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八旗是怎麼分的?誰創立的?原來他還創造了滿文

2021-01-09 悟空談歷史

看過清劇的人都知道,滿清的軍人分為八旗。而且肯定有很多小夥伴們看到這個八旗會很疑惑,通常一臉蒙蔽地猜想:到底這個清八旗制度是怎樣的一種制度?是誰建立的?又是怎麼分的呢?

這個制度是努爾哈赤建立的,在努爾哈赤尚未有能力與明朝抵抗之時,他就為了清朝的強大奠定了強大的軍事基礎。清八旗起初時其實只有四旗,分別是紅藍白黃四旗,後來增加了四旗,分別是鑲紅、鑲白、鑲黃、鑲藍旗。八旗鼎足而立,八旗旗主或是努爾哈赤的兒子,或是努爾哈赤的兄弟,滿洲貴族。不過那時還不叫滿洲,滿洲是皇太極改的,為了容易記住我們統一稱為滿洲。

每一旗的士兵由分為三等:第一等叫旗丁,是滿洲的族人;第二等叫披甲人,是非滿洲人,可能是漢族、或者犯了事的滿洲人;第三等叫阿哈,是最低等的,也可以說是奴隸,是犯了事兒的汗人,努爾哈赤其實對漢人是很不喜歡的,當然也不會把漢人的地位升到與滿人平等。

清八旗旗主的直接首領就是努爾哈赤,這些軍人在平時打仗時穿起制服是士兵,不打仗時脫下制服過著狩獵、耕種的生活。這種別具一格的制度、這些紀律嚴明的軍人為清朝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且伴隨了大清幾百年。

努爾哈赤還深知滿洲(當時叫後金)的弱點是沒有自己的文化,所以金滅亡後族人只能成為流民。他決定創造屬於自己的文字,當時奉命造字的官員是額爾德尼和噶蓋。說是造字,其實就是把蒙古的字母拿過來成為自己的文字。當時叫「老滿文」,皇太極都稱額爾德尼為「一代傑出之人」,後來是達海完善了滿文稱「新滿文」。

雖說字不是努爾哈赤親自創立的,但是滿文的創建為滿洲族人建立了非常大額信心,終於不是流民,而是有自己文字的民族!而且努爾哈赤的政治胸襟和遠見,令他在國家領袖的位置上把國家治理得越來越好,不得不說努爾哈赤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管理家和國家領袖。

