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的毒酒,為何卻沒被毒死?這應該是一次烏龍事件

2021-01-11 騰訊網

李建成和李元吉,借宴飲之際毒害李世民,這件事如果不是記載於《舊唐書》,幾乎沒人敢相信它的真實性:

後又與元吉謀行鴆毒,引太宗入宮夜宴,既而太宗心中暴痛,吐血數升,淮安王神通狼狽扶還西宮。高祖幸第問疾,因敕建成:「秦王素不能飲,更勿夜聚。」

這段記載存在幾處很明顯的漏洞:

其一,李建成與李元吉既然決定要殺害李世民,進入太子宮的李世民怎麼可能逃脫得了?即便毒酒藥力不夠,周邊肯定也有甲士幫忙。既然是宴飲,李世民也不大可能帶太多護衛隨身,只要李世民進了太子宮,斷無生還可能。

其二,李建成敢公然在太子宮行兇嗎?李淵對他們兄弟之間的爭端,早就痛恨不已,他對雙方都有過不同程度的懲戒,可見李淵的基本出發點,還是希望兄弟和解,斷然不會允許發生兄弟相殘。假如李建成公然行兇,很可能因此失掉儲位,這種髒活,李建成即便要幹,也得有人代勞。

其三,李世民有膽量赴宴嗎?中國最可怕的酒宴就是「鴻門宴」,正因為可怕,所以當李世民接到邀請時,絕對不會貿然赴約。在李建成毒害李世民前不久,他剛剛經歷了被李淵囚禁事件,太子宮和秦王府分別有人背鍋被流放。在雙方都劍拔弩張的時候,李世民可能那麼心大嗎?

其四,假如真有下毒事件,隨行的李神通為何緘口?從記載看,李世民當場吐血,由李神通攙扶李世民回府。李神通是李淵的堂弟,李建成、李世民的堂叔,也是李世民的擁躉。假如宴席上發生下毒事件,李神通就是重要的證人,為何事發後,沒見到他任何證詞?

其五,李淵發給李建成的敕令,是不是很玩味?他根本沒有提及下毒,只是說李世民不善飲酒,以後不許搞夜間聚飲。語氣很中性,連責罵都沒有。這個細節表明,要麼根本就沒存在毒殺事件,要麼李淵有一點點猜疑,下敕令無非是防患於未然。

其六,假如李世民被下毒,能逃得多御醫的診斷嗎?從李世民當場吐血來看,至少中毒不淺,御醫不是吃乾飯的,不可能診斷不出來。即便御醫被收買,還有秦王宮中的醫生,所以不可能瞞得住。

所以,從事件中多方的反應,以及邏輯推理看,李建成、李元吉毒殺李世民的記載,疑點極大,可信度不高。後人為了彌補這些漏洞,說李世民提前吃了解藥。這是個很扯淡的說法,不說解藥的可靠性,就算有解藥也必須對症下藥,要事先知道對方用的是哪一種毒,李世民可能這麼輕率地拿自己的命開玩笑嗎?

那麼,《舊唐書》怎麼就記載了這件事呢?

一般認為,《舊唐書》雖然在編撰上不嚴謹,但它所記載的內容最接近歷史真相,更可靠。但這不代表《舊唐書》就絕對可靠,至少在這件事的記錄上,沒有任何旁證。按照孤證不立的原則,這個記載的可信度要打上大大的問號。

可能有人會說,《資治通鑑》也有記載。是的,可惜《資治通鑑》不是正史,而是司馬光視角的「歷史故事」,可信度更低。

在最可靠的《高祖實錄》和《太宗實錄》中,都不見記載,《舊唐書》從哪裡獲取的史料,已經不可考。所以,我們有理由對其真實性表示懷疑。

這麼「粗暴」地推斷,顯得索然無味,本著吊胃口的精神,我們能不能打破一般邏輯,從「特殊性」著手,為這件事找到一個符合邏輯的「真實」呢?也許事件是這樣的:

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宴請對象,不光是李世民,還有其他重要人物,是一次半公務性質的酒宴。在這種情況下,李建成根本沒有毒殺李世民的動機和可能性,李世民出席宴會是安全的,所以他去了。

現場吐血數升怎麼解釋呢?首先「數升」之說只是古人誇張表達的通用手法,可以理解為「很多」,不能當作實數。

即便沒有「數升」,可畢竟吐血了,而且是由李神通攙扶回去的,情形也非常嚴重啊,怎麼解釋呢?

