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沒有漢語拼音,遇到不認識的字,人們怎樣去認識漢字的?

2021-01-08 吾天說事

原問題:古時候沒有漢語拼音,遇到不認識的字,人們怎樣去認識漢字的?

這麼問就應該多花點時間去了解一下漢語拼音的發展歷史,其實很早以前,漢字就有拼音了,只不過跟現在的漢語拼音不太一樣,複雜程度也更大,只有對漢字注音,人們根據注音也就能識字和發音的。

在漢字的發展中,漢語拼音是後來的一個產物,是從西方的傳教士開始使用的。眾所周知的是,中國的漢語一直都是世界上最為複雜的語言之一,當然其發音和書寫也都是非常的複雜的。

在沒有漢語拼音之前,漢字的發音是用「直音」或者「反切」來注音的,在這裡我們就要了解一下直音和反切是什麼了。直音就是用同音字註明漢字的讀音,如果遇到了生僻字,就是直音也是沒有辦法讀出來的;而反切,就是用兩個漢字來給另一個漢字注音,反切上字與所注字的聲母相同,反切下字與所注字的韻母和聲調相同。這就是古老的漢字最早的拼音了,對於字形完全不同的龐大的漢字數量來講,這種兩種注音的方法自然都是非常的困難的。

直到明朝末年,西方的傳教士為了方便學習漢語,就開始使用拉丁字母給漢字注音。而且西方傳教士在給漢字注音的工作上做了不小的努力,這些經驗也就為後面的漢語拼音的相關改革提供了不小的經驗。從而就形成了如今億萬華人日常使用的漢語拼音了。

然而漢語拼音卻給漢字的發音帶來了幫助,現在不光是中國大陸,新加坡、馬來西亞和中過臺灣地區的漢字注音都在使用漢語拼音了,因為這樣能將以前繁雜的注音變得更為簡單,這也是時代發展中凡事由繁到簡的一個過程。

我記得在以前的新華字典裡就有漢語注音的字符的,小編也在網上找了一些相關的資料,與大家一起分享下:

