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怎樣確定樂器的音高的?中國古人最聰明

2021-01-14 知臨藝術

已知世界最早的樂器是中國河南省舞陽縣舞渡鎮賈湖村出土的骨笛,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據專家測試,這些骨笛有些已具有準確的七聲音階,仍然可以吹奏現代樂曲。

研究人員在出土的這些骨笛上發現了確定開孔位置的標線,還有作音高調整的小孔,說明這些音孔絕對不是隨便挖出來的,而是經過了準確計算才開孔的,所以具有準確的音高,甚至可以演奏現代音樂。那麼問題來了,在那個還沒有文字和數字的時代,古人們是怎麼確定樂器的音高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古人用於確定音高的方法。

最初人們只是用牛角、竹管等物品吹出一兩個音來發送信號或驅趕野獸,在使用過程中發現不同長度的管子發出的聲音不一樣,有些聲音在一起聽起來很美妙,於是一些專門製作「樂器」的人開始了各種嘗試。

最開始應該出現了各種長短不一的樂器,類似於現在的排簫吧。那時人們還不能進行複雜的運算和測量,只能對樂器長度進行一些簡單的等分:用一些粗細均勻的管子,以某一支為基礎,將之分成二等份、三等份、四等份,分別去掉一份得到另一支管子的長度。按現代的數學表示,就是得到1/2、2/3、3/4長度的樂器,這樣得到的樂器吹出的音高對就我們現代的音就是:如果以全長為1,那麼1/2長度吹出的音就是1上方的純八度高音i,2/3長度吹出的音就是1上方的純五度音5,3/4長度吹出的音就是1上方的純四度音4。

這樣等分出來的音都與主音1是純音程的關係,所以聽起來非常協和悅耳,然而繼續分成五等份、六等份、七等份時得到的音就不那麼協和了,所以要找其它方法再得到一些新的聲音。聰明的古人運用已知的2/3和3/4的比率關係,進行連續的等分,得出了更多好聽的音高。從發1音的長度開始,將其分成三等分去掉一份,也就是留下2/3得到上方純五度5;再將發5音的長度等分加上一份,也就是發5音長度的4/3得到它下方的純四度2;將發2音的長度再三等分去掉一份得到它上方的純五度6;將發6音的長三等分加上一份得到它下方的純四度3。這樣就產生了民族五聲調式的1、2、3、5、6,繼續以這樣的方式分下去,由發3音的長度三等分去掉一份得到它上方的純五度7,以發7音的長度三等分加上一份可以得到它下方的純四度#4……這樣就出現了七聲調式,甚至是早期的十二律。後人將這種確定音高的方法總結為「三分損益律」,與後來西方發明的「五度相生律」不謀而合。

畢竟這樣一組樂器攜帶和演奏都不是太方便,後來便有人嘗試在一支樂器上開孔來達到演奏不同音高的目的,而開孔的位置也大致遵循了這個比率的規律,然後對音孔的大小進行調試,笛子就出現了。其實最先出現的應該還有木製或者竹製的笛子,只是由於這些質地的樂器不好保存而沒有見到了,目前出土最早的樂器就是用鳥的腿骨製造的骨笛。

我們常說中華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燦爛文化,看來還是說少了,賈湖遺址8000年前的骨笛絕不是偶然出現的,說明那時候的音樂發展已經到了一定的藝術水準,一定還有更多更早的文明歷史在靜靜地等待著我們去發現。