有人認為這是李世民自編自導的大戲,意思是李世民宴席上自己服毒,毒量可控,既不至於要命,又能栽贓於李建成。

我覺得這個可能性不存在,栽贓的辦法多的是,哪有拿事主的命去賭博的?沒必要嘛。事實上這件事並未對李建成形成傷害,這麼愚蠢的行為太低估秦王府的智囊。

另外同樣無法解釋的是,只要涉及下毒,御醫一定會介入,誰下的藥一定會有結論,不可能不了了之。倘若是,李世民豈不是偷雞不成蝕把米?所以,自編自導說也難成立。

我認為最合理的解釋就是,李世民在過量飲酒之下,引發的身體反應。李世民常年徵戰導致健康出現問題,不善飲酒的他,又因過量豪飲,出現胃出血一點都不意外。

李淵親自去探視,說明那一次李世民病得確實比較重,御醫肯定也出動了。李淵發話的內容,也明顯是在告誡哥幾個以後喝酒得有點度,要養生,別搞夜飲了,絲毫沒有劍拔弩張的氣氛。

這件事有可能被某些史料記載了,而且是一筆帶過的客觀的記錄,很不詳細。《舊唐書》在編撰的時候,作者看不到事件的細節,覺得這件事一定不簡單,背後一定有陰謀。所以,他按自己的解讀,給事件加上了「謀行鴆毒」的性質。

好在作者還算有良知,他沒有添加自己想像的情節,大體上保留了原貌。於是一個不合邏輯,充滿謎團的李建成、李元吉毒殺李世民事件出爐了!

