迎來了第五季,可剛出不久便慘遭口碑直線跌出七分的悲劇。終究,續集的出現都無法重啟第一季帶來的震撼嗎?
  • 美劇《黑鏡》:反叛者的天堂和批量生產的黑暗故事
    網際網路的出現讓世界變「平」,《黑鏡》則成功地捕捉到了人們動蕩敏感的神經。第一季首播集,《黑鏡》就討論了社交網絡的民意給首相帶來的壓力。《衛報》引用的一位美國評論家的盛讚《黑鏡》,207萬人收看的好成績,則顯示了《黑鏡》給美國市場帶來的巨大驚喜。但是,由於沒有固定的演員以及連續的劇情,《黑鏡》在Channel 4的收視一直在走下坡路。
  • 周杰倫VS蔡徐坤流量之戰:當娛樂遊戲變成「黑鏡」後,我們失去了什麼?
    粉絲就像流量程序中的「外掛」,日復一日地做著機械的行為,而且,遊戲化(Gamification)設計並非只限於超話平臺,我們的生活,似乎正在向遊戲化社會的方向發展(可見微博ID@劉陽子I門柱 的觀點)。未來設計者們對遊戲化社會有著樂觀的預計,認為它能夠幫助人類享受真實。然而事實情況是,設計者的設計一旦以盈利為導向,脫離「人」的向度,遊戲化社會的前景將成為一出真實版的「黑鏡」。
  • 《黑鏡》「褪色」,因為Netflix太相信套路
    這種重複或許跟製作周期縮短有關:在BBC時,《黑鏡》的節奏是5個月製作一集,但到Netflix後,這個時間變成了3個月。而從集數上看,在BBC 4臺播出時,它是英劇一貫的體量(只有3集),到Netflix之後也擴成了6集。《紐約時報》還指出,它在單集的內容上也顯得冗長了,比如《急轉直下》完全不需要用60分鐘來表達主線。
  • 皮卡丘毀童年了,權遊爛尾了,《黑鏡》也跌下神壇摔了個粉碎
    第五季在《黑鏡》全系列中不僅創豆瓣評分最低,連IMDB評分也是墊底,最後一集還喜提全部22集中IMDB評分最低的一集。如今提起這部「神劇」,人人都大搖其頭,稱其「不夠黑了」。那什麼是黑鏡的黑?不再黑的黑鏡轉向了什麼路線?為什麼會淪落到今天這個下場?且聽巴塞君一一道來。
  • Netflix推出「黑鏡互動電影」,既是營銷噱頭也是影像實驗
    擅長搞事的Netflix又來了,在12月份接連上線了威尼斯金獅獎作品《羅馬》和桑德拉·布洛克主演的《蒙上你的眼》之後,Netflix負責科幻作品的推特@NXonNetflix在月初放出之後的上線預告中,有意或無意的洩露了《黑鏡》第五季將在12月28日上線的消息。
  • 看《黑鏡4》沒大心臟請繞行
    《黑鏡》第四季   紅網時刻1月3日訊(瀟湘晨報記者 周詩浩)短小精悍,每一集的故事都能讓人細思極恐,最近更新的《黑鏡》第四季,再次考驗了觀眾的強大心臟。   《黑鏡》第一季、第二季由英國Channel4出品,第三季換成美國的Netflix出品。雖然換了東家,但科幻燒腦劇《黑鏡》依舊保持黑色驚悚、劇情反轉的燒腦風格,以科幻的視角,探討人性和正義的命題。
  • 《黑鏡》主創新片來了:2020 去死吧!
    2020 年,可能是《黑鏡》也編不出的荒謬一年。這一年,發生了太多事 ——新冠疫情、澳洲火災、印尼洪水、非洲蝗災、美國大選、英國脫歐、種族抗議、高考延期、科比逝世……於是,《黑鏡》團隊乾脆把 2020 年做成了一部紀錄片:《2020 去死》。但實際上,這是一部「半偽紀錄片」。
  • 黑鏡第四季分集劇情介紹 黑鏡第四季劇情分析
    Metalhead  這將是《黑鏡》史上的第一次黑白電影。雖然是新領域,但鏡頭下的世界還是不會讓人失望的。6. Black Museum  這就是一部十足的爆米花電影,共三個故事。在你還沒意識到時,你已經看完了一個半小時的影片。這也是我們最後拍攝的故事。
  • 影評|就算是《黑鏡》的編劇,也編不出這樣的2020
    2020,我們在現實裡體驗了一把《黑鏡》。 —— 網友ThatgyalKrys 農曆年還沒過,數百名抗議者衝進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國會大廈,正在進行的美國大選結果認證程序中斷,議員們紛紛緊急「避難」。
  • 《黑鏡》第四季:人類已經準備好迎接技術奇點了嗎?
    《黑鏡》以虛擬影像的方式想像了未來科技世界中人類如何自處的問題。本文作者Miranda Katz在「Does This Black Mirror Fan Theory Mean We're Finally Ready For the Singularity?」一文中討論了《黑鏡》之於科技的發展預言。 當《黑鏡》在2011年首次播出時,它與《陰陽魔界》的對比是不可避免的。
  • 盤點國外電視劇之黑鏡,網友:倡導我們健康生活
    《鐵頭》:在一個人類快要被機器狗趕盡殺絕的世界裡,為了得到唯一的希望,你願意付出什麼?   《黑色博物館》:妮希(萊蒂希婭·賴特 Letitia Wright 飾)步入了一間神秘而又古怪的博物館之中,在那裡,一件曾經人人趨之若鶩的稀世藏品等待著她。熱門短評:披著科幻劇外皮的大型公益廣告,倡導我們健康生活。
  • 網飛把糟透的2020,拍成《黑鏡》現實版
    2020終於結束了,很多人都說,並不懷念它。網飛最近上線的一部偽紀錄片,從題目到內容都充滿了懟天懟地的架勢——《去死2020》。沒錯,魔幻的2020年,令人大跌眼鏡的新聞一個接一個,就連《黑鏡》的創作團隊也編不出這樣的故事。甚至有外國網友在去年調侃,「《黑鏡》這次厲害了,我們沒在網飛上看到第六季,而是直接在真實生活中體驗了一把,太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