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網貸之家「我的理財故事」主題徵文作品,由作者獨家授權發布,版權歸網貸之家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這篇文章是應徵網貸之家的專欄主題徵文,主要是分享理財故事。衝著千元稿費,曉典在周末開足馬力。
開篇前跟各位讀者說明一下,不同於過往曉典發表的經驗總結類、工具類等主流話題,此次分享或承載「非主流」特性,不一定會適合您。從風險承受能力角度,在多家P2P平臺的風險評估問卷中,曉典都是穩健偏成長型 (成長/穩健三七開),保守重倉幾個頭部大平臺並不是曉典的風格。
前言:關於作者
曉典2016年6月畢業,7月進入一家國企開啟工薪一族的職場生涯。投資P2P大約是畢業前半年左右。有自己的初始啟動資金,後期加入一定的家庭財產。理財及收益擁有雙主線:P2P投資及信用卡玩卡。
這篇故事可以總結為:一個堅持記帳的職場新人如何通過家庭成員的流程分包實施小額高頻的組合投資。時間跨度為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一年期間。
一、小額高頻、分散投資
光是這一條投資特徵,就足以被貼上「非主流」標籤。
曉典月均投資50家左右,一般不低於40家,最高同時達到過70家以上持倉,平均每天需要操作至少2-3筆投資。這裡的「家」,不僅僅包括P2P平臺,也包括一些非P2P平臺,例如真融寶、騰訊理財通、平安壹錢包等。當然,餘額寶也有4位數的持倉,平時放著不動。
小額高頻包含兩層意思,小額是指每筆金額較小,高頻則是指短期,一般不超過3個月,偶爾有部分超過3個月的。比如曉典持有所長家36個月期限的安E已一年有餘。那為什麼曉典要選擇小額高頻呢?原因有二:
首先,有利於提升綜合年化收益率。
小額高頻易做高收益率,相信對各類渠道熟悉,或是常使用紅包優惠券的讀者們都明白這個道理。1k檔7天輕鬆過50%,但1w檔70天過50%還敢投麼?平臺發放優惠券的規則亦是同理,小額短期券的年化通常更為可觀。也因此,像年底騰訊理財通這類話費、還款金的活動,曉典都是不厭其煩滴投資一千塊。
其次,有助於分散風險,提升安全度。
網貸有個術語,叫做投資/借款集中度。比如大家慣常將前十大借款人指標,用以衡量平颱風險。其實我們投資人的投資資金,作為一個籃子,同樣面臨著集中度的考驗。到底是省點心思投幾家大平臺,還是費一番工夫做分散?曉典目前的操作是,儘可能做分散——按照平臺資質等級進行分散,並設置一條5%的持倉線,即單筆投資不超過總資金量的5%,當然個別優質平臺的活動期間,偶爾會突破上限。
曉典看過不少新聞報導,普通百姓將畢生心血投入到一家平臺,踩雷後血本無歸。如果大家都有事前設置持倉線,哪怕30%,也不至於淪落到家破人亡的地步。
至於高頻,曉典認為,理財平臺都有屬於自己的「安全期」。我們目前看到的各大評級,都是按照月度進行評級、公布榜單的。保守型投資人習慣選擇大平臺長期標拉高收益,但非保守型投資人會選擇部分二三線平臺衝一衝收益。由於二三線平臺的資質並不那麼盡如人意,需要多加觀察,由此短期標(1-2月)成為了投資首選。當然,這裡的短標並不專門指代天標平臺。若是專門有過橋貸業務並有一套成熟模式的,那無可厚非;但有一些毫無節制猛發天標的野雞平臺,大概率為資金短缺,瀕臨暴雷。
這部分順帶再提一個東西,那就是成長性。試想兩個人都擁有同樣的投資本金,面臨同等風險,A選擇投資3家平臺,投資期限為6個月;B選擇投資10家平臺以上,投資期限不超過2個月,換手頻繁。半年後誰的成長性更多?各位心中自有答案。
二、堅持記帳,定期盤點
用時間來說明,曉典收入記帳持續了6年,支出記帳持續了3年。因為大學早期收入筆數多於支出筆數,所以支出部分原先並沒有重視。
現在各種記帳類工具軟體五花八門,曉典一個都沒用,還是像原來使用EXCEL表格純手工錄入。關於記帳類工具是否涉嫌記錄使用用戶隱私,爭議較大,信用卡管理軟體也面臨同樣處境。不過曉典對個人財務狀況更加重視,對銀行授信方面的信息不敏感,所以還是有在使用信用卡管理APP,偶爾也使用一些還款金之類的小優惠。
曉典純手工記帳主要有三張表格,把他們稱作為:收入支出表、資產負債表以及平臺投資表,三張表格的內容和作用分別整理如下:
關於具體記帳方法,即便有語音,估摸著曉典都能講一兩個小時以上。曉典有一定財會基礎,記帳方法參考了一些會計方式,主要採用收付實現制而非權責發生制,也會用到一些記帳期間的合理收益分攤、費用分攤等(曉典有一些槓桿)。
記帳是一件考驗耐性的事情。如果您對自己分散投資的毅力不是很有信心,建議從堅持記帳開始做起。曉典更新帳本的頻率為4-7天一次,每次用時1-3小時不等。一些錯帳亂帳則需要4小時以上。理好的當天還須進行備份。曉典有次因為沒有備份一個重要文件夾,電腦崩潰後積攢3年的心血付之東流(┳_┳)...
