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品國公正二品上柱國當了三品官 秦瓊在玄武門之變後降級了?

2021-01-20 半壺老酒半支煙

在正史中,秦瓊雖然沒有當過什麼天下督招討兵馬大元帥,但在李淵掌權的唐朝,那也絕對是超一流的高官,當年魏徵徐茂功程咬金的級別與他根本就沒法比,只有在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掌權後,秦瓊被「降級使用」,這才讓魏徵等人與他平起平坐甚至有後來居上的勢頭。這時候我們就要問一句了:秦瓊在玄武門之變前到底是個多大的官呢?這裡我們可以肯定地說:他的官職,除了太子建成親王世民元吉等人,幾乎是最高的了,尚書僕射見了他也得行禮。

唐高祖李淵是個很大方的皇帝,賞賜功臣的金銀財寶不是按幾斤幾兩算,而是以千百斤(匹)來算,實在算不過來,就裝滿一車送過去,以至於秦瓊到底得了多少金銀財寶,《新唐書》和《舊唐書》都無法準確統計,只好說「積賜金帛以千萬計」。至於官職爵位,那更是一品二品烏紗甩出去不心痛:秦瓊在介休打敗宋金剛逼降尉遲敬德,李淵的回報是正二品的上柱國;打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得勝歸來,秦瓊的爵位達到了巔峰:從一品翼國公,跟嗣王郡王平級。而唐朝的國公稱號基本跟地名無關,統統劃撥給三千戶食邑和四千畝永業田。

李淵是所以把秦瓊封為翼國公,那意思是說秦瓊就是輔佐大唐騰飛的翅膀。三國趙雲受封翊軍將軍,那個「翊」就是翼的通假字,看來李淵是把秦瓊秦叔寶當成趙雲趙子龍了。事實上正史中的秦瓊就跟演義中的趙雲一樣,是天下無敵的,只不過是被演義小說給貶低了,弄了一些子虛烏有的「好漢」排在了秦瓊前面,而且把秦瓊寫得經常戰敗逃走,似乎出了很講義氣之外一無是處。但正史中的秦瓊卻是打遍天下無敵手:「每敵有驍將銳士震耀出入以誇眾者,秦王輒命叔寶往取之,躍馬挺槍刺於萬眾中,莫不如志。」「敵中有驍將銳卒,炫耀人馬,出入來去者,太宗頗怒之,輒命叔寶往取。叔寶應命,躍馬負槍而進,必刺之萬眾之中,人馬闢易。」專門滅囂張的敵將,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新舊兩唐書中秦瓊都是天下無敵,這可比《三國演義》中對趙雲的描寫精彩多了。

在正史中,秦瓊是李世民的第一級副手,先後給李世民當過「馬軍總管」、「右三統軍」,李世民「出鎮長春宮」,秦瓊是「從鎮長春宮」,看來李淵是真有那麼一點(只是一點點)意思要把皇位傳給李世民,所以才把大唐第一悍將派去當保鏢。

但是我們必須承認,秦瓊這個「保鏢」當得「不稱職」,在秦王李世民與太子建成齊王元吉的「宮鬥」中居然一言不發,反倒是尉遲敬德、程咬金等人喋喋不休地給李世民出主意架秧子,兩唐書中尉遲恭程咬金的傳記裡,關於「宮變建言」的記載都佔了很大篇幅,而關於秦瓊參與謀劃的記載,一個字都沒有。於是李世民登基後,只是授予秦瓊正三品左武衛大將軍(各衛上將軍為從二品,不常設),從一品爵正二品勳當了正三品官,秦瓊可是一點也沒升遷。新貴尉遲恭被封為右武候大將軍吳國公,而原本已被李淵封為宿國公的程咬金也被封為右武衛大將軍,這三個人「肩膀頭齊論弟兄」了。