相關焦點

  • 絕學傳薪︱吳元豐談滿語、滿文檔案與清史研究(上)
    由此,滿語從原來集中於東北一隅,到北京,再擴大到中原各地,因而語言環境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同時,周邊一些編入滿洲八旗的民族如錫伯族、達斡爾族也開始學習滿語。早期清王朝更注重保留本民族特色,滿漢文並用,甚至是有意識地強調本民族傳統。中原地區漢族人口眾多,在汪洋大海中抓牢自己的本色,對新政權來說很重要。皇太極自不必多言,到順治仍是如此。
  • 清朝八旗中哪個旗地位最高?並不是正黃旗
    1601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創立了八旗制度。最初,只有正黃、正白、正紅、正藍4旗。到1615年,增設了鑲黃、鑲白、鑲紅、鑲藍4旗,八旗制度得以完備。後來,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按照滿八旗制度,建立了八旗蒙古、八旗漢軍。他們與八旗滿洲一起,構成了八旗軍的整體。
  • 清朝八旗如何排名?哪個旗是最厲害的?
    八旗軍隊之所以會有如此強悍的戰鬥力,一方面是在於努爾哈赤創立的將軍事和社會組織相結合「八旗制度」,極大增強了內部的凝聚力與向心力,並且還對八旗將士的戰鬥欲望形成了巨大的刺激;而另一方面,則是自努爾哈赤時期開始,便對八旗軍隊制定了嚴格的訓練標準,以及「水練」、「火練」等諸多訓練項目,從而使得八旗將士們有著極強的單兵作戰能力。
  • 清朝八旗子弟的八旗是怎麼形成的?哪個旗等級最高?
    恰巧和珅是正紅旗,金大菸袋也是正紅旗,和珅立刻下跪給老主子請安,而這正紅旗就為清朝八旗之一,和珅怕金大大菸袋也說明在八旗裡等級很分明清朝八旗除了正紅旗還有哪幾旗?先說八旗的「旗」的由來,這要從清朝入關前說起,清朝前身後金建立者努爾哈赤是(滿族)女真人,本是遊獵民族。
  •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晚清八旗子弟貴族生活,到底是什麼樣?
    這套由努爾哈赤創立的旗人制度,不僅讓建州女真快速成長為一支勁旅,而且也是其奪取大明江山的根基。八旗制度影響之下的八旗子弟,在滿清歷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地位。因為在滿清創立之時,八旗子弟可以稱得上是打江山的生力軍。但是在清朝搖搖欲墜、山河破碎時,這些躺在祖先功勞簿上的八旗子弟,仿佛又是壓垮清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 清朝:「八旗旗主」和「鐵帽子王」見面,誰給誰行禮?
    明朝萬曆年間,努爾哈爾統正式起兵反抗明朝的統治,他將部落的民眾、軍隊、土地按不同旗幟顏色來區別統治,統一女真人的生產、生活、行軍和打仗,最初由於土地和人口少,只有黑旗和黃旗兩種。
  • 中國古代民族文字,字音交叉的滿文,滿漢文的交叉使用
    大家好,我是小編阿泉,今天和大家來聊一聊中國古代民族文字,字音交叉的滿文,滿漢文的交叉使用。在眾多的少數民族文字中,滿文是做過「國書」的文字,滿文在清代又稱「清文」、「清字」。為了防止滿人被漢文化「泡」得忘了根本,清廷特意提高滿文的國書地位,規定:奉清字上諭,不準用漢字復奏;滿族大員的謝恩表必須用清字;旗員升遷的謝恩表俱用清字;滿族提鎮的公事奏摺用清字;等等(詳見步翼鵬《奏摺體例·國書》)。在與外國籤訂條約時滿文是權威「國書」,特別是與俄國的外交文書,滿文幾乎是唯一的官方文字,康熙二十八年的《中俄尼布楚條約》是用拉丁、滿、俄三種文字書寫。
  • 從腓尼基字母到滿文:絲綢之路上的文字流變
    所以當他們創造回鶻文字的時候,便把粟特文字逆時針旋轉90度,由上到下豎著寫。下面的三幅圖從左到右分別是粟特文、回鶻文、蒙古文。粟特文 回鶻文 蒙古文13世紀成吉思汗西徵的時候,首先到達了新疆東部,當地的回鶻人很快與他合作,有官員學者為他效力。
  • 清朝八旗旗主有多威風?和珅見了他也得跪下磕頭
    這個情節當然是虛構的,卻反映出一個史實:八旗旗主的身份高於所有的旗人。和珅雖然貴為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深受乾隆皇帝寵信,在朝廷裡面隻手遮天,但他遇上本旗的旗主時,仍然不過是一個旗奴,必須磕頭請安。八旗是清朝的一項根本制度,由努爾哈赤創建,到皇太極在位期間於完善。清朝入關後,八旗又分為上三旗與下五旗。
  • 清朝「八旗旗主」是何來頭,為何文武百官,甚至和珅都要跪迎?
