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柔村領略別樣石碉樓

2021-01-08 青海新聞網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瑪珂河流域的中下遊,大地褶皺裡隱藏著一座名不見經傳的村落。它不及隔壁班前村那樣有名氣,也沒有公路沿線分布的地理優勢,即便人們來到紅軍溝,也會忽視它的名字,但走近它你會發現,它同樣擁有著優美的風景和動人的故事,更有著與眾不同的石碉樓。它就是王柔村。

山中散布的村社

王柔村隸屬於班瑪縣亞爾堂鄉,它坐落於瑪柯河畔兩側的山溝內,是亞爾堂鄉最南部的村莊。

全長210公裡,發源於巴顏喀拉山支脈果洛山南部的瑪柯河,自北向南綿延前行的過程中,在無數群山之間劃下了無數個「S」彎,與此同時也留下了一塊塊開闊的土地,並形成一個個散落的小村莊,王柔村就是其中之一。

在王柔村220平方公裡的村域面積內,民居坐落看似分散無序,細看之下實則有明顯的分界線,且都分布在岱爾、岱來、雜孜、初瑪四座大山周邊。

瑪柯河西部由北向南坐落著四個社。最北部是五社俄哇社,其南部是它的分界線俄囊溝,俄哇社意為俄囊溝旁邊的村莊。俄囊溝南部是四社王柔社,它坐落早初瑪山腳下。王柔,是班瑪本八大部落之一,也是整個王柔村人口最多的一個社。據村民介紹,王柔村、果芒村等附近的村莊均發源於王柔社。再往南是二社德昂社,德昂社緊靠岱爾山,面朝形如大象的伊吾郎欽山。再往南是村子的另一座神山——岱來山,岱來山南部的腳下是六社巴參社。

瑪柯河東部由北向南坐落著三個社。最北部是三社噹噹社,噹噹社共有三個居住點,位於瑪柯河東側,這三個居住點由北向南分別是,噹噹、加昂和扎洛,加昂是亞爾堂鄉政府的所在地,扎洛是扎洛寺的所在地。扎洛寺往南是自東向西匯入瑪柯河的夏溝。夏溝南北側是一社的兩個居住點所在,北部是果勇居住點,南部是岱措居住點。繼續往南是王柔村的南分界線孜木達溝,是七社孜木達的所在地。

感人的紅軍故事

班瑪縣是紅軍長徵唯一經過青海的地方,在這裡留下了珍貴的紅色印跡,而在王柔村這種歷史的印跡大量存在。

1936年7月,紅軍二、四方面軍近2.5萬人從四川甘孜縣進入班瑪縣子木達溝,在這裡休整了20餘天。休整完畢後,紅軍在藏族群眾的指引下離開班瑪,繼續北上抗日。

在紅軍剛來到班瑪時,藏族群眾因不了解情況十分害怕,甚至有些人還躲進了山裡。但當他們發現紅軍在軍糧告急的情況下,一直堅持用撿拾的牛骨燉湯、採挖野菜等方式充飢,很少向牧民購糧,每夜都露宿草原時,他們對這支吃苦耐勞、紀律嚴明的隊伍改變了態度。

當時的部落頭人亞當旦洛在得知紅軍缺少糧食時,不但自己積極捐出了牛羊、青稞,還發動部落人一起捐獻糧食。當地群眾不僅積極給紅軍捐獻糧食,還為長途跋涉中受傷的戰士們提供住宿。

在這裡,長徵紅軍休養生息,與當地藏族同胞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將共產黨的民族平等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帶到了這裡。同時,也將革命的精神火種留在了這裡,班瑪紅軍亭中,保存著紅軍留下的標語「北上響應全國抗日反蔣鬥爭!安慶宣」,亭外的圍欄上,還繫著百姓們獻上的哈達。

當地藏族同胞為了表達對紅軍的懷念,把孜木達溝改稱為「紅軍溝」,從此有了紅軍亭、紅軍哨所、紅軍橋、紅軍墓、紅軍泉……

時光飛逝,距離紅軍經過班瑪縣已經過去了80多年,但紅軍留下的長徵精神依然在這裡閃光,紅軍與這裡群眾的軍民魚水情代代相傳。

四層碉樓的秘密

行走在瑪珂河畔,除了兩岸讓人心曠神怡的自然美景外,還有那獨具一格的,足以顛覆你對民居理解下的藏式碉樓的想像。

碉樓是一種石木結構的藏式多層平頂民居建築,藏語稱「誇日」。碉樓一般為兩到三層,高10米左右。一層設建築的主入口,為牲畜棚;二層住人;三層為經堂和存放糧食的空間,屋頂設有煨桑爐,為一年一度煨桑活動所用,平時也用來晾曬糧食,碉樓各層之間以原木鑿成的獨木梯聯繫。