相關焦點

  • 解讀李淵與李世民和李建成兄弟二人間的關係,看後才發現,還有這樣...
    李世民一舉殲滅了北方竇建德、王世充兩大勢力,這是李淵想都不敢想的。徵戰之初,李淵只是抱著能清理王世充一個集團的願望。沒想到王世充與竇建德聯盟,此時唐軍已經疲乏,糧草也供給不上,軍中主張退守得不在少數,但李世民卻冒著生命危險換回了勝利,這也是李淵「高興過頭」的原因,實乃出乎其意料。
  • 武則天為何得不到李世民的恩寵,獅子驄事件是最大敗筆?
    可這註定是一個小概率事件,雖說後宮的每個女人都有這種可能性,但真正能夠博得皇帝恩寵的人,往往寥寥無幾。對於武則天來說,如果從最終的結果來看,14歲入宮是她個人命運改變以及整個歷史改變的起點。但黎明前的曙光一直要到李世民去世前夕,最終衝破黑暗還要再在感業寺待近4年。那已經是15之後,武則天已快29歲。
  • 如果李建成當上了皇帝,他會殺掉李世民嗎?還會有「貞觀之治」嗎?
    當然了,李建成當上皇帝必須殺掉李世民,這是政治鬥爭的需要。因為李世民在唐朝李淵時期,是功高蓋主的功臣,權侵朝野的權臣,而且李世民的軍事才能,政治才能十分了得。就這幾項就足以讓李建成無法穩穩噹噹坐在皇位上,夜不能寐,食不甘味。所以李建成一旦當上皇帝,就必須要了李世民的小命。否則李建成的皇帝能不能當的長久還是個問題。為什麼這麼說呢?
  • 如果李世民被殺 李建成不過是捕蟬的螳螂 他才是最終登基的黃雀
    李建成,李元吉藉助徵討突厥的機會,將秦王府的精兵幹將都抽調到了自己的隊伍中,同時,李建成與李元吉商量在昆明池宴殺李世民,但是此消息被李世民安插在東宮的眼線得知,並報告給了李世民。李世民得知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準備在昆明池宴殺他的時候,他沒有感到恐懼,震驚,反而有了一種解脫感。
  • 李世民是如何瞞過李淵,強殺李建成的?揭秘太子背後的強大衛隊!忒有料
    公元626年六月初三,李世民向父親李淵控訴李建成、李元吉淫亂後宮,次日,趁著李建成、李元吉途徑玄武門前往皇宮參加「對峙、問詢」,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在這場軍事政變中,李世民殺死兄弟、控制父親,成為最後贏家。但是這場疑雲重重的政變到底怎麼成功的呢?到了解它,我們需要層層推理。
  • 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已沒有多少權力,為何李淵還是沒鬥贏他?
    作為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不是鬥不過李世民,而是沒想到李世民敢孤注一擲地發動政變,從正常的鬥爭手段來說,李世民是無法和李淵,以及李建成爭鬥的,李淵以為一切盡在掌握。李淵是唐朝的頭牌,掌握著所有的權力,包括對李世民任免的權力,他可以一言而定李世民的生死和榮辱。
  • 李世民殺兄娶嫂,為何不敢殺李淵?太宗聰明、李淵也不傻
    李世民為何不殺李淵 原因一:李世民目標明確—肅清政敵、登基稱帝 李世民主要政敵是太子李建成,殺死齊王李元吉只是順手牽羊的事,因為李建成與李世民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
  • 李世民殺光了自己所有的侄子,卻善待了所有的侄女,真相是什麼
    李世民殺了所有的侄子,那是政治需要;留下了所有的侄女,那是親情使然。玄武門之變是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兩股政治勢力生死之爭的必然,就算李世民不對李建成動手,假以時日,太子李建成肯定會剷除秦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李世民不只是單純的剷除自己的最大政治威脅太子李建成,而是要迫使唐高祖李淵讓出權力。李世民受到的威脅其實不只是來自於太子李建成,而是皇帝李淵。李淵能夠穩坐皇帝,全靠了他的三個兒子,當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的實力不相伯仲之後,李淵必須要進行舍取。
  • 李世民拿龜殼進行佔卜,卻被大將摔了:這有用?後李世民將其重用
    對於這樣的事情就發生在唐朝初期,然而這個人沒有因為摔東西而被處決,反而還因為這樣被李世民重用,如此一來讓人們感到 十分疑惑,究竟當時發生了什麼?我們知道在古代人眼中,尤其是皇帝眼中,似乎對佔卜看的極為重要,因為不管是自己朝廷的命運還是自己的命運都會卜上一卦,因而很多佔卜的結果就會影響事情的走勢,可以說是天機不可洩露吧。
  • 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後,李淵的四大馬仔都是什麼下場
