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 | 海南坡鹿種群在仿野生環境下學會覓食與生存

2020-09-05 南海網

海南坡鹿。 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 韋茂金 攝

■ 海南日報記者 曾毓慧

8月30日下午,暑氣漸褪,一抹殘陽斜掛於天際,潺潺流水蜿蜒著從草地穿過,在海南大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鵝炸河管護站遠處匯成了一個小水湖,不時可見三五成群的海南坡鹿從水湖旁的灌木叢裡踱步而出,在草地上追逐嬉戲,或是在湖邊飲水。

大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成群的海南坡鹿。呂振 攝

當天,海南日報報業集團「走進國家公園,探訪熱帶雨林」全媒體採訪團成員來到位於東方市的大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鵝炸河管護站,試圖走近這群「雨林精靈」。

圈一片地 給坡鹿一個「家」

和諧的「坡鹿飲水圖」,是採訪團成員在管護站裡通過望遠鏡看到的一幕。

「別看它們啃食草料的樣子很溫順,其實它們很警覺,每吃兩三口就會抬起頭來觀察四周,一有動靜就馬上飛奔遠去。」今年已45歲的湯表義是鵝炸河管護站站長,在這裡工作已24年。正當他向採訪團成員介紹海南坡鹿的習性時,也不知灌木叢裡有什麼動靜,原本正在「優雅」啃草的幾隻坡鹿突然一下子疾走狂奔,即便是遇到數米寬的溝壑或是灌木叢亦能一躍而過,最後分散躲進了不遠處茂密的叢林裡。

順著海南坡鹿的蹄印,湯表義帶著採訪團成員向鵝炸河走去。湯表義介紹,在海南,東方市的氣候較為乾燥,雨水相對較少,此前,鵝炸河旱季缺水甚至斷流的難題,曾長期困擾著海南坡鹿、豹貓、野豬以及不少珍稀鳥類的生存與繁衍;直至20世紀八九十年代,政府部門群策群力,從不遠處的海南第二大水庫大廣壩水庫引流至鵝炸河,鵝炸河才有了源源不斷的活水。自此,坡鹿、豹貓、蟒蛇等珍稀野生動物也將河床周邊當成了各自的棲居樂園。

海南坡鹿與大熊貓等同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從外形來看,坡鹿與梅花鹿較為相似,但體型比梅花鹿略小,公鹿都長犄角,但不同於梅花鹿犄角向後彎曲,坡鹿犄角在朝向前彎曲構成眉杈狀之時,還與犄角主枝連成一個大角度的弧形。

數十年前,東方大田周邊的海南坡鹿遭到大量獵殺,再加上人為幹涉生境,海南坡鹿一度瀕臨滅絕,最低谷時,生存數量僅不足百隻。

在大保護區當管護員將近20年的蘇興雄說,幸運的是,20世紀80年代,大田坡鹿保護區就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佔地面積1310公頃,有關部門也在該保護區周邊築起了數十公裡的防護欄杆,並陸續安裝了監控等設備,「大田坡鹿也有了較好的生存安全保障。」

仿野生管護 期待「精靈」回歸自然

在圍欄保護之下,海南坡鹿依舊要面臨不少的「天敵」。「蟒蛇、野狗、豹貓等也會襲擊海南坡鹿。」湯表義介紹,在過去10多年時間裡,至少有近百隻坡鹿遭到蟒蛇絞殺。「客觀來說,海南坡鹿現今生存的這片保護區,在層層防護網及監控設施的保護下,就是一片『生態孤島』。」在海南大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餘法升看來,保護海南坡鹿的意義,並不是讓它們安逸地繁衍到多少數量,而是要讓它們學會適應仿野生的棲居環境,以便再尋找合適的時間與空間,將它們完全放歸自然。

「我們需要人工幹預為它們增加食源,讓它們在仿野生環境下學會覓食與生存的技能,但我們從不主動投食。」湯表義說,每逢雨季,位於保護區裡的一些大型灌木叢就會瘋狂生長,容易吞噬海南坡鹿頗愛食用的象草與柱花草等,為此,管護員及時砍除與清理灌木叢,以便騰出更多的草被,並補種了上千畝的象草和柱花草,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海南坡鹿的「糧食」問題。

在精心的保護下,這一瀕臨滅絕的海島精靈也從最初的不足百隻,至2004年至2005年時已增加到千餘頭。這一數字已超過大田自然保護區的生態承載量。為此,大田自然保護區除了部分坡鹿分流至白沙邦溪等自然保護區外,也將不少亞成年的坡鹿被野放至猴獼嶺、保梅嶺等毗鄰熱帶雨林的區域。

如今,在東方猴獼嶺、大廣壩周邊,不時能看到三五成群的海南坡鹿結伴覓食、飲水,不難判斷,已有較為樂觀數量的海南坡鹿在野外生存下來,且已產下幼崽,健康成長。「回歸野外,回歸自然,那裡才是它們最好的家園。」 餘法升說著。

