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受持讀誦《金剛經》,乃至為他人解說四句偈,此人得福德很多。
我們知道《金剛經》在我們國家是很流行的,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禪宗六祖慧能的原因吧。慧能大師不識字,但是在五祖給他講《金剛經》的要義時,當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慧能大師就開悟了,大徹大悟了。
所以《金剛經》對後世影響很大,我們知道《金剛經》的當機者是須菩提,而須菩提在佛的十大弟子中被稱為"解空第一"。《金剛經》是早期大乘佛教經典,屬於《大般若經》的第九會,是宣說般若空義的代表作之一。
金剛經是講了空沒錯,但它並沒有說一切皆空,也沒有讓我們去執著於空。金剛經講的是般若。般若是什麼呢?是離相智慧心,這智慧心就是解脫心。就是說,要離一切五欲六塵的境界相,於一切法相上不起執著心。不執著就不起貪嗔痴,不起貪嗔痴就不造殺盜淫等諸業,就不造業。不造業就沒有煩惱痛苦的業報,這就是解脫,解脫一切煩惱痛苦。金剛經講的就是解脫眾生苦的智慧。
我們知道《金剛經》裡面有很多名句,比如「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等等。
我們乍一讀來,似乎有所感悟。但是讀了很多遍,只是覺得有道理,但是始終無法開悟,原因在哪裡,我想還是我們的妄想分別和執著太深。我們不像六祖大師那樣,他是上根利根之人,能於言下開悟。
但是我們受持讀誦《金剛經》,乃至為他人解說四句偈,經中四句偈很多,釋迦牟尼佛也沒有明說。所以四句偈不一定特指「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所以我們為他人解說的話得福甚多。
就是《金剛經》裡有一段講到了福報:「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在須菩提看來,用如同恆河沙般無數的珍寶去布施,一定是極大的福報,而佛則告訴須菩提說,如果善男信女受了經裡的四句偈子,然後,再講給別人聽,這個福報遠勝於剛才的布施的福報。
佛在《金剛經》裡說,他從前還未成佛,在做菩薩的時候,他曾供養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的佛,沒有漏失過一位。照理來說,他供養了這麼多的佛,其功德應該是大得無法想像。可是,佛說,他供養了這麼多佛的功德,還不及在末法時代,能夠受持《金剛經》所得的功德大。
《金剛經》佛就說過,「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所以我們要相信佛所說的話,好好受持讀誦《金剛經》,並爭取為他人說這部經,那我們得福德將會無可計量,就是多的數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