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烙餅,為何總是很硬?外婆教我一招,香軟酥脆層次多,個個鼓泡
各位讀者朋友們好,感謝大家閱讀我分享的美食文章,經驗和大家一起共享,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內容是:『用餅鐺烙餅,口感很硬?記住3點,出鍋香又軟,層層分明,太好吃!』
中國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幾千年的演變讓南方和北方形成了不同的飲食習慣,南方人愛吃米,所以更善於做菜;而北方人愛吃麵,因此麵食才是拿手好戲。
北方麵食的種類也頗多,除了常見的包子、饅頭、花卷、麵條等,早餐最常見的還有各種餅,比如煎餅、燒餅、蔥花餅等,都非常好吃;在家做的最多還是烙餅,做法簡單,口感好,外酥裡軟,層次也很多,烙得好就能個個鼓大泡,出鍋我能連吃3張,太香了。
在北方,家家戶戶都會做烙餅,做法各不相同,不過做得好吃的並不多,很多人在做餅時都碰到了一個情況,那就是餅烙好後很硬,放一會兒就更硬了,像「石頭餅」一樣。
為什麼總是烙不好餅?外婆說,原因只有這幾個,首先是和面沒和好,其次是擀麵的方法有問題,最後就是烙得太久了。今天我就和大家說說烙餅這件事兒,把外婆積累多年的經驗分享給大家,保證每張餅都能鼓大泡,烙好放一周都不變硬。
烙餅關鍵的第一步是和面,準備1斤麵粉,倒入60℃左右的熱水,邊倒邊攪拌,不要用開水,不然就成燙麵了,把麵粉攪拌成面絮後揉成光滑的麵團,包上保鮮膜後餳面半小時。
面板上撒一些乾麵粉,麵團餳好後放上來揉一揉,乾麵粉都揉完後再包上保鮮膜,餳面半小時。
這次麵團餳好不用揉,直接放在面板上擀成一張大薄餅,抹上一層蔥油,撒上適量食鹽、五香粉,捲成一個長條,用刀切成小面塊,蓋上保鮮膜鬆弛10分鐘。
把面塊的邊緣捏緊,避免擀餅時漏油,面塊鬆弛好後擀成一張張小圓餅,餅胚就做好了。
電餅鐺倒入油提前預熱,鍋熱後下入餅胚,在餅面上刷一層食用油鎖住水分,蓋上蓋子烙分鐘。鼓小泡後用鏟子按壓一會兒,更容易出層次,再烙1分鐘就會鼓大泡了。
烙2分鐘後翻個面繼續烙,還是用鏟子按壓,直到兩面金黃後撈出,最多烙5分鐘就出鍋。
外婆告訴我,想要自己烙的大餅外酥裡嫩,一層一層,還個個都鼓大泡,只要做好這3點就可以了:首先是面和好,無論是用開水燙麵還是冷水和面,面都要和得比較軟,烙好的餅才會軟,硬面是烙不出軟餅的,所以1斤麵粉最好300毫升水。
其次麵團和好後不要馬上就做餅,最好蓋上蓋子鬆弛一會兒,鬆弛後的麵團更軟了,烙好的餅才更軟。
在家烙餅的工具,無非是平底鍋或是電餅鐺,但無論用什麼,都要把蓋子蓋子,防止水分流失,這樣烙好的餅口感就不會硬了,這一點是很多人都忽略的地方。
外婆還有一個小秘訣,今天偷偷教給大家,只要用了這個技巧,無論是死麵餅發麵餅,都能外焦裡軟,層次分明,放一周還非常軟,那就是烙餅出鍋前,向鍋裡鍋裡小半碗清水,蓋上蓋子再烙1分鐘,餅的口感就會非常軟,我試過了真的非常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