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建成當上了皇帝,他會殺掉李世民嗎?還會有「貞觀之治」嗎?

2021-01-14 李四家常事12138

當然了,李建成當上皇帝必須殺掉李世民,這是政治鬥爭的需要。因為李世民在唐朝李淵時期,是功高蓋主的功臣,權侵朝野的權臣,而且李世民的軍事才能,政治才能十分了得。

就這幾項就足以讓李建成無法穩穩噹噹坐在皇位上,夜不能寐,食不甘味。所以李建成一旦當上皇帝,就必須要了李世民的小命。否則李建成的皇帝能不能當的長久還是個問題。

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得看看當時李世民擔任官職幾乎囊括了大唐三品以上的軍職和政府實權職務。李世民在大唐軍界政界的影響力是李建成比不上的。

沒有發動玄武門之變前的李世民擁有秦王、太尉、司徒、尚書令、中書令、陝東道大行臺、雍州牧、涼州總管、上柱國、十二衛大將軍、天策上將等多個職務。

分析一下李世民的官職。秦王是爵位,王爵之首,尊貴無比;太尉乃是主管大唐軍事的最高長官,司徒正一品,三公之一,尚書令和中書令是宰相,處理政事和發布政治命令的一把手,陝東道大行臺相當於現在的河南山東等地區的一把手,雍州牧相當於陝西地區的一把手,涼州總管相當於涼州軍區總司令,上柱國相當於上將軍銜,十二衛大將軍相當於大唐各大集團軍總司令,天策上將百官之首。

而且李世民還可以擁有自己的行政班子秦王府,秦王府的人馬眾多文武俱全,武將有秦瓊,尉遲恭,程咬金,侯君集,文臣有房玄齡,杜如晦等人。秦王府儼然就是一個小朝廷。李世民可以直接靠秦王府來發布命令,任命文武各級官員。

李世民擁有如此高的功勞,如此大的權力,如此龐大的影響力,如此優秀的行政班子,李建成睡不著覺,李元吉睡不著覺,而最睡不著覺的人卻是李淵的。

因為李世民的權力之大,幾乎可以和皇帝李淵相提並論,只不過李世民就只差一個皇帝的名號而已。所以李淵也在考慮要不要幹掉李世民了,只不過李淵開始玩權力制衡,將李建成和李元吉推倒了前臺,自己在幕後控制局勢。

可以說李建成實際上是李淵的工具人,擋箭牌。所以李建成也很清楚自己的情況,就算手下人幾次三番勸諫他殺了李世民,李建成也沒有動手。

而李世民的地位就很尷尬了,本來在大唐建立到統一的過程中建立了不世之功,是大唐的功臣,而且是權力最大的功臣。可是到了最後他竟然成了皇帝的眼中釘肉中刺,他的功勞權力免不了他一死,皇帝竟然用太子和齊王來對付李世民。李世民不念兔死狐悲,只能動手幹掉李建成和李元吉,最後逼迫李淵退位。

李世民可以通過政變上臺,大不了將罪名搞到李建成和李元吉頭上,可是李建成是太子,他在朝廷中的權力和實力太差勁,對付李世民還得拉上一個豬隊友李元吉,他想當上皇帝就必須等到李淵駕鶴西去的時侯。

可是李淵在歷史上也算長壽,活了七十歲,在貞觀九年才去世,也就是說李淵在玄武門之變後還活了九年。李建成能活到李淵去世嗎?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這是個問題嗎?當然是。李淵雖然長壽,可是李淵家族有很多短命鬼,李淵的祖父和父親都是短命,而且李淵的兒子李元霸也是早死。

所以李淵家族曾經身為隴西八柱國之一,在北周時期就已經離開了權力中心,李淵能夠在隋朝當大官,還得是他的姨媽獨孤皇后寵愛他,還有就是他活得長。

因此李建成要想名正言順當上皇帝,就必須等到李淵壽終正寢,但是這段時間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呢?誰也不知道,如果李世民早死了,那麼李建成就放心多了,要是李建成早死了,那麼李世民必然是皇帝。

如果李建成等不及了,覺得天下豈有十幾年之太子乎?要發動政變,那麼李世民就可以打著護駕的旗號名正言順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

如果李建成政變成功,那麼李建成的權力來源名不正言不順,他要坐穩皇位就得殺了李世民。否則李世民也可以發動政變當皇帝。

假設李建成在李淵去世後,名正言順當了皇帝,那麼李建成也必然殺了李世民。李建成在太子的位置上不殺李世民,是因為李世民的威脅還不那麼明顯,因為李建成是太子,李世民是藩王。

