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是如何瞞過李淵,強殺李建成的?揭秘太子背後的強大衛隊!忒有料

2021-01-15 騰訊網

公元626年六月初三,李世民向父親李淵控訴李建成、李元吉淫亂後宮,次日,趁著李建成、李元吉途徑玄武門前往皇宮參加「對峙、問詢」,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在這場軍事政變中,李世民殺死兄弟、控制父親,成為最後贏家。但是這場疑雲重重的政變到底怎麼成功的呢?到了解它,我們需要層層推理。戒備森嚴的玄武門中,李世民如何既襲擊了李建成,又控制了李淵?

玄武門事變的主角,除了李世民,還有十個人: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

前面四個人,皆是後來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資治通鑑》:乃俱入,趣玄武門。……建成、元吉至臨湖殿,覺變,即跋馬東歸宮府。

當時的李建成和李元吉,發現了背後的埋伏,準備逃。此時,騎馬尾隨其後的李世民,一人一弓,當場射殺了李建成。接著,尉遲敬德領七十名騎兵趕到,一頓亂射,李元吉斃命。

玄武門事變中,李世民射殺李建成瞬間

李建成和李元吉死後,聞訊而來的2000多東宮、齊王府復仇大軍趕到玄武門下,與衛戍的屯營兵相遇。此時屯營兵的當值總指揮是雲麾將軍敬君弘、中郎將呂世衡,這兩人沒有參與密謀,只是李建成與李元吉已經身死,兩人失職死罪難免,反倒是李世民嬴了、活著他們還能活下來甚至加官進爵,因此下令屯營兵阻擋復仇大軍,隨後,秦王府800多名勇士也加入戰鬥,殺退復仇者大軍。

最終,隨著數百名秦王府猛將參戰,以及皇帝詔令和建成、元吉首級被出示,復仇大軍這才絕望散去。

李世民不愧是在戰場上摸爬滾打出來的人,決策力和反應力都在太子之上,李建成作用皇帝的支持和太子的身份,卻沒有能夠鬥過二弟,是因為運氣不佳也是註定的,畢竟他作為太子,不可能先攜手滅掉李世民,這就讓自己始終處於被動局面。加之李淵自認為可以平衡二人的力量,沒有對李世民的勢力及時予以打壓,結果玩火自焚。