不過說句公道話,同為「十六衛大將軍(這其中有變化,原本是後來左右武侯大將軍取消了)」,這個正三品的官職也不低了,尚書左右僕射、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大都督、大都護也才正三品,不像清朝什麼少師少傅少保都是從一品。最讓人難以理解的是李世民後來還把秦瓊的「翼國公」改成了「胡國公」,要知道唐朝根本就沒什麼翼國胡國,這胡國公聽起來總不如翼國公高端大氣上檔次,不過也可能李世民就是按照古代地名那麼隨口一改,曹國公徐茂功(李勣)不也被他改成了英國公了嗎……

相關焦點

  • 從一品國公正二品上柱國當了三品官,秦瓊在玄武門之變後降級了?
    很多看到這個問題,首先想的就是秦瓊被貶官了,而導致他貶官的原因就是秦瓊站錯了隊,他不支持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但事實上並非如此,秦瓊當年不但參加了「玄武門事變」,而且還是功臣之一。《舊唐書.秦瓊傳》載「六月四日,從誅建成、元吉」,他都跟著李世民誅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你說他還沒有參與到「玄武門事變」中,誰信?那這裡很多人或許都不明白,為何秦瓊有功,還會被貶官呢?其實錯了,秦瓊的正三品左武衛大將軍非是貶,而是升。《舊唐書.秦瓊傳》載「六月四日,從誅建成、元吉。
  • 兩篇墓志銘揭開謎底:在玄武門之變中,程咬金秦瓊幫沒幫李世民?
    從官修史料中找不到答案,我們可以從秦程兩家的墓志銘中去尋找,這一找就發現了問題:根據兩家主要人物的墓志銘記載的賞賜,我們可以肯定秦瓊根本就沒摻和李家的骨肉相殘,而他一病十二年也很可能是弄假成真!咱們今天要說的,就是《唐故常州義興縣令上柱國秦府君墓志銘並序》(簡稱《秦銘》)和《大唐驃騎大將軍益州大都督上柱國盧國公程使君墓志銘並序》(簡稱《程銘》)。
  • 兩篇墓志銘為證:程咬金受封上柱國,秦瓊一病十二年是弄假成真?
    按照《唐六典·卷二》記載,唐朝的爵位劃分的很細: 一曰王,正一品,食邑一萬戶;二曰郡王,從一品,食邑五千戶;三曰國公,從一品,食邑三千戶;四曰郡公,正二品,食邑二千戶;五曰縣公,從二品,食邑一千五百戶;六曰縣侯,從三品,食邑一千戶;七曰縣伯,正四品,食邑七百戶;八曰縣子,正五品,食邑五百戶;九曰縣男,從五品,食邑三百戶。
  • 秦叔寶三品,程咬金從二品,李靖二品,徐茂公為何能官拜一品?
    瓦崗軍有兩員大將,一個名叫秦瓊,另一個名叫徐世績。秦瓊,字叔寶。徐世績,字懋功,隋唐演義類小說裡面的徐茂公,正史原型人物就是他。武德二年,徐世績投奔大唐王朝。李淵賜徐世績姓李,並且載入天子族譜,徐世績因此成了李世績。筆者為了行文方便,姑且用徐茂公稱呼李世績。徐茂公在正史上,是勇猛無比、足智多謀的全能型將領。徐茂公初來乍到,李淵就給了他萊國公爵位。
  • 梁山好漢生在隋唐,除了宋江和魯智深,還有誰能受封國公上柱國?
    在古代歷史上,軍功制度丁是丁卯是卯的,也就是秦漢唐三朝做得最好,尤其是在唐朝,規定詳細得像遊標卡尺一樣一目了然:「凡勳十有二等:十二轉為上柱國,比正二品;十一轉為柱國,比從二品;十轉為上護軍,比正三品;九轉為護軍,比從三品;八轉為上輕車都尉,比正四品;七轉為輕車都尉,比從四品:六轉為上騎都尉,比正五品;五轉為騎都尉,比從五品;四轉為驍騎尉,比正六品;三轉為飛騎尉,比從六品;二轉為雲騎尉
  • 秦瓊之子只是個小縣令,尉遲恭之子卻當上朝廷大官,原因令人心寒