可是李建成當了皇帝,那麼李世民這麼大的權力和功勞,還有影響力,直接威脅李建成的地位,這個時候李建成就算再懦弱無能,再心慈手軟,再婦人之仁,也懂得如何當皇帝吧。

因為不殺了李世民,李建成的皇帝當的就憋屈多了,人家的政治團體十分優秀,李建成在政治上提出一個方案,人家就可以提出一個更優秀的方案,處處掣肘,你還如何施政啊,如何決策啊,如何處理政事啊。

所以李建成殺了李世民才能徹底掌握權力,才能向大唐的臣民宣布他李建成才是大唐最英明偉大的君主,他才是大唐最有權力的人,他比李世民更優秀。

而李建成殺了李世民,就必然清洗李世民在政治上,還有軍事上的影響力。李世民秦王黨的勢力龐大,人馬眾多,李建成如果連根拔起,那麼牽連太多,必然會發生朝野動蕩。

如果李建成心懷仁慈,只殺李世民,不殺其黨羽,那麼他也不敢重用秦王黨。而秦王黨的優秀人才必然會被棄之一旁。貞觀之治的出現是因為李世民的行政班子非常優秀,內部施政輕徭薄賦,藏富於民。李建成從哪裡再找到一個這樣的班子來?

而李建成殺了李世民必然是一件震動寰宇的大事,大唐的外患突厥必然得知,頡利可汗必然率領大量軍隊南下,渭水之盟的事情會重現,那麼李建成又該如何應對呢?

貞觀之治的出現是由於李世民上臺後滅掉了東突厥,吐谷渾,開通西域,為大唐休養生息創造了一個穩定的外部環境。李建成也得打贏東突厥,否則創造貞觀之治沒希望。

還有李建成一旦殺了李世民,必然要面對另一個政治對手,那就是他的三弟李元吉。這樣一來,李建成的精力就陷入了和政治對手爭權奪利上,對於治國就抽不出精力了。

如果李建成又殺了李元吉,那麼朝野必然二次動蕩,大唐內部人心渙散。或許隋末的亂局會在大唐重演,到時候吐蕃也崛起了,東突厥南下,那麼五代十國或者是宋遼金夏的歷史就提前了。

