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頭海南坡鹿 31條巨蜥

2020-12-05 搜狐網

  本報海口1月11日訊(記者餘加亮)昨日下午,來自海南瓊南野生動物繁殖救護中心(甘什嶺)的33頭海南坡鹿和31條巨蜥運抵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並在此安家。

  海南坡鹿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僅海南獨有。

此次33頭海南坡鹿是海南瓊南野生動物繁殖救護中心(甘什嶺)實施遷地保護工程的第一批。第二批還將有14頭海南坡鹿遷往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實施遷地保護的原因是為了緩解甘什嶺保護區中海南坡路面臨嚴重食物短缺和種群密度嚴重超標的問題。31隻巨蜥來源於越南,在三亞被查獲,其中大巨蜥23條,小巨蜥8條。

相關焦點

  • 還海南坡鹿一個安棲的「家」
    仿野生狀況下進行人工幹預   1月8日下午4時許,邦溪保護區,數十頭海南坡鹿忽然成群聚集。小傢伙們伸長了脖子,一邊來回踱步在草地間,一邊朝十米外的小徑對面張望,似乎在等待著什麼。   幾分鐘後,一輛皮卡終於緩緩駛來。將一車煮熟的玉米粒傾倒而出,管護員開車轉身離去,此時鹿群終於按捺不住,朝投食點飛奔而來。
  • 海南坡鹿絕境重生
    這是一次令人痛心的「歸零」——從海南坡鹿遍布低山丘陵,到最後18頭坡鹿全部被盜獵,海南邦溪省級自然保護區在1981年至1990年長達9年的時間裡,處於無鹿可保護的尷尬境地。 這是一段讓人振奮的「回升」——重新引入18頭鹿仔馴養,一代代管護員及科研工作者接力保護,海南邦溪省級自然保護區在過去的30年間,幫助坡鹿種群規模逐步繁衍恢復至250餘頭。
  • 珍稀瀕危物種海南坡鹿在廣州成功繁育
    長隆野生動物世界獲悉,該園區日前成功繁殖兩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海南坡鹿幼崽。七十年代中期,在長期的捕獵和棲息地喪失的威脅下,海南坡鹿頭一度只剩下兩群,總數量不到50頭,幾近滅絕。近年來,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海南坡鹿自然保護區相繼成立,對坡鹿僅有的棲息地形成保護。2000年,海南坡鹿的數量已經恢復到過千頭。
  • 海南坡鹿種群數量以每年15%速度遞增
    單看「麗」的繁體字寫作「麗」,便可知人們對鹿這一生靈極盡偏愛。我國17種鹿類動物中,尤以海南坡鹿最為珍貴。它們輕靈的身姿曾自在穿梭於丘陵、臺地間,成為瓊島動物界的「顏值擔當」,也曾因人類活動影響而數量急劇減少,一度只剩下44頭,好在人類隨即採取一系列保護措施,幫助其種群逐步繁衍恢復至1000餘頭。
  • 海南周刊|擴充生存空間 猴獼嶺將建立海南坡鹿野放基地
    海南日報記者 王迎春 攝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G225國道自海南大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下文簡稱大田保護區)門前穿過,400餘頭海南坡鹿肆意撒歡在保護區內的一片天然草場,不過數百米之隔,一輛輛南來北往的車輛川流不息。而當汽車由G225國道拐至310省道時,距離海南邦溪省級自然保護區(下文簡稱邦溪保護區)的另一群坡鹿更是只有咫尺之遙。
  • 滿月的海南坡鹿寶寶正式與遊客見面啦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熙燈 通訊員 鄧泳怡)海南坡鹿「鹿」丁興旺。記者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獲悉,10月份以來,長隆野生動物世界兩隻海南坡鹿先後產下幼崽,另有一隻海南坡鹿正待產中。24日,動物世界的保育員們特意為它們舉辦了生日會,這也是它們首度與遊客會面。
  • 長隆野生動物世界成功繁殖兩頭海南坡鹿
    ▲長隆野生動物世界繁殖的海南坡鹿寶寶海南坡鹿屬哺乳綱,偶蹄目,鹿亞科,鹿屬,是我國海南島特有物種,也是中國17種鹿類動物中最珍貴的一種,被譽為「稀世之珍」,它們與大熊貓、金絲猴、華南虎同被納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名錄。七十年代中期,在長期的捕獵和棲息地喪失的威脅下,海南坡鹿頭一度只剩下兩群,總數量不到50頭,幾近滅絕。
  • 不同生境下的海南坡鹿 原野精靈行為圖鑑
    坡鹿。大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海南坡鹿。「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從來都是天經地義的叢林法則,在競爭中留存下來的勝者自然擁有了選擇和享用的權利。海南坡鹿這群在不斷恢復中的「原野精靈」目前主要分布在白沙邦溪、東方大田與猴獼嶺一帶。在不同的生境中,坡鹿的習性也略有不同。
  • 海南坡鹿數量增多 種群逐漸穩定
    圖為航拍海南東方大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成群的海南坡鹿在草地覓食。 駱雲飛 攝圖為航拍海南東方大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成群的海南坡鹿在草地覓食。駱雲飛 攝圖為航拍海南東方大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海南坡鹿。
  • 海島「原住民」坡鹿一萬年前紮根海南