相關焦點

  • 解讀李淵與李世民和李建成兄弟二人間的關係,看後才發現,還有這樣...
    柴紹劇照 李淵入主長安後,「以隴西公建成為唐國世子」,隨後又立為太子。從起兵到建國,李淵只想過立李建成為太子,壓根就沒有李世民什麼事兒。
  • 李世民殺兄娶嫂,為何不敢殺李淵?太宗聰明、李淵也不傻
    李淵此舉讓遠在天邊的隋煬帝、混戰中的瓦崗軍和王世充都傻了眼,不得不讚嘆李淵的大局謀略。 太子秦王水火不容 公元618年,李淵接受禪位登基稱帝,唐朝建立。之後,李淵橫掃天下群雄,主要依靠的是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和四子李元吉。按照封建禮制傳統,長子李建成被封為太子,李世民被封為秦王,李元吉被封為齊王。
  • 如果李建成當上了皇帝,他會殺掉李世民嗎?還會有「貞觀之治」嗎?
    而且李世民還可以擁有自己的行政班子秦王府,秦王府的人馬眾多文武俱全,武將有秦瓊,尉遲恭,程咬金,侯君集,文臣有房玄齡,杜如晦等人。秦王府儼然就是一個小朝廷。李世民可以直接靠秦王府來發布命令,任命文武各級官員。李世民擁有如此高的功勞,如此大的權力,如此龐大的影響力,如此優秀的行政班子,李建成睡不著覺,李元吉睡不著覺,而最睡不著覺的人卻是李淵的。
  • 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後,李淵的四大馬仔都是什麼下場
    一會兒戰鬥結束,李世民死黨尉遲恭披甲仗劍進來,要求李淵表態,在得到李淵認同李建成為亂黨,立李世民為太子的承諾後,李世民進來吸吮李淵乳頭大哭,一切塵埃落定。那麼李淵的四大馬仔都是什麼下場呢。裴寂。裴寂和李淵是老朋友,在長安就認識了,裴寂去太原當晉陽宮副監,李淵不久也當了太原留守,兩人每天密謀如何造反,進了長安後,裴寂首先勸進,李淵當了皇帝後封裴寂為宰相,每次上班必請裴寂同坐,下班後把他留在宮中,對他言聽計從,只稱裴監不呼其名,所享待遇滿朝文武無人能及。李淵每逢出巡都命裴寂留守,李淵還特賜裴寂鑄幣權,跟他結為兒女親家。
  • 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的毒酒,為何卻沒被毒死?這應該是一次烏龍事件
    其二,李建成敢公然在太子宮行兇嗎?李淵對他們兄弟之間的爭端,早就痛恨不已,他對雙方都有過不同程度的懲戒,可見李淵的基本出發點,還是希望兄弟和解,斷然不會允許發生兄弟相殘。
  • 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已沒有多少權力,為何李淵還是沒鬥贏他?
    而李淵支持的李建成是眾望所歸的皇位繼承人,身為太子擁有參政權不說,在長安掌握的兵權也遠遠比李世民多。特別是在武德九年的那一段時間裡,李世民已經是處於極度危險境地,根據《資治通鑑》中的記載,當時李元吉都已經敢明著勸說李淵殺掉李世民:元吉密請殺秦王,上曰:「彼有定天下之功,罪狀未著,何以為辭!」
  • 李世民殺光了自己所有的侄子,卻善待了所有的侄女,真相是什麼
    李世民殺了所有的侄子,那是政治需要;留下了所有的侄女,那是親情使然。玄武門之變是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兩股政治勢力生死之爭的必然,就算李世民不對李建成動手,假以時日,太子李建成肯定會剷除秦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李世民不只是單純的剷除自己的最大政治威脅太子李建成,而是要迫使唐高祖李淵讓出權力。李世民受到的威脅其實不只是來自於太子李建成,而是皇帝李淵。李淵能夠穩坐皇帝,全靠了他的三個兒子,當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的實力不相伯仲之後,李淵必須要進行舍取。
  • 史書上說「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被逼無奈的行動,果真如此嗎
    (玄武門之變)一、李建成被立太子後,李世民不服。其實,李淵在太原起兵後,參與反隋的不光有李世民還有李建成和李元吉。攻陷長安後,李淵建立大唐政權並登基稱帝,按傳統,將嫡長子李建成封為太子。在古代,立嫡長子為太子,一直是正朔。但李世民不服,他自認功高,再加上起兵之初,李淵口頭答應過得天下後,封他為太子。所以他很不滿,不滿到讓李淵訓斥他:「皇帝是上天註定的,不是人力可及的,你何必慌著要呢!」由此可見,李世民覬覦太子之位,是天下皆知的事情。二、擴大影響,培植勢力。
  • 奪嫡引發的玄武門之變背後,實則是開國第一功臣反皇帝清洗的鬥爭