其實,這裡的碉樓遠比我們所看到的外部表象複雜得多。如果能透過碉樓的表面,仔細觀察它的每一處建築結構,就會發現這裡的碉樓已不僅僅是民居,而是當地人經過長期與大自然的「磨合」所形成的智慧結晶。

在王柔村德昂社,一座四層石碉樓格外吸引眼球。要知道,在瑪珂河流域三層的石碉樓很常見,但是像這種四層碉樓還是十分罕見的。

據村民介紹,該碉樓有近400多年的歷史,是當時穆嫋(音譯)家族首領的居住地。該碉樓除了高大宏偉的外形外,內部建築也有別於其他民居。

該石碉樓一層為40平方米的圈房,而其餘用石牆隔開的空間,當地村民猜測,50平方米的是牢房,4平方米的是刑房。這一設置在班瑪民居石碉樓中的一層是絕對沒有的。二層為庫房和客房,與民居式石碉樓相比,這一層是多出來的,因為該碉樓的主人是當時家族的首領,因此它將原本設置在一層的庫房設置在二層,而且還單設一間大客房,可見該家族在當地的威望。三層與民居石碉樓的二層相同,主要是主人的居住地和廚房,但有別於民居石碉樓的是,在三層有大小兩個臥房。四層於民居碉樓的三層相同,為佛堂和打穀場。