    雖然海南坡鹿生性不近人,但鹿回頭的那一瞬,濕漉漉的雙眼清澈見底。你能夠清晰地感知到,這樣的相望並不是動物與人類之間的對峙。這群早在一萬年前就紮根海南的海島「原住民」,鹿鳴悠長,從遠古傳唱至今。   毛色是「半年拋」   不似梅花鹿般外形華麗,海南坡鹿身上沒有明顯的花紋,但脊背上一條褐帶的兩邊整齊地點綴著兩行銅錢般大小的斑點,與其在鹿種中算得上小巧的體形相得益彰,海南坡鹿因此顯得格外清秀。從脊背到腹部再到腳臁,坡鹿身上由褐漸黃而白,顏色自深到淺鋪開,掩映在草色青青的灌叢中,看上去十分和諧。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海南坡鹿
    近日,記者來到位於海南省東方市的大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活在這裡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海南坡鹿,曾是20世紀世界性瀕臨滅絕物種,如今它們數量逐漸增多,種群逐漸穩定,成為海南綠色生態的一張名片。據了解,海南坡鹿是中國17種鹿類動物最珍貴的一種,與大熊貓、金絲猴同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近年來,以保護坡鹿為主的海南大田、邦溪等保護區開展坡鹿生境改造、人工馴化繁育等多種方式來對坡鹿進行保護。
  • 滿月的海南坡鹿首次與遊客見面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巫祖賢 中青網·中青報記者林潔)近日,由長隆野生動物世界繁殖的兩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海南坡鹿幼崽滿月了。保育員們為它們舉辦了生日會,這是它們首次與遊客見面。現場,兩頭海南坡鹿歡蹦亂跳,不時蹭蹭身旁的夥伴,不時相互追逐,可愛至極。
  • 海南坡鹿5年被蟒蛇捕食20次 繁衍受威脅
    這裡是東方大田自然保護區,曾經生活著上千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海南坡鹿,如今卻只有428頭。除去遷往文昌等保護站的坡鹿外,還有一些死於另一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蟒蛇腹中。  有記錄的捕食是20次,這是2011至2016年間,蟒蛇捕殺坡鹿的次數。由於20多年前的幾次放生蟒蛇行為,這裡的坡鹿面臨著生存威脅。
  • 海南野外發現圓鼻巨蜥
    近50年我省首次在野外發現的國家I級保護動物圓鼻巨蜥,昨天下午3時,在鸚哥嶺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站工作人員將4隻放生。  管理站副站長、香港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高級保育主任陳輩樂博士告訴記者,巨蜥是個體最大的蜥蜴,在我國,有圓鼻巨蜥和曼加拉巨蜥兩種巨蜥分布。根據過去調查記錄,圓鼻巨蜥分布在我國熱帶地區,曼加拉巨蜥分布在我國與緬甸交界處。
  •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 | 海南坡鹿種群在仿野生環境下學會覓食與生存
    圈一片地 給坡鹿一個「家」和諧的「坡鹿飲水圖」,是採訪團成員在管護站裡通過望遠鏡看到的一幕。「別看它們啃食草料的樣子很溫順,其實它們很警覺,每吃兩三口就會抬起頭來觀察四周,一有動靜就馬上飛奔遠去。」今年已45歲的湯表義是鵝炸河管護站站長,在這裡工作已24年。
  • 新聞資料:海南的熱帶動物(圖)
    種類轉自搜狐  海南陸棲脊推動物有561多種。其中,兩棲類37種(11種海南獨有,8種列為國家特產動物),約佔全國總數18.8%;爬行類104種,約佔全國總數33%;鳥類344種,約佔全國總數29.5%;獸類76種(21種為海南獨有),約佔全國總數18.6%。
  • 東方偷鴨巨蜥真是「國寶」 系海南圓鼻巨蜥
    確為珍稀海南野生圓鼻巨蜥  14日下午6點,省野保局專家李仕寧以及東方市林業局執法人員來到居龍村符老養的鴨塘查看所捕獲到的巨蜥,經過初步判斷,他認為這條巨蜥與圓鼻巨蜥很像,但是仔細觀察便能發現兩者存在較大的區別,該巨蜥疑似外來物種。
  • 國家I級保護動物巨蜥險成海南漁民下酒菜(圖)
    國家I級保護動物海南巨蜥險成漁民下酒菜[圖]  萬寧一漁民日前在大洲島上捕捉到一條國家Ⅰ級保護野生動物巨蜥,就在漁民準備將巨蜥下鍋之時,海南動物保護人士李波、黃先生聞訊及時趕到將巨蜥救下。  據介紹,萬寧一位漁民近日在大洲島上的石縫裡發現了這條巨蜥,覺得與常見的坡馬不同,體形要大很多,背上花紋五彩斑斕,奔跑速度很快,漁民遂將它捉住帶離大洲島。該漁民回家後聽人說「這東西可能是保護動物」,原本打算將巨蜥送給他的朋友吳先生,吳先生拒絕接受,漁民於是打算將巨蜥吃掉,已買了二鍋頭酒,準備殺巨蜥下酒。
  • 我們該不該「擺平」鹿蟒之爭(組圖)
    保護區管理局算過這樣一筆帳:根據此前被發現的蟒蛇進食記錄,捕食坡鹿約佔20%,按照成體與幼體1:1的比例計算,如果蟒蛇一年只進食一次,說明每年至少有20頭坡鹿被蟒蛇吃掉,如果一年進食兩次,則每年至少有40頭坡鹿被吃掉。  事實上,從2013年至今,保護區共監測到蟒蛇絞殺、吞食坡鹿事件20餘起。「這個數量只是被監測到的,估計還有類似事件沒有被我們發現。」
  • 海南周刊 呦呦鹿鳴林深處
    它們輕靈的身姿曾自在穿梭於丘陵、臺地間,成為瓊島動物界的「顏值擔當」,也曾因人類活動影響而數量急劇減少,一度只剩下44頭,好在人類隨即採取一系列保護措施,幫助其種群逐步繁衍恢復至1000餘頭。這是一個從瀕危走向新生的故事,也是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有益啟示。海南坡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