    玄武門之變後,裴寂還是宰相,很快被人告發謀反,李世民免去裴寂職務讓他回老家。並且斥責道,你的功勞才學都不足以擁有如今的地位,只是我爸對你太好了。武德年間政策混亂,你要負主要責任。我不殺你算是對你仁至義盡了,你不要給臉不要。裴寂回老家不久又有人告他造反,李世民將他流放靜州(今四川旺蒼)。流放後又有人告他造反,李世民召他回朝,他已經病死了。裴寂為何不被李世民待見。
  •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了玄武門政變,這十人最終結局又是如何呢?
    而且尉遲敬德也多次在戰陣中搭救李世民的性命。李世民攻打洛陽軍閥王世充時,曾經單騎刺探王世充軍情,被王世充部將單雄信發現,單雄信一路追殺李世民,幸虧尉遲敬德出馬打跑了單雄信救下了李世民。像這種戰場上搭救李世民性命的事尉遲敬德沒少幹。
  • 李世民23歲擔任的「天策上將」,放現在什麼官職?這官現在美國有
    義寧元年,李淵晉陽起兵反隋,19歲的李世民被封為右領軍大都督,掌管半數唐軍,相當於集團軍總司令。攻陷長安後,李世民也有了正式的官職「光祿大夫」,從二品,相當於副部長級別。這其實是個歷史性的時刻,因為李世民當過唐朝二品官員,所以之後唐朝數百年內,再也沒有官員超過二品。包括那位頭銜一大堆的狄閣老狄仁傑,正三品的當朝宰輔。
  • 史書上說「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被逼無奈的行動,果真如此嗎
    唐朝初年的「玄武門之變」,史書上說是李世民被逼無奈,「兔子逼急了也要咬一口」的行動。對這樣的說法,我是很懷疑的。我認為,李世民發動這場政變,是有組織有預謀的事情。為什麼這麼說呢?(玄武門之變)一、李建成被立太子後,李世民不服。其實,李淵在太原起兵後,參與反隋的不光有李世民還有李建成和李元吉。攻陷長安後,李淵建立大唐政權並登基稱帝,按傳統,將嫡長子李建成封為太子。
  • 自製藥酒小心變「毒酒」!老人喝後竟中毒,用這東西泡酒要注意!
    自製藥酒小心變「毒酒」!老人喝後竟中毒,用這東西泡酒要注意!↓↓↓前幾天的「米酵酸菌」中毒事件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同時也對食物儲存變得更重視。點擊文字即可回顧▼而在昨晚,廣西四位老人在米粉攤喝藥酒的中毒事件,再次令到街坊的警惕性提高。
  • 「名人百科」盛世明君演繹美輪美奐的歷史——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說:「夫人既然這麼說,那好吧,來人,把毒酒端上來。」侍從端上一碗酒,李世民又說:「你有兩種選擇,一是答應給宰相取妾,二是喝下這碗毒酒,你死了,這事就好辦了。」房夫人聽罷,面無懼色,端起毒酒一飲而盡。結果,房夫人沒死,倒是被酸得流下眼淚,因為碗裡裝的是醋。太宗和周圍的人全都哈哈大笑,這喝醋的夫人真是死都不怕,確實歷害,這事也只好作罷。
  • 李世民親筆赦書,到段志玄軍營竟不好使了,皇上聽後不怒反喜
    在他的強烈衝擊下,隋軍倒亂了陣腳,一時唐軍士氣大振。「志玄率二十騎赴擊,殺數十人而還。為流矢中足,慮眾心動,忍而不言,更入賊陣者再三。顯和軍亂,大軍因此復振,擊,大破之。」(《舊唐書·段志玄傳》)屈突通作戰很勇猛,但是他運氣不好,遇到一個比他還猛的段志玄,最後被段志玄打敗,並擒拿。
  • 魏徵是李世民的鏡子?更像是一座活牌坊!
    1、「心寬寬闊、唯才是用」的牌坊魏徵這個人可以說是「太子殺手」,早年輔佐李建成,玄武門之變後唐太宗處決了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強納弟媳,殺子侄的同時,太宗登太子位,不久受父親內禪帝位,這一時間段中以「既往不咎」的寬闊胸襟接納了很多曾經的「太子黨」。魏徵就是其中一個,魏徵後來逐漸升官,官至 太子太傅,國公,其實更像是一個行走的「心寬寬闊、唯才是用」的牌坊。
  • 千古一帝李世民:一生活在愧疚之中,殫精竭慮的有情帝王
    要說千古一帝,祖龍秦始皇自當拔得頭籌,這個名號也是為他而生,但公認的千古一帝,眾說紛紜,有趣的是,不論如何爭議,唐太宗李世民,總會名列榜上,今天,讓我們還原下這個歷史上最真實的帝王。三、醜化李建成和李元吉,乃至唐高祖李淵。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史料上蹊蹺頗多,所以很多人都覺得,你哪怕改了史書,也掩飾不了,於是便開始無腦黑,甚至有的人,連李二陛下的軍事才能都開始否定,也不知道哪裡來的勇氣,要知道,就軍事而言,是最難造假的,因為那是一個系統性工程。
  • 玄武門之變時,高士廉的囚徒預備隊為什麼不去支援李世民?
    但李世民當時能用於政變的兵力只有八百人,而李建成的兵力則有數千人。為了彌補巨大的兵力劣勢,長孫皇后的舅舅高士廉趕往長安大牢,發動囚徒做預備隊。「玄武門之變」開始後,高士廉立刻到長安大牢裡組建了大約幾百人的囚徒預備隊。奇怪的是,高士廉的囚徒預備隊卻沒有立刻趕往激戰正酣的玄武門,而是趕往位於皇宮之外的芳林門。這又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