    在八旗中,他們簡直就是土皇帝一樣的存在。而且,這些八旗旗主可以類比成如今我國各大軍區的司令。在清朝初期,他們牢牢掌握著兵權。即便是皇帝也不能輕易對他們指手畫腳,按照努爾哈赤的八旗制度說明,這些旗主手中的權力相當大,而他去世時,繼位的皇太極雖然貴為太子,也沒有任何權力處置旗主手下的財產,不難看出當時八旗旗主的地位。
  • 八旗的旗主是什麼?為何官員升官後最怕見旗主
    很多人好奇,和珅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等一系列職務,還要給八旗旗主下跪嗎?八旗的旗主是什麼?為何官員升官後最怕旗主呢?首先要了解一個問題什麼是八旗,由鑲黃、正黃、正白、正藍、鑲白、正紅、鑲紅、鑲藍合成八旗,這八旗的領導人就稱為旗主。
  • 錯,別把蒙古八旗和蒙古藩部搞混
    清廷把臣服他的蒙古部落都拆成若干個旗,之後在旗上設盟,比如前面提到的巴林部,他就分為左右兩個旗,又歸屬昭烏達盟,這就是蒙古藩部的旗盟制度,也就是現代概念上的蒙古族的前身。其次在管理上:蒙古八旗和滿洲、漢軍八旗一樣,以八色作為區別,即蒙古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
  • 八旗盔甲 清軍沉浮的時代物證
    八旗盔甲  在大清國的歷史中,關於「八旗盔甲」的回憶竟是如此令人糾結。從清太祖努爾哈赤憑十三副鎧甲起兵的所向無敵,到八裡橋戰役慘敗的恥辱謝幕,它見證了無數的風雲起落,也凝聚了太多的歲月沉痛。此外,影視劇還呈現出另一種清軍特別是清軍騎兵的形象:披掛布滿泡釘的、繪著五顏六色圖案的布面甲。這是對歷史的誤讀,更是對觀眾的嚴重誤導。  真實的歷史是:正規的清軍,也就是八旗兵,不但穿盔甲,且是制式的。八旗兵都是家族性質的「職業兵」,男子世代從軍,以當兵領餉為終生生計,不準自行謀生。因為是「職業兵」,其裝備、武器、馬匹,都是由國家負責置辦,直接配發給個人的。
  • 八旗之中哪個旗的地位最高?
    即使在經歷了幾次大規模的換旗事件後,鑲黃旗還留存有「頭旗(fere gvsa)」的別稱,拋開出於對鑲黃旗曾經是努爾哈赤親率之旗的一種驕傲外,大約也是五部協作舊習在八旗內存有的一點歷史記憶吧。始建於天命十年(1625年)的「十王亭」,即是根據這一次序安排的。即右翼正黃旗、正紅旗、鑲紅旗、鑲藍旗,左翼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和正藍旗。
  • 八旗的包衣升官後,為何最怕見到自己的旗主?范文程就是血的教訓
    八旗旗主最早在後金那權力是相當大的。努爾哈赤建立了八旗制度,分別是正黃旗、正白旗、正藍旗、正紅旗,以及鑲黃旗、鑲白旗、鑲藍旗和鑲紅旗。前面帶正的四旗是1601年,努爾哈赤所建立,後面帶鑲的四旗,是努爾哈赤在1615年所建立。估計是努爾哈赤覺得顏色不夠用了,才想到在原來的正旗上鑲一個邊框,這想法的確獨特。
  • 好心人給黑貓餵食,結果它把家人都叫了過來,都分不清誰是誰了
    好心人給黑貓餵食,結果它把家人都叫了過來,都分不清誰是誰了現在有愛心人的人越來越多,生活在城市裡的流浪動物處境也沒有那麼艱難了,經常餵養流浪動物的好心人應該深有體會
  • 八旗靠騎射起家?又被影視劇騙,這幾招才是努爾哈赤的制勝法寶
    八旗勁旅(文中所說八旗包括努爾哈赤最初的四旗時代,不單指萬曆四十三年八旗制度正式確立後的情況,下文皆同)騎射無敵也在很多文學作品或影視劇中被表現得神乎其神,似乎更堅定了我們對於八旗軍騎射本領高超的固有印象。所以有人表示,明軍是廢材,用火器還打不過一群野蠻人。但實際上,細讀史料就會發現,這種說法並不正確。那麼,八旗軍起家時是憑藉什麼克敵制勝的呢?
  • 西遊記,六耳獼猴和孫悟空原來是這種關係,怪不得連神仙都分不清
    六耳獼猴是怎麼出現的呢?話說孫悟空不聽唐僧的話,打死了幾個強盜,唐僧一怒之下將他趕出了取經隊伍。孫悟空無處可去,只好去觀音菩薩那裡訴苦。 唐僧身邊沒了孫悟空,想吃口齋飯也吃不上,就命豬八戒去打點水來喝,誰知豬八戒去了很長時間也沒回來。不得已,唐僧又派沙僧去催豬八戒。
  • 滿文也有「行楷草」?根據使用情況不同採用字體也不盡相同
    生活類書體滿文的生活類書體,即楷書、行書與草書。在入關之前,滿文的字體使用的比較雜亂,入關後逐漸整齊化。從實際上來講,都可以歸納進這三種字體中。皇帝奉天之寶 滿文印文為「隸書」 行書體是日常書寫最為常見的字體,在清代民間出版的很多滿文書籍上以及皇帝硃批上經常可見,而清代官方檔案又需抄檔備份,也經常使用這種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