    在真實歷史中,秦瓊和尉遲敬德都是唐朝開國功臣中的重要成員,唐太宗李世民最為信任和倚重的武將。秦瓊最初是隋朝軍隊中的一個下級軍官,先後跟隨在隋朝名將來護兒、張須陀手下。瓦崗軍崛起後,秦瓊改換門庭,成為瓦崗軍名將之一。
  • 同為凌煙閣功臣,程咬金的國公爵位可以世襲,秦瓊為啥不能呢
    王世充同樣是隋末時期的一方大佬,在邙山腳下大破李密後,便收穫了秦瓊、程咬金這兩位能人。王世充對待二人不可謂不寬厚,然而王世充的為人終究得不到認可,因此有了九曲對陣兩人下馬拜別王世充,「王公器度淺狹而多妄語,好為咒誓,此乃老巫嫗耳,豈撥亂之主乎」。
  • 「上柱國」是什麼樣的官?最開始是軍事實職,地位頗高,後來成為一種...
    看歷史的人經常會在書上看到一個詞,那就是「上柱國」。這在古代是個什麼樣的官呢?上柱國原義為自春秋起為軍事武裝的高級統帥,引申義為功勳的榮譽稱號。戰國時楚、趙設置此職位,位置在相國(或令尹)之下,比較尊貴。原為保衛國都之官,「柱國」的原意為國都。
  • 「玄武門之變」奠定了「貞觀之治」的基礎,「大慈不仁」一條路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射殺了自己的哥哥,即太子李建成,發動「玄武門之變」,隨後李淵退位,開啟了「貞觀之治」。大局已定之時,是時候誰來當權的問題被放到了桌面。李建成是太子,如無意外,自然而然坐上皇上。而此刻的皇帝是父親李淵,是否能平穩過渡,是不得而知的。
  • 秦瓊之孫的墓碑顯示,唐朝頭號猛將不是李元霸,更不是尉遲恭
    秦瓊劇照 史料記載,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勝出後,終於君臨天下。但他晚上睡覺頻頻做惡夢,就就讓秦瓊和尉遲恭在臥室門口站崗,果然睡得安穩了。因此,這兩員武力超強的大將被後世尊為「門神」。秦瓊字叔寶,尉遲恭字敬德,長久以來,農村裡每到過年時張貼的「門神」大多都是秦叔寶和尉遲敬德的畫像。 由此看來,秦瓊和尉遲恭的武功似乎不分高下。本文著重說一說秦瓊,論個人武力,他應該比尉遲恭更勝一籌。我們先看看史書的相關記載。
  • 如果李建成當上了皇帝,他會殺掉李世民嗎?還會有「貞觀之治」嗎?
    這得看看當時李世民擔任官職幾乎囊括了大唐三品以上的軍職和政府實權職務。李世民在大唐軍界政界的影響力是李建成比不上的。沒有發動玄武門之變前的李世民擁有秦王、太尉、司徒、尚書令、中書令、陝東道大行臺、雍州牧、涼州總管、上柱國、十二衛大將軍、天策上將等多個職務。分析一下李世民的官職。
  • 從「四品」升「三品」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充分吸取了前朝歷代之經驗教訓,可謂封建制度的集大成者。成熟、完善、系統的「九品十八級」官制體系,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制度之一。清朝時期的品級,類似現今的行政級別劃分,從「正一品」到「從九品」,依次對應現今的「正國級」到「副股級」。
  • 「四品」升「三品」,為何是清朝最難逾越的一道坎?待遇差別太大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充分吸取了前朝歷代之經驗教訓,可謂封建制度的集大成者。成熟、完善、系統的「九品十八級」官制體系,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制度之一。清朝時期的品級,類似現今的行政級別劃分,從「正一品」到「從九品」,依次對應現今的「正國級」到「副股級」。
  • 曾國藩當三品官,仍乘藍轎,轎前沒有引路官、扶轎人
