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親筆赦書,到段志玄軍營竟不好使了,皇上聽後不怒反喜

2021-01-10 老衲侃春秋

早年段志玄隨父親客居在太原,在這裡認識了李世民,並得到其賞識。

正是這個機緣,李淵在太原起兵後,雖然他不在「太原元謀功臣」17人大名單中,但也是第一批參加革命隊伍的功臣。

當時看到李淵起兵反隋了,段志玄立刻招募了一千多人,組成自己的隊伍積極響應,併入李淵大部隊後,他被授為右領大都督府軍頭,並擔任先鋒。

在奪取霍邑(山西臨汾)、絳郡(山西新絳)和永豐倉(今陝西大荔)的戰鬥中立下戰功,因功擢升左光祿大夫。

太原起兵後,李淵聽取謀士的意見,制定了兵髮長安,佔據關中,再往中原以圖發展的戰略部署。

潼關自古以來就是長安的門戶,只有拿下潼關,才能實現進佔長安的戰略意圖。

對於潼關,李淵很重視,特意派心腹劉文靜帶兵前來,段志玄作為副手也一路隨行。

當時駐守潼關的是隋朝著名戰將、左驍騎衛大將軍屈突通,兩軍對峙了一個月,屈突通派部將桑顯和趁夜偷襲劉文靜,唐軍被打得潰不成軍。

在這個危機關頭,段志玄有用武之地了,他帶領20餘人先後三次衝入戰陣,身中流矢,但為了不影響士氣,忍痛不語。

在他的強烈衝擊下,隋軍倒亂了陣腳,一時唐軍士氣大振。

「志玄率二十騎赴擊,殺數十人而還。為流矢中足,慮眾心動,忍而不言,更入賊陣者再三。顯和軍亂,大軍因此復振,擊,大破之。」(《舊唐書·段志玄傳》)

屈突通作戰很勇猛,但是他運氣不好,遇到一個比他還猛的段志玄,最後被段志玄打敗,並擒拿。

俘獲了隋朝的大將軍,那可不是一般的功勞,所以段志玄理所當然的高升至樂遊府驃騎將軍。

有個俗話,「瓦罐不離井上破,將軍難免陣前亡」,就是說,世上的常勝將軍其實很罕見,段志玄也不例外。

後來有一次戰鬥,他雖然沒有陣亡,但卻差一點被敵兵活捉。

險情出現在621年(武德四年),他隨李世民去東徵王世充的戰鬥中發生的。

在衝鋒時,段志玄的坐騎中箭倒地,他被摔下馬來。

掉到地上的段志玄還沒有爬起來,就被敵軍圍住了。

當時戰鬥十分酷烈,都想著能拚盡最後一點力量消滅敵軍了,所以誰也沒有帶繩索。

可是,這麼高級的將領,活捉了要比梟首賞金高多了。敵兵不捨得殺他不是看到他好看,而是值錢。

於是,戰場上出現了極為奇特的一幕,只見王世充的士兵將段志玄的頭髮散開,兩個騎兵,從斜上方兩側抓住他的頭髮,段志玄的身體立刻出現出一個「丫」字造型,騎兵在馬上拖著他走。

「後從討王世充,深入陷陣,馬倒,為賊所擒。兩騎夾持其髻,將渡洛水,志玄踴身而奮,二人俱墜馬,馳歸,追者數百騎,不敢逼。」(《舊唐書·段志玄傳》)