三、抓大放小,流程「分包」
曉典在小白時期,遇到過一些前輩投資人。他們指點江山,激昂文字,大小道消息極為靈通,還常常跑去現場考察平臺,讓曉典好生羨慕+佩服。後來曉典才慢慢了解到,原來他們不少都是職業投資人,有充裕的時間去研究各種平臺信息。
作為普通的工薪族,大部分都是業餘理財,時間非常有限。怎麼辦?一種情況,就是交給理財經理/客戶經理等;一種則會選擇近期較為熱門的網貸基金(不少有投資門檻)。還有就只能看看榜單推薦,少投幾家了。但是曉典短期內並不想放棄小額高頻的操作策略,於是就有了本節重點:流程分包。
分包給誰?舉些例子,一些自媒體會招聘專門的新媒體編輯,將編輯發布的環節進行分包;一些推手則會將吆喝攬客,介紹規則的基礎工作分包給助理。曉典先前有跟推手朋友聊天,推手朋友表示助理效率太低,還不如自己操作得快,這大概也是近期群內智慧機器人流行開來的重要原因吧。曉典則是分包給了一位家庭成員,由於涉及關係隱私,暫以「助理」代替。如果讀者覺得具有參考意義,之後可以考慮如下對象:全職家庭的愛人、退休在家的父母、自由職業的親戚等等,前提是你們足夠信任。
曉典培養自己的這位助理不可謂不艱辛,完完全全的0基礎,從開始接觸到聽懂大部分行話,經歷了約半年之久。下面曉典會製作流程圖,講一講和助理的具體配合:
投資前,曉典總結為兩個重點環節,平臺分析及投資策略。在平臺分析方面,助理承擔的是相對顯而易見的指標,例如平臺成立時間,派系,有無存管,集中度,資金流入流出等趨勢類分析。曉典則會觀察此平臺的業務模式,運營/財務指標,信息透明度等。投資策略方面,若準備續投,或到期取出轉投別的平臺,直接由助理操作完成。打新方面則由曉典上陣,因為渠道類信息多而雜,風險較大,且打新方面涉及到資金量、期限方面的方案選擇及價格比對商談,助理難以獨立完成。
這裡補充一點,我們對平臺輿情非常重視,因此各自都有關注的範圍。助理關注了一部分輿情類公眾號,加入了一些交流群;曉典則通過各類輿情工具進行監測。此前曉典曾撰文介紹過兩個實用輿情工具,詳見連結:http://www.wdzj.com/zhuanlan/licai/7-6185-1.html
接下來介紹的是投資中的環節。大部分由助理完成,完成不了的再由曉典操作:
充值方面,助理只會快捷+驗證碼模式,所以遇到大額還得曉典出馬。現在APP投資頻率趕超PC端,曉典覺得不少是因為APP充值操作比較簡單。順帶一提,打新時的基礎操作大部分也由助理完成,例如註冊,實名,綁卡等。
等標,搶標是一個令人抓狂的過程, 「親,我們的項目都是不定時發布的哦,敬請實時關注網站呢「 這對於忙碌的上班族來說簡直煎熬。現在,這塊大部分都是助理完成,偶爾會委託給信任的代理朋友。早期曉典還接觸過專門搶標的程序猿,不曉得現在網貸圈有木有這樣的業務存在,因為曉典很久沒搶標了,有了解的朋友可以留言評論。(玩卡的曉典必須說一句,民生in卡的星爸爸已經懶得搶了…軟體黨實在多)
記錄投資是由助理記錄投資資金和項目到期時間,曉典用合理方式記錄到資產負債表上,平臺投資表則是助理全權負責。在我們每次投資精準記錄到期時間後,發現有那麼幾家平臺,偷偷篡改到期時間(通常是延後),沒有截圖證據的情況下就先不點名了。此類未來會被劃入黑名單的平臺, 不會再有續投。
其他操作比零碎,比如投資抽紅包,答題贏紅包,摘果子,轉轉盤,投體驗金,籤到攢積分之類的操作,由助理完成。
提現比較簡單,由助理完成。到期前1-3天助理會去查看是否有提前還款。過往總有那麼幾家提前還款但又不會簡訊通知的平臺存在。規則類問題大部分都由助理跟客服溝通完成,畢竟,等曉典下班有空的時候,某些平臺客服都已經提前下班了。
助理的存在確實節省了大量時間,使得曉典能夠集中精力在關鍵環節上。同時,出色的助理能夠根據曉典的意圖快速反饋,比如「這家平臺出現負面輿情,我們是否有在投」;「聽說X\Y\Z平臺最近有不錯的節日活動,去查一下」;「本月TOP50平臺帳戶檢查一遍哪些有3個月以下的滿減券,加息券不要哦」。曉典這篇文章發出來,大概率是會被助理童鞋看到的吧。借個地道一聲,一直以來,辛苦了。
結尾:展望未來
最近流行一個詞,佛系。未來投資收益目標方面曉典也比較「佛系」,隨緣。收益率降低是大概率事件,因為行業在合規的道路上不斷推進中,平平安安,不踩雷就好。倒是在玩卡方面,曉典洋洋灑灑在朋友圈裡寫了一堆,立志玩轉酒店裡程,再下個大白金之類,新手期的時候總是這麼雄心壯志。
也許有童鞋會問:我剛畢業就月光,曉典你哪來的啟動資金?所以說這又是一個非常個性化的東西。曉典有一項堅持了十年以上的興趣特長,大學期間經常參加省/國賽,養活自己的同時小有結餘。後期加入一部分家庭資金,再後來隨著助理的成長,由助理打理後期的家庭資金部分(不算在曉典收益部分)。這一年間,曉典還有玩卡權益收入,兼職教歪果仁的收入,零碎的閒魚/轉轉販售收入等等。
這篇大概是曉典撰文以來最長的一篇吧。感謝看到最後的各位讀者。最後曉典表達一下, 投資P2P以來收穫最大的,並非投資收益本身,而是有一個願意與你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的夥伴。那是比物質更加寶貴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