    曾國藩在道光年間連年被提拔,升遷極快,十年之間連升十級,這是難得的恩遇:在升為正三品大員後,按規定,轎呢要由藍色換為綠色,護轎人也要增加倆人,而且乘轎是需要配備引路官和護衛的。但令百官詫異的是,曾國藩從升為三品官之日起,除身邊不得不增加兩名護衛外,轎前不僅沒有引路官,連扶轎的人也省了去,且轎呢也沒有換成綠色,仍乘藍轎。不久,曾國藩又升為二品大員,下人就為他薦舉了四名轎夫,要把曾國藩的四人大轎換為八抬大轎。按清朝官制,四品以下官員準乘四人抬的藍呢轎,三品以上官員準乘八人抬的綠呢轎,俗稱八抬大轎。
  • 忠孝兩全的猛將秦瓊,成為春節年畫中的左門神!
    秦瓊,字叔寶,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人,隋末唐初名將,英勇過人。投靠唐以後,跟隨李世民南徵北戰,是一個能在萬馬軍中取敵將首級的勇將,但也因此渾身是傷。唐統一後,秦瓊久病纏身,於貞觀十二年(638年)病逝。生前官至左武衛大將軍、翼國公,死後追贈為徐州都督、胡國公,諡曰「壯」。
  • 徐茂功之孫徐敬業造反,秦瓊和程咬金的後代為什麼不起兵相助?
    《舊唐書·列傳第十八》」秦瓊就更不用說了,他與程咬金一樣,都是出身於官宦世家,程咬金的妻子出自名門望族清河崔氏(縣令之女),秦瓊在來護兒張須陀兩位名將麾下都備受重用,還當上了正六品的大隋建節尉。可以說在張須陀兵敗犧牲之前,徐茂功與秦瓊程咬金是在戰場上搏命的生死之敵,如果秦瓊真能忘記張須陀之仇,而跟瓦崗諸將「捐棄前嫌」,那他也就不是義薄雲天秦叔寶了。
  • 史書上說「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被逼無奈的行動,果真如此嗎
    唐朝初年的「玄武門之變」,史書上說是李世民被逼無奈,「兔子逼急了也要咬一口」的行動。對這樣的說法,我是很懷疑的。我認為,李世民發動這場政變,是有組織有預謀的事情。為什麼這麼說呢?(玄武門之變)一、李建成被立太子後,李世民不服。其實,李淵在太原起兵後,參與反隋的不光有李世民還有李建成和李元吉。攻陷長安後,李淵建立大唐政權並登基稱帝,按傳統,將嫡長子李建成封為太子。
  • 秦瓊和尉遲恭兩個都是門神,哪個功勞更大?
    一、要說武功的話,秦瓊更出色秦瓊在李世民手下是急先鋒,一往無前,所觸皆潰,很少遇到對手。敵軍中有武藝超群的將軍,李世民就讓秦叔寶去與他對陣,秦叔寶經常能夠斬殺敵將。新唐書裡對秦叔寶武藝大加讚賞:從討世充、建德、黑闥三盜,未嘗不身先鋒鏖陣,前無堅對。……每敵有驍將銳士震耀出入以誇眾者,秦王輒命叔寶往取之,躍馬挺槍刺於萬眾中,莫不如志。
  • 門神之爭,三鐧換兩鞭,尉遲恭和秦瓊誰更厲害
    尉遲恭和秦瓊,都是大唐開國名將,也都位列凌煙閣,一起被後世神化,當上了門神。民間傳說裡,他倆是秦王李世民麾下的哼哈二將,代表了唐營將領個人武力的最高峰。他們在正史中的形象,跟民間傳說差不多。比如尉遲恭曾與齊王李元吉單挑,想不到吧,李元吉很能打的,李元霸人物原型,差不多就是將李元吉和李玄霸(李淵四子,夭折)合在了一起。
  • 【融安往事】——紫金光祿大夫上柱國
    紫金光祿大夫上柱國,這麼長的名字,有小夥伴知道這是啥東東的沒?不知道的聽月月細細說來。紫金是紫金魚袋,紫是指紫衣,官服顏色,三品以上官服;金魚袋是用以盛鯉魚狀的金符,一般佩於腰右。光祿大夫是官名,一般賜紫金魚袋,所以又稱紫金光祿大夫,正三品。上柱國為古代官職,唐朝以後逐漸成為功勳的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