但是在渡洛水時,段志玄縱身跳起,將二人拉墜馬下,奪得馬匹馳歸。

敵兵一看都傻眼了,數百人在後面追趕,但都只是搖旗吶喊,並不敢逼近。

段志玄有驚無險的回歸本軍,但一代名將,弄了這麼個灰頭土臉,大煞風景。

李唐統一全境後,李淵在那裡高高在上,逍遙自在做皇帝,朝廷表面上風平浪靜,可實際上下面卻是暗波洶湧。

關鍵問題就是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的權力爭奪。

由於李世民戰功赫赫,手下戰將如雲,使李建成十分的忌憚。

所以李建成開始動歪腦筋,來挖李世民的牆角了。

626年(武德九年),李建成重金賄賂段志玄,企圖誘其歸順。但沒想到段志玄在重金面前不失氣節,不但拒絕了李建成的誘惑,還將此事告知李世民。

後來他直接參與了玄武門之變,李建成、李元吉被誅後,不久李世民登基做了皇帝。

李世民當政後,自然要對有功之臣大加厚賞,段志玄遷任左驍衛大將軍,封樊國公。

作為一個將軍,段志玄治軍非常嚴厲,令行禁止。

貞觀十年,長孫皇后去世,李世民對她舉辦了國葬。

段志玄和宇文士及分別統兵從蕭章門護送長孫皇后的靈車。蕭章門是皇宮內宮一個大門,在這裡值守責任重大。

因為參加葬禮的人員眾多,鎮守這裡的護衛,他們不僅要保證長孫皇后的靈車安全,更要保護內宮的安全。

夜裡,李世民有急事派人來到蕭章門,使者先到了宇文士及的軍營中,他一聽是皇帝的使者,連忙開門接待。

使者接著又來到段志玄的軍營,沒料到他拒不開門,並回答夜裡不能開軍門。

使者因為「尚方寶劍」在手,所以底氣很足的說自己有皇上親筆寫的赦書,但沒料到段志玄決然的回答到:「夜裡看不清,難以辨別真偽。」

使者真沒辦法了,只能等到天明。

後來使者將此事匯報給李世民,以為段志玄必然要吃不了兜著走,不料李世民不但沒有生氣,反而稱讚段志玄治軍嚴格,有漢朝周亞夫的風範。

後來李世民建造凌煙閣,在這裡畫了24功臣的畫像,以供後人紀念,段志玄總排名第10位,在戰將裡僅排在尉遲敬德之後,名列第二,這個排名相當靠前了。

可見他深得李世民的器重和喜歡。

參考資料:《新唐書》 《資治通鑑》

相關焦點

  • 唐朝大臣異想天開,皇上能力靠鳥證明,背後故事捧腹大笑
    在我們現代人看來,很普通的火燒雲被認為是天降祥瑞,個頭兒大點的鯉魚被當作是吉兆現世,更有讖圖(語),竟能預示未來。這些東西有些是自然形成,有的甚至是人為,它們都被別有用心的人拿來造反或者溜須拍馬。在唐朝就有這樣的現象發生,大臣們聚眾圍看兩隻交配的鳥,李世民聽說後大怒,但是20年後,又啪啪打臉,這是咋回事?
  • 魏徵是李世民的鏡子?更像是一座活牌坊!
    魏徵後來又輔佐李世民的兒子——太子李承乾,李承乾依然不得善終,最後皇位落到了軟弱無力的李治身上,成就了武氏臨朝的亂局,這裡就不多說。2、從諫如流的牌坊據史料記載,魏徵一生大約進諫過二百多次,很多次都是直言太宗的過失,而太宗即使很生氣,也大都會聽從,甚至賞賜。其中最出名的當屬《諫太宗十思疏》了。
  • 一哥們給李世民送了一隻鳥,李世民怕魏徵看到,趕緊把鳥揣進懷裡
    有一次,有人給李世民送了一隻鳥,李世民非常喜歡,就託在手臂上逗著玩。忽然,看到魏徵遠遠走來,李世民心想,壞了。李世民有點怕魏徵,為什麼呢?因為魏徵這人一根筋,剛正不阿,直言敢諫,即使皇上有過失,他也該說就說,一點面子也不給。李世民怕魏徵看到,趕緊把鳥揣進懷裡。
  • 皇帝和寵妃秀恩愛,大臣看到後直罵昏君,為何皇帝不怒反喜?
    他當了皇帝後是天下最有權有勢的人了,既然是九五之尊,天下所有人就要跪拜他。即便是他老子,也是一律平等。 只有平等才能顯示皇帝的尊貴,才能讓更多人信服呀!你看他爹都給他下跪了,你能不下跪嗎? 這還是很有說服力的。
