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清劇的人都知道,滿清的軍人分為八旗。而且肯定有很多小夥伴們看到這個八旗會很疑惑,通常一臉蒙蔽地猜想:到底這個清八旗制度是怎樣的一種制度?是誰建立的?又是怎麼分的呢?
這個制度是努爾哈赤建立的,在努爾哈赤尚未有能力與明朝抵抗之時,他就為了清朝的強大奠定了強大的軍事基礎。清八旗起初時其實只有四旗,分別是紅藍白黃四旗,後來增加了四旗,分別是鑲紅、鑲白、鑲黃、鑲藍旗。八旗鼎足而立,八旗旗主或是努爾哈赤的兒子,或是努爾哈赤的兄弟,滿洲貴族。不過那時還不叫滿洲,滿洲是皇太極改的,為了容易記住我們統一稱為滿洲。
每一旗的士兵由分為三等:第一等叫旗丁,是滿洲的族人;第二等叫披甲人,是非滿洲人,可能是漢族、或者犯了事的滿洲人;第三等叫阿哈,是最低等的,也可以說是奴隸,是犯了事兒的汗人,努爾哈赤其實對漢人是很不喜歡的,當然也不會把漢人的地位升到與滿人平等。
清八旗旗主的直接首領就是努爾哈赤,這些軍人在平時打仗時穿起制服是士兵,不打仗時脫下制服過著狩獵、耕種的生活。這種別具一格的制度、這些紀律嚴明的軍人為清朝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且伴隨了大清幾百年。
努爾哈赤還深知滿洲(當時叫後金)的弱點是沒有自己的文化,所以金滅亡後族人只能成為流民。他決定創造屬於自己的文字,當時奉命造字的官員是額爾德尼和噶蓋。說是造字,其實就是把蒙古的字母拿過來成為自己的文字。當時叫「老滿文」,皇太極都稱額爾德尼為「一代傑出之人」,後來是達海完善了滿文稱「新滿文」。
雖說字不是努爾哈赤親自創立的,但是滿文的創建為滿洲族人建立了非常大額信心,終於不是流民,而是有自己文字的民族!而且努爾哈赤的政治胸襟和遠見,令他在國家領袖的位置上把國家治理得越來越好,不得不說努爾哈赤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管理家和國家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