    一、玄武門之變從一開始,李世民最大的對手是父親李淵,而非太子李建成李世民為什麼要在玄武門附近動手呢?按照史書記載來看,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對秦王李世民是步步緊逼,要致他於死地,所以到了危急時刻,李世民只得耍了個小聰明,對唐高祖李淵說這二人淫亂後宮,李淵自然很震驚,表示第二天就要審問他們,要查個一清二楚。
  • 李世民23歲擔任的「天策上將」,放現在什麼官職?這官現在美國有
    這位千古一帝手下,文有房謀杜斷,武有二李爭輝。很多人都認為唐太宗的成功,來自於他的知人善任,虛心納諫。皇帝的頭銜太過耀眼,麾下的文臣武將又過於傑出,讓唐太宗自身不世出的文韜武略往往被人所忽略。唐太宗李世民出身西涼,在馬背上長大的他,一手騎射的功夫出神入化。大業十一年,李世民跟隨隋朝大將雲定興在雁門關大破突厥,救出被圍困的隋煬帝,一戰成名。
  • 李淵篡位是必然的?將他四個兒子名字連起來,才知野心彰明昭著
    ,另一方面李世民的功績更蓋過李淵,值得注意的是,李淵之所以能夠建唐稱帝,能夠看出他其實很有智謀的,而且從他為四個兒子起名,就能夠看出他的野心昭然若揭 小子毗沙門李建成: 大兒子李建成,後世對其褒貶不一,有的說是剛愎自用,有的卻給予極高的讚賞,在唐朝還未建立的時候,李淵就對這個大兒子頗有青睞,隋大業九年,各地義軍起兵造反,李淵就此命令李建成在河東地區招納賢士,而且在李淵正式起兵入關進軍的時候,李建成也做出了不小的功績,在《大唐創業起居注》中評說
  • 西遊記中,十殿閻王都要出殿迎接李世民,為什麼李淵卻成了野鬼?
    在《西遊記》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述,那就是李世民被涇河龍王纏到地府打官司,又被添壽還魂的故事。但這段描述卻又引出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李世民地位究竟有多高,為什麼連十殿閻王都要出來行禮迎接呢?假如人間的帝王都有這待遇,那麼李世民的老爹李淵,又為什麼遲遲不能超生,流落地府街頭,成了孤魂野鬼呢?
  •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了玄武門政變,這十人最終結局又是如何呢?
    武德九年(626年7月2日)六月初四,大唐發生了巨變,還是秦王的李世民帶領十名將領在哥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齊王李元吉進皇宮的路上玄武門設下伏擊,李世民帶領十名將領分別是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在玄武門擊殺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從而逼迫父親李淵退位,開啟了貞觀之治。
  • 古代太子遲早要登基,為何皇帝不讓太子結黨?難道不是親生的嗎?
    因為在古代太子弒君的事情發生過很多次。 在古代皇帝都有很多兒子,雖然長子被封為了太子,但是如果太子發生了意外,那麼剩下的兒子就會有機會去繼承皇位,所以在古代,經常會發生皇子們手足相殘的局面。
  • 如果李世民被殺 李建成不過是捕蟬的螳螂 他才是最終登基的黃雀
    李建成,李元吉藉助徵討突厥的機會,將秦王府的精兵幹將都抽調到了自己的隊伍中,同時,李建成與李元吉商量在昆明池宴殺李世民,但是此消息被李世民安插在東宮的眼線得知,並報告給了李世民。李世民得知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準備在昆明池宴殺他的時候,他沒有感到恐懼,震驚,反而有了一種解脫感。
  • 生前贊為鏡子、死後推倒墓碑,李世民對待魏徵,背後有現實原因
    太子李建成久仰魏徵之名,把他任命為自己的「太子洗馬」(輔佐太子的文官),而且對其極有禮貌:「甚禮之」。對於太子的厚愛,魏徵也投桃報李,經常出謀劃策。鑑於秦王李世民的功勞越來越大,已經成了太子的直接威脅,魏徵曾力勸李建成先下手為強,但並沒被採納。  就這樣,直到公元626年的玄武門之變後,魏徵落到了李世民的手裡。  綜上,我們可以梳理出魏徵身上的兩大關鍵詞:  第一,他是「山東人」,這個是個關中地區相對應的概念;  第二,懷才不遇。
  • 魏徵是李世民的鏡子?更像是一座活牌坊!
    1、「心寬寬闊、唯才是用」的牌坊魏徵這個人可以說是「太子殺手」,早年輔佐李建成,玄武門之變後唐太宗處決了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強納弟媳,殺子侄的同時,太宗登太子位,不久受父親內禪帝位,這一時間段中以「既往不咎」的寬闊胸襟接納了很多曾經的「太子黨」。魏徵就是其中一個,魏徵後來逐漸升官,官至 太子太傅,國公,其實更像是一個行走的「心寬寬闊、唯才是用」的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