文|原創、圖|部分源於網絡,歡迎點讚、評論和轉發

相關焦點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漢字簡化是大勢,簡化漢字只能減不能增
    1954年的時候,早年就對白話文十分有研究的周有光被邀請進入了文字改革委員會中,他開始專心研究起漢語拼音以及漢字簡化的工作。並且揚言:漢字簡化是大勢所趨,簡化漢字只能減不能增!而當時漢字的簡化工作事實上在當時就引起了很大的爭議,直到現在還有人常常計較,什麼「親不見,愛無心,産不生,導失道」還常常出現在一部分人的口中。
  • 漢語拼音出現在什麼時候,它未出現前怎樣讀漢字
    漢語拼音是我們現在每個人都熟知的,漢字的博大精深和拼音的簡易方便,共同締造了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漢字歷史悠久,在我國遠古時期就有倉頡造字,現代我們所學的漢字是由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演變而來的。那麼漢語拼音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 中國漢字二字簡化雖然失敗,但很多人的姓氏由此改變
    文:一方一言為什麼中華文明能夠延綿幾千年而不中斷呢?其中最偉大的原因在於,我們有自己的文字。中華文明在發展的過程之中有著相當豐富的文化寶藏,其中就包括人們發明創造的文字,通過漢字來書寫中華文明,一代又一代地將歷史傳承下來,使兩千多年後的我們依然能夠看到當年的輝煌,能夠尋找歷史遺留下來的蛛絲馬跡,經歷過戰爭,經歷過動蕩,也沒有讓這種文明中斷。
  • 日語中的這些漢字,中國人或許都不認識!
    了解日語的同學們都知道,在日語中存在著大量的漢字,就算一點日語也不會的人,去日本旅遊也沒有多大的問題。日本街頭的各種指示牌、宣傳冊上的漢字,就算是日語小白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實際上日本曾在1866年提出過廢止漢字,但是卻無法實行。畢竟漢字在他們語言系統裡已經根深蒂固了。漢字在日本沿用至今,在「常用漢字表」中,目前收錄了2136個字。
  • 搜狗輸入法怎麼打不認識的字?
    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總是會遇到很多自己不認識的生僻字,可正因為我們不認識這些生僻字,往往就不知道怎麼打出這些生僻字,只能幹著急著。其實,搜狗輸入法是可以打出不認識的生僻字的。那麼,搜狗輸入法怎麼打不認識的字呢?下面,我們就一起往下看看。
  • 出生才61年的漢語拼音,為什麼能爬到千年漢字「頭上」?
    它是我國1958年官宣的漢字注音拉丁化方案,主要用於漢語普通話讀音的標註,是漢字的一種普通話音標,主要由字母表、聲母表、韻母表、聲調符號、隔音符號組成。1955年國家開始進行漢字改革,漢語拼音就是產物之一,是國家為了適應計算機信息化創新和推廣普通話做的新嘗試。屈指一算,漢語拼音的誕生,距今只有61年。61年?!是不是很震驚?我們習以為常的漢語拼音和漢字相比,年紀差了好幾千年。
  • 中國漢字「口」少一邊,這4個字只有2筆,認識一個就算你厲害
    中國漢字字謎是我們逢年過節的一種消遣方式,往往是通過事物來給出提示。小編這次給大家帶來了一個直來直去的謎面「口字少一邊」。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這是一個什麼字呢?其實,口字少一邊的答案有很多,小編這裡給大家帶來了其中的4個,雖然都只有2筆,但是很多人都不認識,如果能認識一個,小編就要對你豎大拇指了。中國漢字「口」少一邊可以是漢字「冂」,也就是去掉下面的一條邊。這個字讀作「jiong一聲」指的是很遠的地方。古文中有提到,城鎮的外面叫做郊,郊再往遠處走就是野,野再往遠處走就是林,林再往遠處走就是冂了。
  • 漢字是怎樣的起源的
    漢字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長,空間最廣,人數最多的文字之一,漢字的創造和應用不僅推進了中華文化的發展,而且對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那麼,漢字到底是怎樣產生的?又是誰發明的?對於這個問題歷來有不同的說法。最為流行的就是「倉頡造字」說。
  • 網友曬怪異讀音漢字 小夥伴驚呼讀完舌頭打結了
    作為中國人,還能被漢字給難倒?那讓我們先從一個構造簡單的漢字開始見識一下吧。「怾」這個字怎麼讀?看清楚,這可不是白熾燈的「熾」。好吧,你可能會說不認識這個字。沒關係,用漢語拼音給你註上音以後,你總該能讀出來吧。這個字的注音是「gi」。你自己試試吧。很非主流的發音更像是某種擬聲詞。記者查了這個字的釋義,是「山名」,組詞是「怾怛(da)」。
  • 漢語拼音運動的歷史回顧
    《漢語拼音方案》已經公布45年了,在這個紀念日子裡,回顧一下我國漢語拼音運動的歷史,可以溫故而知新,還是很有意義的。  漢語拼音的古代史  我國原來沒有拼音字母,採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來給漢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註明漢字的讀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讀不出來。
  • 普通人掌握3500個漢字就夠用 認識生僻字了解歷史
    西安高新一中代表隊的宋思浩介紹學習方法時說:「首先是翻字典,然後是閱讀一些課外讀物,如一些如《詩經》等名著,遇到不認識的字,先猜再找出處,和同學互相考察,就會記得深刻。」  老師經驗   「生僻字雖然不常見, 但都是歷史知識」  陝西師範大學附中代表隊的輔導老師張炳勇說,他要求學生每周完成2-3篇讀書筆記,每篇300-500字,不限篇幅,也不限字數,利用課前三分鐘的形式,將自己的心得、體會跟全班同學分享。
  • 為什麼明明認識的字,還會讀錯?
    語文是最基礎也是最值得鑽研的科目,語文的發展令越來越多平常少見的漢字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但仍有不少明明認識卻容易讀錯的字讓人們在知道它的真實讀音後大跌眼鏡。飲鴆止渴是書本上常會出現的成語,將其讀錯的人可以說是少之又少。
  • 中國漢字為什麼要用外國字母做拼音
    原標題:中國漢字為什麼要用外國字母做拼音中國原來沒有拼音字母,採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來給漢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註明漢字的讀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讀不出來。反切,就是用兩個漢字來給另一個漢字注音,反切上字與所注字的聲母相同,反切下字與所注字的韻母和聲調相同。這兩種注音方法,用起來都不方便。
  • 在拼音沒有普及之前,中國人是如何給漢字注音的?說出來你都不信
    我們還未進入幼兒園時,家長們就會教我們韻母表和字母表,進入幼兒園後我們就會學習拼音,通過拼音學習漢字,漢語拼音是一種輔助漢字讀音的工具,開始於上世紀五十年代,那在拼音沒有普及之前,中國人是如何給漢字注音的?說出來你都不信。
  • 為什麼盯著一個字或者一個人看得太久,會突然覺得不認識了?
    當我們盯著一個漢字看,持續一段時間,會突然發現自己不認識這個字了,心裡想:這個字是這樣寫的嗎?好奇怪實際上我剛才舉的例子和題主說的,本質上是一回事,術語稱為「語義飽和現象」,或者叫「完形崩潰」(這個詞語出現名偵探柯南的一集中......額,我好像突然不認識「完」了)神經學家對此的解釋是:由於我們在短時間內接受了大量重複的刺激,導致神經元之間出現了抑制作用,神經疲倦了。
  •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如何「識字」?這法子,厲害了!
    大家都知道,在中國古代是沒有漢語拼音的,不止是很早以前沒有,就連清朝都沒有!也就是說,在中國長達5000年的文明裡,雖然有漢字存在,卻一直沒有拼音,那麼古人是如何「識字」的?並且還能寫出那麼多膾炙人口的詩句。據史料記載,中國的漢字拼音運動,是從清末民國時候才開始的。
  • 退休老教授:最簡單的4個漢字:僅一筆畫,認識其中2個就服你!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基礎,也是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就開始了對漢字的學習。漢字世界上最不好學的語言之一,即使受到文化氛圍的影響,也依舊有很多人,寫不好漢字,面對很多生字詞,也是表示出不認識的樣子。在一些古裝劇中,也會使用一些圖形作為文字的幾號,由複雜,逐漸演變為了現在的簡單文字,漢字的結構是非常簡單的,進入學習生涯之後,我們也會涉及到相應的漢字學習,其中就包括了一些基礎的筆畫等。其實有些漢字的筆畫是非常簡單的,有些漢字就一筆畫,下面我們就來認識一下其中的四個漢字,認識兩個算你贏。
  • 評「漢字危機」:現在開始認字還不晚
    對於這類節目,著名語言學家、《咬文嚼字》雜誌主編郝銘建評價道:「採用遊戲的方式,引起人們對漢字的關注,尤其對於孩子來說,這激發了他們對漢字的興趣,即便現在不寫字的人多了,但節目本身依舊能增進人們對漢字的感情,這樣的形式還是很不錯的。」說到漢字對每個中國人的意義,郝銘建覺得,從世界歷史上看,四大古文字中,漢字是碩果僅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