相關焦點

  • 四川嘉絨藏族古碉、固若金湯的金川碉樓
    當地藏民主要採用以石牆承重的梁牆體為主,為保持結構的穩定,用大石砌內外牆,用小石填牆心,泥漿膠結,除內壁保持平滑外,為上小下大的平頂結構形式。 這種「壘石為室」的方法,適應山區建設條件,成為獨特的傳統藏族建築體系。
  • 月下碉樓「開眼看世界」
    古舊樓臺遇上創意傳承「家鄉那座矗立百年的碉樓,它守候苦難、守候嚴寒、守候風雨,也守候希望。它是我的先輩種在這裡的一個夢,從未動搖。」大會開幕式上,一首詩朗誦《夢縈碉樓》喚起在場許多人對江門碉樓的共同記憶。以開平自力村碉樓群為代表的傳統建築,是江門與全球107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萬名五邑籍海外鄉親、港澳臺同胞的紐帶。
  • 丹巴碉樓——「千碉之國」的建築特色
    丹巴的古碉樓歷史,可追溯到秦漢時期,稱「邛籠」。碉樓功能較多,建於村寨要道旁,交通要隘、關卡等地的稱「軍事防禦碉」;專門為土司守備而修的曰「官寨碉」;村寨中心,用於鎮魔的八角碉叫「風水碉」,此處,還有警碉、界碉、房中碉等等。碉樓遠在漢代就開始在羌族地區發展盛行,至遲為清乾隆皇帝平定大小金川時所建。在南北朝時期,丹巴就已經碉樓林立到五代以後,碉樓建築技術就已經成熟。
  • 2020開平碉樓文化旅遊周系列活動來了,登碉樓、看房車、品...
    2020開平碉樓文化旅遊周系列活動來了,登碉樓、看房車、品美食、賞表演… 2020-10-30 21: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與僑批不得不說的故事:九千加幣起碉樓 ​
    這個與碉樓有關的僑批故事,要從一位叫做李夏榆的老人說起。9000元加幣起碉樓2018年8月的一個中午,80歲的老人李夏榆按慣例從常居的廣東佛山市坐大巴回到臺山市衝簍鎮永盛村的祖屋,探望他上百歲的母親。在常人的印象中,富貴人家的祖屋或許就是一個三進或四進的院子,但在臺山市,在五邑地區,提起祖屋,他們往往指的就是一棟碉樓。
  • 開平碉樓鑼鼓聲響,非遺演出精彩不停
    開平碉樓鑼鼓聲響,非遺演出精彩不停 2020-08-08 18: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深圳衛視《奇妙的民居》走進丹巴碉樓
    青藏高原大渡河畔,歷經千年風雨的丹巴碉樓矗立雲端,守護著一代代嘉絨人,碉樓在古代究竟有何作用?當地石匠是如何用石塊與黃泥搭建起這幾十米高的碉樓?敬請關注今晚 21:35,深圳衛視《奇妙的民居》之《丹巴碉樓》。
  • 【我的僑鄉·我的家(13)】"碉樓旅遊,不只是賣門票"
    開平碉樓。李浩東攝廣東開平,以碉樓而聞名。開放旅遊的開平碉樓,大多集中在塘口鎮自力村。我們來塘口鎮採訪,副鎮長李振聰熱情地說帶我們去自力村看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卻先把我們引到了祖宅村。李振聰說,「這些年,我們早已不是簡單地賣門票了,而是圍繞『碉樓』做文章,旅遊的內涵越來越豐富。」辦民宿,放慢遊人腳步池塘邊,榕樹旁,紅磚青瓦的圓弧外牆,祖宅村的「網紅廁所」與周邊鄉村風景融為一體。
  • 四川阿壩州一八角碉樓傾斜2.3米不倒,曾經歷四次大地震
    本文圖片均來自封面新聞而在四川馬爾康縣的直波村,有一座建於清朝乾隆年間的43米高的八角碉樓,已經傾斜2.3米,經歷4次大地震(包括汶川大地震)而屹立不倒,被稱為中國版的「比薩斜塔」。據了解,直波碉樓外呈八角形,由下往上成錐體形狀,由石塊和黃泥砌築而成,整體高43米,碉樓內部分13層。
  • 誰說開平只有碉樓和馬崗鵝?彬記牛耳餅第一個不服!
    相信很多人都會浮現這樣的景象:廣袤無垠的田野裡,碉樓星羅棋布,縱橫數十公裡,連綿不斷......碉樓幾乎是很多人對開平的第一印象,但當你走進開平,就會發現,這裡帶給你的不只是一場視覺盛宴,更是一桌美味宴席。
  • 「我的僑鄉·我的家(13)」「碉樓旅遊,不只是賣門票」
    來源:海外網開平碉樓。李浩東攝廣東開平,以碉樓而聞名。開放旅遊的開平碉樓,大多集中在塘口鎮自力村。我們來塘口鎮採訪,副鎮長李振聰熱情地說帶我們去自力村看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卻先把我們引到了祖宅村。李振聰說,「這些年,我們早已不是簡單地賣門票了,而是圍繞『碉樓』做文章,旅遊的內涵越來越豐富。」
  • 5張罕見建築老照片,圖一故宮、圖二船屋、圖三碉樓!
    碉樓 :廣東開平縣分布約1800座碉樓,最早出現在明末,清末民初因混亂的治安,這種中西結合的像堡壘一樣的碉樓被大量修建,牆壁四面設有槍眼,窗戶一般很小,外面有鋼板製作的窗扇,門也是鋼板製作,發生險情就全村或者全族人躲進碉樓裡。顯示了廣東作為中西方文化交匯地帶的特點。
  • 精緻小食給生活添味,花miao鮮花餅帶你領略別樣花香
    在緊張的工作之餘,如果能有一份甜點小食解解饞,全身的勞累仿佛也能減輕不少,花miao鮮花餅就是這樣一款有著神奇功效的精緻小食,以其中的玫瑰小酥餅為例,黃油和玫瑰相遇,烘焙出陣陣誘人色澤香氣,在保證了香濃酥脆的同時,甜而不膩的口感讓人沉醉,最後還留有一抹留存指尖的別樣花香,如此芬香誘人的奧秘,一起來探索吧
  • 2019年IFR世界展——猛犬俱樂部帶你領略別樣風情
    2019年IFR世界展,在上海成功舉辦,今天猛犬俱樂部帶大家領略此次賽事風採!
  • 廣東藏著一條最美省道,銀杏、紅楓、鄉野、碉樓...美景都在這條路上了!
    這大概是形容廣東秋天的最形象詩句瞭然而在這個相對旅遊淡季的月份裡卻正是各地賞秋的好時節其實在粵北還藏著一條長300公裡的美麗鄉野自駕路線——省道S244一路秋色,稻田、農舍、碉樓圖/一笑而過來這裡,只有趨車慢行才能領略這條最美省道上的絕美風景。你的眼睛根本看不過來!
  • 淺談:園林綠地景石設計
    無石不成園,景石作為園林景觀的造園要素之一,在人們日益注重環境、倡導自然、提升文化品位的今天,成為景觀工程的點睛之筆被廣泛應用於園林景觀設計當中。園林景觀石是指不經人工雕琢,有著自然美感的石頭,擁有一定的獨特的形態、色澤、質地、紋理,具有觀賞價值。景石記錄了億萬年的風吹日曬、雨水衝刷、地殼變化、滄海桑田的變遷。景石可點綴在各種園林綠地,獨石即成景,群石也成陣。
  • 領略風流帝王團別樣腦力!《徵服與霸業》錨定「策略」之本
    領略歷史經典戰役智慧,開創屬於你的新世界通過匯聚多文明的歷史風流人物,《徵服與霸業》為廣大玩家重現了英雄輩出的跨越洲際文明。趣味性check……如果你是戰爭策略遊戲「死忠」,渴望玩到一款真正以「策略」為核心的遊戲、想領略像千古風流人物一般的腦力pk、想探索多文明宏觀大世界的「激情」碰撞,從現在起,別再猶豫了,入坑《徵服與霸業》吧!世界那麼大,相信你也想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