李建成是不可能創造貞觀之治的,這是必然的,否則他怎麼會在玄武門之變中被李世民殺掉呢。

相關焦點

  • 「玄武門之變」奠定了「貞觀之治」的基礎,「大慈不仁」一條路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射殺了自己的哥哥,即太子李建成,發動「玄武門之變」,隨後李淵退位,開啟了「貞觀之治」。大局已定之時,是時候誰來當權的問題被放到了桌面。李建成是太子,如無意外,自然而然坐上皇上。而此刻的皇帝是父親李淵,是否能平穩過渡,是不得而知的。
  • 如果李世民被殺 李建成不過是捕蟬的螳螂 他才是最終登基的黃雀
    李建成,李元吉藉助徵討突厥的機會,將秦王府的精兵幹將都抽調到了自己的隊伍中,同時,李建成與李元吉商量在昆明池宴殺李世民,但是此消息被李世民安插在東宮的眼線得知,並報告給了李世民。李世民得知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準備在昆明池宴殺他的時候,他沒有感到恐懼,震驚,反而有了一種解脫感。
  • 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已沒有多少權力,為何李淵還是沒鬥贏他?
    而李淵支持的李建成是眾望所歸的皇位繼承人,身為太子擁有參政權不說,在長安掌握的兵權也遠遠比李世民多。特別是在武德九年的那一段時間裡,李世民已經是處於極度危險境地,根據《資治通鑑》中的記載,當時李元吉都已經敢明著勸說李淵殺掉李世民:元吉密請殺秦王,上曰:「彼有定天下之功,罪狀未著,何以為辭!」
  • 魏徵是李世民的鏡子?更像是一座活牌坊!
    論起千古一帝,很難不被人提起「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其中唐太宗李世民就被譽為皇帝的上限和楷模,千年來無數人讚頌的「貞觀之治」就出自於這位皇帝。貞觀十三年,魏徵上《十漸不克終疏》,列舉李世民搜求珍玩、縱慾、勞役百姓、親小人、遠君子、生活奢靡、喜歡遊獵、無事興兵等問題,提醒太宗應當慎終如始。李世民看了之後說了一段話:」朕今聞過矣,願改之,以終善道。有違此言,當何施顏面與公相見哉。方以所上疏,列為屏障,庶朝夕見之,兼錄付史官,使萬世知君臣之義。」這一段就直白多了,直言納諫一是為了「以終善道」,否則無臉見人。
  • 史書上說「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被逼無奈的行動,果真如此嗎
    唐朝初年的「玄武門之變」,史書上說是李世民被逼無奈,「兔子逼急了也要咬一口」的行動。對這樣的說法,我是很懷疑的。我認為,李世民發動這場政變,是有組織有預謀的事情。為什麼這麼說呢?對於有才學的人,他從不問出身,並且做到了知人善用,很快他的身邊便雲集了房玄齡、杜如晦等一大群忠直能臣。同時李世民亦不計前嫌,重用降將,比如尉遲恭、秦叔寶等人都受到了他的信任和重用。當時,都知道秦王府有「十八學士」和「八百勇士」,如果李世民不覬覦太子之位,而是安心做個富貴王爺,他還需要這樣大張旗鼓地招徠人才嗎?
  • 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後,李淵的四大馬仔都是什麼下場
    裴寂和劉文靜是太原起兵的主要幕僚,裴寂是李淵的人,劉文靜是李世民的人,後來劉文靜和裴寂鬧矛盾,李淵把劉文靜殺了,李世民苦爭無效,裴寂從此得罪李世民。裴寂後來在李建成和李世民的鬥爭中全力支持李建成,沒想到李世民贏了,因此裴寂能有善終的下場也就是碰上李世民這種豪雄。連舊唐書作者劉昫都評價,尚保再生,幸也。能活到死真是運氣太好了。
  • 他是有名的諫臣,多次冒死進諫,被皇帝贊為自己的一面「鏡子」
    唐朝初年正是因為有他的輔佐,有他在政治上獨到的的見解,才能得到皇帝的信任,才能有了「貞觀之治」的大業。不過,魏徵能夠對皇帝說出許多大臣都不敢直言的話,雖然很冒險,但是卻能得到皇帝的信任,相信這其中肯定有許多故事,才能鑄就這一對主僕的真心相待。魏徵一開始並不是李世民的手下,他也不是專業的文人墨客,因為家境貧寒,魏徵為了討生活,無奈之下只能去道館裡面當道士,只有這樣他才能生存下去。
  • 七年級歷史教學設計:第2課 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 資料和...
    唐太宗   唐太宗(598—649),名李世民,唐高祖次子。李淵攻入長安後,李世民為京兆尹,封秦國公。李淵即位後,李世民任尚書令,不久封為秦王。在統一過程中,他的功業超過太子李建成,雙方爭奪皇位。最後,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李建成,迫使唐高祖退位,自己稱帝。次年改元貞觀。他在位時(626—649),出現中國封建社會著名的「治世」——「貞觀之治」。
  • 《唐太宗傳》:武破突厥,文開貞觀,千古一帝開創盛世唐朝
    登基前的李世民出身有兩大特點:1. 他出身於關隴貴族家庭。所謂關隴貴族,是當時一個重要的身份標籤,它指的是當時陝西和甘肅一帶最有勢力的一些大家族,無論在政治上,還是在軍事上,都擁有極高的地位和很強的實力;2.從血緣關係來看,李世民並不是一個純粹的漢族人。他的母親竇氏,具有西北少數民族的血統,而他的曾祖母,也有可能是少數民族。
  • 解讀李淵與李世民和李建成兄弟二人間的關係,看後才發現,還有這樣...
    唐初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爭奪戰一直備受矚目。一個是皇帝欽定的太子,一個是功勳加持的秦王,二人之間從最開始的小打小鬧一路升級為血刃之仇。而作為父親的李淵竟然從不加以幹涉,甚至「左右搖擺」,讓人不免心生疑慮。李淵到底是怎麼想的呢,為何他能坐視骨肉相殘?實際上,李淵自始至終都只想讓李建成接管大唐江山。
  •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了玄武門政變,這十人最終結局又是如何呢?