得益於有力的保護工作,截至目前,除海南坡鹿外,大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裡的野生動物資源已增至266種,其中,獸類36種,鳥類81種,爬行類動物17種,昆蟲類為108種等。這片「生態孤島」的生境也越來越「野生」,海南坡鹿在這片「生態孤島」裡並不孤單。

(海南日報大田9月4日電)

知識延伸>>>

猴獼嶺省級自然保護區

2004年建立,位於海南省東方市境內,與昌江、樂東交界總面積為12215.3公頃,是一個以森林生態系統類型為主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

原標題:海南坡鹿種群數量不斷增長,並在仿野生環境下學會覓食與生存 鹿途向自然

相關焦點

  • 海南周刊|擴充生存空間 猴獼嶺將建立海南坡鹿野放基地
    這似乎是一種隱喻:人與鹿的距離是如此之近。又或者說,海南坡鹿幾乎是繁衍生息在人類世界的夾縫中。為還給這群原野精靈一個安心棲身之所,眼下,一輪關於其棲息地改造與擴大的保護工作正有序展開。  仿野生狀況下進行人工幹預  1月8日下午4時許,邦溪保護區,數十頭海南坡鹿忽然成群聚集。
  • 還海南坡鹿一個安棲的「家」
    「海南坡鹿本身的種群繁殖能力並不存在問題,保護區的氣候條件、植被、水源和地理位置等自然環境,也十分適宜海南坡鹿的生息。」在大田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餘法升看來,假設沒有人類活動幹擾,坡鹿完全可以在大自然中自由棲息,「就算遇到了乾旱天氣,鹿群在這片草地找不到食物,還可以遷徙到另外一片草地覓食。」   然而在人類活動無孔不入的今天,如此「假設」似乎早已成為一個偽命題。
  • 海南坡鹿種群數量以每年15%速度遞增
    根據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張瓊等人在《海南坡鹿的起源、進化及保護》一文中的推測,或許早在更新世冰期,就已有澤鹿通過陸橋由東南亞大陸的越南、寮國、柬埔寨等國家遷徙至海南島,自此踏上朝海南坡鹿進化的漫漫長路。
  • 不同生境下的海南坡鹿 原野精靈行為圖鑑
    坡鹿。大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海南坡鹿。「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從來都是天經地義的叢林法則,在競爭中留存下來的勝者自然擁有了選擇和享用的權利。海南坡鹿這群在不斷恢復中的「原野精靈」目前主要分布在白沙邦溪、東方大田與猴獼嶺一帶。在不同的生境中,坡鹿的習性也略有不同。
  • 海南坡鹿數量增多 種群逐漸穩定
    圖為航拍海南東方大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成群的海南坡鹿在草地覓食。 駱雲飛 攝圖為航拍海南東方大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成群的海南坡鹿在草地覓食。駱雲飛 攝圖為海南東方大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海南坡鹿。駱雲飛 攝圖為航拍海南東方大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成群的海南坡鹿在草地覓食。
  • 長隆野生動物世界成功繁殖兩頭海南坡鹿
    南方網訊 (記者/黎慧)近期,長隆野生動物世界成功繁殖兩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海南坡鹿。現在它們滿月了,動物世界的保育員們特意為它們舉辦了生日會,這也是它們首度與遊客會面。據介紹,這二「寶」,一雌一雄,誕生於十月份,目前該種群仍有一頭待產中。
  • 滿月的海南坡鹿首次與遊客見面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巫祖賢 中青網·中青報記者林潔)近日,由長隆野生動物世界繁殖的兩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海南坡鹿幼崽滿月了。保育員們為它們舉辦了生日會,這是它們首次與遊客見面。現場,兩頭海南坡鹿歡蹦亂跳,不時蹭蹭身旁的夥伴,不時相互追逐,可愛至極。
  • 海南發現19個熱帶雨林新物種
    2它們用「腳」給國家公園「投票」在熱帶雨林,新生命總能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像桃花水母這類對生長環境極為挑剔的生物,往往被人們稱作是最公正的「環境評價師」——生態好不好,它們知道答案。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啟動體制試點建設,成效如何?雨林中不斷出現的新物種,就用「腳」投出了自己的「一票」。
  • 滿月的海南坡鹿寶寶正式與遊客見面啦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熙燈 通訊員 鄧泳怡)海南坡鹿「鹿」丁興旺。記者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獲悉,10月份以來,長隆野生動物世界兩隻海南坡鹿先後產下幼崽,另有一隻海南坡鹿正待產中。24日,動物世界的保育員們特意為它們舉辦了生日會,這也是它們首度與遊客會面。
  • 珍稀瀕危物種海南坡鹿在廣州成功繁育
    長隆野生動物世界獲悉,該園區日前成功繁殖兩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海南坡鹿幼崽。據介紹,這二頭幼崽一雌一雄,誕生於十月份,是珍稀本土野生動物的「延續」。目前該種群仍有一頭待產中。七十年代中期,在長期的捕獵和棲息地喪失的威脅下,海南坡鹿頭一度只剩下兩群,總數量不到50頭,幾近滅絕。近年來,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海南坡鹿自然保護區相繼成立,對坡鹿僅有的棲息地形成保護。2000年,海南坡鹿的數量已經恢復到過千頭。
  •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標識正式發布