  • 荒唐皇上迷信封建,找半仙問唐朝何時會沒有,半仙:豬上樹
    經過當時皇上和來自世界各國的能人強將們來到唐朝,在他們的一起努力之下不僅開創最為繁華的「貞觀之治」,而作為唐朝的皇上他也做出很多利國利民的事情,比如在當時唐朝皇上在培養人才方面設置的弘文館,之後為了讓朝中的大臣更加有質量以防有人渾水摸魚,還把科舉考試弄得更加完善了很多。
  • 康熙到酒樓吃魚,嫌名字不好聽,給起了一個新的,店老闆發了大財
    《南齊書·海陵王昭文紀》就記載「﹝帝﹞思食蒸魚菜,太官令荅無錄公命,竟不與。」很多經典魚菜的傳世,都離不開古代那些吃貨帝王。清朝著名的御菜「宮門獻魚」的誕生,就是康熙皇帝的功勞。據記載,公元1670年,康熙到江南地區微服私訪,路過一個名叫「宮門嶺」的地方。
  • 長孫皇后13歲嫁人到36歲病故 李世民為什麼對她如此念念不忘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長孫皇后13歲嫁人到36歲病故 李世民為什麼對她如此念念不忘 李世民是個好皇帝,但是他為了得到皇位卻太過狠心,連自己的親兄弟都不放過。都說帝王是無情的,他想當皇帝,所以就必須絕情,兄弟之間的情誼在此刻變得一文不值。
  • 所謂成熟:不怨不艾、不燥不怒、不喜不悲
    成熟包括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生理上的成熟只要到了十八歲就可以,心理上的成熟卻不一定和年齡有關係。有的人少年老成,小小年紀說話做事就有模有樣;有的人即使到了老年,行為還像個青春期的孩子。心理的成熟才是真正的成熟,畢竟思想決定行動,一個心理成熟的人,是懂得情緒管理的人。所謂成熟:不過是不燥不怒、不怨不艾、不喜不悲。
  • 李世民拿龜殼進行佔卜,卻被大將摔了:這有用?後李世民將其重用
    對於這樣的事情就發生在唐朝初期,然而這個人沒有因為摔東西而被處決,反而還因為這樣被李世民重用,如此一來讓人們感到 十分疑惑,究竟當時發生了什麼?我們知道在古代人眼中,尤其是皇帝眼中,似乎對佔卜看的極為重要,因為不管是自己朝廷的命運還是自己的命運都會卜上一卦,因而很多佔卜的結果就會影響事情的走勢,可以說是天機不可洩露吧。
  • 寵文:「朕一皺眉,皇后腿就打顫」皇上醉酒胡吹,第二天瘸腿上朝
    大家好,這裡是「眉間看書」小編要給寶寶們推書了,今天給寶寶們推薦寵文:「朕一皺眉,皇后腿就打顫。」皇上醉酒胡吹,第二天瘸腿上朝。每一本都是經典,都值得收藏!不知道寶寶們喜歡不喜歡這種類型的書,不過小編還是蠻愛看的。好了,廢話就不多說了,這就給寶寶們介紹啦!喜歡的就關注一下吧!
  • 寵文:「皇上,冷宮那位確實是有喜了,您偷偷去的事情瞞不住了」
    我是兜兒,十年書齡小仙女,每天為大家推薦精美好看的甜寵小說。本期整理的是四本寵文:「皇上,冷宮那位確實是有喜了,您偷偷去的事情瞞不住了」《陛下,皇妃要造反!》作者:夏陌桐內容簡介:原本是一場盛大的婚禮,卻演變成一場悲劇。轉眼回到千年前。
  • 臨危不懼,李世民千裡送段帛,他究竟做了些什麼?
    文/歷史鐵騎,本文為百家號「歷史鐵騎」創作整理,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歷史鐵騎臨危不懼,李世民千裡送段帛,他究竟做了些什麼?姚思廉,是唐初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姚思廉經歷了陳、隋、唐三朝,不僅在政治上頗有建樹,還繼承父業,耗費數十年的心血,撰寫了史著《梁書》和《陳書》,為我國的史學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