相關焦點

  • 吃蜘蛛、拜魁星、種生求子……古人怎樣過中國「七夕」情人節?
    吃蜘蛛、拜魁星、種生求子……古人怎樣過中國「七夕」情人節?每年的農曆7月初7,是我國民間傳統文化中一個重要的節日之一。這個節日的由來,民間傳說較多的是牛郎和織女,銀河兩河相隔分居一年後,在鵲橋相會的日子。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為這個傳統節日,增加了不少唯美浪漫的色彩,也為一些情侶,提供了一個美好的相聚機會。
  • 中國古代常見的打擊樂器
    中國古代樂器樂理蘇軾《石鐘山記》寫道,「噌眩者,周景王之無射(yi義)也。」無射,是周景王(前544年至前520年)鑄造的一口大鐘。之所以以「無射」為名,是因為它發出的樂音,正好是古代音樂理論十二律中第十一律「無射」的標準音高(大約相當於現代樂理十二平均律中的A或B)。周景王時代就能有這樣發達的樂律理論嗎?就具備了鑄造這樣精確的定音樂器的工藝嗎?
  • 中國民族樂器——笛子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國民族樂器更是具有獨特魅力,今天我就帶大家來了解中國民族樂器笛子一:笛子的歷史1,遠古時期遠古時期,先輩們利用飛禽的骨骼鑽孔發出聲音,用其聲音誘捕獵物傳遞信號,這也就誕生了我國最古老的樂器——骨笛。這也是笛子最早的形態骨笛
  • 沒愛上咖啡的古人,是怎樣提神醒腦的?
    古人很聰明,提神全方位……首先,在觸覺上:古代讀書狠人懸梁刺股的故事,早已人盡皆佩服。這種方式雖說有效果,但太費大腿,還容易形成禿頭。用劇痛刺激自己,趕走睏倦,只是少數好漢的勇氣甄選,難度係數過大。在古代,還有一些簡單易操作的方式,比如按摩、針灸。古人認為,揉壓百會穴、神庭穴等穴位,可以達到提神醒腦的作用。
  • 中國民族樂器——打擊樂器
    中國民族樂器——打擊樂器打擊樂器的特色我國打擊樂器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不僅是節奏性樂器,而且每組打擊樂群都能獨立演奏,對襯託音樂內容、戲劇情節和加強音樂的表現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碰鈴色彩性和節奏性的樂器碰鈴,古代稱星、鈴鈸。
  • 古人不用指甲刀是怎麼剪指甲的?古人就是這麼做的
    ——喬萬尼奧裡(意)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728字,閱讀約2分鐘古諺有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是中國古代的傳統美德。那麼很多人比較好奇了,古人一輩子不理髮,可以理解,留長點不影響生活。但是手指甲如果不修剪的話,鐵定會影響生活,那該咋辦呢?其實大家都想錯了,其實古人也理髮,只是小範圍的修剪。古人還必須修剪指甲。
  •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如何「識字」?這法子,厲害了!
    古人的智慧到底有多厲害?今天我們又領教了「一招」!大家都知道,在中國古代是沒有漢語拼音的,不止是很早以前沒有,就連清朝都沒有!也就是說,在中國長達5000年的文明裡,雖然有漢字存在,卻一直沒有拼音,那麼古人是如何「識字」的?並且還能寫出那麼多膾炙人口的詩句。
  • 中國十大樂器,你知道嗎?
    門道提示:農曆四月二十九在中國古代,聲音是一種絕美的享受,而製造聲音,成為了古人探索發現的樂趣,繼而發明了各種樂器.而隨著樂器的出現,也造就了中國獨有的一種音樂—古典音樂。那麼今天門道君就給大家說說在樂器中最有名的十種。
  • 中國民族樂器-琵琶基礎知識
    中國民族樂器中,琵琶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樂器,也是音樂表現的一個重要形式。以下這些內容都是較為實用的基礎入門知識,請您知悉。一、琵琶-知識概述琵琶,是指多種彈撥樂器,柳琴、月琴等,都可以稱之為琵琶類樂器。琵琶的歷史非常悠久,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最早的琵琶樂器大約在秦朝時期出現,而魏晉時期左右,才有了正式的名稱「琵琶」。
  • 中國樂器文化:古代中國十大樂器介紹
    中國樂器文化:古代中國十大樂器介紹在古時候,聲音是一種讓人絕美的享受,對於製造美妙的聲音,成為了古人探索發現的樂趣,也是因為這樣有了中國樂器文化,繼而發明了各種樂器。走吧,讓我們進入古時候的樂器時代吧!鼓周代有八音,鼓是群音的首領,鼓的文化內涵博大而精深。在遠古時期,鼓被尊奉為通天的,主要是作為祭祀的器具。