    國家林草局等中央和國家機關鼎力支持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特別是國家林草局給予大力支持,局領導先後10多次來瓊調研指導,對海南有求必應、傾力相助。海南省委、省政府為建設生態環境世界一流的自由貿易港,舉全省之力強力推進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把建設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確定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12個先導性項目之一和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三大標誌之首。
  •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海南熱帶雨林探微:趴下來與昆蟲對話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青蜂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一棵棵參天大樹高聳不見其端,密林深處奇珍異獸神出鬼沒,印象中的熱帶雨林似乎總是讓人目不暇接。如果將腳步慢下來,靜靜地趴在雨林裡某一塊普通的草地,會看到什麼?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海南坡鹿
    近日,記者來到位於海南省東方市的大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活在這裡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海南坡鹿,曾是20世紀世界性瀕臨滅絕物種,如今它們數量逐漸增多,種群逐漸穩定,成為海南綠色生態的一張名片。據了解,海南坡鹿是中國17種鹿類動物最珍貴的一種,與大熊貓、金絲猴同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近年來,以保護坡鹿為主的海南大田、邦溪等保護區開展坡鹿生境改造、人工馴化繁育等多種方式來對坡鹿進行保護。
  • 33頭海南坡鹿 31條巨蜥
    本報海口1月11日訊(記者餘加亮)昨日下午,來自海南瓊南野生動物繁殖救護中心(甘什嶺)的33頭海南坡鹿和31條巨蜥運抵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並在此安家。  海南坡鹿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僅海南獨有。此次33頭海南坡鹿是海南瓊南野生動物繁殖救護中心(甘什嶺)實施遷地保護工程的第一批。
  • @三亞,海南周刊 | 呦呦鹿鳴林深處
    根據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張瓊等人在《海南坡鹿的起源、進化及保護》一文中的推測,或許早在更新世冰期,就已有澤鹿通過陸橋由東南亞大陸的越南、寮國、柬埔寨等國家遷徙至海南島,自此踏上朝海南坡鹿進化的漫漫長路。
  • 海南周刊 呦呦鹿鳴林深處
    從《光緒崖州志》中的這段記載可知,至少在清末時期,人們對「角曲而多枝」的坡鹿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在最開始,「坡鹿」這個名字其實並未得到學界的廣泛認可。20世紀60年代,國家派專家對海南島野生動物資源進行摸底普查時,不少中外專家認為它隸屬澤鹿泰國亞種。
  • 野生動植物保護|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海南長臂猿新種群中發現幼崽
    本號訊(9月4日)近日小編獲悉,科研人員在海南長臂猿新種群中發現了一幼崽。至此,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已恢復到5群共33隻。8月29日,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監測隊員李文永、張志城等人,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縣境內的東崩嶺,發現海南長臂猿E群(第5群)的母猿懷抱一幼崽,並拍攝了照片。經專家鑑定,再次確認其形成新的家庭群。
  • 海南坡鹿5年被蟒蛇捕食20次 繁衍受威脅
    這裡是東方大田自然保護區,曾經生活著上千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海南坡鹿,如今卻只有428頭。除去遷往文昌等保護站的坡鹿外,還有一些死於另一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蟒蛇腹中。  有記錄的捕食是20次,這是2011至2016年間,蟒蛇捕殺坡鹿的次數。由於20多年前的幾次放生蟒蛇行為,這裡的坡鹿面臨著生存威脅。
  • 央視《朝聞天下》報導「祁連山國家公園張掖市肅南段現白唇鹿特大種群」
    10月3日8:00,央視CCTV 13新聞頻道《朝聞天下》欄目報導了《祁連山國家公園張掖市肅南段現白唇鹿特大種群》的新聞。近日,在祁連山國家公園肅南縣境內海拔3500米洪水壩一帶,幾位野生動物攝影愛好者拍攝到了200多頭覓食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唇鹿。
  • 海南長臂猿E群幼猿生存狀況良好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供圖11月18日上午,2020年海南長臂猿大調查活動暨數據總結大會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霸王嶺分局結束。海南日報記者從多方獲悉,海南長臂猿最新家庭種群E群的第一隻幼猿生存狀況良好。據參與調查活動的工作人員介紹,11月13日,用於監測E群的紅外相機拍到了母猿帶著幼猿在樹上休息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