  • 李世民殺兄娶嫂,為何不敢殺李淵?太宗聰明、李淵也不傻
    李世民為何不殺李淵 原因一:李世民目標明確—肅清政敵、登基稱帝 李世民主要政敵是太子李建成,殺死齊王李元吉只是順手牽羊的事,因為李建成與李世民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
  • 毛主席評價李世民:聰明一世,卻在最重要的事上「懵懂一時」
    毛主席曾經讀過馮夢龍寫的《智囊》一書,其中有一段描寫李世民打仗的特點:「自少經略四方,頗知用兵之要,每觀敵陣,則知其強弱,常以吾弱當其強,強當其弱。彼乘吾弱,奔逐不過數百步;吾乘其弱,必出其陣後反而擊之,無不潰敗。蓋用孫子之術也。」毛主席讀到這段話時,在旁邊批註道:「所謂以弱當強,就是以少數兵力佯攻敵諸路大軍。
  • 《花不棄》柳青蕪對陳煜死心後,抱皇上大腿為自己拼事業
    最近《小女花不棄》中被罵得很慘的柳青蕪徹底對陳煜死心,開始全力拼事業了。不過柳青蕪從未忘記過自己的事業,哪怕要倒追陳煜的時候也沒有忘記過,她的事業心還是非常讓人佩服的。我們去回顧一下她是如何拼事業的吧!
  • 蕭皇后說,你們別再來報憂了,就讓皇上聲色犬馬過完最後的日子吧
    (蕭後劇照)畢竟,從西梁到隋末,她都是親歷者,她就是見證歷史的世紀老人啊。難道不找她口述歷史?然則,不管有無看過,反正,她的形象已經定格在《隋史》裡了。我們知道,儘管女子幹政乃是大忌,儘管唐太宗的長孫皇后,在老公扯著她要她給施政提建議時,大義凜然地說,母雞不打鳴,別問我這些事。但實際上,她還是替丈夫分了很多憂的。
  • 李世民為何52歲爆亡,真的是服食丹藥嗎?
    唐代前有秦皇漢武迷戀而不可得,後有山中宰相陶弘景詳細介紹了丹藥。我相信,到了唐代,不僅是皇帝,連民間也知道丹藥的不安全性和風險性。因此,從李世民的學識和經歷來看,迷戀丹藥長生不老的說法有些不可信。而且,唐太宗時期,並沒有記載對哪個方士、道士特別寵信也可以證明這一點。另外一種就是,為了治病。古代醫學雖然發達,但是對很多病症還是束手無策的。
  • 看透這三點,他們乖乖聽話、不敢造次!
    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御駕親徵攻打高麗,正和高句麗打得熱火朝天時,有人偷偷潛入軍營告密:房玄齡趁陛下不在京城,已經率兵謀反了!李世民嚇出一身冷汗,如果前後夾擊該怎麼辦?這事如果擱在其他皇帝身上,肯定會派心腹連夜帶聖旨回京,將房玄齡就地羈押,待大軍凱旋時再做處置。
  • 史書上說「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被逼無奈的行動,果真如此嗎
    (玄武門之變)一、李建成被立太子後,李世民不服。其實,李淵在太原起兵後,參與反隋的不光有李世民還有李建成和李元吉。攻陷長安後,李淵建立大唐政權並登基稱帝,按傳統,將嫡長子李建成封為太子。但李世民不服,他自認功高,再加上起兵之初,李淵口頭答應過得天下後,封他為太子。所以他很不滿,不滿到讓李淵訓斥他:「皇帝是上天註定的,不是人力可及的,你何必慌著要呢!」由此可見,李世民覬覦太子之位,是天下皆知的事情。二、擴大影響,培植勢力。唐朝建立時,疆土只有關中和河東一帶,地域並不大,天下依然是軍閥割據的的分裂狀態。