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6年六月初三,李世民向父親李淵控訴李建成、李元吉淫亂後宮,次日,趁著李建成、李元吉途徑玄武門前往皇宮參加「對峙、問詢」,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在這場軍事政變中,李世民殺死兄弟、控制父親,成為最後贏家。但是這場疑雲重重的政變到底怎麼成功的呢?到了解它,我們需要層層推理。戒備森嚴的玄武門中,李世民如何既襲擊了李建成,又控制了李淵?
玄武門事變的主角,除了李世民,還有十個人: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
前面四個人,皆是後來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資治通鑑》:乃俱入,趣玄武門。……建成、元吉至臨湖殿,覺變,即跋馬東歸宮府。
當時的李建成和李元吉,發現了背後的埋伏,準備逃。此時,騎馬尾隨其後的李世民,一人一弓,當場射殺了李建成。接著,尉遲敬德領七十名騎兵趕到,一頓亂射,李元吉斃命。
玄武門事變中,李世民射殺李建成瞬間
李建成和李元吉死後,聞訊而來的2000多東宮、齊王府復仇大軍趕到玄武門下,與衛戍的屯營兵相遇。此時屯營兵的當值總指揮是雲麾將軍敬君弘、中郎將呂世衡,這兩人沒有參與密謀,只是李建成與李元吉已經身死,兩人失職死罪難免,反倒是李世民嬴了、活著他們還能活下來甚至加官進爵,因此下令屯營兵阻擋復仇大軍,隨後,秦王府800多名勇士也加入戰鬥,殺退復仇者大軍。
最終,隨著數百名秦王府猛將參戰,以及皇帝詔令和建成、元吉首級被出示,復仇大軍這才絕望散去。
李世民不愧是在戰場上摸爬滾打出來的人,決策力和反應力都在太子之上,李建成作用皇帝的支持和太子的身份,卻沒有能夠鬥過二弟,是因為運氣不佳也是註定的,畢竟他作為太子,不可能先攜手滅掉李世民,這就讓自己始終處於被動局面。加之李淵自認為可以平衡二人的力量,沒有對李世民的勢力及時予以打壓,結果玩火自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