    武德九年(626年7月2日)六月初四,大唐發生了巨變,還是秦王的李世民帶領十名將領在哥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齊王李元吉進皇宮的路上玄武門設下伏擊,李世民帶領十名將領分別是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在玄武門擊殺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從而逼迫父親李淵退位,開啟了貞觀之治。
  • 長孫皇后13歲嫁人到36歲病故 李世民為什麼對她如此念念不忘
    雖然說為了當皇帝,他用了一些手段,但是把國家治理得很好,也算是彌補了殺掉兄弟的罪過。   殊不知一個男人能夠在事業上一帆風順,跟他的後方穩定有著密切的聯繫,比如春秋時期大器晚成的晉文公,他能夠成就一番霸業,他背後的女人可謂是功不可沒。   可以說李世民能夠開創「貞觀之治」,除了手下有一批能臣武將外,溫良賢淑的長孫皇后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李世民是如何瞞過李淵,強殺李建成的?揭秘太子背後的強大衛隊!忒有料
    公元626年六月初三,李世民向父親李淵控訴李建成、李元吉淫亂後宮,次日,趁著李建成、李元吉途徑玄武門前往皇宮參加「對峙、問詢」,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在這場軍事政變中,李世民殺死兄弟、控制父親,成為最後贏家。但是這場疑雲重重的政變到底怎麼成功的呢?到了解它,我們需要層層推理。
  • 魏徵整天端著架子板著臉,唐太宗把一樣東西端上來,他馬上現了原形
    唐太宗對身邊的侍臣說:「山羊鼻子(唐太宗給魏徵起的外號)整天板著臉,真不知道什麼東西能讓他動心?」侍臣說:「魏徵喜歡吃醋芹,每次吃完以後都高興得直喊過癮,那時就是他的真情流露。」第二天,唐太宗請大臣們吃飯,上了三盤醋芹。魏徵見了,心裡高興,一個勁兒地夾醋芹。結果飯沒吃完,三盤醋芹已經下肚了。唐太宗開玩笑地說:「你平時總說自己沒什麼愛好,今天總算讓我發現了。」
  • 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的毒酒,為何卻沒被毒死?這應該是一次烏龍事件
    李建成和李元吉,借宴飲之際毒害李世民,這件事如果不是記載於《舊唐書》,幾乎沒人敢相信它的真實性: 假如李建成公然行兇,很可能因此失掉儲位,這種髒活,李建成即便要幹,也得有人代勞。 其三,李世民有膽量赴宴嗎?中國最可怕的酒宴就是「鴻門宴」,正因為可怕,所以當李世民接到邀請時,絕對不會貿然赴約。在李建成毒害李世民前不久,他剛剛經歷了被李淵囚禁事件,太子宮和秦王府分別有人背鍋被流放。在雙方都劍拔弩張的時候,李世民可能那麼心大嗎?
  • 「名人百科」盛世明君演繹美輪美奐的歷史——唐太宗李世民
    【名人簡歷】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年),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濟世安民」。漢族,隴西成紀人,祖籍趙郡隆慶(今邢臺市隆堯縣),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歷史功過】唐太宗開創了歷史上的「貞觀之治」,經過主動消滅各地割據勢力,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休養生息,終於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
  • 李世民拿龜殼進行佔卜,卻被大將摔了:這有用?後李世民將其重用
    對於這樣的事情就發生在唐朝初期,然而這個人沒有因為摔東西而被處決,反而還因為這樣被李世民重用,如此一來讓人們感到 十分疑惑,究竟當時發生了什麼?我們知道在古代人眼中,尤其是皇帝眼中,似乎對佔卜看的極為重要,因為不管是自己朝廷的命運還是自己的命運都會卜上一卦,因而很多佔卜的結果就會影響事情的走勢,可以說是天機不可洩露吧。
  • 李世民殺光了自己所有的侄子,卻善待了所有的侄女,真相是什麼
    李世民殺了所有的侄子,那是政治需要;留下了所有的侄女,那是親情使然。玄武門之變是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兩股政治勢力生死之爭的必然,就算李世民不對李建成動手,假以時日,太子李建成肯定會剷除秦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李世民不只是單純的剷除自己的最大政治威脅太子李建成,而是要迫使唐高祖李淵讓出權力。李世民受到的威脅其實不只是來自於太子李建成,而是皇帝李淵。李淵能夠穩坐皇帝,全靠了他的三個兒子,當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的實力不相伯仲之後,李淵必須要進行舍取。
  • 凌煙閣24功臣都有誰,他們有什麼功勞,排名第一的是誰?
    排名第一的是長孫無忌,他是李世民的皇后、長孫皇后的哥哥,李世民的大舅哥,他還是李世民的心腹謀臣,幫助李世民策劃和發動了玄武門事變,事後被李世民定為一等功。長孫無忌還是李世民手下的重臣,為李世民的江山治理出力不少,所以被李世民放在了凌煙閣24功臣之首。
  • 奪嫡引發的玄武門之變背後,實則是開國第一功臣反皇帝清洗的鬥爭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玄武門之變」,可以說是古代奪嫡之爭的一個極端體現,將「最是無情帝王家」演繹的是淋漓盡致,李世民是弒兄殺弟,並且逼迫父親李淵,可謂慘烈到極致。而在今天來看,玄武門之變其實不只是一場慘烈奪嫡,背後更是一場唐初的政治鬥爭,是開國皇帝對開國第一功臣的清洗,進而被反擊所引發的後果,那麼這到底怎麼回事呢,今天宋安之具體來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