  • 古人心中的豬:集聰明勇敢好運於一身
    在古人的概念中,做事就是捉豬,能徒手捉豬則是勇敢之人。而「家」字則是在房屋內養豬,沒有豬這個寶貝坐鎮,家則不家了。甲骨文中,豬寫作「豕」(讀如史),長吻,大腹,四蹄,有尾,象豬形。以「豕」為基礎,又造出了豚(讀如屯,小豬)、豭(讀如假,公豬)、豨(讀如希,豬)。豬還有一個統稱:彘,這也是個象形字,表示箭射野豬,後來泛指一般的豬。中國漢字就有這一點好處,同義字多,便於避諱。
  • 古人吃哪些蔬菜?賦予蔬菜文化意義的古人飲食文化
    全世界的國家,唯獨中國有「飲食文化」,在飲食二字上附加文化,飲食便有一種底蘊在內。所以,在中國,飲食,絕不僅僅是具象的食物,而是同時含有意象境界的文化象徵。這源於中國有深厚綿延的歷史沉澱。中國自古便有「民以食為天」的說法,皇帝雖然貴為天之子,但在民眾那裡,「食」才是真正的天 。
  • 古人為什麼稱呼老虎為大蟲?古人:不僅老虎是蟲,人類也是蟲
    但是為什麼這麼兇猛的老虎卻被古人叫成大蟲?其實這就是中國古代人和現代人的意義理解完全不一樣的問題,在現在生活中,大家把一些比較小的生物叫不出來的名稱就叫成蟲子,但是在古代,我們的先祖們是把所有的生物都叫成蟲子的,因為在古人的眼中,所有的生物只分成有外殼保護和沒有外殼保護的。如果是有外殼保護的,又要分成兩種,一種是長一些毛髮的,一種是長鱗片的,一種是長角的。
  • 趣味小百科:古人如何刷牙,你以為古人都有口臭嗎?
    畫面簡直不要太美……但你不要小瞧了古人的智慧,隨著時代在進步,古人也將刷牙玩出了新花樣。 4、唐代嚼楊柳 可能是覺得以手揩齒頗不衛生還有點不太雅觀,晚唐時期,為了美美噠刷牙,聰明的古人又發明了「升級版」的刷牙法——咀嚼植物的嫩枝。
  • 水利小知識|古人怎樣排水,你知道嗎?
    這是怎樣實現的呢?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古人的排水智慧吧! 巧用結構與材料——屋頂排水 中國古建築防水有「以排為主,以防為輔」、「多道設防,剛柔並濟」的理念,說到「排水」,古人首先是從屋頂下功夫。
  • 古典音樂入門 交響樂樂器之打擊樂器篇
    其中有些是具有固定音高的,比如管鍾、木琴;另外也有無固定音高的樂器,比如鈴鼓。如果按照發音體來說,擁有革鳴樂器和體鳴樂器,各種通過敲打蒙在樂器上的皮膜發音的鼓類都是革鳴樂器,而通過敲打自身本體發生的鐘、鑼、鈴等都屬於體鳴類。
  • 古代沒有指紋識別技術,為何還要籤字畫押,古人原來這麼聰明
    這就別擔心了,古人自有古人的智慧。雖然不像今天,古人沒有先進的儀器能夠輔助識別指紋,但我們也不要低估古人的智慧,早在西周時期,人們就發現每個人的指紋、掌紋是獨一無二的,已經有了專門研究指紋的人員,每個人的指紋構成不同,重複率極低,大約是150億分之一,而且每個人出生時指紋的構成就已經定型,不過當時研究指紋並不用來做某種憑證,也不用來破案刑偵,而是用來看手相,當時還有專門教人看手相的書,出書人在西周時的地位極高,所以一些普通人看過書之後
  • 為了安排時間,古人除了利用雞啼,沒想到還有這5種聰明的手段!
    於是,為了更好的安排生活,不錯過時間,古人除了利用雞啼,沒想到還有以下這5種聰明的手段,看了都想誇讚古人們熱愛生活的態度。第一,由於每個朝代中的皇帝與臣子們都需要早起上朝,而臣子們一旦遲到,自然會有所懲戒,要麼扣錢,要麼挨打。
  •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古人8字預言?真相,切莫忽略後面3個字!
    詭秘的漢代織錦護臂這塊織錦,最令人感到奇特的是,除了上面印織的內涵豐富的雲氣紋、鳥獸、闢邪,以及代表著日月的紅白圓形紋外,還用醒目,且看上去較好辨認的篆體漢字織有八個字,曰:「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這一不同尋常的發現,立刻引來人們涉獵神奇的眼光。這八個字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 中國古人的床上功夫,確實不一般
    歷經幾千年的發展,中國的床從無足的席,到高足的床榻;從簡單的造型與製作,到追求舒適、美觀和華麗,中國床的演變,反映的正是千年文化風俗的流傳。按造型分,中式床大抵有四種,即榻、羅漢床、架子床、拔步床。剛勁的腿足、優美的弧度、爽利硬朗卻絕不笨拙生硬的線條,使羅漢床成了文人雅士們的心頭最愛。| 架子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