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在長安玄武門附近發動了一場政變,殺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並且趁勢派尉遲恭進宮「護衛」唐高祖李淵,面對這種局勢,李淵自然是配合李世民,不僅沒有追究其罪,還立其為皇太子,兩個月以後又禪位於李世民。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玄武門之變」,可以說是古代奪嫡之爭的一個極端體現,將「最是無情帝王家」演繹的是淋漓盡致,李世民是弒兄殺弟,並且逼迫父親李淵,可謂慘烈到極致。
而在今天來看,玄武門之變其實不只是一場慘烈奪嫡,背後更是一場唐初的政治鬥爭,是開國皇帝對開國第一功臣的清洗,進而被反擊所引發的後果,那麼這到底怎麼回事呢,今天宋安之具體來說說。
一、玄武門之變從一開始,李世民最大的對手是父親李淵,而非太子李建成
李世民為什麼要在玄武門附近動手呢?
按照史書記載來看,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對秦王李世民是步步緊逼,要致他於死地,所以到了危急時刻,李世民只得耍了個小聰明,對唐高祖李淵說這二人淫亂後宮,李淵自然很震驚,表示第二天就要審問他們,要查個一清二楚。
李世民爭取到這短暫的時間,開始調兵遣將,準備拼死一搏,最終選擇在玄武門附近動手,因為這是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的必經之路,而且到了玄武門,他們的警惕心會降到最低,而且還有個關鍵是鎮守玄武門的將領常何實為李世民的心腹,並且奉命收買了宮中禁軍,等於宮中禁軍已經倒向了李世民。
以這個來看,李世民的安排是中規中矩,似乎只是為了對付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但殺死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以後,李世民的做法就很耐人尋味,他派殺死齊王李元吉的尉遲恭進宮「護衛」唐高祖李淵,面對殺氣騰騰的尉遲恭,唐高祖李淵很快及時的改變態度,畢竟尉遲恭連齊王都敢殺,已經是殺紅了眼,惹急了是真敢殺皇帝,所以認可了李世民一方的說法,認為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是造反作亂,並且積極配合李世民,不久便禪位於李世民。
由此可見李世民一開始的對手就不是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而是父親李淵,選在玄武門這個關鍵地方動手,是既可以殺掉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又方便及時快速對付父親李淵,使其反應不過來,而且還能將其堵在宮中,使得皇權不出宮,再趁機進宮控制李淵。
如果不在玄武門動手,給了李淵調兵遣將的時間和機會,那麼李世民根本沒機會逼迫李淵,因為在長安,李世民還有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兩大對手,在帝都之外,雖然李世民功勳卓著,有著不少心腹身居要職,但李淵畢竟是皇帝,可調動的資源肯定比李世民大,到時候就沒辦法收場了。
可以說李世民的邏輯很清晰,在玄武門這個關鍵地方,先殺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除掉兩大對手,等於控制了宮禁及其長安,再趁機快速進宮控制父親李淵,可謂是一環扣一環,雖然危險萬分,但卻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好方法。
二、李世民為什麼要視李淵為最大對手呢,因為李淵一直利用太子和齊王壓迫李世民
玄武門之變為什麼會發生?
明面來看是唐高祖李淵昏庸,處事猶豫不決,而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眼紅李世民的戰功,一步步迫害李世民,所以李世民拼死一搏。
其實歷史上李淵可沒有那麼昏庸,怎麼說也是大一統王朝的開國皇帝,即使不如其他開國皇帝,也絕非昏庸無道之輩,更何況他是實權皇帝,沒有他點頭默許,太子和齊王怎麼可能會將李世民逼到絕境呢?
其實之所以會這樣,主要是在於李淵利用太子和齊王來打壓李世民這個最大開國功臣。
除去血緣關係來看,李世民的確可以說是唐朝最大的開國功臣,他的赫赫戰功,這個大家都清楚,在這裡無需再重複。
一般來說,開國皇帝和開國功臣最容易起衝突,畢竟開國過程中,為了方便行事,皇帝難免會給予武將各種大權,開國以後,這些武將權力越來越大不說,想要收回也是麻煩,皇帝肯定不放心武將,所以難免起衝突,所以就經常發生開國功臣被皇帝清洗的歷史。
而在唐初,李世民這個開國最大功臣因為權力之爭,也與皇帝李淵起過衝突,最典型的是李世民經營山東時,李淵為了限制他,派齊王李元吉當他的助手,但並沒有什麼用,李世民不只是公然將山東的精兵良將收入自己的親王府,還利用「於管內得專處分」的特權來對抗李淵的詔令,使得李淵氣得對身邊親信說道「此兒典兵既久,在外專制,為讀書漢所教,非復我昔日子也」。
李淵覺得李世民的權力越來越大,並且不受控制以後,就出現了對李世民「恩禮漸薄」的情況,而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則是「轉蒙恩寵」。
而武德後期以後,遇有戰事,李淵已經漸漸的不再以李世民為最高統帥,而以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取而代之,到了武德九年玄武門之變的前夕,齊王李元吉借著率師拒突厥的機會,要求秦王府的大將諸如秦叔寶、尉遲恭、程知節等隨軍出行,還要將秦王府私兵吞併,要將李世民徹底架空,所以李世民才鋌而走險的發動了玄武門之變。
所以玄武門之變,不只是一場殘酷的奪嫡之爭,更是一場開國第一功臣的反清洗鬥爭,唐高祖李淵利用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之手,要清洗李世民這個最大開國功臣,最終引發了李世民絕地反擊,只不過因為這其間夾雜著血緣關係,所以這場反清洗的鬥爭,往往被人認為是純粹的奪嫡之爭。
最後再來說說,既然唐高祖要清洗開國功臣,為什麼唐太宗李世民上位以後沒有清洗功臣呢?
唐太宗李世民上位以後,基本上沒有清洗功臣,即使功臣有被處死的,也是咎由自取,而非他清洗所致。
而他之所以沒有清洗功臣,其實原因很簡單,一個是他本來就是開國第一功臣,鎮得住下面的武將,掌握得了局面。
還有就是李世民登基時僅僅28歲,正是年富力強之時,不存在為接班人考慮鋪路的情況,所以也沒必要大規模清洗功臣。
像明太祖朱元璋為什麼要清洗功臣呢,因為太子朱標是個仁善之人,他得鋪好路,為朱標掃清隱患,而朱標英年早逝以後,由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更需要好好鋪路,於是朱標死後沒多久,戰功赫赫的藍玉就因造反而被殺。
而唐太宗李世民完全不用擔心這點,他當時那麼年輕,不必著急給下一代鋪路,而且等他駕崩的時候,這些開國功臣,要麼死的死,要麼老的已經構不成威脅,根本不必要清洗。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文章,歡迎吐槽、點讚、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